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決戰決勝之年
是「十三五」收官
「十四五」謀劃承前啟後之年
也是黃石建市70年
這一年,黃石市
認真落實省委決策部署
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持續推進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經濟社會呈現企穩向好
加快回升的良好態勢
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考核
獲「三連冠」
獲批籌建綜合保稅區
連續11年入選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被納入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範圍
作為四個城市之一代表湖北參加全國評價
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
全省6個城市區聯體建設試點城市之一
……
具體全年工作報告如下
01
對標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推動戰疫、戰洪、戰貧取得決定性成果
突出抓好疫情防控
20天實現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
32天實現病例零新增
62天實現所有確診病例康復出院清零
建立健全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體系,實現連續9個月沒有新增疑似和確診病例
全力以赴防汛救災
及時轉移安置受災群眾2.88萬人次,成功戰勝「98+」特大洪澇災害
改種補種農作物7萬畝
修復各類水毀工程365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全市剩餘125戶、455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黃石在全省市州抉貧開發成效考核中排名第8,陽新在92個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中排名第10、位列第—方陣,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
02
堅持危中尋機,全力以赴推進疫後重振
重磅!黃石出臺支持經濟發展「黃金三十三條」
對接跟蹤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出臺「黃金33條」
紮實開展「雙千」服務,累計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難題1500多個,「四上」企業復工率達99%
有色40萬噸陰極銅、新興管業、寶鋼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華新綠色建材園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全市198個億元以上續建項目在全省率先全部復工
聚焦主導產業補鏈強鏈,我市開啟「南徵北戰」模式,先後前往長三角、京津冀、武漢等地開展招商推介活動30多場次,創新開展雲招商等模式,全年累計新籤約項目259個,總投資額1330.6億元。
黃石被納入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範圍,作為四個城市之一代表湖北參加全國評價,大冶位列「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第74位。
03
堅持全域一體,優化城市空間發展布局
在全域一體化發展上,我市不斷優化空間布局、園區布局、交通布局,著力構建「一心兩帶、多點支撐、全域一體」的發展格局。加快推進新一輪園區布局與建設,園區正在成為黃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黃石北站改擴建、大冶新城鄉中心客運站、陽新客運樞紐站等項目全面開工,園博大道西延建成通車,黃石與大冶進入同城時代。
全市新增謀劃建設還地橋臨空經濟先行區、下陸臨空跨境電商產業園、黃石港臨空商務區、河口臨港產業新區,臨空臨港經濟不斷壯大。目前,我市已經形成了開發區·鐵山區、大冶湖高新區、黃石新港園區、黃石臨空經濟區和重點產業園區齊頭並進、共同發力的良好局面。
全力推進對接順豐機場「1+6"快速通道,蘄嘉高速大王至金湖段、鄂州至鹹寧高速大冶段建成通車,棋盤洲、武穴長江公路大橋即將竣工通車,武陽高速全面開工建設。
04
堅持暢通循環,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樞紐功能
黃石新港已經成為長江中遊最大單體港口,全市現有泊位51個,在建泊位15個,年吞吐能力達6000萬噸、30萬標箱、三期開工、四期加快謀劃建設。
黃石成功獲批籌建綜合保稅區,連續11年入選中國外貿百強城市、2019年排名第33位,經濟外向度持續提升。
聚焦大冶湖新區「四中心一客廳」城市功能定位,加快布局實施科技城、教育城、衛生健康城、文旅體育城等一批區域性領先的重大項目
科創中心一期順利完工,海洲大道北延建成通車、奧體大道西延、武陽高速、新港至光谷高速、華僑城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加快推進
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大會、第四屆中國地礦科普大會。
05
堅持創新驅動,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黃石(武漢)高岸科創中心投入使用,預計全年淨增高新技術企業81家,總數將達到375家,同比增長27.6%。
今年前三季度 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22.2%,位居全省第2,獲評全省科技創新示範市、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優秀市。
全市共組建產業技術研究院10家,擁有國家級雙創平臺4家、省級雙創平臺23家,國家級研發機構21家、省級企業研發平臺186家,全市規上製造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70%。
大冶特殊鋼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2個項目獲2019年度湖北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和質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按照「1+N"模式設立4支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近20億元。
300多家企業與省內外100餘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係。
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中國(黃石)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大會,省級兩化融合試點示範企業達到63家,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考核獲「三連冠」。
06
堅持「一體兩翼」,大力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
全面推行黨員幹部「雙報到」,全市193名第一書記、487家機關企事業黨組織、29259名黨員幹部常態化下沉一線。城區社區工作者月平均工資增加855元。
深化「紅色物業」管理,115個社區成立「紅色物業」服務管理中心,51個社區開展居民議事協商試點。
412名「片區醫生」為城區78萬社區居民提供「家門口、零距離、最便捷」的醫療服務。
07
堅持系統觀念,築牢城市發展安全底線
全市累計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項目43個、總投資760.58億元,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全市累計謀劃實施富水流城系統治理、大冶湖防洪達標、長江幹堤整險加固等十大類52項水利補短板項目,總投資117.11億元,其中大冶湖防洪達標等17個項目入選省級水利補短板項目清單。
08
堅持凝心聚力,鞏固穩定團結良好局面
制定出臺《黃石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新成立黃石市楚商聯合會、上海市黃石商會、武漢市黃石商會,舉辦首屆黃石楚商大會,現場籤約項目36個、總投資396.5億元。
09
堅持人民至上,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陽新縣農村低保上調至5700元/年,農村特困供養標準上調至10200元/年,統籌7.05億元用於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累計發放各類困難群體社會教助資金5.2億元,901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被納入低保。
永安裡改造後煥然一新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131個、總投資15.93 億元
完成配套幼兒團治理任務41個,持續推進黃石十八中等25個續建項目和龔家巷小學改擴建等33個新建項目,啟動武黃路小學二期等6個家制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對80所學校實施義務教育寒弱環改善與能力提升。
所有縣域醫共休實行「總額預付、結餘留用」管理,我市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全省6個城市區聯體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大冶被確定為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
黃石將不斷豐富深化「五大轉型」
「五城」建設的目標內涵
努力再造黃石工業
再塑綜合功能優勢
再構城市空間布局
再創生態文化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