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幽暗真空處哪裡有生命?

2020-12-22 帝都大閒人

當我們思考外星人是否存在時,我們一般想像他們在圍繞遙遠的恆星公轉的一顆與地球隱約相像的行星上。我們通常不會想他們住在太空中。

但也許這並不是一個荒唐的想法。在2016年4月,研究人員報告說,在模擬了星際空間惡劣條件下,可以由簡單的物質合成某些構成生命的關鍵基礎構件。

法國尼斯大學的科妮莉亞·邁納爾特(Cornelia Meinert)和她的同事表明,冰凍的水、甲醇和氨組成的混合物,將其暴露在充斥外太空的紫外線下,可以轉化為多種多樣的糖類分子。這些糖類物質包括核糖,是類似脫氧核糖核酸(即DNA)的分子核糖核酸(molecule RNA)的一部分。

我們知道水、甲醇和氨等物質都存在於浩瀚的「分子雲」(molecular clouds)中,恆星就是從這樣的分子雲中形成的。這意味著構成生命的基本分子有可能在外層空間形成,然後再由冰凍狀態的彗星(icy comets)和隕石帶到類似於地球的行星上

這一發現其實並不讓人感到驚訝。幾十年來我們已經知道,其它構成生命的基本構件,在被帶入彗星、小行星和行星之前,可以通過這樣的化學反應加以合成。

然而有一個更有趣的可能性。生命本身可能不需要在一個沐浴在陽光下溫暖而舒適的星球上產生。如果原材料已經存在於星際空間的邊緣,也許生命已經在那裡誕生?

通常關於生命起源的想法並不會考慮這種情況。弄清楚生命如何起源於早期地球已經足夠困難,更不用說在接近絕對零度和真空的星際空間。

生成例如糖類與胺基酸一類的生命基本構件是容易的部分。從早期的太陽系中發現的簡單分子入手,有很多種化學上可行的辦法可以做到這一點.。

難點在於如何促使這些複雜的分子組合在一起,從而實現一些能夠維持生命的過程,比如複製和新陳代謝。在一個溫暖的、遍布巖石的星球環境中尚未有人實現,或提出一個完全合理的實現方式,更不用是說在太空裡。

然而,沒有根本性的理由來解釋為何生命不會在出現在任何遠離恆星的地方,這種地方通常被視為星際空間中的貧瘠沙漠地帶。以下是這個過程如何發生。

首先,我們最好就什麼可以被看作「生命」達成一致。它不一定要像任何我們熟悉的東西。

作為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們可以想像某種類似於天文學家弗萊德·霍伊爾(Fred Hoyle)1959年的同名經典科幻小說中所描繪的黑雲(Black Cloud)一樣的物質——某種漂浮於星際空間的智能氣體,很驚訝地發現一個星球上有生命。

但霍伊爾未能提供關於此事的合理解釋:即一種未明確闡述其化學成分的氣體如何變得有智能。我們可能需要想像一些更實在的東西。

雖然我們不能肯定所有的生命都如同地球上一樣是碳基的,但是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是可能的。將矽元素替代碳元素作為外星生物生化基礎的猜想備受歡迎,然而與矽相比,碳在構成複雜分子方面用途更廣。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查爾斯·科克爾(Charles Cockell)認為地球上生命的廣泛基礎是基於碳,並且需要水,這「反映了一種普遍的準則」。他承認,「我有一種相當保守的觀點,而科學往往證明這是錯誤的。」但是,現在讓我們堅持碳基生命論。那麼它又是如何外層空間產生呢?

基本的化學不是問題。除了糖,地球上的生命還需要胺基酸,即蛋白質的基礎構件。但是我們也知道,這些物質可以在外太空中合成,因為在「原始」的隕石中發現了任何一個行星表面都未發現的胺基酸。

他們可能是在冰粒上通過某種稱為斯特克勒爾合成(Strecker synthesis)的化學反應的變體加以合成的,這種合成反應以19世紀發現該反應的德國化學家命名。該反應涉及酮(ketones)或乙醛(aldehydes)的簡單有機分子與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和氨化合。或者通過紫外光照射觸發光化學反應加以實現。

初看起來,沒有熱源或光源的觸發,這樣的反應似乎不應在太空深處發生。在寒冷黑暗的環境中,當一個分子遇到了另一種分子,並沒有足夠的能量來促使化學反應的發生。就好像它們遇到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大障礙。

然而,在上世紀70年代,蘇聯化學家維塔利·戈爾丹斯基(Vitali Goldanski)表明恰恰相反。一些化學物質即便冷凍至絕對零度之上四度也會發生化學反應,這一溫度與太空環境的溫度相近。他們只是需要一點伽瑪射線(gamma-rays)或電子束(electron beams)助一臂之力——比如嗖嗖穿過太空的那些宇宙射線。

在這些條件下,戈爾丹斯基發現分子雲中常見的碳基分子甲醛(formaldehyde)可以形成長達幾百個分子的高分子聚合鏈(polymer chains)。

戈爾丹斯基相信這種太空中的反應可能有助於如氰化氫、氨和水等簡單成分組裝成生命的基礎構件。

但誘使這類分子組合成更複雜的形態要困難得多。高能射線可能會促使你最初的反應發生,之後就成了問題。

紫外線和其它形式的射線可以誘導那些邁納爾特證明了的化學反應的發生。但科克爾說它們打碎分子的機率和形成分子的機率一樣高。潛在的生物分子——比如蛋白質和核糖核酸的祖細胞——被分解比被製造出來要快得多。

「最終,問題就是另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會產生能夠進化的自我複製的化學系統嗎,」科克爾說,「我看不出這種情況在非常寒冷的環境中或冰粒表面為何不會發生,但一般來說,我認為這些環境並不十分有利於複雜的分子。

行星提供兩種更溫和的能源:光和熱。地球上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太陽光賦予能量,因此我們可以猜測圍繞其它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exoplanets)上的生命將汲取自己恆星的能量儲備。

重要的熱量也來自其他地方。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並不是由太陽提供能量,而是來自於深海熱噴口(hot vent)釋放出來的地球內部的火山能量。即使在今天,這些通風口還噴出溫暖的,富含礦物的熱液。

木星的主要衛星也有熱源。這是由這顆巨型行星所施加的巨大潮汐力擠壓了衛星的內部,並通過摩擦加熱。這種潮汐能量使冰冷的木衛二和木衛三(Ganymede)的表面融化成海洋,使木衛一(Io)的表面熾熱,並遍布火山。

很難想像在星際空間中粘附在冰粒上的分子會找到任何培育性的能量。但這可能不是唯一的選擇。

1999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戴維·史蒂文森(David Stevenson)提出,星系中可能充滿了漂浮在一個恆星系最外層之外的「流浪行星」,這些行星距離「母星」太遠,不受到其引力、熱或光的影響。

史蒂文森說,這些世界可以像其他任何普通的行星那樣,在靠近一顆新生恆星,並在其周圍的氣體和塵埃星雲中形成。

木星和土星等巨行星的引力拖曳,可把某些行星拋擲到「逃逸軌跡上」,把它們推出其自身的太陽系外,進入空曠的星際空間。

這看起來似乎是把它們交付給了一個寒冷而荒蕪的未來。然而,史蒂文森認為,相反這些流浪行星可能是「宇宙中生命最常見的場所」,因為它們能夠保持足夠的溫暖以維持液態水。

內太陽系(inner solar system)所有的巖石行星都有兩種內部熱源。

首先,每一顆行星都有從最初形成至今依然的炙熱核心。此外,它們含有放射性元素。這些放射性元素的衰變保持了星球內部的溫度,正如一塊鈾摸上去是暖的。在地球上,地幔(mantle)的放射性衰變貢獻了總熱量的一半。

在流浪的巖石行星中原始熱量和放射性衰變能使他們保持溫暖達數十億年——也許足以讓行星保持火山的活躍,並為生命的起源提供能量。

流浪行星可能也有高密度能夠維持熱量的大氣。與氣體組成的巨行星木星和土星相比,地球的大氣層是稀薄的,因為太陽的光照和熱度將較輕的氣體如氫氣剝離出去。水星離太陽如此之近,已經幾乎沒有大氣層。

而一個遠離母星影響的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大部分原始的大氣可能會被保留下來。史蒂文森估計,由此產生的溫度和壓力足以在表面維持液態水,即使沒有任何陽光。

此外,流浪行星不會像地球所遭受的那樣被巨大的隕石撞擊所困擾。他們甚至可能會被拋射出他們的太陽系,後面緊跟著衛星,這還能給他們帶來一些潮汐力加熱的好處。

即使流浪行星沒有濃厚的大氣,它仍然可以居住。

2011年,芝加哥大學的行星學家多利安·阿博特(Dorian Abbot)和天體物理學家埃裡克·施偉策(Eric Switzer)計算出三個半地球大小的行星表面會覆蓋一層厚厚的冰。這將使其表面以下數公裡深處的液態海洋被隔離開來,通過其內部加熱。

「生物的總體活性比在地球上的要低,但是你仍然可以擁有一些東西,」阿博特說。

他希望在未來的幾十年裡,當太空探測器在木星的衛星探測冰層下的海洋時,關於被冰層覆蓋的流浪行星上出現生命的可能性我們會了解更多。

阿博特和施偉策稱這些孤兒世界為「荒原狼星球」(Steppenwolf planets),他們說,因為「在這個奇怪的棲息地裡,任何生命都會像一隻在銀河草原上遊蕩的孤獨的狼」。這樣一個行星的可居住年限可以達到一百億年左右,類似於地球。

如果這些想法是正確的,那麼我們的太陽系外星際空間中的流浪行星可能是距我們最近的外星生命存在的地方。

由於暗淡而且相對較小,他們會很難在這樣一個距離上被發現。

但幸運的是,阿博特和施偉策說,這樣的一顆行星在大約日地距離(Earth-Sun distance)的一千倍遠處通過時,可以通過它反射的少量陽光和它自身熱量散發的紅外輻射而觀測到。我們希望能夠使用近來用於尋找環繞其它恆星運行的地外行星的專門望遠鏡觀測到它。

如果生命能夠在星際荒原狼星球上起源和生存,阿博特和施偉策說,這將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生命在宇宙中一定無處不在」。

在這些星際世界中的生命一定非常奇特。想像一下在永恆的黑夜中在溫暖的火山溫泉中沐浴,好像在冰島過冬天假期。但如果這是你所知道的全部,那就好像在家裡一樣。

相關焦點

  • 人暴露於真空的外太空會爆炸嗎?
    美國有一個名叫漢特勒的兒童,1988年9歲。1981年兩歲時,開始患一種非常奇特的「晝生夜死」病。他白天與別的兒童無異,可以盡情玩耍,但一旦入睡卻無法呼吸,心臟也停止跳動。因此,必須每天在他入睡前給他安上一個特製的體外呼吸器,以幫助他呼吸。
  • 人類的起源到底是哪裡?來自於外太空還是地球土著?
    每年都會有很多隕石穿過大氣層進入地球,凡是能夠被找到殘骸的,都會被科學家拿去研究,檢測隕石內含有哪些成分。例如1990年的ACfer 086號隕石,這個隕石的獨特之處,是因為科學家從這個隕石上檢測出了胺基酸。
  • 真空預冷機真空的理解
    理解:真空是一種不存在任何物質的空間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在「真空」中,聲音因為沒有介質而無法傳遞,但電磁波的傳遞卻不受真空的影響。事實上,在真空技術裡,真空系針對大氣而言,一特定空間內部之部分物質被排出,使其壓強小於一個標準大氣壓,則我們通稱此空間為真空或真空狀態。1真空常用帕斯卡(Pascal)或託爾(Torr)作為壓力的單位。目前在自然環境裡,只有外太空堪稱接近真空的空間。真空預冷設備是一種冷卻加工設備,不是冷藏設備。
  • 外太空可能真的有生命!科學家發現關鍵液體,找到外星人指日可待
    除此之外大家對於太空上是不是有生命存在也充滿了疑問,就在最近,一項研究分析表明,外太空可能真的有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關鍵的液體,就是在土星的第一大衛星土衛6上存在液態河流海洋,但是並不是水而是甲烷。不過最新的研究表明,這其中可能擁有水這種組成生命的關鍵成分。這一發現也就意味著找到外星人指日可待。
  • 玉米給袋真空包裝機和其它類型真空包裝機的區別在哪裡?
    近年來,一款玉米給袋真空包裝機的出現,受到了各大玉米加工企業的追捧,那麼玉米給袋真空包裝機和其它類型真空包裝機的區別在哪裡呢?一、玉米給袋真空包裝機區別其它機型之自動化生產說到自動化生產,這也應該是企業採購玉米給袋真空包裝機的初衷,玉米採用小型傳統的雙室真空包裝機來進行包裝,雖然可以達到真空的效果,但是對於一些日產能較高的大型加工企業來講,是滿足不了其生產需求的,通過這個來進行比較的話,玉米給袋真空包裝機就可以滿足其較高的工作日產能,它在工作過程中採用預製袋對玉米進行真空包裝
  • 老外將氣球裝滿水,放進真空環境中會怎樣?結果讓人想不到!
    老外將氣球裝滿水,放進真空環境中會怎樣?結果讓人想不到!真空技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被應用的十分廣泛,大到太空服小到隔音板,都用到了真空技術。有一個老外就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將三個裝滿水的氣球放進了真空箱,他想測試一下,在真空狀態下氣球會是什麼樣的狀態。真空箱一點點抽乾了箱內的空氣,這時氣球還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只是氣球裡面的水面上升了一個高度,隨後氣球竟然一點一點開始變大,這時最邊上的氣球「嘭」的一聲就爆炸了。
  • 為什麼太空幾乎是真空的?
    太空,亦稱外太空、外空、外層空間、宇宙空間(簡稱空間),指的是地球大氣層及其他天體之外的虛空區域。與真空有所不同的是,外層空間含有密度很低的物質,以等離子態的氫為主,其中還有電磁輻射、磁場等。理論上,外層空間可能還包含暗物質和暗能量。
  •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科學家:沒有絕對的真空環境,即便是太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真空」這個詞,大家對於真空的理解應該就是「空無一物」「空空如也」,在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對於真空的運用,比如兩層玻璃的水杯通過中間的真空隔層對杯子裡的水進行保溫;把食物放在真空的器皿中,能夠保持的時間更久;太空中和月亮上都接近真空環境,沒有氧氣,太空人必須穿著太空衣才能上太空等等
  •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科學家告訴你: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空環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真空」這個詞,大家對於真空的理解應該就是「空無一物」「空空如也」,在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對於真空的運用,比如兩層玻璃的水杯通過中間的真空隔層對杯子裡的水進行保溫;把食物放在真空的器皿中,能夠保持的時間更久;太空中和月亮上都接近真空環境,沒有氧氣,太空人必須穿著太空衣才能上太空等等,那麼我們平時所說的真空
  • 放置奇兵 幽暗陣營 新手應該如何選擇英雄?
    我們再來看這個 一拳超人 巴德,單體攻擊超級猛,可惜完全跟目前版本格格不入,哪裡都沒有他的位置,只適合新手前期在沒有主卡的情況使用!這跟他霸氣的外表背道而馳。九頭蛇的造型,挺醜的幽暗英雄,竟然還是個女性英雄。是一個帶控制,增精準減格擋的英雄,攻擊力倒不低,但是作為一個牧師的話,浪費了那麼好的面板攻擊,只能輔助作用,但是中後期基本上沒人會用,相對其他英雄,沒有任何優勢。
  • 太空人在外太空,看到的宇宙是白天還是黑夜?
    目前在外太空飛行並且載人的只有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在距離地面400公裡高度軌道上繞地球飛行,大約90分鐘就會繞地球一圈。原本在地球上24小時只能看一次的日出和日落,在太空繞地球運行的時候能看16次。那麼如果在外太空,被地球遮擋太陽光,按照定義同樣可以算作是黑夜,但如果沒有任何天體遮擋,那麼外太空就永遠都是白晝,除非有一天太陽燃燒殆盡變成了白矮星。但是太空中的白晝和地面上的白晝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在地面上白天仰望天空可以看到藍藍的天萬裡無雲,或者陰雨連綿烏雲密布,總之是有顏色的。
  • 真空冷凍乾燥機在設計和功能上都有哪些獨特之處?
    真空冷凍乾燥機區別於傳統實驗室用的鐘罩式小型凍幹機,它具有原位凍幹功能,箱式密閉設計,結構嚴謹,體積小靈活性強等優點適用於生命科學\醫藥學\食品科學\水產科學\生物化學\環境科學和考古學等科研,能夠滿足對凍幹工藝摸索、技術應用等客戶需求。
  • 《放置奇兵》怎麼搭配幽暗陣容 幽暗陣容搭配方案
    導 讀 放置奇兵幽暗陣容是偏向快速擊殺的陣容,幽暗陣容要怎麼搭配呢?小編給大家說說搭配方案。
  • 飛機為什麼不能飛到外太空?看完之後解開多年迷惑!
    飛機為什麼不能飛到外太空?看完之後解開多年迷惑!飛機是靠機翼和發動機自身的驅動來飛行的,它們是能在大氣中自身的密度大於空氣的航行器,它的出現也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由於空中並不會出現堵車的現象,因此在陸地上需要五小時的路程。
  • 進入真空:真空有多重?那裡有什麼?
    我們能意識到的只有真空,也就是我們所了解的任何粒子或場的缺失。然而,真空是有能量的。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時間與真空是彼此的對偶。對事件的衡量更確定,對能量的把握就更不確定,反之亦然。因此,真空區域的能量不可能為零,因為零是一個精確值。的確,雖然真空中的電場和磁場平均值為零,但它們的平方和——能量,不為零。這種能量有時被稱為零點能量,虛粒子,或量子漲落。
  • 《魔獸世界》幽暗城怎麼出去 幽暗城出去教程攻略
    導 讀 幽暗城怎麼出去" src="http://image.9game.cn/2020/6/10/164095943
  • 明心見性心在哪裡?阿難七處徵心破迷開悟
    在《楞嚴經》中,佛問阿難,心在哪裡?阿難從七處徵心:心在身內、心在身外、心在眼根、心在暗明、心在內外明暗之間、心在中間、心在無著(無住所)?阿難每徵一次,都被佛破為無有是處,最終阿難窮其博聞強記仍徵不得其本心,請求佛開示。佛告訴他:無始劫來的生死根本,痴人喚作本來人,而非本心。
  • 也許我們都來自外太空
    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腦筋急轉彎,問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答案是先有的雞蛋。當然這可能只是一個笑話,不過呢對於動物的來源,乃至人類的起源,卻一直都是一個謎。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從古自今這個困擾著人類的問題,多少名人大家對此有過高談闊論,卻始終都沒能給予解答。
  • 《cf》手遊幽暗騎士覺醒石怎麼獲得 幽暗騎士覺醒石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cf手遊幽暗騎士覺醒石怎麼獲得,有不少的玩家都有這樣的疑問,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cf手遊幽暗騎士覺醒石獲取方法分享
  • 隕石發現古老有機分子,或證生命原材料來自外太空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一個無解的謎團,雖然生命出現在地球的時間被科學家推算出是38億年前,但是至今仍無法確定地球上第一個生命體是怎麼「從無生有」?這裡面的關鍵到底是什麼?原本只存在非生物化學過程的地球又是如何在過去幾十億年裡孕育呼吸、會奔跑、會思考的生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