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作者:寧遠,來源:寧不遠(ID:ainingyuan111)]
當一個女孩子在你面前嚷嚷:哎呀,沒有衣服穿了。這並不表示她的衣櫃裡沒有衣服了,相反,很可能是衣服太多,卻又不知如何選擇。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自己少一件衣服呢?
10年前我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逛街經歷。準確說是陪逛經歷,妹妹貝殼大學畢業想買一套面試穿的衣服,我陪她。
她後來在文字裡記下了當時的情景:「走了幾條街,看得上的嫌貴,便宜的看不上。直接把陪在一旁的遠遠逛哭,眼看服裝店一家接一家打烊,惹得她又急又氣。」
貝殼這樣解釋她當時的心理動機:「那時的我剛剛畢業,特別在乎性價比,願意花時間挑選最值得下手的東西下手。在淘寶上買一件衣服,前後歷時一周,看評論、找同款、比價格,還要等活動打折。印象裡某次花98元買了一件圖片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紅外套,到手後卻直呼上當,後來一天沒穿,轉手送給了老家的親戚。」
貝殼提到性價比的考慮是一方面,可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
因為對自身缺乏認知,有人會買不到衣服,也有人會買回家一大堆卻挑不出一件能穿的。貝殼是前者,而我屬於後者。那天的陪逛,貝殼一件沒買,我買了一大堆(我的又急又氣多半來自於此),事實上拿回家真正穿上身的也沒有幾件。
2
據說一位專業私人購物顧問在面對客戶時,會希望客戶回答這些問題:
你最優先考慮的是什麼?
你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和目標?
你的身材和生活方式最近改變過嗎?
你最常穿的衣服有哪些?或者哪件衣服不在衣櫥裡時你會十分想念?
你怎麼形容自己的風格?
你準備接受全新的造型或者嘗試一些新單品嗎?
我認為這些問題還遠遠不夠,我們試著再加上下面的問題:
你喜歡聽的音樂有哪些?
你最愛讀哪位作家的作品?
你家裡的裝修是什麼樣子?
你喜歡喝咖啡還是茶?
你家床單的質地是什麼?
你出門喜歡騎車還是開車,會考慮坐地鐵嗎?……
這個清單還可以一直列下去,但在這裡我打算省略了。這是每個人自己需要提出問題並回答的部分。也就是說,需要「審視自己的生活」。一個人怎樣生活,怎樣為人,有怎樣的觀念,決定了她會怎樣穿衣服。
沒錯,穿衣服其實是一個人的活法,是人格的顯影,是身體所處的空間氛圍和它的感官狀態。
3
衣服不應該被短暫的潮流趨勢所擺布,它是從容而具有個人特徵的。如果真有「風格」這回事,那風格就是完美駕馭服裝的能力。好的穿著讓穿著者的風採不被著裝所掩蓋,更不會把一個人變成另一個人。
在變美的成本變得越來越低,在化妝術、醫美如此發達的今天。「漂亮」不再是稀有資源。那我們還需要什麼?
對身材的管理,氣質的修煉,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這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勇敢面對自己的衣著,同時保持得體。我想讓自己舒服,同時對他人友好。把自己打扮得好看,是權利,也是面對世界的義務。
外表和別人差不多,是一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存在的基礎,可是外表和別人完全相同,又不可能作為個體出現了。所以,人們追求風格,希望在大世界裡做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需要振奮精神,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時刻當然也有。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是想通過穿衣服把自己藏起來。我們希望穿得和別人基本一樣,這樣能保證不引人注目地默默度日。
可是我們又想追求一些不一樣。那些屬於自己才有的小心思,它溫和無刺激,獨立又謙遜。
就是這樣,穿衣服是人在人群中,在時間中,在空間裡,追求的那一點微妙的平衡。
世界如此美好,
你我如此簡單,多好!
大家對穿衣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點讚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