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二馬」還是「三馬」?彭大將軍炮轟馬家軍,為紅軍報血仇

2021-01-07 騰訊網

作者:常辰哲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一)究竟是「二馬」還是「三馬」,兇蠻的馬家軍是何來頭?

近代軍閥集團裡,大多以封建宗族、師生關係和籍貫同鄉維繫。有一路軍閥,自清末以來便縱橫西北的始終以父子、兄弟繼承協力,在甘肅、寧夏和青海三省愈坐愈強,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軍政勢力。這支軍閥就是著名的馬家軍。

平時我們常常聽到「二馬」「三馬」的稱呼,往往分不清楚,甚至張冠李戴,混淆了許多人物和史實。

二馬通常是指派系,即青(海)馬寧(夏)馬青馬代表是馬步芳,寧馬代表是馬鴻逵。

「三馬」的派系說法,是在「青馬」和「寧馬」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個「甘(肅)馬」。但「甘馬」早在二十年代馮玉祥進西北時就基本肅清了。

當然,「三馬」在人物說法上,有「寧夏三馬」和「西北三馬」的區分。寧夏三馬是馬福祥、兒子馬鴻逵、侄子馬鴻賓。西北三馬是馬鴻逵、馬鴻賓和馬步芳。

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

所以,青馬的馬步芳、馬步青兄弟,寧馬的馬鴻逵、馬鴻賓兄弟,就組成了我們日常所講的馬家軍主力。

(二)馬家軍野蠻狡詐而又極具西北特色的戰法,讓我軍遭受重大損失

馬家軍最著名的存在,莫過於製造了我軍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次敗仗。

馬家軍的戰法,是西北獨有地區的傳統戰法。河湟騎兵自古機動靈活,歷史上但凡中原軍隊進西北,不加以深入研究,就會吃大虧。

每值接仗,千群萬騎,以相抗拒;一經擊敗,狼奔豕突,行走如飛。

賊剽銳殊甚,遇堅軍則轉瞬不見蹤影,遇暇軍則有隙即入,亦不即招架。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兵力驟增,陝北的資源已經養不起那麼多部隊了。紅四方面軍兵力武器最強,再出去開闢一塊新根據地,就成了當時的必然選擇。

於是四方面軍為了開闢新根據地,打通國際道路,向西走上了對抗馬家軍的道路。

騎兵的天敵是火炮和連發機槍,對於當時連步槍都配不齊的紅軍而言,打馬家軍的騎兵,談何容易?

紅四方面軍的戰士多為四川人,此前碰到的騎兵最多就是在過草地時川軍的騎兵團。馬家軍騎兵的規模和力量豈是零零散散的川軍騎兵能比?習慣了在南方鑽山入林,突然在廣袤的西北戈壁灘上同大批騎兵作戰,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於是,馬家軍不與紅軍正面硬打,發揮騎兵特長,天天將紅軍的後衛部隊截取一部,從武威到嘉峪關,截取了相當一部分兵力。這種切尾的辦法,紅軍只能忍痛,不可能回頭護尾。紅軍如果憑城堅守,就大力圍攻。疲勞追擊使紅軍的休整和給養都成了問題,守城也守不住。

這給紅軍的很多將領都留下了深深的陰影。徐向前回憶敵人騎兵多,運動快;秦基偉回憶我們辛辛苦苦走了一夜,本想找個村莊休息一下,可敵人騎兵用不了兩個鐘頭,就走完了我們一夜的路程

馬家軍一見紅軍炊煙,疾馳而來,把來不及吃的飯鍋挑翻就逃走。用著紅軍用過的遊擊戰那一套,讓紅軍苦不堪言。

(三)彭大將軍用胡宗南的重炮復仇,先打蘭州「青馬」後打銀川「寧馬」

馬家軍身上殘留的濃重舊軍隊的陋習,特別是「青馬」,比「寧馬」更加兇惡,使被俘紅軍指戰員遭受了極其殘忍的摧殘。

直至解放戰爭時期,軍各部對於馬家軍都是另眼相看,無論攻防歷來是死打硬拼,有的部隊甚至有時出現違反俘虜政策的情況。

馬家軍民團的低劣裝備和野蠻作風,在當時已經壯大的解放軍看來,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是一幫燒砸搶能力的匪徒而已。

以騎兵為主的作戰形式,在連發武器和炮火打擊下,是一點優勢都沒有的。第一野戰軍由於解放區資源有限,雖然相比於其他野戰軍的規模較小,武器裝備相對簡陋,但還有一定數量的炮兵,也裝備了連發武器(前後通過打擊胡宗南獲得了11個旅的裝備),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紅軍的裝備水平。

1949年8月,毛主席發布《殲滅馬匪步芳之指示》,掀開了消滅馬家軍、解放大西北的序幕。

蘭州戰役發起前,彭德懷以1兵團和18兵團的62軍先攻克「青馬」老巢臨夏,直搗西寧,斷了馬步芳退路。

1949年8月22日,向蘭州外圍馬家軍陣地試探性攻擊,習慣了和胡宗南部隊拼刺刀、略有輕敵的一野官兵,突然碰上馬家軍揮舞馬刀的亡命徒,竟然沒能奪下外圍陣地。

8月25日,蘭州總攻開始。解放軍以繳獲胡宗南的重炮開路,逐街逐屋的白刃巷戰,當日打得馬家軍全線撤退。2兵團第3軍第7師得知黃河鐵橋是敵人撤退過黃河的唯一通路,當即迂迴攻擊黃河鐵橋,打爆橋頭的敵人彈藥車,燒出一道火牆,切斷了敵人退路。

攻克黃河鐵橋,也和平津戰役中攻克天津金湯橋一樣,成了解放戰爭的經典一幕。

攻下蘭州堅城是一野在大西北的第一次城市攻堅戰,雖然付出了9500人的傷亡,但進軍新疆、寧夏的通道已經完全打開。

「青馬」覆滅,「寧馬」也大難臨頭。9月19日,解放軍總攻銀川,三天即攻克,「寧馬」覆滅。

「寧馬」的馬鴻賓起義,馬步芳和馬鴻逵乘飛機(馬鴻逵中途降落汕頭還險些被三野抓獲)逃走,先後客死他鄉。

粟裕用十四年時間,指揮華野消滅王耀武,為紅十軍團1萬名指戰員和方志敏報了仇;

彭大將軍指揮的第一野戰軍橫掃河西走廊,同樣為十三年前的西路軍犧牲的1.3萬名紅軍指戰員和董振堂報了仇。

徐向前元帥逝世後,把自己的一半骨灰撒在了祁連山脈,和犧牲的紅軍英靈陪伴在一起。

元帥和士兵,英魂永駐大西北。這片廣袤土地,在此橫刀立馬的,只有英雄的人民軍隊!

相關焦點

  • 西北二馬地頭蛇,西路軍在此慘敗騎兵,12年磨一劍終報仇雪恨
    西北二馬地頭蛇,西路軍在此慘敗騎兵,12年磨一劍終報仇雪恨 說起長徵時期,紅軍西路軍的血淚史,不得不提西北的「馬家軍」,尤其是馬步芳、馬鴻逵這兩匹西北二馬。 馬家軍發跡是在清末了。
  • 殘殺紅軍西路軍的馬家軍後來結局怎樣?彪悍兇狠不減當年仍遭消滅
    (點擊頁面右上方「關注」,發現敝號更多精彩,也望多多分享和點讚)解放戰爭後期,西北野戰軍(後整編為第一野戰軍)與國民黨胡宗南的軍隊激戰近一年半的時期後,其40萬大軍被殲滅16多萬人,不僅收復了當初迫近放棄的延安,還解放了關中的大片地區,迫使其退往西北,依靠馬家軍的犄角式配合苟延殘喘。
  • 第一野戰軍,除了威名遠播的彭老總,還出了一位很有影響力的將領
    解放戰爭時期的第一野戰軍,前身是西北野戰軍。可能大家就知道,該野戰軍司令員就是威名遠播的彭老總。相信不懂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彭老總的威名吧。在紅軍時期,彭老總就是因作戰勇猛被稱之為紅軍猛獅。除了要克服天氣,環境給作戰帶來的不便以外,彭老總同時還要面對比較殘忍的馬家軍,以及蔣介石的愛將胡宗南集團。這兩位都是比較難纏的對手,馬家軍善於騎兵,熟悉當地環境,總是搞突襲。而胡宗南集團又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光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就有好幾個軍。彭老總既要面對兇殘的馬家軍,又要面對裝備精良的胡家軍。
  • 被馬步芳打的只剩3人,他乞討回延安,12年後全殲馬家軍2.7萬報血仇
    果不其然,半夜,敵軍以為紅軍搶渡,慌忙射擊草人,藉此機會,熊德臣師長率軍強渡黃河,並且擊潰了駐守在渡口的敵軍,成功渡過黃河。 八十八師損失慘重 強渡黃河成功之後,紅三十軍與九軍,五軍組成了一支西路軍,大約有2.5萬人,這一隊人馬朝著涼州,甘肅,肅州方向進軍,結果不料,走到永昌的時候,遭到了西北馬家軍的反撲。
  • 敵軍飛機撒傳單懸賞彭德懷,彭下令收集,背面印紅軍紀律
    由於工農紅軍在晚上進軍集結,因此,二馬對紅軍的行動毫無察覺。5月27日,右路軍率先展開行動,第二日,紅15軍團的第73師向寧條梁的馬鴻逵新編第7師一部展開猛攻,並迅速消滅守敵,拿下寧條梁。當時紅2師的師長是楊得志,他在獲知馬鴻賓的第105旅的300多名騎兵進入曲子鎮後,立即下令紅2團發起攻擊,紅5團為助攻。紅2團團長為梁興初,他選擇曲子鎮東南角為突破口,接著,在輕重機槍掩護下,紅2團順利拿下東南角的小碉堡,並佔領了這一帶的街道,馬繼軍被迫在曲子鎮西北角的一些民房裡困獸猶鬥,雙方展開白刃戰。
  • 解放大西北:馬家軍窮途末路,真的無人投降?
    可以說他是官三代又是忠烈之後,父親病逝後,他則很快升任為青海省保安處中將處長。 1936年10月,紅軍派出以徐向前、陳昌浩等人為首的西路軍,約2.2萬人渡過黃河,以打通蘇聯軍援的西北通道。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可以供大家參考。在河西走廊的荒漠和雪山之間,這支部隊英勇作戰,屢屢痛擊當面馬步芳和馬步青的軍隊。
  • 兇狠殘暴的馬家軍和解放軍對峙,王震大怒:集中炮火,使勁炸
    1949年7月,解放戰爭大勢已定,但是在西北甘青兩省還是有一些反動勢力試圖負隅頑抗,其中實力最強的就是以青海為根據地的馬步芳的馬家軍。當時解放軍解放了隴縣之後,馬步芳的兒子馬繼媛,就帶領手底下的人,撤退到了固關鎮和關山嶺一帶,想憑藉此處的地形,來將解放軍徹底殲滅在這裡。
  • 上世紀50年代,爆發的震動西北的伊吾保衛戰,其首領曾是馬家軍
    馬家軍,是民國時期實際掌控我國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名稱,源於清末爆發的「同治回亂」。它主要的領導人物有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三人合稱為「西北三馬」。不管是北洋政府時期,還是民國政府時期,馬家軍都承認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權力。
  • 「西北王」與「青寧二馬」
    一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晉綏野戰軍和晉綏軍區野戰縱隊,它們是為適應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的需要而成立的。194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西北野戰兵團,撤銷陝甘寧野戰集團軍番號,下轄第1、第2縱隊、教導旅和新編第4旅,共2.6萬餘人。
  • 解放戰爭與西北二馬的第一次較量,原來騎兵是這樣打的
    當時的西北戰場上,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有兵力15.5萬餘人,兵力上與國民黨軍隊相比並不佔優勢,因此,國民黨軍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在西安色厲內荏的宣稱要堅守西安,顯然他底氣不足。早在太原戰役結束後,中共中央軍委為了配合第一野戰軍進軍西北,決定將第18、第19兵團調入西北,以配合徹底解決西北問題。
  • 馬家軍的最後一戰,動用了一種「秘密武器」
    年輕氣盛的馬繼援在1949年6月間,還在叫囂著要「我馬家單獨東出潼關,和共產黨一爭天下」呢!同期的其他國民黨大員,都在忙著找後路。而青海馬家軍少帥馬繼援則不然,他是沒吃過大虧,打心眼裡真覺得天大地大,就他「青馬」最大。別人都不行,就他自己是大能耐。
  • 彭老總的兩位最佳搭檔,上級想調走一位,彭老總說:我離不開他們
    此後,張宗遜將軍護送偉人上了井岡山,參加了井岡山時期的鬥爭。 在平江起義後,彭老總率領紅五軍來到井岡山,同偉人率領的紅四軍勝利會師。從這時開始,張宗遜將軍就結識了彭老總,對彭老總佩服不已。彭老總同紅軍戰士們「有鹽同鹹,無鹽同淡」,贏得了戰士們的愛戴,張宗遜將軍對彭老總的風範,打心底裡佩服。
  • 馬家軍在河西走廊瘋狂屠殺西路軍,解放蘭州時軍委下令全殲馬家軍
    1936年10月由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主力2.18萬人,佔當時紅軍總數的五分之二,遵照中共中央之命令,西渡黃河作戰,在河西走廊遭到數倍於己馬家軍瘋狂的進攻和屠殺。西路軍孤軍奮戰伏屍盈雪,由於兵力懸殊,最後彈盡糧絕才遭失敗,幾乎全軍覆沒,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悲壯的篇章。
  • 國軍旅長起義當紅軍升軍團長,將三千多積蓄全交公,被馬家軍殺害
    在河北新河縣城西西李家莊,有一座振堂公園,裡面陳列著寧都起義著名領導人,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的英雄事跡,紫銅鑄造的董振堂將軍銅像位於陳列館前廣場南側,高4米,重3噸,底座為2米高的花崗巖,陳列館建築面積782平方米,展廳陳列分為追求光明、寧都起義、保衛蘇區、鐵流後衛、西徵苦戰、光照千秋六部分。
  • 殘害西路軍的馬家軍眾將得到了什麼樣的報應?
    蘭州一戰,馬家軍精銳盡失。馬步芳自知大勢已去,帶領家眷細軟經廣州逃亡香港。在香港期間,蔣介石電召馬步芳去臺灣。馬步芳不敢違命,來到了臺灣。蔣介石問及西北戰事的情況,馬步芳惶恐不已。他把西北戰場失敗的全部責任完全推到了馬鴻逵的身上。
  • 被殺將軍蘇萊馬尼之女當面問伊朗總統:誰來報我父親的血仇?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夢穎】「誰來報我父親的血仇?」遭美軍空襲身亡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蘇萊馬尼將軍的女兒4日在面對伊朗總統魯哈尼時如此發問。魯哈尼(右)與蘇萊馬尼將軍的女兒(左)交談,圖源:美聯社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每日郵報》消息,當地時間4日,伊朗總統魯哈尼拜訪了蘇萊馬尼的家人。當天,卡塞姆面對來訪的總統發出上述提問。對於這個提問,魯哈尼回答說:「每個人都會(替你)報仇,我們都會報他的血仇,你不用擔心。」
  • 此人紅軍西路軍第一叛徒,與馬匪攀上親戚,最後結局受牽連被處決
    1936年10月,紅軍長徵勝利結束後,為了打通國際陸地西北通道聯絡線,策應河東主力安全,根據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 當時,馬家軍在炮火的掩護下,成群結隊的馬家軍兵丁抬著梯子、頭頂鐵鍋向城上爬。
  • 兇悍的馬家軍騎兵,為何1949年在西北野戰軍面前,變得不堪一擊
    根據統計,在解放戰爭中,最讓我們頭疼的並不是國民黨的正規軍,而是一支地方武裝,這支武裝是大西北的馬家軍騎兵。眾所周知,在封建時代,騎兵一直是最強的兵種,因為其兼具衝擊力和機動性的特點,雖然當時步槍等重火器已經普及,但是在敵軍騎兵和我軍戰士混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手雷槍枝都無法發揮作用,所以很多戰士們都是死在馬家軍騎兵的大刀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