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去朋友家做客,因為疫情,也實在無事可做,我陪著他4歲的兒子在一旁玩。正好那段時間我用手機看寶可夢無印,就是神奇寶貝最經典的那一版,他也湊過來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我問他,你看過這個嗎?他說沒有。我跟他說我們小時候看的就是這個。
然後我又放貓和老鼠,問他,你看過這個嗎?他說我看過。
這就是經典,一部不分年齡段的動畫片。這麼一部短短7分鐘一集,沒有一句臺詞的《貓和老鼠》,能「毫不費力」的在奧斯卡上5次提名,7次拿獎。讓陪跑十多年的小李子情何以堪。
而這部動畫的作者之一吉恩·戴奇,於16日離開了人世,享年95歲。作為緬懷,我們來聊聊貓和老鼠的一些故事吧。
戴奇1924年8月8日出生於芝加哥,1959年移居布拉格。戴奇曾在1961和1962年期間,導演了13部《貓和老鼠》,此外他還參與《大力水手》動畫系列製作。吉恩把一生都獻給了動畫事業,他不僅自己寫漫畫,還導演了許多部動畫電影。最出名的作品當屬《湯姆貓與吉瑞鼠》(貓和老鼠),這部影片不僅在國外享有極高的評價,在國內更是大眾的摯愛,陪伴無數人長大,還被翻譯成不同的方言版本,可謂是人盡皆知。他曾憑電影《蒙羅》(Munro)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1965年,他還因《Here 's Nudnik》和《How to Avoid Friendship》獲得同一獎項的提名。
吉恩·戴奇的去世,代表著《貓和老鼠》的三個經典時期(1940—1958、1961—1962、1963—1967)的導演全部去世。
儘管表面上看《貓和老鼠》是湯姆和傑瑞之間的一場鬧劇,但它卻能在衝突中創造出許多情節,而這正是《貓和老鼠》的魅力所在。事實上,《貓和老鼠》的背後也有著深刻的寓意,有些映射歷史事實,有些反映社會現實,這些寓意也許在童年時並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但長大後,我們會發現它們有著更深的思考。第一個時期是我最喜歡的,漢納·巴伯拉時期,這一時期持續的時間最長,集數最多,有很多配角,有豐富的背景音樂,看《貓和老鼠》是一種很好的古典音樂入門的方式。儘管存在衝突,但湯姆和傑瑞是亦敵亦友的關係,在某些場景中還表現出友誼和愛。第三個經典時期,即查克·瓊斯時期,人們對它的評價出現了兩極化。我對該時期也是比較喜歡的,儘管比不上漢納·巴伯拉時期。查克·瓊斯時期也並不缺乏背景音樂和古典音樂。第二個經典時期就是是吉恩·戴奇時期。當時國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因為國內沒有引進。這一時期是時間最短,集數最少的時期。由於這一時期的總體評價不高。吉恩·戴奇時期的主要特徵有:色彩暗淡,動感遲鈍,音樂低沉,觀念錯誤。吉恩·戴奇的貓和老鼠,由於製作粗糙和情節詭異,這幾集成了貓和老鼠的黑史,他本人是捷克動畫界的先驅,上世紀東歐動畫業蓬勃發展,國人所熟知的《鼴鼠的故事》正是由他太太 zdenka Deitchova (相當於捷克上美地位的動畫公司 Bratriv Trikus的總裁)執導,老爺子自己也是一位出色的動畫從業者,一位動畫師先驅的離世令人懷念,對所有早年的動畫製作人來說,在向他們致敬的同時,請正視他們的身份,這也是對他們最大的尊敬。
老一代的童年回憶正在不斷離我們而去,青年的優質回憶真的準備好了嗎?世間浮華,又有多少人能靜得下心來造出這些優質作品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