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輝)探尋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的起源,在中國取得經濟崛起後,已經成為國家與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是國家建設經濟強國,走向建設世界文化強國的一項基礎工程。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也是世界唯一文化與政治實體傳承至今的文明古國。因中國歷史悠久,在文化上傳承不斷,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情境下分別有不同稱謂,如中華、中國、華夏、中夏、中土、中原等等。中原地區作為中國的一個重要區域,在中國歷史的變遷中曾經在群狼環視的民族紛爭中,作為中國的代稱。因此,中原在中國的歷史時期與文化傳承中,等同中國與中華,但卻有著不同文化內涵,中原更趨近於地理概念的中國。
考古學作為承擔破解中華文明淵源的重要學科,從誕生之日起就立足於對中原地區的考古,所建立的理論研究皆以中原地區考古發現、考古遺址為依據。按許宏的話說:「中原中心的形成,是中國文明起源中的大問題,自百年前中國考古學誕生以來,就成為考古學者致力探索的重要課題。隨著考古發現的層出不窮,學術界關於這一問題的認識既在不斷深化,也仍處於探索之中。」。
「關於中國文明形成過程,在近百年的探索中有過多種認知模式。僅20世紀後半葉以來,就有「中原中心說」(如夏鼐、安志敏等,盛行於1950~1970年代)、「滿天星鬥說」(蘇秉琦,1970年代以來)、「中國相互作用圈說」(張光直,1980年代以來)、以中原為中心的「重瓣花朵說」或「多元一體說」(嚴文明,1980年代以來)、「以中原為中心的歷史趨勢說」(趙輝,2000年以來)、「新中原中心說」(張學海,2002年)等等」(許宏)。
由此可知,以考古發現、考古遺址為考古學研究依據,構建的中國文明起源理論,將中原等同於中國、等同於中華、等同於華夏;將以殷墟遺址同文化的二里頭遺址作為研究對象,建立的「中原中心說」中國文明起源,實際上或者嚴格說來只是「中原中心的形成」研究,而非華夏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原中心的形成」研究,只是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一部分或只是一個重要階段,距離中華文明探源的宏大目標尚遠。
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是一個社會的焦點,圍繞這一問題,考古界、史學界與社會文化界各有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往往各有立場,爭論不休,無法達成共識。而考古學界作為中華文明探源的主力軍,做得出的結論與觀點也很難得到史學界與社會各界的認可、認同,無法清晰地還原中華文化、中華文明起源的複雜問題。尤其是考古界圍繞中原二里頭考古遺址構建的中華文明「中原中心說」,所引發的爭議不僅沒有解決中華文明起源的根本問題,甚至讓中華文明起源的夏王朝都產生了懷疑或否定。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在筆者依據中國文獻典籍、甲骨文字、詩詞歌賦、民俗民風、民間傳說、地方志、上古歷史遺蹟、中華文化代表人物為依據,建立的華夏文化、華夏文明、中華文明起源的淮河流域說,與考古界的「中原中心說」有著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現象。除了中國考古學是以研究中華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筆者是以研究中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的不同屬性外,還有怎樣的因素產生這種嚴重的分歧呢?這也是筆者所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按理說,考古界集中了國家的資源,集合了學術界的精英,在探尋同一目標的中華文明起源問題上,雖各有研究重點但也不會有太大分歧。既然有如此巨大的分歧,其中必然有根本原因。
考古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法是由已知推未知。中國考古學的領軍人物夏鼐認為:「對於中國文明的起源,可以從殷墟文化向上追溯到鄭州二裡崗文化,和比這更為古老的偃師二里頭文化。從新發現的文化內容上,我們可以證明它們之間是有互相連繫、一脈相承的關係」「夏朝是屬於傳說中的一個比商朝為早的朝代。這是屬於歷史(狹義)的範疇。在考古學的範疇內,我們還沒有發現有確切證據把這裡的遺蹟遺物和傳說中的夏朝、夏民族或夏文化連接起來……作為一個保守的考古工作者,我認為夏文化的探索,仍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這些論斷審慎有據,到目前為止,尚無因新的考古發現而需要修正其基本論點之處」許宏在最新研究文章中對夏鼐的結論如此評價,「至少它(二里頭文化——引者注)的晚期,是夠得上稱為文明,而又有中國文明的一些特徵。它如果不是中國文明的開始,也是接近於開始點了。比二里頭更早的各文化,似乎都是屬於中國的史前時期」
通過筆者的綜合分析研究,考古界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階段性研究,是建立在對已知的殷墟遺址,推論黃河沿線的鄭州商城遺址、二裡崗遺址、二里頭遺址為一脈相承的文化遺址,而二里頭遺址跨入了夏王朝年代,於是建立了以二里頭遺址為中心的中華文明起源「中原中心說」。但在理論研究中,因二里頭遺址無法建立起與夏王朝的任何聯繫,把中原中心的政體形成作為已知考古研究依據,建立起階段性研究成果,成為一系列「中原中心說」理論的基礎。
通俗來說,考古界的一系列中華文明探源「中原中心說」,探尋的是以考古發現為基礎的中國政體形成中心地域理論,而非探尋解決眾多中華文明內涵的理論研究。以中國曾經特殊時期的一個代稱「中原」代指「中國」,以政體的形成取代文明的起源。顯然,一個政體的形成並不是文明的起源,它只是人類文化、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由此看來,考古學範疇的研究目標,與華夏文化、中華文明的起源研究相距甚遠,這也是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與社會要求,存在不同觀念之爭的問題之所在。
總而言之,在中華文明探源的問題上,考古學界、歷史學界、社會學界各有不同標準、不同預期、不同要求,如果僅以一個科學學科的理論是無法完成華夏文化、中華文明探源這一複雜工程。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中華歷史的豐富複雜,單一學科的局限性,造成了今天中華文明探源工作的困難。各學科、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求同存異,集思廣益,才能根本解決華夏民族、中華文明起源的問題。(作者: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