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相關媒體專訪的時候明確表示,所謂的「帶貨」是忽悠,應靠產品品質取勝。她認為「公道在人心,老百姓心裡是有一桿秤的」,希望用直播的形式,讓更多消費者了解產品,知道廠商在真誠地展示產品。
董明珠把直播帶貨的本質展現的淋漓盡致。這其中也不乏當前直播帶貨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之前有一個問答內容大致是這樣的:「你認為直播帶貨賣的是什麼?」回答眾說紛紜,但是其中有的用戶觀點就十分鮮明,和董明珠觀點類似。他講到「直播帶貨首先是忽悠,其次是低價忽悠,然後是性能忽悠,總之兩個字就是「忽悠」。
其實很多消費者都明白一個道理,並且內心是極其的接受,那就是「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低價的背後到底犧牲了誰的利益?生產商還是消費者,還是那些所謂自掏腰包的主播們?我想最終傷害的一定是消費者。因為生產商不可能虧本倒閉求銷量,帶貨主播也不可能賠錢賺吆喝,因為如果是這樣,直播界就沒人了,所以最終掏錢的還是顧客。顧客要麼掏高價買到好產品,要麼低價買到次品。總之顧客就是那個出羊毛的人。
所以這就是董明珠嘴裡說的「忽悠」。
其實直播帶貨的忽悠還不僅局限於此,他們慣用的伎倆是「放長線,釣大魚」,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一些大主播在擁有一定資源後,就學會了養分或是暴力吸粉。
養粉就是指通過各種所謂的廉價貨,甚至是免費贈品等形式吸引用戶關注,讓用戶在直播間獲得一些好處。很多用戶以為是撿了便宜,勢必對這個主播感恩戴德。因為拿人手短,這是世人普遍的心理。久而久之該主播的人氣就聚焦了。當該主播人氣聚焦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應該是他「割韭菜」的時候了。而很多人這個時候壓根沒有意識到,內心欣然接受宰割,還要為某主播代言,這就是典型的「被人賣了,還替別人數錢」。
暴力吸粉是指那些為了獲取大量用戶關注,或者通過魚餌吸引用戶下單的情況。這種時候往往伴隨著「巨大的誘惑」,比如某某直播中,如果用戶下單,就要有機會參與免費抽寶馬汽車的活動,更有甚者壓根就不需要粉絲在直播間下單,只要堅守直播間,在整場直播中會送出多少臺寶馬轎車。粉絲一定會瘋了一樣的,聽主播們呦呵賣貨,而很多開始沒打算購買的客戶,在直播過程中被忽悠,就會忍不住的產生購買行為。這就叫有觀眾,就有購買力!而那個巨大的誘餌,就像是買彩票一樣,最終花落誰家誰也不知道,畢竟是虛擬的網絡世界對嗎?前段時間送寶馬的主播就被爆內幕,寶馬粉絲們一臺就分不到!
最可惡的就是「劇本殺」,何為劇本殺?就是按照劇本規劃,把銷售變成演戲,從而讓粉絲淪陷。這在某些平臺十分常見的,看似某一個主播在和帶貨主播PK,並且相互之間上演非常激烈的砍價遊戲,期間表演十分到位,被砍價的主播甚至淚灑直播間,虧本甩賣。但這就是套路,但是很多用戶樂此不疲。
回歸帶直播帶貨的本質,我比較認可董小姐的觀點:「一定是產品品質取勝」,好的產品不僅是對用戶負責任,而且也是對自己負責,一味的靠忽悠,不是可取之路。畢竟「公道在人心,老百姓心裡是有一桿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