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媽咪育兒微課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天冷,記得多穿點」,這幾乎是所有長輩關心孩子的方式。從小到大,無論是什麼季節,做家長的似乎總害怕孩子會凍著。尤其是中國式的奶奶,帶孩子總是擔心孫子孫女會感冒發燒,常常是「裡三層,外三層」,把孩子包裹得像個粽子。
網友吐槽婆婆:
我家婆年紀大了,自己怕冷,也總怕孫子冷,總忙著給孩子加衣服,蓋被子,關窗戶。孩子月子裡就被捂熱了,疹子現在還沒好,預防針都不能打,奶奶還是總說孩子冷。道理講了一籮筐,沒用啊,再多說恐怕都要吵架了。也知道老人是為孩子好,但孩子真不能再捂了,這可怎麼溝通啊?真心求教!
相信遇到和這個網友一樣問題的寶媽不在少數,老人們總是怕孩子會凍著,而事實上,孩子老捂著,抗寒能力會漸漸變差,並不利於身體健康。民間有俗語說「想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說的就是不能給孩子捂著。其實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中怕冷,反而怕熱。如果給孩子穿太多,通常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1.寶寶穿得太多,限制了行動自由,減少了活動量,這不僅會阻礙骨骼生長發育,還會導致肥胖等問題。
2.寶寶天生活躍,他們自己的活動比成人多,新陳代謝也快。尤其是在夏天,如果他們穿得太多,不知道如何及時脫掉衣服,他們很容易出汗和感冒。
3.穿得太多也會剝奪孩子接受防寒訓練的機會。覆蓋太多會降低孩子身體適應溫度變化的能力,使身體的適應能力更差,抗病能力更弱。
01那麼到底應該給孩子穿多少衣服合適呢?
兒科醫生建議:孩子應比大人少穿一件。例如,大人穿一件薄外套和一件秋衣的時候,孩子則只需穿一件秋衣即可;大人只穿一件衣服時,孩子同樣只穿一件,但是要薄一些。到了春夏季,衣物要逐漸減少,以孩子面色正常、四肢溫暖、適量運動不出汗為宜。
如孩子行為異常或臉上有汗,體溫超過37℃,就表明保暖過度,應適當減少衣物。秋冬季節,衣物逐漸增加,以孩子適量運動而不覺得冷為原則,如孩子手腳發冷、體溫不足36℃,說明保暖不夠,需要增加衣服和提高室溫。
02寶寶四季穿衣法則
春秋季:在春秋季節,嬰兒可以穿薄絨褲子,棉毛衫褲子,長袖開衫上衣與和背帶褲。你也可以給寶寶穿毛衣和毛褲,但是你必須在毛衣和毛褲裡面穿棉質的內衣,並且把內衣翻到毛衣的領口,以避免毛衣和毛褲直接摩擦嬰兒的皮膚。
夏季:夏天穿衣要求寶寶夏天穿的衣服要涼爽柔軟,可以選擇棉、亞麻或絲綢紡織品,這有助於寶寶出汗。上衣款式可以是短袖、無袖、圓領或開襟,褲子短褲或半身褲都是合適的,這些款式涼爽透氣,可以讓寶寶更多地暴露在空氣和陽光中。
冬季:冬季服裝的一般要求是溫暖和柔軟。冬天的衣服應該用溫暖而輕薄的法蘭絨或棉布製成。穿棉襖和褲子時,內衣和內褲應放在裡面,棉襖外面可套一件罩衣,以便日常更換和洗滌。冬裝的款式應該簡單寬鬆。為了便於嬰兒自由活動,衣服的袖子和褲腿不應太長。露出嬰兒的手和腳是明智的。
03TIPS:如何正確判斷寶寶的冷熱?
正確的方法是通過觸摸嬰兒的胸部或背部來判斷:如果嬰兒的胸部或背部乾燥溫暖,衣服的厚度正好合適,不需要調整。如果有溼氣和汗水,這意味著嬰兒很熱,需要減少衣服。如果涼涼的,這意味著寶寶有點冷,需要加衣服。
【今日話題】
你都是如何給寶寶穿衣服的呢?
我是媽咪育兒微課堂,每天分享一些孕產和育兒知識,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