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現世界最小恐龍蛋化石,重量僅10克,看起來太可愛了
提起恐龍,在我們的印象中,它們都是龐然大物,畢竟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恐龍出場的畫面非常的令人震撼,人類在它們的面前,顯得非常弱小。不過事實上,恐龍的種群非常龐大,不同的恐龍物種,個頭大小也都相差得非常懸殊,比方說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龍「地震龍」,它們的身長可以達到36米,而最小的美頜龍卻僅有0.86米。
日本發現世界最小恐龍蛋化石
根據《新華社》6月24日的報導,在日本西部一處白堊紀早期的地層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小的恐龍蛋化石,它的寬度約為2釐米,長度不足5釐米,重量僅10顆。這是什麼概念呢?它看起來像是一顆鵪鶉蛋。
此前,科學家們曾經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蛋,它的重量也可以達到30克左右,通過數據分析,科學家認為,產下這顆世界最小恐龍蛋的恐龍,應該是一種新型的獸腳類恐龍,它在成年後的身體重量,可能也不足4斤。
從這一點來看,它似乎應該和美頜龍一般大小,不過事實上,它卻並不是美頜龍,因為美頜龍生活在歐洲,在遠古時期,是不可能來到亞洲的,科學家認為,產下這顆恐龍蛋的恐龍,極有可能是一種未知的恐龍物種,在這裡,科學家還發現了相關的化石群,可以看出,曾經在日本西部,有著一大群小型獸腳類恐龍生活在這裡。
恐龍蛋有什麼研究價值?
其實說白了,恐龍蛋就是恐龍產下的蛋,因為恐龍並不是哺乳動物,它們是通過產卵來繁衍後代,所以,恐龍蛋便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恐龍的珍貴化石之一。前段時間,科學家還曾經找到了一枚爬行類動物的軟殼蛋,證明在爬行類動物出現的早期,因為演化得並不完善,所以在早期的產蛋過程中,可能蛋也並不是硬殼的。
這個發現給了科學家們很大的啟發,因為一直到今天,都鮮少發現來自於三疊紀、侏羅紀的恐龍蛋化石,特別是很多發現了大量化石的恐龍,在它們的化石群中也沒有恐龍蛋的影子,於是,有科學家猜想,或許是因為早期的恐龍產軟蛋,所以因為年代太久遠,沒有辦法保存下來。
這也意味著,通過對恐龍蛋的研究,可以為我們揭開很多有關恐龍演化的謎團,同時,因為恐龍蛋都石化了,可以通過研究恐龍蛋的蛋殼結構、成分和變異的情況,讀取到很多地層中的重要信息,來幫助人類了解地層中埋藏著哪些珍貴的資源。
下一步,科學家將繼續對這處化石出土的地方展開勘測,希望可以找到更多的化石,因為小型的恐龍蛋要比大型的恐龍蛋更難保存,所以,人類對於小型恐龍的了解也一直都很片面,科學家們希望可以藉此來更好地了解小型恐龍,知道它們是如何在地球上生存的。
參考消息
《新華社》6月24日文章《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