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很多人回想起40年前的電影《哪吒鬧海》,這部電影真是一部國產良心電影。哪吒那一句「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看一次哭一次!
真正的壓迫不是來自敵人,而是來自父親。自殺不是對邪惡的反抗,而是對我父親的反抗。
電影《哪吒鬧海》的情節如下:李靖太太已經懷孕3年多了。她生了一個肉丸子,一個淘氣可愛的小男孩從裡面蹦出來。李靖看起來很震驚,臉色也變了。他認為這孩子是個怪物,想馬上殺人。
幸好太乙真人來了,把他們當弟子。他被稱為哪吒,是天地界和獵天靈的兩大珍寶。旱災期間的一年,哪吒去東海遊玩。他用混合的天靈攪動了大海和龍宮。龍王三太子敖兵出來打聽兩人吵了幾次架。聶扎殺了敖兵,抽筋給他父親做腰帶。
聶扎因此陷入了極大的麻煩。來自世界各地的龍王齊聚陳塘關,祈求他們的生命。
年輕的聶扎,為了救人,聶扎決定放棄自己的生命!與電影《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相比,「割肉還父還骨還母」所帶來的震撼和反叛,讓哪吒更覺「哪吒」!
他有一種強大的、新生的正義力量,也有一種純潔而血腥的衝突。
龍王除了強迫父親平衡外,與哪吒的強大力量沒有任何關係。聶扎從父親那裡知道,黑白可以顛倒,是非可以分開,正義服從邪惡,妖魔鬼怪不能分開。他質疑,他反抗。
中國文化忌諱反抗父母。父權制的壓迫包含著道德的壓力,所以聶扎的反抗更加艱難,於是他轉向自我毀滅,用殘忍的方式割肉。為了救人,哪吒決定放棄自己的生命!就這樣,他轉身放棄了自己的身體。
像聶扎一樣,他割肉割骨,向父母表達憤怒。這也是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他沒有從父親那裡得到足夠的家庭溫暖和愛。聶扎從災難中回來,沒有父親的寬容和保護,這讓他覺得自己從未有過父親。
兒童的內心世界是非常複雜的,這種暴力美學並非一帆風順,但反映出來的問題需要家長的關注。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們往往在幼小的心靈中有著強烈的想像力,而你卻出人意料的叛逆。
愛和信任應該在生活的每一點上得到培養,這是愛的基礎。快樂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當事情發生時,孩子們在第一次思考時使用反抗的可能性降低。電影《哪吒鬧海》中叛逆的哪吒會讓你想起你的童年嗎?
參與你下一代童年生活的父母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