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以茶代酒,待客詩《寒夜》溫暖人心,收錄《千家詩》廣為流傳

2020-12-15 文學漫談

迎來2020年,轉眼臘八節和小寒都過去了,臘八過後17日就是小年,20日又到大寒了。自古就說「小寒大寒又是一年」。春節過後十五之前,就到立春了。所以春節前後是天氣最冷的時候。民間有「小寒小寒,無風也寒」之說。在寒冷的天氣,北方燒起了暖氣,外面冰天雪地,屋內溫暖如春,像東北地區,外面和屋內溫差有50多攝氏度,真是冰火兩重天啊。可南方的小夥伴,由於沒有暖氣,只能冷時點一會空調,取暖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了。但如果和古人比,我們還是挺幸福的。

在古時的冬天,氣溫要比現在低很多,人們用小火爐取暖,白居易曾寫過「綠蟻新酷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仿佛看到在寒冷的日子,人們圍著小火爐,舉杯暢飲的場景。在冬季,人們都有喝酒驅寒的習慣。可南宋有個詩人,冬天客人來了,以茶代酒,寫一首詩美得讓人心醉,也照樣溫暖了人心。南宋詩人杜耒(lěi),憑這首詩為人們熟知,此詩還被收進《千家詩》中,流傳至今。下滿我們一起欣賞這首溫暖人心的詩作。

《寒夜》 南宋 杜耒(lěi)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淺譯:

寒冬的夜晚,有客人到訪,可沒有酒,只好吩咐小童煮一壺熱茶,以茶代酒讓客人驅寒。爐中的火苗燒得紅彤彤,壺裡的水開始沸騰著,屋內一片暖意洋洋。月色映照在窗前,與往常一樣,只有窗前的幾隻梅花在月光下靜靜地綻放,芳香撲鼻,使得今夜的月光顯得與往日不同,格外的明亮。

寫作背景:

宋代杜耒是南宋詩人,今江西撫州人。為官主薄,後在山陽為帥幕。才學出眾,但在詩壇名氣不大,這首迎客詩,與眾不同,詩句優美驚豔,溫暖人心,得到文人墨客的一致推崇。杜耒的詩作還有《窗間》、《送胡季昭竄象郡》等,但只有《寒夜》讓人過目不忘,被廣為傳頌。

欣賞:

開篇二句寫出在大雪紛飛,北風呼嘯寒冷的夜晚,有客人來訪。一般冬季人們不願意外出,能在此時來客人,可能是詩人要好的朋友,還有可能是路過尋求溫暖的客人。古時經常有夜半來往的過客,古人大多數是單純好客的,客人來了,總要喝點熱水,弄點飯吃。既是心裡不願意,也要好好招待。

《易經》中的需卦就告訴人一個道理,有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不速之客就是你不熟悉的人,不請自來的人。面對這樣的客人,要小心謹慎,有敬畏之心,真誠熱情款待就沒錯,最終吉祥。古人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對待不速之客都熱情招待。詩人看見來客,趕緊讓小童煮茶,以茶代酒,敬客人一杯,讓客人感受到溫暖。

第三、四句,詩人寫道往常的窗前月光,今天為什麼不同尋常的明亮?原來是「才有梅花便不同」。這句表示同樣的月色,只要有梅花開放,香氣襲人,月色就更加讓人賞心悅目。如今有客人來訪,頓時讓家裡蓬蓽生輝,這是對客人最好的歡迎詞。來到詩人屋裡做客的友人,既喝到了濃厚的香茶,也有幸品讀詩人最美好醉人的詩篇,真實不虛此行啊!

在寒冷的日子裡,把南宋詩人杜耒極美的這首《寒夜》,送給我的網友,希望你不要為了他人而受冷風吹,這首詩就是小火爐,是一杯溫熱的香茶,也是一杯暖身的酒,它能帶給你溫暖和力量。

相關焦點

  • 唐詩宋詞中,這五首與茶有關的詩竟然這麼美,你最愛哪句呢?
    詩酒趁年華。 這句詩也是詩人蘇軾所寫,大致意思是,不要再觸景生情、懷舊傷感了,故人故國都已不堪回首,不如煮一壺今年的新茶嘗嘗,好好珍惜現在尚有的大好時光吧,吟詩醉酒,才是該把握的。
  • 「詩情茶助爽」:唐代詩人與日常茗飲中的茶詩|一詩一會
    「以茶代酒」的風俗使僧侶和文人得以聚集在同一方天地,分享相同的審美觀念,而不必擔心醉酒的危險。在這樣的情形下,中國的茶文化、佛教的禪宗與唐代的茶詩一同興起,相輔相成。在流傳至今的茶詩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現代人賦予茶的價值,諸如天然、健康、解毒、提神醒腦等,並不是新觀點,而是唐代詩人早已提出的。
  •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確有情到意深之感!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詩茶不分,或茶詩相依,確有情到意深之感,而我國最早的詠茶詩,是西晉詩人張載寫的,詩日「芒茶冠六情,滋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把品茶與人生的歡樂相連。其後蘇軾的「松風竹爐,提壺相呼」,以茶會友,品茗吟詩,鄭清之「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體現出一種文化生活,是藝術和美的享受。
  • 茶助詩情 詩添茶趣
    中國歷代詩詞人皆有描寫茶的佳作,簡稱為「茶詩」,詩與茶結緣,茶助詩情,詩添茶趣。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作為中國詩詞文化和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茶詩誦茶事清雅,記生活閒適,悟處世哲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民族性格,增強民族凝聚力,推動中國茶文化「走出去」。  誦茶事清雅。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
    說到李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從我們小學開始,就在不斷學習他寫的詩。可以說李白的詩歌伴隨著每一代中國人的成長,他是我國歷史上詩歌成就最高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幾乎每一首詩都能譜成千古絕唱。他還寫了一首很肉麻的「情詩」,而這首詩正是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眾所周知,唐玄宗有一寵妃名叫楊玉環。她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美人兒,因此深受唐玄宗的喜愛。而李白當時在皇宮中的任務十分簡單,就是每天寫寫詩歌哄唐玄宗開心,不過李白也曾為楊貴妃寫過不少讚美她的詩句。
  • 10首關於茶的詩詞佳作或名句,茶與詩的搭配,很美很愜意
    中國自古以來,也是詩的國度,唐詩、宋詞、元曲,歷來是我們稱道的文化明珠。茶詩,在許多詩人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像著名的詩人白居易、盧仝、蘇東坡、李清照等,都是極愛茶的人,他們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吟詠茶的詩詞佳作。
  • 俗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老祖宗的待客之道,你做對了嗎
    喝酒飲茶的習慣在中國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也是我們現在常見的待客之道,但是這倒茶倒酒可不是隨隨便便倒的,倒多少這個是很有講究的。俗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很多人在喝茶的時候習慣先對著杯中的茶去吹一吹,為什麼呢?
  • 不由得心動,那些關於茶的詩詞名句太唯美
    茶文化源遠流長,古代文人墨客多愛茶。飲茶也成為極富儀式感的雅事,甚至在飲茶選址上就極盡唯美。茶性恬靜淡泊,品茗宜優雅安靜之所。「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 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 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 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這是來自白居易對歲月對人生心態的解讀。」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這首《寒夜》是一首七言絕句。這是南宋詩人杜耒創作的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韻味無窮的友情詩。
  • 杜甫溫暖人心的一首詩,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邀請朋友到自己家做客,白居易寫過溫暖的詩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歡迎朋友到自己家,杜甫也寫出了溫暖的詩句「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的這首詩名為《客至》,一起看一下吧。客至杜甫 〔唐代〕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 領導「以茶代酒」應該如何提醒?傻瓜才直面拆穿,高人都用這3招
    那麼,我們都知道,酒局上,其實是很討厭別人「以茶代酒」的,畢竟,本身酒就是酒局中所要必備的一件物品,在人們的認知當中,都是覺得當我和你喝酒的時候,你可以只喝一小口酒來作為回應,但就是不準許將酒替換成茶或者是飲料之類的,因為這樣會讓他覺得你不禮貌,也是一種不尊重他的行為。那麼,要是這種事情是發生在職場上呢?
  • 唐代詩人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有一首詩和兩行詩千古流傳開來
    唐代詩人張繼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與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相比,張繼是最不引人注目的。張繼、劉長卿和顧匡的友誼。古人推崇張繼詩,特別是《楓橋夜泊》詩,使張繼出名。歌手的歌《濤聲依舊》使這首詩更受歡迎。這首詩讀得沒完沒了,讀後讓人感到輕鬆愉快。
  • 詩人王玉祥著《天雨花續集》,點雨枝花永流傳
    近讀遠方出版社出版、著名詩人王玉祥著的《天雨花續集》一書,筆者被其中一些詩句所吸引。比如,「頭腦昏昏似醉眠,不知今夕是何年。」「十年浪跡落天涯,到處無家到處家。」「最憶童年捉柳花,何時重品故園茶?」字字珠璣,句句經典,人生閱歷、文學修養、寫作功底深厚可見。
  • 關於茶的詩詞,哪位詩人寫得最好,哪位詩人寫得最多?
    二、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大詩人李白也寫過關於茶的詩,他在遊金陵的時候,遇到族侄中孚禪師,受贈了一種叫做仙人掌的茶葉,於是寫了這首詩: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 這種被廣為流傳的口頭禪實際上就是一種教育手段
    哈利路亞的誕生,源於1886年法國著名詩人賽繆爾·古斯塔夫·古爾德的《哈利路亞》一詩。這首詩既不是現代詩,也不是當代詩,更不是只能用在髒話裡的口頭禪。▼這種被廣為流傳的口頭禪實際上就是一種教育手段。古詩裡有很多這樣的口頭禪,主要是在對友人表達「我愛你」時使用。
  • 唐代詩人遊覽禪院,寫下一首禪意悠遠的詩,筆調古樸,意境渾融
    常建是唐代詩人,據說生於長安,開元十五年(727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然其一生仕途失意,來往山水名勝,漫遊古剎廟堂。過著清寂閒散的生活。其詩自然洗鍊,充滿禪意,只是大唐的詩人燦若星辰,他的光芒有些暗淡。他最廣為流傳的是這首詩: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
    一般大的寺院都闢有茶園,流傳至今的名茶不少即源自這些寺院的僧人之手,例如四川蒙山茶,相傳為漢代甘露普慧禪師親手所植,有「仙茶」之譽。洞庭山水月院僧人擅長制茶,出產以寺院命名的「水月茶」,即是現在有名的碧螺春茶。浙江雲和縣惠明寺的「惠明茶」具有色澤綠潤,久飲香氣不絕的特點,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金質獎章。
  • 「茶中有詩意,詩中有茶味」,明朝如何在茶詩中展現出飲茶文化?
    詩人張岱曾在詩文《曲中妓王月生》中寫道:「白甌沸雪發蘭香,色若梨花透窗紙。」從這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對於茶葉的香氣以及顏色作出自己的評價,並且描繪出了茶水清澈透亮的感覺。這證明明朝的詩人更加讚賞茶香清幽似蘭,茶色清淡透亮的茶品,不再只關注於口感,更加注重茶的品質。
  • 茶有兩種,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偶爾的琴棋書畫詩酒茶!
    茶,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不僅是國飲,也是世界人民的大眾飲品。尋常人家,喝茶是一種需要,待人接物的必備之物。和尚吃茶以一種修行禪定,道士喝茶是一種修心,文人喝茶則是一種文化,談經論道,交流學術。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堪稱絕句,廣為流傳,但「紅杏尚書」卻另...
    遊園不值 配圖 提及到葉紹翁,大家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 《遊園不值》—宋 葉紹翁龍泉人(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南宋文學家,江湖詩派詩人(江湖詩派,屬南宋後期興起的一個小派別,其詩作家多是草民布衣,或小官小吏,身份卑微,多以江湖習氣標榜)。擅長七言絕句,詩作語言清新,意境深遠。
  • 唐朝詩人失意時寫了一首隨感詩,流傳至今成經典,還被納入教科書
    古人給我們留下大量的詩篇佳作,古詩帶有音樂的美感,含蓄,朦朧,寓情於景,要表達的情感,意義都融入到詩中,我們在欣賞詩歌時不僅感悟詩人內心情感的真誠流露,還能享受到詩歌的樂感美,古人還有邊朗讀詩作,邊搖晃著頭,像打節拍一樣,陶醉在詩詞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