《認知覺醒》——如何破解「道理都懂,就是不做」?

2021-01-09 小小小小的火苗

人與人的根本差距是認知能力上的差距,因為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

讓我猜猜,每天早上你醒來的第一件事是做什麼?是立刻穿衣起床,還是回想昨夜的夢境?不,都不是,你會去看手機!哈哈,是不是猜對了?因為我也是這樣。可以說現在我們絕大部分「手機族」都是如此。

如果僅僅是通過看手機知道下時間那也沒什麼,問題是現在手機裡吸引我們的APP實在太多了,我們一拿起它就忍不住把自己喜歡的APP都掃一遍。於是這個新聞、那個視頻,等我們略略回過神來,已經白白消耗了早晨半小時的寶貴時間。在整個一天中,這樣的情況不知道會發生多少次。明明想好要做的正經事一拖再拖,你是不是覺得很懊喪,對自己很失望?

不用太責怪自己,因為這是人的天性,而我們傳統的學校教育還沒有真正教過我們怎樣培養我們的「元認知能力」,所以你沒有找到應對本能的正確方法。

同樣,學習時常要分心的孩子、總是學習力缺乏的成人莫不如此。

要怎麼解決呢?不要著急,這就是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這本書——《認知覺醒》的原因,請往下看。

一.不要怪自己沒有自制力,大腦才是一切問題的起源

大家應該從小就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它是古代《伊索寓言》中的一則。說的是一條凍僵的蛇被好心的農夫救了,但幸運的蛇卻恩將仇報,反過來咬了農夫一口,讓農夫喪了命。

但其實這個寓言有個明顯的錯誤,因為,蛇不是人,它沒有發達的「情緒腦」,只有爬行動物的本能而已,想要它懂得知恩圖報,又怎麼可能呢?

而我們作為最高級動物的人類,從距今250萬年前,就因為擁有了最強大的「理智腦」,得以從哺乳動物中脫穎而出,佔據了絕對的生存優勢。所以科學家將人的大腦腦區分為「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三級,擁有「理智腦」的只有人類。

但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高級的理智腦相比起「資歷很深」的本能腦與情緒腦來說,力量還很弱小。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智慧,卻依然時常會因自己的本能反應與情緒化行動,作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來了。

所以,在《認知覺醒》中作者說:「我們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決策網襪請源於本能和情緒,而非理智。」我深以為然。

「避難趨易」、「急於求成」,看起來是人的壞習慣,但他們都是原始人類為了生存所需要的自然天性,用來節約能量、逃離危險,沒有這些天性,以前的人類很難存活下來。

所以一向以來,不用動腦子的娛樂享受做起來很容易,而需要花費很多能量來運行理智腦的思考與行動卻不受大家歡迎,甚至於做起來很痛苦。

王小波曾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是的,我們想要迅速做成很多事,但又畏懼困難,怎麼能不焦慮呢?現在,明白了我們學習生活中,大腦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隨後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針對它尋找更好的應對方法,而不是一味簡單痛苦地依靠自制力了。

二.別傻了,學習不是一味的努力

教育和學習在當今的社會有多重要,毋庸置疑。大家都很急迫地想要提高自己,我自己從前兩年開始也加入了很多「打卡」活動,每天這裡那裡的不亦樂乎,忙忙碌碌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效果怎樣?真心不怎樣!

比如學英語,我雄心勃勃地響應一些雞湯文的號召,決心跳出舒適區。於是給自己規定了每天背100個新詞的目標,算一下大約兩個月就能背完雅思詞彙了。但不到兩周,我就發現自己堅持不下去了,因為太難做到的任務讓我每天筋疲力盡,信心日益動搖。

看了《認知覺醒》後我發現,原來我們最好的成長不是直接從「舒適區」直接跳到「困難區」,而是始終遊走在「舒適區邊緣」。

大家都知道始終處於舒適區的人不會成長,但你們不知道的是,一下子跨越到困難區同樣不利於自己的成長。以我上面為例,從丟下英語很久的小白一下子到每天需要背誦足足100個雅思單詞,這樣陡然的進階不但起不到正向效果,反而讓人很難適應這種高強度的學習,非常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半途而廢,以後要重新開始就更難了。

所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標立得過大、看上去太努力,並不是什麼好事,一點也不符合鍛鍊大腦的科學方式。

《認知覺醒》的作者告訴我們,原來在舒適區和困難區之間,還有一個拉伸區。「拉伸」這個詞乍聽之下就覺得很像在運動之前做的熱身動作是不是?沒錯,拉伸區的概念就像是從靜止狀態逐步開始進階地小幅度運動身體,以免劇烈運動帶來的損傷。這就是運動員比賽前都要做準備活動,身體如此,大腦也是如此。

知道了這個原理之後,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就不會因為要奮起直追,強迫自己馬上去做難題,結果學得很痛苦,效果卻很差。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花大量的時間去梳理哪些內容處在自己的拉伸區,就是「會做但特別容易錯或者不會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內容,然後在這個範圍內努力。

太宏大太長遠的目標不是一下子就夠得著的,沉住氣,用最少的時間來做最有成效的事,集中注意力攻克離自己最近的難點,這樣就不自覺地把自己推到了舒適區的邊緣。在這種學習狀態下,我們的專注度、學習效率和成績,想不提高也難了。

三.如何重構你的行動力

回到文章開頭醒來就看手機這回事,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看手機信息是一件並不緊要且容易耗時的事,卻還是忍不住要去做呢?

你的經歷《認知覺醒》的作者也都經歷過,他發現人的惰性實在是太強大了!對抗天性是沒有出路的,真正的行動力並不完全來自於自制力,而要開始用新的機制重構行動力,讓自己發生蛻變。

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很多,那怎樣才能重構我們的行動力呢?

清晰力才是行動力。

世界上有個底層系統叫「增強迴路」,意即最初的選擇會影響行為自動增強的方向。

以看手機為例,一旦我們拿起手機開始刷,那我們的注意力就被有趣的信息、視頻一路吸引過去了,往那個方向的腦迴路不斷增強。情緒一旦適應這樣的狀態,那麼回到去做稍有難度的工作狀態就越來越不容易了。所以一拿起手機每個半小時一小時放不下來是常態。

而為什麼我們一醒來不是做別的而是看手機呢?除了大腦趨易避難的特性以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機能帶給我們的輕鬆娛樂是很明顯的,而對於我們要做的真正重要的事(家務、工作、學習),這些在我們腦海裡只是一個模糊的大概,並沒有落實到清晰的細節和步驟。

也就是我們缺少把目標細化、具體化的能力——行動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撐下才能得到重構。

「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我今天只給了拍一個短視頻的計劃,但拍什麼主題、時間、地點、構思都沒有,那要馬上就拍可能嗎?所有的事都是這樣,沒有足夠清晰的行動指南何來行動力。

在《認知覺醒》中作者給了兩招:想清楚;寫下來

愛因斯坦說:「如果給我一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一旦清楚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可見和普通人相反,對於聰明的思考者來說,「想清楚」才是一切的關鍵。他們更在意於明確方向,再去實施行動,而不是在瑣碎的生活細節中隨波逐流。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需要建立怎樣的腦迴路才是去往他們的目標。

基於「想清楚」之後,我們還可以「寫下來」。這是個笨卻有效的辦法,做法非常簡單。

1. 找一個普通大小的本子,將頁面對摺;

2. 在上方寫下今天要做的所有事,然後按權重給它們分別表上序號;

3. 在頁面左側預測性寫下大約什麼時段完成什麼事,最後在底部統計「計劃學習時間」和「可用學習時間」;

4. 在頁面右側記錄當天的實施情況,對一天的學習時間與成果進行統計,時間利用效率就一目了然了。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我們的想法在落實到行動之前更加明確,不需要臨時再去做耗費腦力的選擇。讓自己處於一種「沒得選」的狀態以後,從頭腦到行動的路徑也就近了很多。不然的話,我們的本能腦又該把我們送到那些輕鬆舒適、但無意義或不重要的事情上去了。

說了這些以後,你知道怎麼控制自己不沉迷手機了嗎?對了,就是醒來以後不要先伸手行動,而是給自己哪怕幾秒鐘先想一想,捋一捋當下最緊要的事是什麼,給今天的安排是什麼。給自己的理智腦一個甦醒啟動的機會,改變腦迴路,相信很快你就能改掉以前的習慣!

四.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覺知

其實學習成長類的書籍我看得不少,但讀完這本《認知覺醒》非常有想給大家推薦的欲望。為什麼呢?

因為作者周嶺在36歲以前,也跟我們很多人一樣,像一個沒睡醒的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雖然對本職工作非常投入,但業餘時間幾乎被不需要動腦筋的事情佔據」。直到身邊朋友的意外才毅然開始探索。並且一開始他也同樣經歷了焦慮、急躁、做無用功的過程。

而漸漸,他從腦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多方面學習,博採眾長,結合自己的各種實踐驗證,看到了大腦認知的部分規律和真相。可以說如今他能夠寫出來的東西,可能並不新鮮,但足夠真實可行。

與其說他在寫書,不如說他在完成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從輸入到輸出,一邊學習一邊行動,改變自己就是學習真正的目的。

《認知覺醒》從分析最常見的學習誤區本質,到提供分門別類的方法。文字明確簡單,系統整合,易懂易行,讓人讀來有豁然開朗之感。

一流的生活不是渾渾噩噩的富有,而是清明的覺知。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怎樣行。我覺得這本書正是滿足了我們這樣的需求。

本文介紹的只是此書一隅。如果那你也想提高自己的學習認知水平,那麼翻閱此書,相信你一定不會空手而歸。

相關焦點

  • 《認知覺醒》|心智的蛻變是一種成長的美好
    ——周嶺告別2020,迎來2021,新的一年精讀了第一本書:《認知覺醒》。都說讀書猶如讀人,出版社安利本書後,突然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居然是周嶺,可以時髦地說,他是紅學界最會做生意的,是企業界最懂紅學的。
  • 《認知覺醒》:普通人成長逆襲的必經之路
    聽了那麼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讀了那麼多書,自己卻沒什麼改變。我這麼努力,卻還是沒有成功。為什麼?這個時代不缺努力,而缺正確的努力。世面上太多教我們如何努力的書,每次讀完都被打了雞血一樣,動力滿滿,可並不能持續太久。
  • 《認知覺醒》:你的大多數焦慮,都和沒有耐心有關
    文/吳呱呱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你賺到的錢都是認知變現,你虧掉的錢都是認知缺陷。」後,深感頗有幾分道理。隨後,又看到作家霧滿攔江說的這一段話:「人類的認知,好似一個巨大的天坑,呈漏鬥態勢排布。
  • 《認知覺醒》:正確的認知能力,讓我們事半功倍
    周嶺先生的《認知覺醒》,給我對認知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書中提到了很多普通人遇到的問題,那就是想勤奮卻總是敵不過惰性,想努力卻總是陷入低下的狀態,想精進卻總是彎路不斷,讀了很多書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費了,我們仿佛越使勁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是不是很扎心?書中告訴我們,我們之所以覺得越使勁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是因為我們的認知出現了問題,人與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異?
  • 如何讓孩子從小把學習當回事?道理我都懂,行動還是差個「實際」
    其中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道理我都懂,但是一讓孩子看書不是口渴就是要上廁所,甚至連眯著眼馬上要睡著的戲精都上身了,看著孩子實在是困得不行、渴的不行、憋著不行時,家長們還有繼續逼迫下去的狠勁嗎?大多數家長都免不了一番糾結,最後不是妥協就是拎起來一頓教訓,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所帶來的影響也都是負面的。
  • 《認知覺醒》:中年人走出焦慮與迷茫的困境,從改變認知開始
    直至看到《認知覺醒》這本書,仿佛如夢初醒。作者周嶺老師曾在書中說到:「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認知覺醒才能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內在動力,從混沌到警醒,從迷茫到清晰,走出中年人焦慮與迷茫的困境呢?想要改變自我,改變人生,就要從改變認知、讓認知覺醒開始!
  • 《認知覺醒》:整天忙碌卻依舊平庸?那是因為你不會運用元認知
    以前我會把這一切歸結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自律,不夠吃苦,直到最近讀了一本叫《認知覺醒》的書,才發現這是因為自己不會運用元認知這雙「翅膀」,而那些做事高效、成績突出的人,就是因為他們很好地藉助了這雙「翅膀」。那麼,如果想改變現狀,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從「什麼是元認知」、「元認知能力如何影響我們」,「如何利用元認知能力改變自己」三個方面來分享我的看法。
  • 認知覺醒:真正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注意力,也有自己喜歡關注的點,你是否在做一件事時能想到另一件事,然後轉換自己的注意力,變成了一心二用,到最後什麼都沒完成,為想到但做不到而懊惱呢?《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用7個底層概念,20個成長關鍵詞幫助我們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 《認知覺醒》:人生也需要做「拉伸運動」
    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作者提出要走出舒適區,進入拉伸區,但不要太焦急地進入困難區。這是為什麼呢?不妨讓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朋友一約爬山就發憷……實際上,這些都是我們不願意離開舒適區的例子。同時,他能夠克服自己上課分神、愛和同桌說話、下課不完成作業等問題,並且能夠積極主動地請教老師同學,那麼這個孩子邁出了舒適區,同時正好落腳到了拉伸區。現在,不少成功學書籍都提出了一個觀念,那就是:跨出舒適區。然而無用的雞湯就是告訴你跨出舒適區而已;而真正有營養的雞湯會告訴你:哪裡是舒適區?如何跨出舒適區?
  • 《碧藍航線:Crosswave》怎麼認知覺醒 認知覺醒方法分享
    100級之後即可進行認知覺醒,即可突破100級上限,達到200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認知覺醒的... 《碧藍航線:Crosswave》已經於2月14日正式發售了,遊戲中加入了一個認知覺醒的機制,在角色到達了100級之後即可進行認知覺醒,即可突破100級上限,達到200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認知覺醒的方法。
  • 碧藍航線新系統認知覺醒分析 怎麼進行認知覺醒
    碧藍航線新系統認知覺醒分析 怎麼進行認知覺醒是小編最近發現大家一直有在關注的問題,於是迫不及待做出了相應的教程,希望借著這個機會能和大家一起好好溝通使用技巧。第十章,在大家撈10-4神通的時候,敵艦BOSS的等級已經達到了103級,而我們還是只有100級,這樣下去哪打得贏因此在開11章的時候,同時也推出了這個新系統認知覺醒。
  • 從這本書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百分百擁有學習力的人《認知覺醒》
    若你也位列其中,這本書《認知覺醒》可以幫助你擺脫困境,實現從這一刻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100%擁有學習力的人!01為何努力反而焦慮1.1匹配原則在我的學生時代中,班級裡的學霸人物在分享個人成就感言都不忘宣導一下「好的學習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刻苦精神。刻苦精神誠然可貴,但是好的學習成長絕對不是單單地醉心於努力的。
  • 《認知覺醒》:你是否「醒著的睡著的人」?
    如果你只靠「慣性」度過每一天,如果你覺得自己並沒有越活越明白,如果你在繁忙的本職工作之外沉溺於眼前的安逸,如果你渾然不知工作之外的世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能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的你即使每天忙忙碌碌,看似醒著,卻終究只是睡著的人。《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曾經就是這樣的人。
  • 《認知覺醒》:避免三種錯誤狀態開啟元認知,發現自身潛力
    周嶺在《認知覺醒》中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可以開發的潛力,開啟認知能力,讓自己從沉睡中醒來,就可以突破自己找到讓自己幸福的密碼。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不是依靠自己的自制力,「本能腦」和「情緒腦」總能找到你自制力的突破口,靠「知識」才能夠讓自己認清自己的局限和障礙,從而有效的規避自己的誤區和盲點,讓自己更有智慧。《認知覺醒》是給你啟示,帶來智慧的一本書。翻開這本書,走進自我覺醒的世界,打開自身的寶藏。
  • 認知覺醒 解讀內心世界 開啟幸福密碼
    《認知覺醒》內觀自己,外觀世界,全方位多角度的幫助人們用知識和智慧驅動理性和感性兩種力量,獲得認知覺醒,讓我們能擁有清醒的認知、清楚的目標、清晰的路徑和清爽的情緒,從而實現自我改變,獲取幸福美滿的人生。其實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的了解過自己,《認知覺醒》教會我們從大腦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再「進化」一次。我們每個人都有三重大腦——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
  • 豆瓣8.3《認知覺醒》:做到自我覺醒,提升自我認知,要知道3個要點
    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介紹了7大底層概念和20個成長關鍵詞,幫助我們找到自我改變的原動力,讓改變不再是難題。這本書的作者周嶺是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用自己平日所積累的各種認知經驗寫成此書,和讀者一起開啟認知驅動,走出低效勤奮的陷阱。
  •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認知覺醒》給出5個低成本方法
    在2013年、2014年的時候,甚至到了2016年,很多作者在平臺隨便寫寫都是10萬+,甚至是百萬加,漲粉非常快,收入也是非常可觀。最近,多個平臺在做調整,很多人羨慕那些大咖抓住了機遇,也感嘆自己運氣差,沒有抓住機會。
  • 買麵包時,懂的人這4種麵包很少買,網友:道理我懂,就是做不到
    買麵包時,懂的人這4種麵包很少買,網友:道理我懂,就是做不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早餐從包子、米粥,換成了牛奶、麵包,不得不說確實方便了不少,尤其是作為上班族的父母,照顧孩子更省事了,幾分鐘就能搞定一家人的早餐,營養也挺豐富。
  • 道理都懂,為什麼我們還打不好網球?
    中年人的悲哀在於,懂得很多道理,可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打網球亦是如此。——題記 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可大部分人還是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正如打網球一樣。盯準球、早點打、降低重心、保持專注……這些道理都懂,可依然還是打不好球。
  • 《認知覺醒》:碎片化知識獲取換來的不是滿足而是焦慮怎麼破?
    如果不計後果蠻幹引起交通事故,或許不是僅僅堵一時那麼簡單,你大半天時間大概率將要耗在這裡。那麼為什麼會有焦慮?在《認知覺醒》裡,作者追溯了焦慮的根源。他認為焦慮就是因為欲望與能力之間差距過大。作者援引王小波的一句話: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深以為然。正是由於這種差距,讓我們不自覺地對未來產生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