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30日訊(通訊員 桂志雄) 「老闆,我買點茶葉。」「老闆,這幹筍子如何賣呀?」……4月28日,臨湘市詹橋鎮長浩村高坪組橋頭土菜農莊老闆李中明,一邊忙著為進門的遊客泡茶,一邊開開心心地介紹農產品。李中明說:「以前我們這窮鄉僻壤,是鳥不拉屎的地方,現在遊客很多。我與老伴兩個人在家,一年輕輕鬆鬆賺十萬元不成問題。」
長浩村位於藥菇山餘脈,團灣水庫發源地,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68戶,239人。如何將深山裡的長浩村拉上時代發展的快車?如何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該村支部書記楊繼民等一班人,在生態這一塊做足文章。依託山青水秀的村莊,大力發展種養殖和旅遊業,促農民增收。
該村依託自然山水,打造了兩處野櫻花觀景臺,開發了200畝野映山紅賞花基地,年吸引遊客達8000人次賞花。為使休閒產業多樣化,該村新建了一個500平米的野外遊泳池,並規劃在梨樹尖創建戶外登山休閒基地。同時,該村通過「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獼猴桃、黃桃等果樹種植主導產業,形成春季可賞花、夏季可溯溪、秋季可採果、冬季可觀鳥的自然景區。該村還做精特色農副產品,將長浩村的河港小魚、純釀蜂蜜、無汙染蔬菜、香椿精加工等特色農副產品進一步做大做強,成為村民在家門口增收的又一途徑。
昔日窮鄉僻壤,現在換上了美麗新妝。村容村貌變美了,村民荷包也鼓了起來,預計6月底全部脫貧。
[責編:丁會雲]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