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成「仙股」 創始人:上市8年一半時間在內鬥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在克莉絲汀官網上的公司「裡程碑」項下,時間似乎永遠停留在了2012年。

這一年,是克莉絲汀成立20周年,公司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在長三角地區擁有店面逾千家,營收13.88億元,被外界稱為「烘焙第一股」。

此後,「裡程碑」再無更新,衰敗隨之而來,市場環境急劇變化,公司更深陷內鬥泥沼。只8年,如今市值不到3億港元,2019年營收降至5.52億元,門店數量減少至476家,淨利潤更已連續7年為負。

這家公司最近之所以能喚起資本市場的「記憶」,是因為股價異動。

今年2月26日,克莉絲汀股價在最後一分鐘被拉起,最終當日上漲150%。5月11日午後,股價又被一路拉升,從開盤的0.130港元,最高上漲到0.780港元,最終收盤上漲361.54%。後一個交易日中更一度被拉高到1.30港元。但好景不長,此後公司股價又節節敗落。

「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是如何一步步淪為「仙股」的?

5月26日,羅田安向港交所遞交了一封實名舉報信。作為公司創始人,他已經在公眾視野中消失了很長時間。在舉報信中,羅田安稱公司執行董事朱永寧通過非法手段獲得股權和投票權。

且在2020年5月11日到5月15日間,公司股票呈現不尋常的暴漲暴跌,羅田安認為系「朱永寧為了控制董事會席位,在2020年5月21日召開股東特別大會之前,主要通過金利豐證券行在市場上買入股票增加投票權避免兩位董事被罷免」所致。

在羅田安看來,正是上市後連綿不絕的內鬥,拖垮了克莉絲汀。而面對羅田安的有關指責,朱永寧則表示對方「不誠信,一片謊言」。

多年「折騰」耗元氣

2017年11月17日,克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被罷免董事職位,這雖然讓公司的「內鬥」大白於天下,但卻不是克莉絲汀內鬥的開始

上市後不久,原持股12.03%的日方股東希望退出,這部分股份最終由林煜接手。2015年7月24日,克莉絲汀發布公告稱林煜擔任非執行董事。

林煜進入前,克莉絲汀的業績並不好,2012年,公司營業收入13.88億元,淨利潤2008.50萬元,同比猛降了79.04%;2013年,克莉絲汀虧損3741.50萬元;2014年,虧損金額增大至1.51億元。

公司虧損,羅田安和林煜之間也意見不合。「林煜有不同意見,每次都鬧得沸沸揚揚,在會議上越鬧越僵,一部分小股東也支持他。」羅田安說,當時雙方的紛爭主要在經營層面,儘管他仍實際掌控公司的經營權,但紛爭也讓克莉絲汀原本就不佳的經營狀況一直無法得到改善。

就羅田安的說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林煜,表達採訪意願,但始終未獲得回應。

2015年至2017年,克莉絲汀的營收分別為10.62億、9.26億、8.05億元,同比下降15.27%、12.81%、13.03%。

2018年,朱永寧登場。當年11月,克莉絲汀公告稱,朱永寧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及執行長,羅田安卸任執行長一職。

克莉絲汀2019年年報介紹,「朱永寧於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取得碩士學位,為高級經濟師,有超過25年金融業工作經驗。自1990年起,歷任江蘇省建行國際業務部主任科員、中國投資銀行江蘇省分行支行行長、南京光大銀行漢中路支行行長,及華夏證券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顧問。2006年至今,擔任國泰君安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羅田安告訴記者,早在2018年9月,朱永寧就曾試圖收購他持有的股份,「當時他來找我,說我年紀大了,該享福了,讓他來經營,要收購我的股票,還讓我說服我這邊的小股東們一起把股票賣給他,分3期付款。他先給了我一筆錢,說要籤訂協議分期付款,之後在公開市場交易。」

羅田安說,2018年收下400萬美元後,他曾派人了解過朱永寧的情況。「他的辦公室就幾個人搞投資,沒有人做過實體經營的。」

而據羅田安了解,與朱永寧有過接觸的股東也不僅止他一人。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克莉絲汀2018年年報裡載明的董事持股列表內,並無朱永寧的姓名。

到2019年初,羅田安稱,根據雙方的約定,他和數名小股東前往香港準備進行股權轉讓交易,但等待兩三天後,朱永寧本人卻沒有現身,這讓羅田安開始質疑朱永寧進入克莉絲汀的真實目的。「我認為朱永寧並不是真的想好好經營克莉絲汀,而是看重克莉絲汀的資產。」羅田安說。

今年5月16日晚,羅田安曾與朱永寧見面,雙方為籤訂股權轉讓協議再次商談。

羅田安告訴記者,在見面之前,他已經與朱永寧通過微信談論多次,主要涉及股權交割時間及金額。從羅田安展示的聊天內容來看,雙方在2018年9月開始接洽,但交割時間一拖再拖,羅田安對此不滿,認定朱永寧沒有足夠的資金,採取拖延戰術,並不是真心想收購股權。

當天雙方最終沒有籤訂協議,不歡而散。

「四面楚歌」羅田安

在5月21日的克莉絲汀股東特別大會上,面對股東對克莉絲汀未來發展規劃的問題,公司財會部副總裁廖維綸表示,目前公司沒有明顯的控股股東,沒有辦法拍板做明確的決定,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來決定公司未來的方向,董事會意見無法整合,公司發展方向無法明確。

雖然根據2019年年報,羅田安持有克莉絲汀18.24%股份,朱永寧持股比例為11.86%。但在公司內部,羅田安似乎無法得到更多支持。

2019年1月10日,克莉絲汀第一大股東Sino Century Universal Corporation曾書面要求委任羅田安擔任執行董事,並罷免8位董事。但反對票比例達到55.4026%。

數據來源:克莉絲汀歷年年報

「因為虧損,克莉絲汀的股價一直不好,對於小股東而言,也賺不到錢,所以在朱永寧願意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他們的股份時,雙方就達成了一致。」曾任克莉絲汀某部門負責人的王永(化名)以旁觀者的角度看來,羅田安被「趕下臺」的直接原因是經營不善。

「羅田安本身不會經營,『騙』我去投資了克莉絲汀……我寧願克莉絲汀倒閉,也不想再提克莉絲汀。」曾任克莉絲汀董事會主席、現任執行董事林銘田接到記者的電話時,情緒頗為激動。

林銘田還表示,目前已經有新的團隊進駐克莉絲汀董事會,很快就有新的局面。但截至發稿,克莉絲汀沒有發出有關董事會的變動公告。

5月21日克莉絲汀股東特別大會現場,現場八人列席,背朝向:右起江若嫻、羅田安、江輝平(擬選新董事)、總經理黃建勝、廖維綸;面朝向:右起朱永寧秘書、朱永寧、盧文強(前董事)實習記者 舒冬妮 攝

前董事周晨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股東方進入克莉絲汀,必然是看好其發展,會盡力經營,克莉絲汀曾經現金流充裕,也有很多機會,但由於股東經營理念不同,一直內鬥也沒有好好經營,最終導致連年虧損。

在另一名前董事李益(化名)看來,面對烘焙行業激烈的競爭和變化,克莉絲汀的發展需要變革成為客觀事實,部分股東認為羅田安無法帶領克莉絲汀繼續前進的情況下引進了新股東,但新股東的發展方向是否正確目前也無法得出結論。

「羅田安作為創始人經營克莉絲汀多年,有很多感情和執著,有比新股東更多的情緒;而朱永寧對土地資源和房地產經營有著豐富的經驗,作為新股東對行業的認知理解不一樣,並且克莉絲汀僅是他整個產業的一部分,所以派了職業經理人經營克莉絲汀,儘管結果可能不那麼好,但目前還沒有最終證明誰對誰錯。」李益說。

沒法贏得更多小股東的支持,羅田安寄望於「釜底抽薪」。

5月26日,羅田安實名舉報朱永寧非法交易並向港交所遞交舉報信。

羅田安在舉報信中稱,朱永寧通過非法手段獲得公司的股權和投票權,首先和其他的股東商量並私下簽署協議以高於市場價格收購股東手上的股票,分兩段付款,以支付股票買賣訂金方式獲得小股東投票權,從而進入董事會。同時利用股東權利罷免和他意見不一致的董事會成員。股票收購成功並且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為了避免全面要約收購,通過人頭代持上市公司股份。

羅田安還提到,2020年5月11到5月15之間,公司的股價最多一天爆漲500%,突然放量成交,在董事會沒有任何披露內幕消息的情況下公司股票在短短幾天呈現不尋常的暴漲暴跌,並且從披露易網站不難看出其中金利豐證券行買入的股票最多。據可靠消息,在4月28日的公告——建議罷免以及委任董事的特別大會的公告中,其中建議罷免兩位董事分別是詹益升和卓啟明,由於兩位董事實際為朱永寧的支持者。朱永寧為了控制董事會席位,在2020年5月21日召開股東特別大會之前,主要通過金利豐證券行在市場上買入股票增加投票權避免兩位董事被罷免。最終結果以53.96%投票票數反對罷免兩位董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多次就相關事宜聯繫朱永寧,其並未就細節問題一一回應,僅表示羅田安「不誠信,一片謊言」。

錯過黃金髮展期

經營始終不見起色,近三年,克莉絲汀董事會主席頻頻換人。

2017年11月17日,羅田安被罷免董事會主席後,2018年8月30日,林銘田接任。不到2個月,10月22日,克莉絲汀公告稱林銘田因有意投入更多時間於個人業務因此辭去董事會主席。同年12月17日,朱永寧獲任董事會主席。半年之後,2019年6月12日,洪敦清又接替朱永寧成為董事會主席。2020年5月22日,克莉絲汀2019年年報中宣布,洪敦清辭任董事會主席,徐純彬繼任。

3年時間,5任董事會主席,克莉絲汀顯然不是一家穩定的公司。

上海地區歷來是克莉絲汀營收的主要來源之一,2019年,來自上海地區的收入佔克莉絲汀總營收約66.29%,較2018年度的58.21%有所增加,不過營收較2018年度減少了2064.50萬元,下降約5.34%。

數據來源:克莉絲汀歷年年報

克莉絲汀的開店速度明顯低於關店速度,曾經的市場份額不斷被新玩家蠶食,業績仍在虧損,羅田安與朱永寧的「戰爭」結局未定,徐純彬作為現任董事會主席對於克莉絲汀的發展是否有新規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徐純彬,但截至發稿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在克莉絲汀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趙默(化名),時時刻刻能感受到上海市場的激烈競爭給公司帶來的衝擊。

「以前的蛋糕都是硬硬的,保質期能有三十天,也都放雜貨店賣。而克莉絲汀是專門的蛋糕麵包店,推出鮮奶蛋糕,新鮮好吃,很有衝擊感,一下子就吸引了顧客。」

一度,每到過年時,克莉絲汀的蛋糕就供不應求,「顧客一進門就會說蛋糕來一個,哪怕蛋糕在運輸的過程中有所損壞,邊角壞掉之類的,也會被顧客一搶而空。對於當時的顧客來說,能買到就意味著體面,就很滿足了。」趙默回憶說。

克莉絲汀上海總部一樓門店 實習記者 舒冬妮 攝

羅田安開始擴張,憑藉遍布大街小巷的連鎖店,克莉絲汀獲得了消費者信任,趙默說,那是克莉絲汀最輝煌的時代。

但這份輝煌並沒能長久地維持下去,烘焙行業入局者不斷增多,消費者對蛋糕不再感到新奇,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克莉絲汀的顧客也在不斷流失。「少一點,再少一點,後面再拉也不來了。」趙默這麼形容克莉絲汀客流量減少的情況。

在同行業公司有超過十年工作經驗的王永,跳槽後加入了克莉絲汀。

王永知道克莉絲汀的問題所在,「克莉絲汀經營上分為上海、浙江、蘇南、南京四家分公司,每一個分公司都有負責人。2017年前,羅田安還是董事會主席,如果業績不好,無可否認他的責任最大,但各區域的負責人是否完全遵照總部命令行事,貫徹執行是否徹底,門店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是否達標,都是需要考量的問題。所以,總體指揮上出了方向性錯誤,加上各區域負責人沒有達到要求,管理和銷售都出現問題,才會導致業績一路下滑。」

「部門老主管基本很難接受新的東西,克莉絲汀的線上還停留在『幼稚園』的階段,企劃部的設計無論是包裝還是產品都已經跟不上時代了。」王永說。

「我也跟羅董聊過,只要給我新人,我很容易就把市場給做好了,羅董很支持我,但在執行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舉個例子,現在克莉絲汀的門店服務人員都是老員工,拿著上海的基礎工資,所以也很難在服務態度和質量上有要求,如果我想提高服務品質,招年輕人進來,就必須改變薪資結構,請對的人來做對的事,但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會願意配合你,他會告訴你公司制度就是這個樣子。」

「單靠一個人沒有辦法改變克莉絲汀。」這是王永最終得出的結論,兩年後,他不得不選擇離開。

「這十年是中國烘焙發展的黃金時代,克莉絲汀錯過了。」王永說。

結局如何尚未知

沒有實控人、股東各有自己的發展思路、經營狀況長期沒有起色,克莉絲汀的未來要何去何從?

克莉絲汀上海總部四樓辦公區,實習記者 舒冬妮 攝

雖然沒有在克莉絲汀擔任任何職務,但羅田安說,他仍要出面解決供應商等方面的問題。在他看來,克莉絲汀的衰落不是因為經營不善,根本原因在於內鬥耗費了絕大部分的精力,「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好好經營克莉絲汀?」羅田安說。

「拉鋸戰已經持續多年,顯然,羅田安作為大股東已經失去了最佳反擊的時機,現在能做的要麼通過在二級市場增持股份,要麼爭取更多小股東的支持。」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羅浩律師認為。

「公司連年虧損,新股東方進入要取得控制權,其實市場上有很多這類專門處理不良資產的基金或個人,沒有錯與對,這就是他們的生意,他們有可能是『捕食者』,也有可能是『救星』,他們有存在的價值和基礎,這是正常的市場選擇,屬於純市場行為。」羅浩律師對記者分析道,「其實事情發展到現在,創始人作為大股東自己也應該反思,公司為什麼會失控,自己為什麼會被趕出董事會,以及在新股東方進入後是否有利用公司章程來維護好利益,這些都是要反思的。」

2013年,羅田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將以商超為主要渠道大力推廣西式冷鏈產品,但當時也面臨市場、消費者和技術還不成熟的問題,加之公司內部紛爭,計劃並沒有得以繼續推行。

「2013年,我們投資了一億美元,在南京建全自動化的冷鏈生產工廠,未來產品可以批發給麵包店、酒店、西餐廳、自己的連鎖店還有加盟商,產品被標準化、保質期長、味道好,這樣的產品沒有折損率,我們在幾家店推行過,很受消費者歡迎,但之後公司就陷入紛爭了………」

如果「內鬥」結束,經營問題會解決嗎?

羅田安有他自己的想法,「現在就是要開源節流」羅田安表示,一方面要解決產量過剩的問題,繼續關閉虧損老化的門店,關停一兩個工廠;另一方面放開全國經銷商通路推廣新產品,同時適當的處理固定資產,加大資金投入保證公司經營。

羅田安告訴記者,2008年開始,克莉絲汀就在傳統烘焙類產品線的基礎上增設了健康類產品線,結合冷鏈技術延長保質期,從日本引進產品配方、生產工藝及設備,現在在消費升級的市場下,消費者對健康類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也將成為克莉絲汀未來重點的發展方向。

此外,2019年下半年開始,克莉絲汀的部分產品不再僅限於直營店專賣,在銷售網絡上拓展全國通路,「我們現在就是降低利潤,擴大銷量。」羅田安說。

以目前主推的健康類產品蒟蒻果凍為例,克莉絲汀南京廠長吳代軍告訴記者,從2019年7月與廣州一經銷商合作以來,僅經銷商的月銷量就從5000箱變成了10000箱,超過克莉絲汀所有門店月銷量總和的三倍,目前生產計劃已經排到七月下旬,工廠生產的80%都為經銷商供貨。

「我們的產品配方已經經過了十餘年的改良,原料和設備都是進口的,市場上的可替代性很低,形成了我們獨有的優勢。」吳代軍認為克莉絲汀在行業內仍然具有競爭優勢。

根據羅田安提供的數據,2019年健康類產品在克莉絲汀整個產品線的佔比為3.65%,目前佔比增至7.89%,而線上營銷發展之後,這個比例還將不斷提高。

羅田安說,疫情加速了舊門店關閉,他打算引入新鮮血液,升級門店,重振克莉絲汀,「在我退休之前,我希望能讓克莉絲汀『起死回生』,重新找到新的接班人,再創輝煌。對於覬覦克莉絲汀資產的人,我寧願戰死在商場,也不願受屈辱。」

但羅田安能否如願重回克莉絲汀尚無定數,市場是否能重新接受克莉絲汀更不得而知。

記者手記丨 公司發展勿讓內鬥拖後腿

不管對業界還是消費者,「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似乎已被遺忘很久,克莉絲汀也已不再是烘焙界的標杆,相反,大家對克莉絲汀最近的印象是「董事會內鬥」「創始人羅田安敗走」……

記者最初關注到克莉絲汀是因其在港股市場的異常表現,5月11日午後克莉絲汀股價一度暴漲500%,從開盤的0.130港元,最高上漲到0.780港元,當日最終收盤上漲361.54%。業內人士曾對記者表示,克莉絲汀內鬥已被業內共知,在二級市場早已成仙股,盤小好操作,大家都已經見怪不怪。

在追蹤克莉絲汀內鬥始末的近一個月中,記者採訪到創始人羅田安、董事會多名成員、老員工、前員工、業內人士等,也目睹過散漫的董事會,一方董事攜數十人在公司「示威」……無法將現在的克莉絲汀和昔日風光無限的烘焙第一股聯繫起來。

創始人羅田安一口咬定新股東方朱永寧「無心經營,意圖資產」,而朱永寧則說羅田安「不誠信,一片謊言」,奪權旋渦中的雙方各執一詞。在資本市場、利益面前,每個參與方都有自己的考量,但不能團結一致促進公司發展是最致命的。

現在沒有人對克莉絲汀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各方股東還在爭權,一個公司沒有主心骨,何談發展?2013年,克莉絲汀的門店有1052家,這也是其門店遍布長三角的巔峰時期,但截至2019年底門店數已銳減至476家。

克莉絲汀的危機擺在面前,這給所有公司的一個啟示是做好公司頂層管理至關重要,團結一致才能謀發展。因為,內鬥真的能拖垮一家上市公司。

相關焦點

  • 「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成仙股 創始人:上市一半時間在內鬥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成仙股 創始人:上市一半時間在內鬥 在克莉絲汀官網上的公司「裡程碑」項下,時間似乎永遠停留在了2012年。這一年,是克莉絲汀成立20周年,公司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在長三角地區擁有店面逾千家,營收13.88億元,被外界稱為「烘焙第一股」。此後,「裡程碑」再無更新,衰敗隨之而來,市場環境急劇變化,公司更深陷內鬥泥沼。
  • 「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成「仙股」創始人羅田安:上市8年一半時間...
    每經記者:孫嘉夏 實習記者:舒冬妮 在克莉絲汀官網上的公司「裡程碑」項下,時間似乎永遠停留在了2012年。這一年,是克莉絲汀成立20周年,公司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在長三角地區擁有店面逾千家,營收13.88億元,被外界稱為「烘焙第一股」。
  • 「烘焙第一股」淪為「仙股」
    近日,在港股上市的克莉絲汀披露2019年未經審核的年度業績,期內公司收入5.49億元,同比下滑約17.34%;門店數量淨減少110家。4月3日股價收在0.17港元/股,總市值1.72億港元。「烘焙第一股」,在資本市場上淪為「仙股」,在消費市場上表現咋樣?
  • 門店減少110家,「烘焙第一股」淪為「仙股」!消費者:「過時」
    門店減少110家,「烘焙第一股」淪為「仙股」!4月3日股價收在0.17港元/股,總市值1.72億港元。在資本市場上,「烘焙第一股」淪為「仙股」;在消費市場上表現咋樣?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微調查發現,消費者感覺現在的選擇更加多元,而克莉絲汀的產品和營銷都有些「過時」了。
  • 「第一烘焙股」克莉絲汀:虧損七年 裁員千人
    恐怕連克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自己也沒想到,他用20年時間將名不見經傳的克莉絲汀送上了赴港上市「內地第一烘焙股」的寶座,卻只用了1年時間,就拉開了克莉絲汀此後連續虧損七年、關店、裁員的悲劇。而他自己,也被一手帶大的克莉絲汀拋棄,踢出了公司。
  • 「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2019年再虧2.07億:關店117家 上市八年連虧...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4月2日訊(記者 郭帥)港股上市公司克莉絲汀(HK:01210)昨日披露2019年未經審核業績,公司全年實現營收5.49億元,相較上年6.64億元同比減少約17.34%;全年虧損2.07億元,相較上年虧損2.32億元同比減少約
  • 「烘焙第一股」連虧7年,克莉絲汀股價再創新低
    近日,在港股上市的「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披露2019年未經審核的年度業績,期內公司收入5.49億元,同比下滑約17.34%;門店數量淨減少110家,並且裁員千餘人。從2013年首虧至今,克莉絲汀已連虧7年。2017年來,高層奪權更使其不堪重負。
  • 「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連虧7年:去年門店減少110家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克莉絲汀連虧7年,去年門店減少110家 記者 郭鐵4月1日,「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發布2019年業績報告(未審核)顯示,其收入為5.49億元事實上,這已是克莉絲汀連續第7年虧損。克莉絲汀表示,集團收入減少主要系持續關店導致。2019年,克莉絲汀關閉了效益不佳的租約到期門店共117家,新增門店7家,門店總數從2018年底的586家減少至476家。
  • 股價暴漲500%,「烘培仙股」克莉絲汀表示原因尚不明
    來源:藍鯨財經沉寂許久的烘培「仙股」克莉絲汀(01210)近日終於在股票市場有動靜了。今日午後,克莉絲汀股價一度暴漲500%,最高達0.78元,屬歷史性新突破。目前,公司股價有所回落,報0.67元;成交約2670萬股,成交額超1495萬港元,總市值升至6.77億港元。藍鯨記者就股價突然暴漲背後的原因聯繫了克莉絲汀,公司回應稱,由於還沒確切知道原因,所以暫時無法給到答覆。
  • 「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2019年再虧損2.07億、關店117家、裁員超千人
    4月1日,「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需求面積:80-200平方米)發布2019年未經審核年度業績公告。2019年,克莉絲汀虧損兩億,關店110家,資產負債率提升到87%。   從2013年首虧至今,克莉絲汀已連虧7年。近幾年,高層奪權是使其不堪重負。   現在,克莉絲汀在港交所的成交十分清淡,股價已經不到0.2元,跌成了乏人問津的仙股。
  • 克莉絲汀股價暴漲逾300% 誰在炒作連虧七年的烘培第一股?
    5月11日,「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01210.HK)在香港市場獲資金爆炒,午後股價一度暴漲500%。截至當天收盤,該股漲幅回落至361.54%,報0.6港元/股,成交額超1500萬港元,總市值約6.06億港元。克莉絲汀在1992年進入大陸市場,2012年在港交所上市。
  • 關店100多家,裁員千人,克莉絲汀回天乏力?
    來源:EMBA微金2020年對於烘焙行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有的企業由於外因困難重重,但也有的卻是因為內部原因不堪重負,而「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就是其中之一!4月1日,克莉絲汀發布2019年未經審核年度業績公告。
  • 克莉絲汀連虧七年元祖利潤微降 老牌烘焙企業如何破局
    克莉絲汀連續虧損7年,股價也跌成了「仙股」,元祖股份雖然2019年淨利潤有所減少,但還是給股東派發了一筆2.88億元的紅利。   元祖增收不增利,克莉絲汀連續7年虧損   4月16日晚,元祖股份披露2019年年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收22.23億元,同比增加12.68%;淨利潤為2.48億元,同比減少2.38%。
  • 克莉絲汀股價跳漲,華東地區著名糕點品牌,是怎麼淪落為仙股的?
    作為曾經的「烘焙第一股」港股克莉絲汀,這兩天大漲,繼昨日收盤大漲361.54%,盤中最高漲幅達500%後,今天盤中再次大漲,盤中最高漲到1.3港元,看樣子有機會擺脫仙股的境況。所謂仙股就是價格低於1元,只能以分作為計價單位的股票,香港的仙股一般很少有人問津,交易很冷清。
  • 克莉絲汀連虧七年,元祖利潤微降
    克莉絲汀連續虧損7年,股價也跌成了「仙股」,元祖股份(603886,股吧)雖然2019年淨利潤有所減少,但還是給股東派發了一筆2.88億元的紅利。雖然淨利潤微降,但是元祖股份還是給出了一筆可觀的利潤分配方案,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2元(含稅),預計派現金額合計為2.88億元,派現額佔淨利潤比例為116.24%。元祖股份稱,業務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粽子、月餅等品項銷量穩定,銷售價格略有上升,銷售折扣控制得當。儘管營收有所增加,但是元祖股份2019年的淨利潤卻錄得了上市以來首個同比負增長。
  • 克莉絲汀連虧7年 去年門店減少110家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克莉絲汀連虧7年,去年門店減少110家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4月1日,「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發布2019年業績報告(未審核)顯示,其收入為5.49億元,同比減少約17.34%;淨利潤為
  • 克莉絲汀上半年虧損1.08億元,市場份額持續衰退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8月30日晚,「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發布2019年中期報告顯示,其營收為2.58億元,同比減少17.5%;虧損1.08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16億元;門店總數由去年同期的616家減少到553家,市場份額及影響力在繼續衰退。
  • 連虧7年、產品被曝菌落超標,克莉絲汀創始人稱高層內訌致經營不安定
    2020年愚人節這天,「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HK:01210)披露了2019年未經審核年度業績,全年實現營收5.49億元,同比減少約17.34%;全年虧損2.07億元,關店110家,資產負債率提升到87%。
  • 被譽為烘焙業未來的複合型烘焙工坊,怎麼也開始關店撤退了?
    要知道,像麵包新語、宜芝多、克莉絲汀等傳統麵包玩家都遭遇了「滑鐵盧」,那麼新型體驗式烘焙工坊業態也難以施展拳腳的背景下, 麵包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未來又需要怎樣的玩家?傳統玩家轉型乏力烘焙市場擴大150%,但門店數卻在向下縮減。隨著餐飲消費結構的調整,烘焙食品步入了快速增長期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烘焙零食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609.80億元。但許多傳統烘焙品牌在漸漸失去消費者,即使是近幾年興起的網紅烘焙品牌熱度也在日漸消退。
  • 兩個交易日股價最高狂飆9倍 克莉絲汀緣何突遭資金爆炒?
    資料顯示,克莉絲汀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烘焙企業之一,於2012年2月在中國香港上市,被稱為「烘焙第一股」,但在2013年之後陷入虧損和關店泥沼,同時屢屢曝出股東內鬥跡象。報複式狂飆昨日被稱為「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午後突然逐級拉升,盤中一度暴漲500%至0.78港元,最終收漲361.5%。周二該股繼續被爆炒,盤中最高一度漲116.67%至1.3港元,創2013年5月以來新高,收盤漲幅收縮至25%,報0.75港元,最新總市值為7.78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