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天才少年,劉徹和屋大維的治國思路有何不同?

2020-12-17 騰訊網

編者按:

西方政治學者是近年才承認中國制度具有「強大的國家能力」,才承認中國於秦漢時期就建立了第一個「現代國家」,早於歐洲1800年。「現代國家」意味著要擁有一套非血緣、依法理、科層明確、權責清晰的理性化官僚體系。

與秦漢同時是羅馬。羅馬是西方文明的最大規模政治體。歐洲史上的大規模政治體,無不以羅馬為精神象徵。

秦漢與羅馬作為兩個都建立在農業社會之上的超大規模政治體,都需要處理土地兼併和小農破產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政權與軍閥的關係、本土文化與外來宗教的關係。但兩者的結果完全不一樣。羅馬之後再無羅馬,只有多個信仰基督教的蠻族封建王國。而秦漢之後卻繼續興起了融合胡漢的隋唐大一統王朝。

相似的基礎,相似的挑戰,不同的路徑,不同的結果。本文希望通過對秦漢和羅馬兩個古老文明的對比分析,增進人們對東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促進文明互鑑,從而有利於更好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作實踐。

劉徹和屋大維的複雜與矛盾

西漢王朝滅亡時(公元8年),羅馬帝國剛剛開始。創建羅馬帝國的屋大維,和劉徹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他們都是天才少年。劉徹17歲即位,23歲同時開始立儒學打匈奴,49歲前兩件事都完成。屋大維19歲起兵,32歲時結束分裂,47歲前完成了羅馬帝國的制度建設。

他們都是複雜的人。劉徹的歷史評價在窮兵黷武和雄才大略之間擺動了2000年。說他是儒家,他行事卻像法家;說他是法家,他又沒有退回秦制;說他愛道家神仙,他又偏偏用儒家立國。

屋大維也充滿矛盾。他與巨頭合作,架空了元老院;又與元老殘黨合作,消滅了巨頭。他保留共和國的形式,卻變更其內在邏輯,雖稱元首,實為皇帝。他身兼多個文職,從執政官到保民官到祭司長,但18萬羅馬軍隊才是他的真正力量。他沒有建立明確的繼承制度,但王朝最終還是在家族內傳承。

△《維吉爾對奧古斯都和屋大維婭朗誦〈埃涅阿斯紀〉》,1787,讓·約瑟夫·泰拉森,布面油畫,縱147.2釐米,橫166.9釐米,現藏倫敦國家美術館。《埃涅阿斯紀》是維吉爾在奧古斯都指示下撰寫的羅馬史詩,構建了「羅馬民族」的認同。

屋大維和劉徹之複雜,在於羅馬與秦漢都是超大規模政治體。在草創之初,要整合這樣廣闊複雜的疆域,任何單一的理論、制度、安排都不足為憑。

屋大維和劉徹的治國思路,也是英雄所見略同。除官僚、軍隊、稅吏制度外,屋大維也很重視國家意識形態,強調對家庭、國家和本土神靈的忠誠與責任。就像劉徹找到了董仲舒,屋大維也感召了一批文化巨匠。維吉爾仿照希臘的荷馬史詩,創作了羅馬史詩《埃涅阿斯紀》,構建了「羅馬民族」的認同;李維寫了《羅馬自建城以來史》,批判分裂的派系主義;賀拉斯的《諷喻詩》,號召社會回歸對家國的責任感。

而兩人的路徑與結果大不一樣。

屋大維建立了文官系統。為了克服財閥對政治的破壞性,他大膽吸納財閥進入文官體系(稅務官),真正實現了西塞羅的「貴族與財閥共天下」。與之相比,漢朝的文官路線則是求取基層寒士。錢穆說,漢代是第一個「平民精神」王朝。

羅馬帝國的文官,都集中在行省首府,沒有建立一桿子插到底的基層政權。行省之下無官僚,下面是一堆擁有自治權的王國、城市、部落,各自按照原有的制度運行。羅馬派遣一個總督和若干財務官,掌管稅收、軍事與司法,對於行省下的公共服務和文化教育則一概不管,也不承擔公共經費。地方領袖對當地事務很有發言權,總督經常按照地方實力派的願望作決斷。地方的城市建設和文化活動由本土富商志願掏錢。在中央政權衰落之後,這些地方實力派就此轉化為蠻族王國之下的封建地主,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獨立的,誰收稅都一樣。英國學者芬納將羅馬帝國稱為「由眾多自治市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控股公司」。

歸根結底,羅馬的治國思路是只管上層,不管基層。羅馬帝國,只是環地中海的上層精英大聯合,基層群眾從來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談不上融合相通。如西方學者所言,羅馬帝國文明有著無比豐富和複雜的上層建築,經濟基礎卻是粗陋和簡樸的「奴隸制大莊園」。文化基礎也如此。羅馬的行省中,只有貴族、官僚能說拉丁語,基層群眾基本上不會拉丁文。高盧和西班牙併入羅馬300年後,農民們還在說自己的凱爾特語。屋大維苦心建構的「羅馬民族認同」,隨著拉丁語僅停留在貴族圈裡,從未抵達基層。一旦上層崩盤,基層人民就各自發展,把羅馬拋到九霄雲外。

而秦漢則是打通了上層與基層,創立了縣鄉兩級的基層文官體系。由官府從基層徵召人才,經過嚴格考核後派遣到地方全面管理稅收、民政、司法和文教。兩漢的基層官吏不光管理社會,還要負責公共文化生活[43]。郡守設學,縣官設校,配備經師,教授典籍,慢慢將不同地區的基層人民整合起來,聚合成一個大文化共同體。即便中央政權崩塌,基層的人民還能看懂同樣的文字,遵循同樣的道德,理解同樣的文化。唯有這樣的人民基礎,大一統王朝才能多次浴火重生。

羅馬為什麼無法控制軍人幹政?

羅馬與秦漢第二個不同在於軍隊與政權的關係。

屋大維起於軍隊,他解決政權與軍隊的關係,仍然是軍閥式的。他先將最富有的埃及財政收歸為「元首私庫」(fiscus),再用私庫之錢給軍團發酬勞。這意味著:一方面,軍隊屬於能發出最多軍餉的那個人;另一方面,一旦皇帝發不出軍餉,就得換一個能發餉的人當皇帝。果然,這種規則下的和平,在屋大維之後只維持了50年。

△《第一門的奧古斯都像》,公元1世紀,高2.08米,現藏梵蒂岡博物館。雕塑表現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神情冷峻,全身披掛,以演說家的姿態舉起右手,似在向部隊講話的情形。

從公元68-69年的內戰開始,軍人開始大規模幹政。專家統計,「從屋大維到君士坦丁的364年中,平均6年發生一次帝位更替。其中有39位皇帝死於近衛軍和軍隊之手,佔總數70%;只有12位皇帝屬於自然死亡,不足20%。」先是中央禁衛軍操控皇帝,在軍營前「拍賣」皇位,出價高者當皇帝。然後是邊疆軍閥入主中央,軍餉翻倍,但依然暗殺不斷。50年內出現了23個皇帝。最後,帝國晚期經濟崩潰,發不起賞金,羅馬人不願當兵,只能僱傭日耳曼蠻族看家護院。攻陷羅馬的阿拉裡克、奧多亞克、狄奧多裡克,都是蠻族僱傭軍首領。羅馬興也軍隊,亡也軍隊。塔西佗說,「羅馬帝國的秘密,就在於皇帝的命運實際上把握在軍隊手中。」

羅馬為什麼無法控制軍人幹政?第一個重要原因是,羅馬沒有基層政權,因而軍隊代行著治安、稅收許多政權職能。收上來的稅又變成了軍餉。行省軍隊和稅賦激增成為惡性循環。如此,本應代表中央的總督,變成了代表地方的軍閥。秦漢的軍隊不能收稅,也不能管理民政。在完善的文官制度保障下,軍隊都是小農,戰時徵召為兵,戰後復耕為農。邊疆部隊也是屯田為生,兵農一體,沒有變成羅馬軍隊那樣固化的利益群體。

△塞維魯凱旋門(局部),位於古羅馬廣場西北端,公元203年為紀念塞維魯皇帝和他的兒子卡拉卡拉及蓋塔在羅馬—帕提亞戰爭中的勝利而建造,發家於邊疆行省總督的塞維魯王朝最終滅亡於自己軍隊的暗殺。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羅馬軍人的「國家意識」有問題。孟德斯鳩說,因為軍團距離羅馬太遙遠,便忘記了羅馬。「當軍團越過了阿爾卑斯山和大海的時候,戰士們不得不留駐在他所徵服的地方,逐漸地喪失了公民們應有的精種,而在手中掌握著軍隊和王國的將領們感到自己的力量很大,就不想再聽命於別人了。」。

漢朝大不同。漢將班超僅靠千把散兵,在西域諸國數十萬軍隊包圍中,為東漢重建了西域都護府,打通了絲綢之路。漢朝與西域距萬裡之遙,中間隔著世界第二大流沙沙漠,班超完全可以割據自重。但他沒有。在為漢朝苦心經管西域30年後,他只提出一個要求,就是歸葬故土,不帶走一兵一卒一草一木。兩漢像班超這樣的將軍還有很多,如衛青、霍去病、馬援、竇融等等。

有人說,羅馬軍人能夠幹政,是因為羅馬皇權是「相對專制」,而漢朝皇權是「絕對專制」。似乎軍人不造反的唯一理由是受到強力管制。更非如此。東漢黃巾之亂,名將皇甫嵩出師剿滅,威震天下。當時弱主奸臣當道,有人勸皇甫嵩擁兵自重,否則功高震主後更會性命不保。皇甫嵩卻說,「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雖雲多讒,不過放廢,猶有令名,死且不朽」。他回到長安,放下兵權。

△《封「狼居胥」》,田崴,油畫,縱225釐米,橫450釐米。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率部進軍漠北兩千多裡尋殲匈奴主力,一路奏凱,到達「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儀式,後兵鋒逼至瀚海。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在皇權沒有強制之力時,軍人為什麼還要遵守規則?這並非畏懼皇權專制,而是主動服從國家秩序。中國雖然也出現過藩鎮割據與軍閥混戰,但從來沒成為主流。中華文明大一統精神產生了「儒將」傳統。在法家體制與儒家意識雙向發力下,中國古代最終實現了由文官控制軍隊,保證了長久穩定。雖時有反覆,但總算漸成體制。海外漢學家們公認,「文官控制軍隊」是中華文明又一重要特徵。

(此文為潘嶽同志為人民出版社即將出版的「秦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比較」一書的序言)

相關焦點

  • 秦漢與羅馬⑤|同為天才少年,劉徹和屋大維的治國思路有何不同?
    劉徹和屋大維的複雜與矛盾 西漢王朝滅亡時(公元8年),羅馬帝國剛剛開始。創建羅馬帝國的屋大維,和劉徹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天才少年。劉徹17歲即位,23歲同時開始立儒學打匈奴,49歲前兩件事都完成。
  • 羅馬皇帝︱家國難兩全:主宰羅馬卻對接班人無能為力的屋大維
    背面雄獅,銘文ANTONI婚姻即籌碼屋大維的第二任妻子名斯克博尼婭。關於她的出生未有太詳細的記載,只知其生於公元前70年,其家族Scribonius(斯克波尼斯)是活躍於羅馬共和國晚期的平民家族。雖然出生並不明朗,但史學家皆指出她與塞克圖斯·龐培(又稱小龐培)的妻子是某種親屬關係,或為姑姑侄女,或為表姐表妹。
  • 科大少年班複試兩學科難度大,天才少年有何共同點?從小培養孩子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 近兩天,中科大少年班的錄取喜報在多地宣傳張貼,社會各界關注度頗高。因與科大坐標一致同處合肥,又正值高考錄取季,我和同事們也對這件事情津津樂道。
  • 羅馬帝國的開創者,愷撒之子屋大維的反擊
    安東尼不敵,被迫退出北高盧趕走了安東尼,戰爭就變成了屋大維和元老院之間,屋大維率兵直逼羅馬城下。最終元老院不敵,選舉屋大維為執政官當選羅馬執政官後,屋大維並沒有對安東尼乘勝追擊,而是選擇了和安東尼合作。
  • 同為方便麵,袋裝面、桶裝面有何不同?區別很大,買錯了不方便
    同為方便麵,袋裝面、桶裝面有何不同?區別很大,買錯了不方便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同為方便麵,袋裝面、桶裝面有何不同?區別很大,千萬別買錯了!』常見的方便麵有2種,一種是袋裝面,一種是桶裝面,除了包裝的不同,還有哪些不一樣呢?還別說,「袋裝」和「桶裝」的區別還真大,喜歡吃的可別買錯,不然就麻煩了。
  • 愷撒之後的羅馬從三雄並立到皇帝屋大維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以下稱愷撒)打敗了前三巨頭中的二位,集各種最高權力於一身,儘管他在不同的場合表示,自己不願意當皇帝,卻還是為保守勢力所忌憚,最終愷撒被自己的寵臣布魯圖刺殺,他至死都不明白,自己對布魯圖寵愛有加,跟親兒子一樣,為啥布魯圖要背叛自己。
  • 中科大的少年天才有多厲害?
    另有72%活躍在企業界、金融界,在世界500強任職的約35%。對於到目前為止3000人左右的畢業生總人數來說,這樣的人數還不如現在一所普通大學一年的畢業學生數,而僅僅這些畢業生,其中的大多數已經都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高端成材率相比於一般高校畢業生而言實在是高的驚人。當然這些少年的都是天才,不能拿普通大學生與之衡量。
  • 千古一帝凱撒的繼承者,締造了羅馬帝國的屋大維
    凱撒並沒有完全死去,他的一部分,他的兒子緊接著他登上了羅馬歷史的舞臺,他就是偉大的屋大維凱撒,以後又會被稱為奧古斯都。屋大維並不是凱撒的親生兒子,只是他的養子,他本是凱撒姐姐的外孫,或者說是凱撒的甥孫,凱撒被殺前一年,他被沒有嫡子的凱撒正式收養為繼子和繼承人。得到這個乾兒子後,凱撒很是高興,將他送到亞得裡亞海濱的阿波羅尼亞去接受軍事政治教育,以便繼承他的財產與事業。
  • 神帥對比:同為臨時工,弗裡克迪馬特奧有何不同?他會曇花一現麼
    不知道有沒有球迷和作者想到了2012年迪馬特奧的那一隻神奇切爾西?弗裡克和迪馬特奧有相似之處嗎?他會在歐冠決賽中複製「石佛」的神跡嗎?最終他會曇花一現or從此走上名帥之路?請讓我們拭目以待。在前任主教練科瓦奇於風雨飄搖之中下課之後,有很多球迷媒體都在揣測接班人究竟會是誰?他們羅列了一位又一位名帥的名字!
  • 大漢帝國劉邦PK羅馬帝國屋大維?
    中華傳承,綿延不斷,上下5000年,有這樣一個朝代,他奠定了「漢族」的稱謂,這個朝代就是漢朝,大漢帝國,漢朝國力強盛,疆域廣大,他的建立者,出生平民,由平民而一躍成就最高統治者,到底有什麼方法?他的建立者屋大維,出生貴族,建立起一個橫跨千年的帝國,有什麼神奇?大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疆域圖兩位都是大朝代的建立者,他們成功的路徑有什麼相同的呢?
  • 從小體弱多病的屋大維,卻成了奧古斯都大帝,他是如何逆襲的?
    1、小時候體弱多病說起對屋大維的第一印象,對羅馬歷史有過多了解的普羅大眾,或許只記得在歷史課本上那個列於羅馬章節上的奧古斯都像,在這張圖片中,屋大維表情嚴峻.肅穆、身材魁梧,一手手持權杖,一手遙指前方,象徵著對整個帝國的統治權。若單從這尊雕像所表現的形象看來,屋大維看起來就是一位身強體壯而且相貌堂堂的大帥哥。
  • 羅馬皇后利維亞:屋大維生前最愛妻子,為娶她,拋棄剛生子的老婆
    利維亞,是屋大維一見鍾情,是他在妻子生孩子的當天提出離婚,非要娶的女人。並且,利維亞當時已為人婦、人母,肚子裡還懷著孩子的人。利維亞到底有什麼魅力?事實上,利維亞是屋大維的妻子,是屋大維的忠實顧問,是羅馬帝國第一個最有權力的女人,而且死後還被封神的女人。
  • 天才少年自殺:抑鬱症究竟有多可怕?
    01重度抑鬱症警方調查結果為這個天才少年重度抑鬱症,高墜死亡。事發之後,父親說:我想不通啊,我們的教育是怎麼把活潑善良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厭世者。如果時間可以穿越,我想我如果站在他身邊,我肯定會告訴他:好好活著,人生還長幸福在後面。可當我了解了事件的首尾後,我真想早就認識他,然後把他從那種生不如死的環境下解救出來。
  • 羅馬皇帝︱走向保守,且走向權力,屋大維的羅馬價值觀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共和國政府已經對希臘的宗教有了初步的接觸,並將傳統的羅馬神明與希臘的奧林匹克神明融合到一起,進而締造出了羅馬的古神體系。其中耳熟能詳的有朱庇特,維納斯,黛安娜等。希臘文化真正開始滲入並對羅馬的傳統價值觀發起衝擊大約在第二次和第三次馬其頓戰爭期間。(註: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為公元前200-196年,第三次馬其頓戰爭為公元前172-168年)。
  • 世界歷史:屋大維竟然是他的義子,實在是太意外了
    世界歷史:屋大維竟然是他的義子,實在是太意外了 世界歷史:屋大維竟然是他的義子,實在是太意外了 「我接受了一座用磚建造的羅馬城,卻留下一座大理石的城。」這是羅馬帝國的的創建者奧古斯都,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充滿自豪感時說的一句話。
  • 不用高考的天才少年
    這些在各自領域擁有傲人成績的年輕人,他們背後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都曾是 「少年班」的畢業生。 而少年班,這個為早慧少年所創造的特殊教育模式,已經存在了42年之久。
  • 凱撒的接班人,年輕的屋大維,他是怎麼一步步登頂的
    所以羅馬人沒有為他們所做的付出代價。元老院非但沒有從殺死凱撒中獲益,反而被凱撒的部下用作殺害一個乾淨的人的藉口。根據凱撒的臨終遺言,19歲的屋大維被任命為他的繼任者,屋大維,凱薩的遠親根據我們中國人的看法,凱撒是凱撒的侄子,但凱撒認為他是他的養子。在凱撒身後,安東尼,他最強大的下屬,變成了一個新的暴君。屋大維拒絕做一個小男人。
  • 年輕氣盛的屋大維,有著怎樣的優勢,能最後成為奧古斯都
    而民心也是維系統治的不可或缺因素,屋大維本人就特別擅長去贏得民眾的心。首先在羅馬共和國末期時候的羅馬民族風氣已經有所轉變。而屋大維十分準確地抓住了民眾的所需,他從自己繼承的龐大政治遺產中給每個擁有正式身份的羅馬公民都分去了一筆錢。而且只要屋大維率軍出徵,都會將自己所獲得的一部分戰爭紅利分給羅馬人,這在民間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望。
  • 漢武帝劉徹的女人,衛子夫與陳阿嬌,同為皇后兩人有何不同
    在後宮中,妃嬪是否能夠笑到最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的寵愛,談起漢朝漢武帝劉徹,大家都會想起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皇帝,不過漢武帝背後的女人也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漢武帝劉徹一生寵幸的女人無數,今天給大家介紹陳阿嬌和衛子夫,她們性格上有何不同,她們的結局如何?
  • 同為清朝皇帝,努爾哈赤和溥儀有什麼不同
    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到底有這那些不同呢?一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生於一個比較不錯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小小的部落酋長,雖說部落不大,但是好歹是一個小小的官員,也是有著一定的地位,用現在的話來講,那也是官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