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公平理論:絕對公平是烏託邦,是不存在的

2020-12-10 騰訊網

一個人不僅關心自己的所得所失本身,而且還關心別人所得所失的關係。人們往往會這樣,如果自己得到的和別人一樣多或者是比別人高,那麼心裡就會平衡,認為公平合理,從而心情舒暢,但如果自己得到的比別人少,那麼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心理不平衡,甚至抱怨,從而容易消極工作,不再努力。因此,分配合理性常常是激發人在組織工作中努力的因素和動力。

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因此,效率和公平要兼顧。公平與否的判定受到個人的支持、修養的影響,有時候還會受到社會文化的差異以及評判公平的標準、績效的評定不同等影響。在不同的社會中,人們對公平的觀念也是不相同的。

公平理論

這就要求我們尋找一個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完美平衡點。在經濟學中公平與效率是個永久的話題,很多人認為這兩者不可兼得。要麼犧牲效率,獲得相對的更加公平;要麼犧牲公平,去追求更大的效率。事實就是這樣,最公平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的。

許多公司為了避免員工的不公平心理和對工作效率造成的影響,都會有一條規定,要求員工之間工資相互保密,不能相互打探。但是這種做法有些類似於紙裡包火,其實若想要規避不公平的負面效應,不但要公開大家的付出與所得,還需要建立合理的工作激勵機制以及公正的獎罰制度,並鐵面無私地嚴格執行下去。

公平理論

現實生活中想要提高效率,難免就會存在不平等。而要實現平等,則往往要以犧牲效率為代價。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公平永遠是相對的。因此,一個優秀的團隊,他們更加需要做到效率與公平的兼顧,知道何時需要注重公平,何時需要更注重效率。同樣一個聰明的人在處理事情時,也總會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

在公平和效率之間,既不能只強調效率而忽視了公平,也不能因為公平而不要求效率。應該尋找一個公平與效率的最佳契合點。實現效率,促進公平。因此,我們需要在合作的基礎上達成一種均衡,必須考慮到各方的利益,在大家實力相當的時候,必須使每個人得失相當。最難的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得到的是最少的,無論如何都是不公平的。

公平理論

經濟學家把公平劃分為結果公平和機會公平。結果公平就是由人類社會的整體性學所決定的,無論強者還是弱者,每個人都應享有基本的權利及生存和發展的權利。結果公平更加注重人的差異性,它是通過社會再分配的方式,對於弱者給予補償。個人所得稅,奢侈稅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財富轉移支配達到促進社會公平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墨菲定律:公平理論:絕對公平是烏託邦
    公平理論:絕對公平是烏託邦,絕對的公平根本不存在。1965年,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塔希·亞當斯提出「公平理論」。該理論認為,人能否受到激勵,不但由他們得到什麼而定,還要由他們所得與別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如果完全都按照數量上的平等來分,就會出現這種笑話。所以,效率和公平要兼顧。公平與否的判定受到個人的知識、修養的影響,再加上社會文化以及評判公平的標準、績效的評定的不同等,在不同的社會中,人們對公平的觀念也不同。
  • 墨菲定律:你喜歡誰或者不喜歡誰,都是上天註定,無法改變
    電影的名字被字面翻譯為「動物烏託邦」。這是在所有哺乳動物共存的世界中,似乎他們都可以和諧共處,但是卻又存在著矛盾。主角都是動物,但它們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很好的比喻。影片中的動物因其自身的種族特徵而容易被貼上標籤:兔子應始終保持膽小,因此主人公朱迪出任警察後一直在各地受到質疑。尼克狐狸天生善良,但是每個人都認為狐狸天生狡猾,所以大家拒絕信任他。然後他真的成了騙子。
  • 《與愛同居》又名《真愛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到底是什麼?
    泰國BL劇《與愛同居》(《真愛墨菲定律》)從播出後就引起一陣熱潮,粉絲紛紛感嘆太上頭。繆糕CP更是讓劇粉們磕得停不下來。這部劇能大爆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劇情精彩,人物性格鮮明,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情節環環相扣,節奏緊湊;另一方面是劇中主角顏值創新高,演員本身的魅力加分;同時,該劇以一段愛情中的人物之間的糾葛,闡釋了一個看似無形卻無處不在的定律,就是「墨菲定律」,使得全劇能引人思考,有了深層次的哲學探討,不至於淪為口水劇。
  • 墨菲定律在績效評價中的啟發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墨菲定律揭示:任何項目都有存在問題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我們從積極的方面來理解和運用墨菲定律,也許可以發現更多的問題。
  • 《墨菲定律》的讀書學習筆記
    作者陳立之從墨菲定律開始,運用大量的事例和深入淺出的講解,為我們呈現了十五個經典的定律和法則。這些定律和法則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非常常見,但很多人卻依然無法理解和看透,所以現在講我的筆記與大家分享,希望能與大家共勉,希望能對看到本文章的所有人有所啟發、有所收穫。
  • 這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墨菲定律是什麼鬼,很多人竟然還不知道
    如今,經過多年的使用,墨菲定理已經變成習語,它的內涵沒有變換,但出現了許多變體,比如「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東西越好,越不中用」「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等等。B.定理的詮釋,神一樣的墨菲定律,這就是你倒黴的原因事情往往會向著你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就一定會發生。這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
  • 搞笑漫畫:墨菲定律的不可抗力
    搞笑漫畫:墨菲定律的不可抗力所謂的墨菲定律,原句是這樣的: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現在則變成了一種心理學效應,指的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 ——「墨菲定律」背後的「哲學藥方」
    「墨菲定律」的似乎「無處不在「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到。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命運總喜歡跟我們開各種各樣的殘酷玩笑。不講道理的墨菲定律像是一個難以琢磨的倒黴精靈,最喜歡的信條就是「好的不靈,壞的靈!」
  • 《墨菲定律》:助益人生的100個經典法則
    墨菲定律由此誕生: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照這種方法去做。你的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事情嗎?上班不想遲到偏偏就遲到了,不想生病偏偏就生病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丟的東西偏偏就丟掉了……「墨菲定律」的事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說不定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它所控制,真是讓人防不勝防,而且還越在意越防不住。幾十年來,墨菲定律的內涵被不斷豐富。其中最著名的闡釋被稱為「菲納格定律」: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
  • 很多人理解中的《墨菲定律》絕非如此,都錯了
    如果你聽到墨菲定律四個字感到陌生的話,請看以下幾個真實經歷,很快你就能理解這個詞了。1、你是一個大學生,你上了一門選修課,這個老師從來不點名,你也不逃課。有一天你起來晚了,心想:不會這麼巧今天就點名吧?於是抱著僥倖心理,你生平第一次逃課,結果,那天老師真就點名了,你被當作了典型上了逃課名單。
  • 新泰劇《真愛墨菲定律》,我發現了兩個寶藏男孩
    《真愛墨菲定律》其實我並不是很喜歡校園劇,畢竟離開學校多年,對我來說校園劇特別有違和感。能讓我追著看的更是少之又少,但這部《真愛墨菲定律》突然又讓我非常的期待。當然剛開始吸引我的絕對是主角的高顏值,但看過兩集之後,我露出了姨母笑,太是我的菜了,好看到爆。劇情類似《醉後愛上你》,如果看過《醉後》都應該知道是個什麼故事情節,被掰彎的故事,從青梅竹馬變成了戀人。
  • 《墨菲定律》|告訴你為何越擔心什麼,就越可能發生什麼
    墨菲定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它應用於受到概論影響的所有事件,它告訴我們,在存在可能性存在的情況下,事情往往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這也是為什麼"禍不單行"、「喊狼來了的次數多了,終究會遇到狼」。那到底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指: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情,會有很大概率真的發生錯誤。
  • 什麼是墨菲定律?它的含義都有哪些解讀?它的意義在哪?
    墨菲定律是1949年美國空軍基地的一位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在一次實驗中,發現一位同事將十六個裝置全部裝在了錯誤的位置,於是他隨意說了一句: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一定會更壞。如今,人們對墨菲定律的含義又有了更多的解讀:1. 剛洗車了就下雨。2. 拿傘的時候不下雨,下雨的時候沒拿傘。3. 在最尷尬的時刻遇到了心儀已久的人。4. 說曹操好話曹操沒到,說曹操壞話曹操就到了。
  • 提醒女人:不要等到男人不愛了,才明白「墨菲定律」
    所謂「墨菲定律」,就是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換句話來說就是,若事物有變壞的潛在可能,那麼不管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而「墨菲定律」運用到愛情中,常常用來形容兩個人在一起,如果出現了兩個人緣盡的表現,那麼無論你多麼努力,最終你們都會分開。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人都不懂得這個道理,往往都會等到男人不愛了,她們才會後知後覺。張靜和李超的婚姻只持續了三年,兩人如今離婚已經快一年了。
  • 揭秘墨菲定律!真的是什麼害怕來什麼嗎?看完我驚呆了
    墨菲定律到底是什麼?先來看幾個例子。墨菲定律其實是一種心理效應,只要你有感情,你就適用於這個效應。墨菲定律要解釋起來也很簡單,他的原文是這樣解釋的: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 看完《墨菲定律》,你會發現十有八九都親身經歷過
    最近看完了一本書《墨菲定律》,驚訝地發現,裡面描述的定律十有八九我都親身經歷過。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你們的經歷是不是也與這些定律相契合?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墨菲定律誕生於20世紀中葉,正是西方世界科技爆炸的時代。西方世界認為,人類可以克服一切困難,改造一切,沒有什麼是戰勝不了的。但「墨菲定律」給當時的人們敲響了警鐘:技術會日臻完美,而人卻始終會出錯。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首先讓我們看看墨菲定律是什麼。我們所謂的墨菲定律實際上是很偶然的。這是墨菲和一些同事進行實驗時得出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只有一個小環節出了錯,並且該實驗完全失敗,因此墨菲得出結論,只要一件事出錯的可能性大於零,那麼它一定會出錯。今天,這四個最重要的規則和效應能否解決你當前的一些困惑?
  • 墨菲定律:越擔心的事情,越容易發生!這有什麼依據嗎?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1949年一名叫愛德華-墨菲的工程師提出了這一定律。墨菲定律核心內容: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隨著你關注墨菲定律越來越久,你會發現這一定律牢牢把握住了我們的世界,你無法繞開。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倒黴定律」,你越是怕什麼,就越來什麼,越擔心的事情,越容易發生!只要事情存在變壞的可能性,事情就總會朝著我們可以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
  • 運勢=墨菲定律 好的不靈壞的靈
    運勢=墨菲定律 好的不靈壞的靈 前者需要有後天努力 相對應的能力培養 才能把運勢給你的機會 讓它成真 若是沒有 機會來了也不起任何作用的 但是後者
  • 越怕啥,越是來啥,原來是「墨菲定律」在作怪!
    讀過了《墨菲定律》之後才知道,原來偶然之中含有必然,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神奇的「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實際上是一種心理學的效應,一個墨菲的人最開始提出了這個定律,原話是這樣:如果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方法去做一件事情,其中的一個方法會導致災難,那麼一定會有人做出這樣的選擇。這句話說明如果一件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低,他一定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