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Ole Kirk Christiansen
著名的應該刷三層漆的木頭鴨子
1950s
1940年代後期,樂高開始製作塑料拼插玩具,而我們今天熟知的這套樂高零件標準體系則創立於1954年,感謝萬能的網際網路,我們還能查到當年的零件信息。以下是樂高1954~56年發布的零件(以下圖片如未經特殊說明,均來自rebrickable.com)
還有一些門窗
看起來都是用來拼房子的。
這個階段的樂高並沒有現在這種帶主題和說明書的「套裝」形式,只賣各種零件包。上圖這個有點象套裝,但這是1949年開始發售的,這時候標準的零件系統還沒有建立
過了兩年,樂高又推出了一些帶斜面的零件。很明顯都是用來拼房頂的。有房就要有車,輪胎零件也開始出現,從此樂高就在世界最大輪胎廠(論個)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這裡好幾個"No Image Available",估計也是因為零件太老而且後來也不再使用,找不到圖了。
當時很多零件都一直沿用至今,包括樂高標誌性的2x4磚(編號3001),雖然其中很多後來都經過細節上的修改,但尺寸規格一直都沒有改變,所以今天的零件是真的可以和60年前的零件完美拼合在一起的。
1960s
接下來看看樂高在1960~1969有哪些有趣的零件
電視室外天線,好懷舊
帶磁鐵的板,第一反應是冰箱貼?這麼小的磁鐵吸不住吧。應該是火車車廂之間的連接件
上下翻轉的鉸鏈,可以用來MOC盜夢空間場景
帶搖把的繞線器
兩邊帶輪轂的2x2磚。今天他們是分開的兩個零件
10x10磚,看著就很有分量
各種樹
齒輪。從上面的stud數量來看尺寸真不小
6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電氣零件,插頭類似今天的香蕉頭
上面這些零件有個共同點----沒過幾年都不用了(部分撐到了70年代),算是樂高早期對零件設計的探索
有固定拼法,帶說明書的套裝,首次出現於1964年。早期的套裝還是以房子和車為主
開始分化出System,Train,Legoland等系列(Theme)
火車系列對樂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1964年首度推出的火車套裝323
圖片來自BrickTsar。這個火車套裝並沒有附帶軌道
兩年後的1966年,樂高開始出售軌道和相應的電機/電池系統,以及包含軌道的火車套裝
上圖來自BrickTsar。此時的標準軌道間距和現代的火車軌道一樣也是5個stud,但每根軌道卻是單獨的一個零件,直接拼在普通2x8底板上,而現代的零件則是軌道/底板一體,更穩固
1969年首次推出的duplo系列,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顆粒」,專門為低幼兒童設計,一方面拼搭難度低,另一方面較大的零件尺寸也能防止兒童誤吞。
Duplo的基礎磚尺寸就是普通系統磚在長寬高上各放大一倍,並且stud上都帶「凹坑」,另一個特點是包含大量「一體成型」的大尺寸零件,顯然是為了降低兒童拼搭難度,帶來的缺點是MOC能玩出的花樣就少了許多
第一個duplo套裝
1970s
70年代的零件,看起來已經很接近現在的體系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零件也都沿用至今。
基礎磚的一些細節也得到了改良
這10年有兩個值得紀念的事件,一個是Technic系列的創立。
實際上Technic系列的前兩個套裝發布於1965年,內容就是上面看過的電氣和齒輪零件。由於這些零件都早已廢棄,所以我們一般認為1977年才是當前Technic系列的元年,現在這套Technic零件體系也是那個時候才建立的
如果你常玩Technic系列,這裡很多零件應該都很熟悉
早期的Technic套裝。熟悉的機械感,但看起來和今天的科技套裝還是不太一樣,因為孔梁/面板那套東西還要到2000年前後才有……這時候還是以孔磚,插銷和軸為主,而且會用到比較多的System磚和板
70年代另一個重要事件是樂高迷你人仔的設計定型。
人仔進化年表。圖片來自Beyond the Brick
圖片來自《樂高全書》
這些畫風清奇的人仔,讓人很難相信是樂高出品
從編號看,這些應該是duplo的早期人仔
可轉動的手臂,可轉動的手腕,可分別轉動的腿,分離的頭部。這就是1978年最終定型的迷你人仔設計,這套標準一直沿用至今。不過匪夷所思的是,儘管其間推出了很多不同的軀幹/腿和髮型,樂高迷你人仔卻堅持使用這張標準笑臉: )長達十年之久,直到1980年代末,迷你人仔才有了第二種表情
圖片來源不明……
圖片來自BrickVault
迷你人仔是門大生意,樂高每年都要出好多好多,套裝自帶,單獨銷售,抽抽樂;各種主題/IP:星球大戰,哈利波特,幻影忍者,超級英雄,我的世界……目前在brickset.com上能搜到的迷你人仔多達11000多種,其中光蝙蝠俠迷你人仔就有87種
1980s
Technic系列的出現,極大豐富了樂高的可玩性;從1980年代開始,樂高在外觀造型方面也有了更大的突破。除了零件種類的不斷增加,很大一部分也要歸功於SNOT拼接方式的創立。SNOT代表Studs Not On Top的縮寫,意為「不在上面的stud」,看圖就明白了
側面的stud可以在牆的側面擴展出複雜的結構,無疑給了樂高設計師非常廣闊的探索空間
其中第一個SNOT零件就是1980年新增的這個4070號零件,俗稱Head Light Piece,因為它一開始就是用在車頭燈上的
這個零件值得再多說兩句。它顯然是從1954年最初的3005零件(上圖中間)發展而來,按照慣常思維,應該修改成右邊的樣子,直接在側面添加一個stud了事,但實際情況是樂高採用了左邊的設計,相當於在3005的一側雕刻出一個stud,沒有把側面的stud突出到磚體輪廓之外。而右邊這個87087一直到2009年才被開發出來。為什麼採用這樣的設計呢?我也不知道……查資料之前我一直以為它是個很新的零件,也許設計師只是不想讓車頭燈突出太多?
SNOT零件自從被開發出來之後就被樂高常年高頻率使用,在玩家的MOC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自此,樂高的設計空間相當於從2維進入了3維,如果沒有SNOT,現在的樂高應該會遜色很多,方頭仔,賽車等系列都不可能存在,這些零件的重要性怎麼吹都不過分
上篇先寫到這裡吧,剩下的幾十年歷史下篇再寫。再次感謝rebrickable.com
從目前疫情發展來看,估計續篇也會很快面世……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