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上代旗艦哭暈在廁所 微星RTX3080魔龍首發

2020-12-22 非玩家啊魯

前言:

這次有機會提前摸下RTX3080,啊魯自然是非常興奮的,畢竟相比CPU,顯卡每一代性能提升幅度都是相當可觀。雖然本次時間非常趕,但還是肝了了兩天為大家送上全面對比評測。沒趕上首發雖說有一丟丟遺憾,但相信啊魯的出品相比別家還是有點不一樣的地方,各位看官默默吃瓜打賞就好,哈哈。

前天才從華南區IT小編培訓基地借到產品,啊魯實在太難了。

關於RTX30系列的新架構安培:

CUDA核心數量翻倍:

靈架構圖

安倍架構圖

NVIDIA官方宣稱第2代RT CORE、第3代TENSOR CORE、全新SM都能帶來2倍的吞吐量。從架構圖上看,安培新架構和RTX20系列上使用的圖靈架構在設計布局並沒有全面革新的變化,從FP32變成了FP32+INT32,這樣使得每個SM單元可執行指令領先於圖靈架構的兩倍,也造就了CUDA核心數量的翻倍。

而CUDA數量對遊戲性能影響是巨大的,君不見CUDA數量與顯卡價格成正比麼?手動滑稽,基本可以認為在NVIDIA顯卡陣營中CUDA數量即正義!但如果要就圖靈和安培比較話,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架構好比一個工廠,舊架構=舊工廠,新架構=新工廠。和舊廠房相比面積並沒有擴大,但幹活的工人(CUDA)翻了一倍,理論上生產效率也會翻倍。但這只是理論上,畢竟工人這麼多(不同遊戲遊戲運算情況不同),難免有摸魚的(遊戲編碼適配性),因此實際的遊戲表現中,單單指望GPU性能提升實現遊戲幀率翻倍有點困難,別急,老黃還有更多法寶,請繼續往下看。

GDDR6X大帶寬助力:

以上說的性能提升只聊到GPU架構,要達到更多的性能提升還得有好幫手,這個幫手就是新一代顯存——GDDR6X。畢竟GPU性能提升了,數據傳輸也要跟上才能及時處理圖像信息。好比GPU是一個車站,數據就是客流量,車站(GPU)能接納很多旅客,代表其性能不錯,但要提高車站客流量,客車速度一定要夠快才能做到,而客車速度恰恰等同於顯存速度。

因此每一代GPU進化,顯存的技術變革也同樣不小。NVIDIA在圖靈架構上的用的是GDDR6顯存,GDDR6相比GDDR5X帶寬大幅提升。在GDDR5X時代,沒有光線追蹤技術,對顯存速度性能沒那麼高,由於RTX20系列顯卡由於光線追蹤技術的出現,對更高速的顯存也有了需求,因此GDDR6誕生了。

同理,最新的安培架構由於CUDA翻倍,數據傳輸的量也翻倍,GDDR6已經不能滿足性能需求。為此,GDDR6X便應運而生,作為GDDR6升級版,它的基本架構和採用的技術都保持不變,不過加入了PAM4信令機制。這項機制的改變在於處理器和內存之間採用4檔電壓,每個周期內編碼和傳輸兩個byte。而且GDDR6X顯存的頻率也提升到了19GHz,下一步還將達到更高的21Gbps,帶寬可以達到1TB/s。與HBM2傳輸效能相當,相比RTX 2080 Ti上用的GDDR6帶寬提高了52%。

第三代Tensor Core與第二代RT Core算力升級:

光線追蹤技術是RTX20系列顯卡的開山之作,也刷新了一眾玩家的畫質三觀,而且在無比擬真的畫質同時遊戲流暢性也有保證。魚與熊掌兼得源於它搭載了負載光線追蹤技術運算的RT Core(畫質)以及負責AI智能運算的Tensor Core(幀率)兩大核心。

在安培架構上RT Core增加了對動態模糊的加速運算支持。關於這項技術,大家如果有試過在關閉DLSS選項的時候玩全特效的戰地的話,有沒發現急劇移動畫面會更加卡頓?原因就是在實時光線追蹤畫質下,動態模糊的巨大運算量讓RT Core承受不來。在安培架構中,NVIDIA為其加入插值算法,在確保動態模糊精確性的同時提高了該場景下的實時光線追蹤效率,官方稱最高可以實現8倍於前代的速度。

DLSS 8K:

為啥光追顯卡才出到第二代,Tensor Core卻為啥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因為老黃不只是賣遊戲顯卡,人家很早就布局人工智慧計算,通用計算顯卡賣得不亦樂乎。性能頂尖的NVIDIA TITAN系列就是用於深度學習 ,早在Volta架構就已經搭載第一代Tensor Core,RTX20系列顯卡搭載的是第二代Tensor Core。老黃曾說過:「我們對 Volta 的願景是擴展計算和 AI 的邊界。我們的新處理器架構、說明、數字格式、內存架構和處理器鏈路都實現了創新。在 TITAN V 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幫助全世界的研究者和科學家使用 Volta。」那麼既然AI可以用於通用計算領域,用在遊戲畫質運算中也是可以的,因此就有了DLSS技術的誕生。就在今年DLSS迎來了2.0更新,在畫質和幀率方面相比1.0都有著巨大的提升。N卡專屬 一個操作讓顯卡流暢度提升70%!

隨著安培新卡帶來的架構中,DLSS技術雖然沒有更新為3.0,但得益於Tensor Core進化到第三代,AI算力大幅提升。DLSS解析度提升至8K,使用2K解析度的實際渲染圖像,通過AI運算以8K解析度的輸出圖像,這也是RTX3090能在8K解析度下暢玩光追遊戲的重要原因。

三星定製8nm工藝助力:

更先進的製造工藝能讓GPU塞下更多的電晶體,RTX 3080使用三星8nm工藝打造GPU,內含280億個電晶體,其GPU面積只有628mm。反觀上一代旗艦RTX2080Ti使用的臺積電12nm工藝,在754mm的GPU面積下內也只放下了186億個電晶體。須知道電晶體數量越多性能越強,配合前文所說的GPU架構改進與GDDR6X新顯存大帶寬加持,共同鑄就了RTX30系列性能大躍進表現。

還有關於PCIe 4.0、HDMI 2.1、RTX IO、Reflex……

肝不動了,請看技術大牛們的解析...........

產品開箱:

本次啊魯搞到的是微星RTX魔龍,屬於非公版的RTX3080系列陣營中的一員大將,外包裝帶有產品外觀的實拍,立體感很強,有種躍然於紙上的趕腳,配上大大NV綠和GEFORCE RTX標識,給人感覺充滿活力。

新一代魔龍外觀相比前一代少了些許誇張,在整體尺寸上內斂了不少。

三風扇設計,搭載刀鋒6代風扇,通過不同類型扇葉環形連結,為顯卡帶來更大風量的同時噪音沒有顯著增加。位於風扇兩側的開孔帶RGB燈帶,這燈帶造型讓我想起金剛狼。

顯卡導風罩上方必不可少的是RGB信仰燈,RGB燈帶則集成在背板上,個人感覺這就足夠了,有些品牌在顯卡上方搞個顯示屏感覺有點誇張了,哈哈。

三個8Pin供電接口,問你害怕了沒?看著有點誇張,但對電源來說只要功率夠了不是問題,畢竟大功率電源都配備了多個8pin顯卡供電接口,為的是SLI用戶而準備,既然都是用在顯卡上的,用在一張和兩張上對電源來說應該區別不大。

3*DP1.4a+1*HDMI2.1接口是目前顯卡的基本操作了,突然發現新一代RTX30系列顯卡砍掉了Type-C接口,感覺有點可惜,畢竟支持QC3.0快衝,反正你們也不會用來玩VR 。

看到背板估計有鍵盤俠會噴這麼貴的顯卡居然沒有用上金屬背板?先別急著噴,官方宣稱這背板採用了石墨烯複合材料,石墨烯在強度比金屬還要強的同時重量更輕,最純的單層石墨烯導熱係數高達53000W/mk,屬於目前導熱係數最高的碳材料。

超厚的散熱鰭片+7熱管配置+3風扇,壓制RTX3080不成問題。

請擊

微星RTX3080魔龍隨顯卡附送了一個顯卡支架。

通過拆解能看到微星RTX3080魔龍還是蠻堆料的,該顯卡PCB配有額外的熔斷保險,防止電氣損壞。同時該PCB加入了2盎司加固銅提高導電性和散熱效果。

安培GPU GA102-200核心果照。旁邊圍繞的是10顆GDDR6X顯存(鎂光獨家出品),每顆1GB。兩個空焊的顯存位置想要補上?對不起,請買RTX3090。

顯卡整體採用16相供電,其中核心供電為10相,顯存供電為6相。

上一代魔龍散熱集成了底座,但這一代改成熱管直觸了,如果對於小核心,熱管直觸對散熱確實有一定影響。但得益於安培GPU102的大核心有著更多的接觸面積,熱管直觸的不足得以改善,而且微星對熱管直觸加入方形核心熱管,能讓GPU與熱管的接觸更為緊密。

7熱管設計,熱管規格分別是1根8mm+6根6mm,熱管與散熱鰭片的結合方式是回流焊工藝。

老黃的刀法是越發的精準,連RTX3080都砍掉了SLI。啊魯認為老黃完全有理由這樣做,首先是目前針對SLI優化的遊戲越來越少,其次是RTX3080已經足夠強,單卡暢玩4K60幀率光追遊戲大作已經沒問題。想暢玩8K?對不起,還是那句,請上RTX3090。

其餘配件介紹:

本次測試平臺用的CPU是十代i9-10900K,10核心20線程+高達5.3GHz的睿頻,顯然要用料好的Z490才能駕馭住。啊魯用的主板是微星MEG Z490 ACE,設有16相供電,每相都採用Intersild ISL99390B DrMOS,配合雙8pin供電以及供電散熱模塊內置的雙滾珠軸承散熱風扇+熱管+厚實散熱片鋁塊,即使是i9-10900K超頻也無壓力。

三路PCIE插槽都加入了金屬裝甲,能有效對插槽進行加固,應對較重顯卡也不用擔心插槽損壞。

三路M.2都要支持NVMe協議,均配備SHIELD FROZR金屬散熱片,唯一不足就是用螺絲固定,希望未來會有免工具的設計。

M.2散熱片與南橋散熱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散熱片上帶ACE信仰RGB燈。

音頻模塊部分採用ALC1220解碼晶片,被飾板遮蓋,露出的是NCC黑金剛液態音頻電容。

主板預裝I/O護盾,主板的輸出接口配置非常全面,USB3.2、Type-C、2.5GHz有線網絡接口一應俱全。設有刷新BIOS/清空BIOS快捷鍵,為了最大程度照顧使用老一代外設鍵鼠玩家,還保留了PS/2鍵鼠複合接口。線網卡方面支持WiFi6.0技術。

本次測試所用的內存是HYPERX FURY雷電系列內存,規格是DDR4 3733MHz 16G*2,雖然對於目前遊戲來說16GB內存基本已經足夠,但在現如今內存價格下探的情況下,先用上單條16G*2是不錯的選擇,日後有閒錢再上一組16G*2,就達成了64GB可用內存,想想都覺得興奮。

這對HYPERX FURY雷電內存配有金屬散熱馬甲,馬甲外層帶有HYPER X LOGO,而且LOGO凸出於內存馬甲上方,立體感滿滿。

另一面則貼有產品信息、通過各項認證標識。

電源選擇方面,為了餵飽RTX3080和i9-10900K這兩大性能怪獸,啊魯選擇了安鈦克HCG 1000W電源,全模組設計,通過80PLUS金牌認證。

13.5cm風扇,帶溫控啟停功能,啊魯建議打開,既能減少電源內部進灰,還能兼顧靜音。

RTX3080三個8pin供電接口對於這個電源來說也是無懼的,君不見這個電源的PCIE接口端數量多達8個。

性能表現:

俗話說沒對比沒傷害,本次啊魯要傷害的正是那些花了6499買RTX2080的玩家.作為RTX2080的繼任者,RTX3080性能提升又有多大呢?至於為啥不想傷害買了RTX2080Ti的玩家?因為二手價格跳水已經讓他們夠傷心的,就不打擾他們了。

理論性能測試:以RTX2080為測試基準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測試,考驗顯卡DX12性能,RTX3080顯卡分數8809,RTX2080分數5121,RTX3080領先RTX2080約72%。

3DMARK Port Royal測試,考驗顯卡光線追蹤性能,RTX3080分數8809,RTX2080顯卡分數6530,RTX3080領先RTX2080約72%。

3DMARK Strike Ultra測試,考驗顯卡4K畫質下遊戲性能,RTX3080顯卡分數9333,RTX2080顯卡分數6362,RTX3080領先RTX2080約46%。

Superposition Benchmark,基於虛幻引擎2打造,測試顯卡DX12性能,在4K高畫質設定下,RTX3080領先RTX2080約43%。

將解析度提升8K高畫質,RTX3080領先RTX2080約48%,留意平均幀率,RTX3080的平均幀率在42,而RTX2080平均幀率在28,要知道這是在8K解析度的下的幀率:RTX2080已經跪下,RTX3080還能戰一下。

光追遊戲測試:

測試環境:4K解析度,極高特效,光線追蹤畫質為質量優先

古墓麗影:暗影

開啟光線追蹤特效,關閉DLSS

沒有開啟DLSS下,RTX3080平均幀率領先RTX2080約41%。

開啟光線追蹤特效,開啟DLSS

開啟DLSS後,RTX3080平均幀率領先RTX2080約37%。

戰地1:

遊戲不含Benchmark測試,只能選擇同一場景對比

開啟光線追蹤特效,關閉DLSS

沒有開啟DLSS下,RTX3080遊戲幀率領先RTX2080約84%

開啟光線追蹤特效,開啟DLSS

開啟DLSS後,RTX3080遊戲幀率領先RTX2080約133%,2080卡成狗,3080還比較流暢,幀率高下立判。

德軍總部:新血脈

開啟光線追蹤特效,關閉DLSS

關閉DLSS下,RTX3080平均幀率領先RTX2080約95%。

開啟光線追蹤特效,開啟DLSS

開啟DLSS下,RTX3080平均幀率領先RTX2080約101%。

普通遊戲測試:

測試環境::4K解析度,極高特效

孤島驚魂5

這組平均幀率的數字相當有趣,一個74一個47,哈哈!RTX3080平均幀率領先RTX2080約57%。

戰爭機器5:

RTX3080平均幀率領先RTX2080約30%。

全境封鎖2

RTX3080平均幀率領先RTX2080約23%。

功耗與溫度:

測試環境溫度:30℃

使用3DMARK Time Spy對顯卡進行壓力測試,通過GPU-Z軟體記錄得出RTX3080的GPU加速頻率最高去到2025MHz,看來官方標註加速頻率是1815MHz有點謙虛了,哈哈。GPU功耗方面,最高峰值是351.2W,而溫度方面最高峰值是73℃。

RTX2080又如何?GPU功耗方面,最高峰值是218.8W,而溫度方面最高峰值是74℃。

總結:真.暢玩4K遊戲大作的次旗艦

在RTX20時代,啊魯認為RTX2080是比較雞肋的產品,用它玩4K吧,力不從心,想全高特效流暢選RTX2080Ti才是王道,玩2K呢?RTX2070足以。而RTX3080作為RTX2080繼任者,得益於第二代RT Core與第三代Tensor Core的加持,讓次旗艦在4K解析度下60幀暢玩光線追蹤遊戲成為現實。由於本次RTX3080上手時間不到48小時,測試數據項目稍多,因此在數據和技術描述方面若有差錯請各位小夥伴海涵。

回顧過去兩年不到的時間裡,買了旗艦之下的RTX20系列顯卡用戶紛紛吐槽光追遊戲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畢竟為了達到光追畫質而犧牲一點流暢度確實有點不值,而且早期光追遊戲也比較少。而隨著RTX30系列顯卡出色的性能表現以及光追遊戲的持續發力,相信這一次買RTX30系列新顯卡的用戶都會覺得值回票價!歡迎關注啊魯。

相關焦點

  • 微星旗艦超龍RTX3080登場,高溢價的顯卡,大家真的買單?
    RTX3000系列已經上市許久了,一線板卡廠商都推出了自家的非公旗艦顯卡,其中就包括華碩的ROG猛禽系列,技嘉的AORUS大雕系列,微星則是推出了魔龍,但是對比三者,微星魔龍居然和其餘二者差價高達一千餘元,微星魔龍RTX3080的標價為6999元,華碩猛禽RTX3080的標價為7999元,而技嘉的大雕RTX3080標價更是高達8399元。
  • RTX3080首發評測!100w分讓上代旗艦哭暈在廁所
    沒想到此代RTX 30系列竟然一腳踩在牙膏管上,RTX 3070比RTX 2070要快1.6倍,甚至比肩上代旗艦RTX 2080 Ti,RTX 3080領先RTX 2080兩倍,RTX 3090更是TITAN RTX的1.5倍性能,最重要的是價格超給力。
  • RTX 3080最深度評測-RTX 3080,微星,魔龍,評測...
    而到了這一代的RTX 3080,這一管擠爆的性能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今天就帶來微星RTX 3080魔龍的測試報告。規格提升極為誇張,核心流處理器部分提升已經超過翻倍,不過RTX 3080的功耗相對也高了非常多,公版TDP會達到320W。簡單來說,RTX 3080的提升已經到了RTX 2080沒有對比價值的程度,本文也會主要針對RTX 2080 Ti來對比。
  • 微星RTX 3080魔龍顯卡實測驗證:有無必要用銳龍PCIe4.0平臺?
    測試方法介紹:為了驗證這個問題,我們使用了微星的RTX 3080 GAMING X TRIO魔龍顯卡(下簡稱微星RTX 3080魔龍)以及AMD的R9 3900X和Intel的i9-10900K處理器來做本次測試。
  • 微星RTX 3080 顯卡開售 送420元暴雪戰網點
    公版的RTX 3080也在昨晚解禁了。非公版的RTX 3080也將在今晚九點正式解禁開售。今晚九點,微星RTX 3080 非公版顯卡正式解禁,大家可以在媒體渠道看到相關的性能評測,同時微星RTX 3080 GAMING X TRIO 10G、微星RTX 3080 VENTUS 3X 10G OC首發的兩款顯卡也將正式上架開賣。
  • 微星傾全力打造的旗艦!微星RTX 3080超龍評測:4K追平RX 6900 XT
    一、前言:微星打造的新旗艦--超龍  在RTX 30系列顯卡面世之前,魔龍系列在微星顯卡產品線中一直都是定位於旗艦級,不過隨著新一代安培顯卡的到來,微星在魔龍的堆料上稍顯保守,於是就有了全新的SUPRIM(超龍),這也是目前微星全力打造的頂級顯卡。
  • 微星RTX3080魔龍測試報告
    而到了RTX3080之後,這一管擠爆的性能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今天就帶來微星RTX 3080魔龍的測試報告。不過RTX 3080的功耗相對也高了非常多,公版TDP會達到320W。簡單來說RTX3080的提升已經到了RTX2080沒有對比價值的程度,文章也會主要針對RTX2080TI來對比。產品外觀介紹:這次用到的顯卡是微星的RTX3080 魔龍。
  • 魔龍威力依舊 微星魔龍RTX 3080推薦
    在聖經中,魔龍的祖先是撒旦與犼帝天燼之女,而之所以稱之為魔龍,是因為其威力極大,造成的影響也相當大;而微星的魔龍系列也不例外,一直以來都以強大的性能吸引著眾多玩家;隨著RTX 30系顯卡的發布,微星魔龍系列再次帶來性能、靜音和美學都完美融為一體的微星GeForce RTX 3080
  • 微星RTX 3080 魔龍開賣:售價 6999 元
    IT之家 9 月 17 日消息 今晚,非公版 RTX 3080 顯卡開賣,微星推出了 RTX 3080 GAMING X TRIO 10G 和 RTX 3080 VENTUS3X 10G OC 兩款型號,售價分別為 6999 元和 5999 元。
  • 微星發布 RTX 30 系列顯卡:魔龍系列外觀/散熱升級
    IT之家 9 月 2 日消息 今日,英偉達正式發布了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微星也同步推出了採用新一代 Ampere 架構的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卡新品,包括魔龍和萬圖師兩個系列。
  • 「拆遷」升級RTX 3070,微星上代次旗艦遊戲機箱升級體驗
    廢話每次都在最前面:作為微星上代次旗艦遊戲機箱,海皇戟X TridentX受到追捧的程度還是可以的,也是得益於微星自身在板卡領域的地,作為電競電腦,微星自家遊戲主機最大的亮點就是外觀相當顯眼。微星自產自然搭配微星旗下的各種硬體產品,也就是喜聞樂見的msi全家桶,給到高端玩家非常合理、靠譜的搭配選擇,本文分享的就是這款九代酷睿+RTX2070的想當年次旗艦機箱的升級體驗,雖然整體不是新配,但性能提升個人非常滿意。外觀上那股銅臭味真過癮!而這次也只是一次「拆遷」升級!
  • 微星GeForce RTX 3080 SUPRIM X顯卡評測:一身武藝,「超」越魔龍
    現在這時候距離RTX 3080顯卡發售已經兩個多月了,早期上市的RTX 3080顯卡由於「建議零售價」的原因,各家板卡廠商一般都只會上市自己的中端系列。現在隨著時間流逝,各家的高端顯卡系列將逐漸亮相,微星的顯卡產品線今年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系列——SUPRIM,中文名為「超龍」,定位要比自家中高端的魔龍系列還要高。
  • 《魔獸世界》暗影國度上線 微星RTX 3080帶你重溫經典
    在2K解析度下享受高級畫質建議使用RTX 3070級別的顯卡,在4K超高畫質則建議3080或者更高級別的顯卡。這裡推薦使用微星RTX 3080魔龍顯卡,其強悍性能,能讓玩家可以在頂級的4K解析度,暢玩無阻。
  • 超龍還是魔龍?這次真的是個問題帖
    不知是否是恐懼蘇媽潛力,此次黃大廚發布的GeForce RTX 30系列顯卡在首發陣容就是定位最上層的三款型號——RTX 3090、RTX 3080、RTX 3070。而在全新的三星8nm工藝和全新Ampere架構的雙重加持下,本次換代能帶來的性能提升已超預期。雖然現今RTX3060Ti都已放開銷售,但是RTX30晶片的整體到貨率卻始終不盡人意。
  • 微星魔龍RTX 3060 Ti評測 甜品與旗艦的碰撞
    GAMING X TRIO是微星的魔龍系列,定位旗艦,所以當入門級的甜品卡遇到旗艦系列,將產生如何的火花,也是我們比較好奇和期待的。此次的魔龍系列與RTX 20系最大的區別我想是引入了石墨烯背板的散熱設計,我們在後面的文章中也會詳細說明。
  • 實力的見證丨RTX 3080 GAMING X TRIO魔龍顯卡
    在RTX 3080解禁評測的第一時間,國外四家權威硬體媒體TechPowerup、TheGuru3d、WCCFtech、TweakTown等也對微星RTX 3080 GAMING X TRIO魔龍顯卡進行了全面的評測。在看過RTX 3080魔龍的表現後,紛紛對這張顯卡做出總結並發出驚呼,以下是從原文中摘取出來的評價。
  • 微星推出RTX 30系魔龍和萬圖師顯卡:萬圖師升級三風扇
    今晚NVIDIA通過一場線上發布會正式發布了眾多玩家期待已久的RTX 30系顯卡,首批亮相的有RTX 3090、RTX 3080和RTX 3070三張顯卡。微星在旗下的魔龍和萬圖師兩個系列中同步推出了新一代的RTX 30系顯卡。
  • 微星RTX3070 GAMING X TRIO 8GB實測
    自從RTX 20系顯卡這一代開始,魔龍產品憑藉強大的性能成為了微星旗下顯卡中最受玩家喜愛的系列,而到了RTX 20 Super系列後更是在外觀上獲得了進一步升級,肌肉感爆棚給人以滿滿的性能怪獸既視感,酷炫的RGB燈光表現也讓微星魔龍系列成為了玩家們的信仰。
  • RTX3080S提前到達戰場?這才是微星那條最值得期待的龍
    早在9月初NVIDIA全新安培架構發布之初,我們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的消息匯總,獲知了微星將會在今年的RTX30上出現一款新的系列,而伴隨著11月20日RTX3080 SUPRIM X超龍對的發布上市,微星總算是將安培架構的布局走完了。怎麼有點滄桑感呢?
  • i9-10900KA配RTX3080遊戲主機推薦
    可能你會噴我說「這麼好的i9+RTX3080魔龍你就搞個16GB雙通道讓我學?」……我沒讓你學,我有32GB(8GB×4)可我覺得真心還用不上!1TB高速SSD是必要的;額定750W電源是必須的;而最重要的我要提提散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