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旅長起義當紅軍升軍團長,將三千多積蓄全交公,被馬家軍殺害

2020-12-03 凌空觀文史

在河北新河縣城西西李家莊,有一座振堂公園,裡面陳列著寧都起義著名領導人,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的英雄事跡,紫銅鑄造的董振堂將軍銅像位於陳列館前廣場南側,高4米,重3噸,底座為2米高的花崗巖,陳列館建築面積782平方米,展廳陳列分為追求光明、寧都起義、保衛蘇區、鐵流後衛、西徵苦戰、光照千秋六部分。

董振堂,字紹仲,1895年12月21日生於這個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跟父親習武,中學畢業時獲得「優秀模範」稱號。1920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曾參加推翻賄選總統曹錕的北京政變。1926年9月參加五原誓師並任國民聯軍第四師第十二旅旅長,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任第三十六師師長。

中原大戰之後,馮玉祥下野,其黃河以南的殘餘部隊被蔣介石收編,並調往山東濟寧地區,本來擔任師長的董振堂,改編後任第二十六路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三旅旅長。1931年春,蔣介石下令調二十六路軍南下江西進攻紅軍,二十六路軍被拉上戰場駐紮江西寧都,參加對中央蘇區發動的第二次「圍剿」。

作為一名旅長的董振堂和趙博生、季振同、黃中嶽等一起,1931年12月,率第二十六路軍的1個總指揮部、2個師部、6個旅部、11個整團,共計17000多人,攜帶20000多件輕重武器和8部電臺以及大批裝備物資,撤離寧都,跨過梅江,向蘇區行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宣布加入紅軍。

當時,根據地的紅一方面軍只三萬多人,1部半電臺,這支隊伍參加紅軍,起義部隊不僅壯大了紅軍的力量,還帶來了許多軍事指揮人才、後勤管理人才。隨後,這支隊伍成立為紅五軍團,董振堂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十三軍軍長,不久後升任紅五軍團軍團長、總指揮。

紅五軍團開往石城秋溪、龍岡、橫江等地接受整編時,董振堂懷著新生的喜悅,認真加強學習、努力工作。當時對紅五軍團改造的政策,是採取自願的原則,願走的送走,願留的留下,有的還送到紅軍學校接受學習,董振堂堅決執行上級命令,耐心做好被勸說回家的自己屬下官兵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安心離開。

隨後,董振堂光榮地入黨,並把自己全部積蓄的三千多元(光洋)交給組織,當時,上級領導知道這個消息後,勸他說:不要全交嘛,寄些給家裡,留一點自己用。董振堂卻堅持全交,說「革命了,個人的一切都交給黨,還要錢幹什麼?」毅然決然地將私人所有積蓄全部交公。

經過整編的紅五軍團,在董振堂的率領下,戰鬥熱情高漲。此時,紅三軍團正在攻打贛州,多次激戰未克。於是紅五軍團受命前往助戰,與紅三軍團一道著手第四次爆破攻城。董振堂指揮部隊,棺材內裝上爆藥,炸掉了城樓和後面的碉堡及左翼的敵陣地,炸死敵營長李自林等200餘人,隨後董振堂親率戰士攻入城去。但因敵人阻擊火力強大,後又撤出城外。敵人加兵救援,紅軍用火力封鎖贛江上下遊,把援敵堵截於贛江彼岸,紅三軍團抓住這一有利戰機,猛烈再次攻城,沉重打擊了守城敵軍。

隨後,漳州戰役戰事吃緊時,紅五軍團奉命前往增援,此役初顯紅五軍團英勇善戰,在董振堂指揮下,俘敵1000多人,勝利完成阻擊任務。1932年9月,水口戰役打響,紅一、三軍團打得十分激烈,紅五軍團再次奉命助戰,軍團領導親上戰場,紅五軍團勇猛殺敵,聲威大震。

為此,當時蘇區流傳著一句話:「一軍團的衝鋒,三軍團的包抄,五軍團的馬刀」,每逢戰鬥的緊要關頭,紅五軍團指戰員往往手持大刀上陣,與敵軍短兵相接,殺得敵人血肉橫飛,聞風喪膽。因指揮作戰有功,紅五軍團成立一周年時,中央軍委授予董振堂紅旗勳章一枚。他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革軍委委員。

紅軍長徵途中,董振堂率領的紅五軍團擔任後衛,以英勇果敢的精神,完成了掩護大軍連續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後,又疾至湘江,阻擊敵人對紅軍的圍殲,幫助主力紅軍渡過湘江,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因戰鬥激烈悲壯,人員傷亡較大,其三十九師遭敵合圍,未能渡江,紅五軍團部隊戰鬥力由兩師減到一個師。

之後,紅五軍團又掩護紅軍主力部隊過老山界來到貴州。在貴州,參加了遵義會議。會後,董振堂和五軍團其他領導同志一起,按照中央部署,在阻擊敵人的戰鬥中,接連打了許多漂亮仗。在黔北,他指揮紅五軍團奮戰五晝夜,頂住了四川軍閥劉湘的整編師九個團,使紅軍主力部隊迅速渡過赤水河,重佔婁山關和遵義,取得了長徵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接著紅五軍團飛赴金沙江畔,堅守九天九夜,掩護全軍安然過江。從此,中央紅軍跳出了敵人圍追堵截的圈子。一路上,紅五軍團掩護主力部隊斬關奪隘,搶險飛渡,順利通過彝族區,跨過大渡河,翻越夾金山,於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董振堂率領紅五軍屢立戰功,紅五軍因此榮膺「鐵流後衛」的稱號。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2萬餘人,奉中革軍委指示西渡黃河,進軍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執行寧夏戰役計劃。董振堂率領所部參加了攻佔山丹、臨澤、高臺等縣城的戰鬥。1937年1月1日,董振堂率紅五軍一舉攻佔了甘肅高臺縣城。這時,馬家軍從四面八方同時開始攻打高臺縣城。

董振堂不顧個人安危,鎮定自若地指揮戰士們奮力反擊。激烈的戰鬥從12日一直持續到19日凌晨,一場殘酷的巷戰經過幾小時的肉搏,敵人膽戰心驚,屍積成山,我方也傷亡慘重,活著的為數不多。馬家軍幾次攻擊受挫,立即改變打法,棄馬徒步從四周包抄上來。幾個回合過後,戰士們越打越少。

這種情況下,董振堂只得帶領剩下的戰士且戰且退至東城,鑽進東南角的一個雙層碉堡裡堅守,欲阻止援敵,但未果。無奈之下,他只得帶著身邊的幾名戰士跳下城,隨即又陷入包圍之中。他支撐著滿是傷痕的身體,手舉兩把盒子槍,與敵人展開了最後的搏鬥,斃數敵後,不幸大腿中彈。他站立不了即蹲下繼續戰鬥,直到身邊的戰士全部犧牲,最後他壯烈犧牲。

董振堂犧牲後,組織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深切悼念這位堅貞不屈的英雄,並且決定將他的家鄉河北省新河縣命名為「振堂縣」,以緬懷這位英雄。

相關焦點

  •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紅五軍團成立於著名的「寧都起義」,是由原國軍第二十六路軍起義軍組成,共計1.7萬餘人,攜帶有兩萬多件武器。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紅一、三軍團加起來,也才2萬多人。紅五軍團的加入,無疑極大增強了中央蘇區的軍事力量。
  • 紅一方面軍的六位軍團長,在1955年分別授什麼軍銜
    而紅五軍團是國軍的西北軍改編而來,戰鬥力也很強。紅八、紅九軍團主要是由地方武裝改編而來,戰鬥力相對較弱。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帥,自不必說了,贛南、閩西蘇區時期就是毛委員手下的四大名將之一(另三位是彭老總、黃公略、伍中豪)。紅軍時期擔任過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他指揮的龍崗伏擊戰、草臺崗伏擊戰都是足以載入教科書的經典戰役。
  • 此人原是國軍師長,後和彭老總並列紅軍軍團長,大將給他當政委
    紅軍長徵時一共有5個軍團,其中主力為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和紅五軍團,其中紅一軍團長是林總,紅三軍團長是彭老總這二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那跟他們並列的紅五軍團長又是誰呢?此人叫做董振堂,河北邢臺新河縣人,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九期,之後參加了馮玉祥的西北軍,由於才能出眾很快從排長升到了師長。大革命失敗後,董振堂親眼目睹了軍閥混戰百姓民不聊生,也認識到了國軍的腐敗。
  • 紅軍軍長血戰9天9夜壯烈犧牲,主席特批60萬元、50畝地給其家人
    董振堂從1931年參加紅軍,到1937年犧牲,六年軍旅生涯中為紅軍發展作出的貢獻很多,首先就是發動寧都起義。董振堂早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投身於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因作戰勇敢、有勇有謀,很快從基層軍官中脫穎而出,受馮玉祥賞識升為國民聯軍14師第12旅旅長。
  • 新四軍旅長曾以一個營全殲馬家軍一個團,犧牲後身份被特務假冒
    一個步兵營幹掉馬家軍一個騎兵團?這件事聽起來似乎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但他卻真實地發生在紅25軍身上,創造這個奇蹟的人名叫田守堯。田守堯是安徽六安人,小時候家裡非常窮,父親以給地主家當佃農為生。1930年紅軍來到六安,他們打土豪分田地,田守堯家裡也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土地,給地主家當了半輩子佃農的父親激動的熱淚直流。正是在這一年,田守堯加入了紅軍隊伍,當時他只有15歲。在紅25軍,田守堯進步很快,僅用了4年多時間就由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成長為紅233團2營營長。1935年8月下旬,紅25軍來到甘肅境內的四坡村和王家莊一帶,準備從這裡搶渡汭河,田守堯的2營為全軍的後衛。
  • 1934年長徵出發時,五大紅軍軍團長分別是誰?後來結局又如何?
    我想它的勝利,除了戰士們堅定的信念以外更離不開紅軍五大軍團長的指揮,那麼你知道紅軍五大軍的團長分別是誰嗎?紅一軍團的團長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朱德。1922年,朱德加入黨組織,期間參加了許多重要的戰役。在他從事的七十年革命歷史中,朱德經歷了從舊民主革命一直到社會建設主義革命幾個歷史時期,他所經歷的磨難和險境,是旁人無法想像的。
  • 解放大西北:馬家軍窮途末路,真的無人投降?
    上萬人被俘,其中不下5000人被俘後慘遭殺害。有4000多人有幸來到陝北,另有不下4000人輾轉回到老家或者流落到全國各地。 根據許多老紅軍的回憶,馬步芳和哥哥馬步青的部隊簡直是滅絕人性:被俘的女紅軍,要麼慘遭殺害,要麼被許配給馬家軍官兵當小妾當使喚丫頭。例如王泉媛女士,時任婦女獨立團團長。
  • 兇狠殘暴的馬家軍和解放軍對峙,王震大怒:集中炮火,使勁炸
    1949年7月,解放戰爭大勢已定,但是在西北甘青兩省還是有一些反動勢力試圖負隅頑抗,其中實力最強的就是以青海為根據地的馬步芳的馬家軍。當時解放軍解放了隴縣之後,馬步芳的兒子馬繼媛,就帶領手底下的人,撤退到了固關鎮和關山嶺一帶,想憑藉此處的地形,來將解放軍徹底殲滅在這裡。
  • 鮮為人知的紅軍軍團,軍團長個個非同凡響!軍銜更令人叫絕
    在紅軍中,曾編成過10個軍團。它們都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部隊。指揮它們的軍團長也都驍勇善戰、有勇有謀,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勳,其中有幾位都成了開國元帥。 小編特地作了整理,今天就介紹給大家: 一、中央紅軍 1、紅1軍團 這個軍團成立於1930年夏,老底子是南昌 起義、秋收 起義、湘南 起義的部隊,官兵大都來自江西、湖南的郴州、瀏陽等地。 一個匯集了開國偉人、眾多元帥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 敵軍飛機撒傳單懸賞彭德懷,彭下令收集,背面印紅軍紀律
    5月20日,西方野戰軍完成戰前準備工作,彭德懷決定將部隊分成兩路,左路軍由代軍團長左權和政委聶榮臻指揮,率領紅一軍團,經蟠龍,安塞代吳起鎮集結,右路軍由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指揮,率領紅15軍團經永坪,蟠龍之間進行到新城堡地區集結;第81師和騎兵團以及野戰軍直屬隊隨右路軍跟進。
  • 彭大將軍炮轟馬家軍,為紅軍報血仇
    」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兵力驟增,陝北的資源已經養不起那麼多部隊了。紅四方面軍兵力武器最強,再出去開闢一塊新根據地,就成了當時的必然選擇。 騎兵的天敵是火炮和連發機槍,對於當時連步槍都配不齊的紅軍而言,打馬家軍的騎兵,談何容易? 紅四方面軍的戰士多為四川人,此前碰到的騎兵最多就是在過草地時川軍的騎兵團。馬家軍騎兵的規模和力量豈是零零散散的川軍騎兵能比?習慣了在南方鑽山入林,突然在廣袤的西北戈壁灘上同大批騎兵作戰,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 殘害西路軍的馬家軍眾將得到了什麼樣的報應?
    回到香港後,馬步芳不敢多做停留。包了英國航空公司的三架飛機,攜帶家眷飛往沙特。1937年初,紅西路軍徵戰河西時,韓起功的職務是旅長,防區是張掖。紅西路軍失利後,張掖成了紅軍俘虜和傷病員的集中地。韓起功對西路軍人員進行了了殘忍的屠殺。
  • 紅軍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軍團長都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能當上軍團長的,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活到建國後,基本上授勳封將。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紅軍的這十位軍團長都是誰?後來授何軍銜?紅一軍團由井岡山上的紅四軍與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合編而成,可謂是根正苗紅,軍團長是林總。
  • 新四軍第六師轄二個旅,師長和旅長都是誰?一人壯烈犧牲
    新四軍第六師是「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在江北重建後統一改編的七個主力師之一,該師是由蘇南的江南指揮部所屬部隊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等部隊改編的。第六師組建之初約8000餘人,下轄第十六、第十八兩個主力旅,及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兩個保安司令部,那麼第六師的師長和兩個旅長都是誰呢?
  • 紅軍時期倖存的6位軍團長中,4位授元帥軍銜,為何他只授上將?
    「痛恨綠林兵,假稱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城,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這是「黃麻起義」後,黃安縣衙門口張貼的一副對聯,「紅軍」這一稱謂也由此而來。紅軍時期,一般是指1927年黃麻起義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此期間,紅軍經歷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起義,隊伍不斷壯大,先後誕生了10個軍團。
  • 紅一軍團的4位軍團長,兩人成為開國元帥,兩位都沒有活到授銜
    紅1軍團是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1930年根據中央指示,由井岡山的紅四軍與贛南閩西的紅軍合編而成,開始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之後改稱為紅一軍團。在紅一軍團的歷史之上,朱德、林彪先後擔任了紅一軍團的軍團長,還有兩位擔任過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第一位就是左權。
  • 1949年後,起義後又被處決的3個原國軍中將,他們都是誰?
    所以在1950年12月份,到1951年10月份,為期一年多的清查中,不少身份有問題的人被錯殺,根據當時的數據統計,被清查的人員高達70萬之上,今天我們來說一下,三位起義以後,在清查中又被槍決的原國民黨中將,他們都是誰?
  • 紅軍十大軍團介紹
    紅軍時期有軍團,方面軍,這些編制怎麼由來的?紅軍的部隊編制,通常每個地方的紅軍都會有個編號,紅某某軍。後來根據地發展了,幾個軍會合在一起,就合編為軍團。當時國軍也有路軍,軍團編制,含義基本一致。按照1933年反圍剿時序列如下: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1937年1月西徵犧牲);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
  • 1949年最狂妄的國軍司令馬繼援,87歲給汶川捐款,希望落葉歸根
    戰爭第一年,國軍的確在戰場上佔據了上風,但進入第二年後就開始走下坡路,第三年更是兵敗如山倒,張靈甫也早早在孟良崮戰役中殞命。三大戰役結束後,老蔣的精銳幾乎損失殆盡,國民黨大勢已去。面對這種情形,多數國軍將領垂頭喪氣,但有一人卻是個例外,他就是馬步芳的獨子馬繼援。
  • 八路軍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最低是上將
    抗戰爆發之後,國共兩黨再次攜手一直抵抗外來侵略,於是在陝北的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按照當時的合作聲明八路軍下轄三師六旅,共三萬多人,正是這三萬多人最後發展成為百萬大軍,三個師的首任正副師長除了120師的蕭克是上將,其他的都是元帥,那麼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