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學府,享受著大學最高的財政撥款,錄取國內最好的生源,堪稱當代中國的翰林院!但就是這樣兩所頂尖學府,卻在為國培育英才方面,並為向社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總是為別人做了嫁衣。
早在2018年,清華大學就發布了一份《清華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報告顯示2018屆畢業生中,出國留學有1146人,69.5%選擇的留學目的地是美國,超過80%的選擇直接留美工作近十年,人才流失接近30萬人,僅僅矽谷就至少有2萬餘清華學子。
2020年,清華大學經費預算支出為310億元,在校學生總數為50394人,平均每人每年國家花費在他們身上約為61.5萬元。自己辛辛苦苦重金打造的天之驕子,卻為別人家添磚加瓦,而且再也不肯回家,誰家碰上這樣的事都夠鬧心的。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呢?有人做過研究,可能和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第一,工作氛圍。美國的大多數企業裡,同事間的交往比較簡單,跟上級之間也相當隨和。中國「神童」尹希回答過自己為什麼選擇留在美國,他說,「我很享受和同事合作的狀態,這裡有一流的物理學家,如果有不明白的事,走到隔壁辦公室討論就好了,這對科研來說尤為重要。」
第二,工作質量。如果不是自己創業的話,在美國的工作會比國內同等的工作要舒服很多,加班的時間很少,但工資依然很高。
第三,物質報酬。前幾天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的事驚動了國務院,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薪資方面不能讓人滿意,而在美國對人才方面的薪資待遇往往很高,年薪百萬到處可見。這可能也是這些人才不願意在國內工作的主要原因。
第四,生活質量。許多在美國待下來成家的人,基本上和自己遠房親戚就不會有太多的接觸了,沒有了國內複雜的人際關係,生活會輕鬆很多。還有就是美國生活方面的各種質量都相對優異,光堵車這一塊我們國家就很讓人頭疼,而美國生活會愜意很多。
總結下來,出國留學的同學不願意回國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美國的安逸、自由、舒適和穩定。但我想,就因為這些安逸就能成為一個人背棄祖國的理由嗎?祖國即使不夠完美,但他始終是我們的根,危難之時能保護我們自己的只會是自己的祖國,這次新冠疫情就是最好的見證。作為有能力的中國人,我們應該做的恰恰是一起努力把祖國建設好,而不是把它背棄。
清華北大為美國「輸送」了這麼多人才,這也難怪,今年美國批准制裁我國實體清單中,就不見清華北大的蹤影,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大學卻赫赫在列,因為它們一旦崛起,是有可能影響到美國的。
今後十年,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拼的就是人才,自己培養的頂尖人才卻不能為我所用,甚至某一天會成為反華的急先鋒,這怎能不讓國人擔憂呢?周恩來年少時就說,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正是因為他這種為國家和民族而奮鬥終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成為了留名青史的好總理。然而在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的今天,這種忠誠又可貴的精神卻越來越少了。
普京曾說過,「沒有忠誠的才華,一文不值!」又是一年高考季,近日高考成績陸續放榜,新一批學子將邁進大學,在這裡將普京的這句話獻給中國1000多萬高考考生,希望未來的你,能夠擁有忠誠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