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考古學研究的只是中原中心的形成,而非華夏文明的起源

2021-01-11 夏朝與詩經研究

(作者:趙輝)探尋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的起源,在中國取得經濟崛起後,已經成為國家與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是國家建設經濟強國,走向建設世界文化強國的一項基礎工程。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也是世界唯一文化與政治實體傳承至今的文明古國。因中國歷史悠久,在文化上傳承不斷,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情境下分別有不同稱謂,如中華、中國、華夏、中夏、中土、中原等等。中原地區作為中國的一個重要區域,在中國歷史的變遷中曾經在群狼環視的民族紛爭中,作為中國的代稱。因此,中原在中國的歷史時期與文化傳承中,等同中國與中華,但卻有著不同文化內涵,中原更趨近於地理概念的中國。

考古學作為承擔破解中華文明淵源的重要學科,從誕生之日起就立足於對中原地區的考古,所建立的理論研究皆以中原地區考古發現、考古遺址為依據。按許宏的話說:「中原中心的形成,是中國文明起源中的大問題,自百年前中國考古學誕生以來,就成為考古學者致力探索的重要課題。隨著考古發現的層出不窮,學術界關於這一問題的認識既在不斷深化,也仍處於探索之中。」。

「關於中國文明形成過程,在近百年的探索中有過多種認知模式。僅20世紀後半葉以來,就有「中原中心說」(如夏鼐、安志敏等,盛行於1950~1970年代)、「滿天星鬥說」(蘇秉琦,1970年代以來)、「中國相互作用圈說」(張光直,1980年代以來)、以中原為中心的「重瓣花朵說」或「多元一體說」(嚴文明,1980年代以來)、「以中原為中心的歷史趨勢說」(趙輝,2000年以來)、「新中原中心說」(張學海,2002年)等等」(許宏)。

由此可知,以考古發現、考古遺址為考古學研究依據,構建的中國文明起源理論,將中原等同於中國、等同於中華、等同於華夏;將以殷墟遺址同文化的二里頭遺址作為研究對象,建立的「中原中心說」中國文明起源,實際上或者嚴格說來只是「中原中心的形成」研究,而非華夏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原中心的形成」研究,只是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一部分或只是一個重要階段,距離中華文明探源的宏大目標尚遠。

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是一個社會的焦點,圍繞這一問題,考古界、史學界與社會文化界各有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往往各有立場,爭論不休,無法達成共識。而考古學界作為中華文明探源的主力軍,做得出的結論與觀點也很難得到史學界與社會各界的認可、認同,無法清晰地還原中華文化、中華文明起源的複雜問題。尤其是考古界圍繞中原二里頭考古遺址構建的中華文明「中原中心說」,所引發的爭議不僅沒有解決中華文明起源的根本問題,甚至讓中華文明起源的夏王朝都產生了懷疑或否定。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在筆者依據中國文獻典籍、甲骨文字、詩詞歌賦、民俗民風、民間傳說、地方志、上古歷史遺蹟、中華文化代表人物為依據,建立的華夏文化、華夏文明、中華文明起源的淮河流域說,與考古界的「中原中心說」有著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現象。除了中國考古學是以研究中華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筆者是以研究中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的不同屬性外,還有怎樣的因素產生這種嚴重的分歧呢?這也是筆者所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按理說,考古界集中了國家的資源,集合了學術界的精英,在探尋同一目標的中華文明起源問題上,雖各有研究重點但也不會有太大分歧。既然有如此巨大的分歧,其中必然有根本原因。

考古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法是由已知推未知。中國考古學的領軍人物夏鼐認為:「對於中國文明的起源,可以從殷墟文化向上追溯到鄭州二裡崗文化,和比這更為古老的偃師二里頭文化。從新發現的文化內容上,我們可以證明它們之間是有互相連繫、一脈相承的關係」「夏朝是屬於傳說中的一個比商朝為早的朝代。這是屬於歷史(狹義)的範疇。在考古學的範疇內,我們還沒有發現有確切證據把這裡的遺蹟遺物和傳說中的夏朝、夏民族或夏文化連接起來……作為一個保守的考古工作者,我認為夏文化的探索,仍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這些論斷審慎有據,到目前為止,尚無因新的考古發現而需要修正其基本論點之處」許宏在最新研究文章中對夏鼐的結論如此評價,「至少它(二里頭文化——引者注)的晚期,是夠得上稱為文明,而又有中國文明的一些特徵。它如果不是中國文明的開始,也是接近於開始點了。比二里頭更早的各文化,似乎都是屬於中國的史前時期」

通過筆者的綜合分析研究,考古界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階段性研究,是建立在對已知的殷墟遺址,推論黃河沿線的鄭州商城遺址、二裡崗遺址、二里頭遺址為一脈相承的文化遺址,而二里頭遺址跨入了夏王朝年代,於是建立了以二里頭遺址為中心的中華文明起源「中原中心說」。但在理論研究中,因二里頭遺址無法建立起與夏王朝的任何聯繫,把中原中心的政體形成作為已知考古研究依據,建立起階段性研究成果,成為一系列「中原中心說」理論的基礎。

通俗來說,考古界的一系列中華文明探源「中原中心說」,探尋的是以考古發現為基礎的中國政體形成中心地域理論,而非探尋解決眾多中華文明內涵的理論研究。以中國曾經特殊時期的一個代稱「中原」代指「中國」,以政體的形成取代文明的起源。顯然,一個政體的形成並不是文明的起源,它只是人類文化、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由此看來,考古學範疇的研究目標,與華夏文化、中華文明的起源研究相距甚遠,這也是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與社會要求,存在不同觀念之爭的問題之所在。

總而言之,在中華文明探源的問題上,考古學界、歷史學界、社會學界各有不同標準、不同預期、不同要求,如果僅以一個科學學科的理論是無法完成華夏文化、中華文明探源這一複雜工程。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中華歷史的豐富複雜,單一學科的局限性,造成了今天中華文明探源工作的困難。各學科、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求同存異,集思廣益,才能根本解決華夏民族、中華文明起源的問題。(作者:趙輝)

相關焦點

  • 許宏:二里頭與中原中心的形成——「二里頭考古與中國早期文明...
    為深入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與歷史規律,準確闡釋中華文明的精髓內涵和基因譜系,充分展現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以及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編輯部邀請四位學者,就中原中心的形成、二里頭文化淵源與族屬、二里頭遺址與夏史探索、二里頭與中國青銅文明誕生等涉及中國早期文明的核心問題展開討論,以期對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有所助益。
  • 中原五省和東南五省,代表的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和衣冠南渡
    三秦、三晉、燕趙、齊魯、中州所在的黃河中下遊地區,是華夏文明最初的舞臺。上三代以地理位置而言,夏朝居中,商朝在東,周朝在西,而三朝的更迭與後世的改朝換代並不完全相同,其取代的是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封邦建國」的封建制是當時的主要模式。
  • 解「崑崙丘」之謎 專家學者齊聚山西晉城探討中華文明起源
    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先秦史學會、民族文學研究所、中科院地質所等20多家研究機構和10多個省市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究崑崙丘文化,探尋中華文明起源。晉城市委副書記、陽城縣委書記姚遜表示,陽城處於華夏古文明、黃河文明、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區,文化積澱厚重,歷史遺存豐富。崑崙丘(析城山)是遠古名山,蘊藏著太多的中華文明起源密碼,揭秘崑崙丘(析城山)文化內涵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課題。希望專家、學者能為崑崙丘(析城山)文化研究把脈指路,為中華文脈溯源尋根鑄魂。
  • 考古學空間性研究:從文化史到聚落形態的多重空間建構
    20世紀90年代以來, 考古學研究在夏商周斷代工程、文明起源等課題下, 沿著聚落考古和考古學文化等兩個基本概念來進行豐富的、具體的、多產的、有生命力的辯證的實踐, 產生了兩種不同闡釋路徑, 從而在很多學者心中產生不同程度的理論疑惑和交鋒, 即兩種路徑何以可能、何以殊途同歸的問題。
  • 推動考古學與歷史學對話融合
    本網記者 張哲/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娓 高瑩 通訊員 荼荼)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考古學與歷史學對話融合,促進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入,12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辦的「文明起源研究相關問題討論會」在京舉行。
  • 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 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探索
    文字來源於 《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探索 作者:田昌五 摘要:中國歷史上存在著夏代,這已為考古發掘材料所證實,無可置疑了.據我考察,二里頭文化屬於夏文化,唯其第四期已進入商初,其前身來自鄭洛類型和三裡橋類型的中原龍山文化.這種中原龍山文化的晚期當已進入夏代.夏代已發展到文明社會
  • 龍圖騰:考古學視野下中華龍的起源、認同與傳承
    本文以我國新石器至夏商時期考古發現的龍紋為基礎,梳理考古學視野下中華龍的起源、發展與傳承,探討龍逐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和精神內核的脈絡。 格制與權力:龍山時代與龍文化的融合 距今5000~4000年前的龍山時代是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各地考古學文化爭奇鬥豔,古國、青銅、文字等文明因素不斷湧現,文明化進程大大加快,文化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劇烈。
  • 篳路藍縷 成就輝煌 履行使命 再展宏圖——關於中國考古學發展的...
    作者:王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河南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 中國文明:起源與綿延 ——考古學家的世界視野
    ,而非經濟中心。外來技術經中原居民改造,納入本土的社會政治與精神觀念系統。因此,未來要研究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探究由草原傳入中國的獨特文化因素有哪些,還要研究它們被接受的方式,以及在中國文明形成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進入中國的新技術,到底是打包引進,還是單個而來,現在也不清楚。一旦為中國採納,它們似乎就會逐漸廣泛傳播開來。
  • 中國科學家通過古人基因組數據探尋中國文明源流
    中新網長春6月2日電 (記者 郭佳)中國科學家通過研究距今7500年至1700年的55個中國北方古代人全基因組數據,為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找到了基因方面的重要證據。寧超 攝不同區域存在持續基因混合和替換研究發現,至少從距今7500以來,中原地區人群在整體的遺傳結構上保持連續性,最晚自仰韶時期(距今約7000-5500年)開始,受到中國南方人群的持續性遺傳貢獻,最終形成現在的漢族人群。
  • 華夏與世界文明起源:以玉祭文化為標誌,以古良渚玉器為核心
    在節日時、在神像前、在音樂中,祭司手執琮、鉞與璧等器物,翩翩起舞以咒為歌,都只是為了取悅神靈。故所有的祭祀活動均離不開玉器。玉璜者,炎黃貴族的尊貴物證。在古華夏各地文化中均有型制各異的玉璜在考古中被發現。於是可以顯示出所有各地的華夏文明都似以玉璜為珠而貫串於一線之中。
  • 考古學重建古史的尺度
    考古學是研究歷史的,這是考古學者的明確目標。考古學重建古史的尺度,如何把握?這是考古學者需要思考的。 重建史前史 在重建史前史方面,考古學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 王巍:「十三五」期間中國考古學的主要成就
    目前,已經批覆「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長江下遊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長江中遊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新石器時期)」「長江中遊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夏商周時期)」「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海岱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夏文化研究」和新疆考古、西藏考古、甘肅武威吐谷渾王族墓地考古等10餘項「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全國各地的考古機構圍繞「考古中國」設計主動發掘項目,增強發掘的科學性和學術性。
  • 追溯中華文明的源頭
    他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和特徵進行深入探索,提出的「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中國古代文明演進的「兩種模式」、文明形成的「十項判斷標準」、文明進程的「三個階段」等學術觀點,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  「對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發展過程,我經過研究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看法。」初秋的一天,李伯謙先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 文明前夜綻芳華 福澤後世耀千秋
    作為仰韶文化中晚期代表性地域的鄭州,在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階段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黃河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黃河流域為主體的考古學文化,因其首先發現於澠池仰韶村而得名。河南區域內的仰韶文化遺存非常豐富,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及鄭州市的大河村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 高校考古教師暢談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此外,還要重視我們中華文明對世界的貢獻和成就,關注戰略性的總體思考。我們有義務把我們探源工程15年的成果以及中國考古學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更好、更多樣的形式介紹給國內外民眾、學術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 雷興山中國考古學透物見人,重建了古代史,初步揭示了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與文化價值,取得了巨大成就。
  • 華夏文明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關於三星堆文明其中的幾種假說,由於個人知識面限制等原因,會有明顯漏洞。今日話題為什麼說三星堆文明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提到三星堆大部分人會想到外星人,有人說這是外星人的遺蹟,有人說這裡是古蜀國,也有人說中華文明起源來自兩河文明,也就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 追溯炎黃子孫,問鼎華夏文明,誰能爭鋒豫州大地?
    更早一些時間,學術文化屆還出現過「華夏文明外來說」,一些西方學者和中國學者認為華夏文明來自於埃及、印度、土耳其、東南亞、巴比倫,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巴比倫,即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所在地。但是,隨著我國考古學的不斷發現,先後推翻了「東周以上無史」、「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人類文明唯一起源地」等觀點。
  • 嚴文明:發現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文明之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總書記指出:「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考古成果還說明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家國一體的形成發展過程,揭示了中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和中華民族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基因。」
  • 美國學者發現15000年前遺蹟,研究推測:華夏文明前是「MU文明」
    總之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的眼界也是變得更加寬廣了起來,他們開始在更多的領域上面進行研究,期望著能夠在更多的領域完成突破,也是為了能夠揭開更多的世界未解之謎,探索地球的奧秘,解開人類起源的難題。地球上有很多的讓科學家覺得匪夷所思的建築,其中金字塔肯定要算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