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極速車王》原型,價值千萬的福特GT 40原型車即將被出售

2020-12-19 阿飛頻率

福特GT是一輛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超級跑車,它的存在主要歸功於當年傳奇的福特GT 40,無論現在的福特GT表現得多麼出色,不可否認最初的車型肯定是最經典、最傳奇、最神聖的。

福特GT 40的命名方式其實很簡單,因為它的車身高度僅40英寸,所以被稱為「福特GT40」。這麼多年過去了如果打算買一輛福特GT40收藏需要花費多少錢呢?

答案是八位,當然了因為是美國車嘛,所以咱們說的是美元,為何一輛福特賽車竟然如此昂貴呢?一切要從頭說起。

上個世紀60年代,勒芒24小時耐力賽在歐洲相當出名。福特汽車為了打開歐洲市場,也計劃參加勒芒比賽,但是當時自家並沒有合適參賽的車型,於是土豪的福特汽車把目光放在了勒芒冠軍法拉利的身上。

福特汽車的董事會決定買下法拉利,當時的法拉利並不像現在一樣,只是義大利的一間小廠,所以經過雙方交涉,最終同意福特汽車以18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法拉利,但收購協議中的附加條款惹惱了當時的法拉利老闆EnzoFerrari(恩佐·法拉利),並因此拒絕了整個收購計劃,附加條款寫到法拉利的賽車部門必須使用福特提供的發動機進行比賽,並要求法拉利退出Indianapolis 500-Mile Race(印地500系列賽),到此收購計劃宣告失敗。

經過長時間的交涉眼看就成功了,法拉利方面的拒絕惹惱了時任福特汽車總裁的HenryFord Ⅱ(亨利·福特二世),他於是決定要自己製造出「冠軍賽車」。

全新賽車的生產計劃開始了,GT40開發計劃在英國人JohnWyer(約翰懷爾)的管理下開始實施,他曾經是阿斯頓馬丁賽車團隊的老闆。而1962款野馬概念車的設計師RoyLunn(羅伊·倫恩)被選中領導設計團隊。

最初兩輛福特GT40原型車在1964年英格蘭斯洛完成,底盤代號為GT/101和GT/102。這些GT40的原型車使用了福特當時主打的鋁製4.2升發動機最大輸出為350馬力,但是在之後的測試中發現了嚴重的問題,福特GT40的尾部在高速行駛中無法提供足夠的下壓力,所以在時速超過150英裡時很容易失控。雖然在後期通過一些空氣動力學的應用解決了這個問題,但代號GT/101和GT/102的兩輛車都已經損毀嚴重。

底盤代號GT/104的福特GT40是在臨近比賽前才正式完工,經過50英裡的簡短測試後,它就被立刻送往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比賽場地。1964年GT/104與福特車隊其它四輛賽車一起參加比賽,但到了比賽的第四圈,發動機艙發生了火災。雖然大火被撲滅,但這輛剛剛才被生產出來的車被燒個精光,同場比賽的其它四輛賽車也因為穩定性差的原因退出了比賽。

GT/104比賽後被並運回福特賽車部門,換了一個新的發動機,之後和代號GT/103的福特GT40一起出現在 1964年11月的Nassau SpeedWeek,但由於後懸架問題,這兩輛車都沒有完成比賽。

經過幾次失敗後,福特投入了巨資進行賽車研發,又請來了來自美國加州的CarrollShelby(卡羅爾·謝爾比)團隊,有了謝爾比對發動機和大量的內外改裝,GT/104在1965年2月在代託納500比賽中取得了第三名,Bob Bondurant(鮑勃·邦杜蘭特)和Richie Ginther(裡奇·金瑟爾)在駕駛比賽中取得了第三名,而GT/103則是由Ken Miles(肯·邁爾斯)和Lloyd Ruby(勞埃德·魯比)駕駛的第一名。在之後1966年的勒芒賽場上,出徵的13輛GT40有3輛包攬了前三名,一舉轟動了全世界。

到了1968年,由於國際汽聯出臺了關於排量的新規則,導致法拉利退賽。但福特依舊堅持在勒芒的第一線,推出4.7L的GT40繼續徵戰,並眾望所歸的取得了當年的冠軍。

1969年面對日益崛起的保時捷,福特依舊憑藉著GT40奪得了當年的第一名。連續四年的冠軍使福特GT40聲名遠揚。福特GT40連續壓製法拉利的精彩表現使福特大為滿意,之後福特見法拉利轉場F1賽場,自己也以贏家的身份退出了勒芒賽場。

如果你對這個故事感興趣,可以留一下即將在8月7日國內上映的賽車傳記片《極速車王》,這部電影說的就是關於福特GT 40在勒芒賽場上贏得法拉利的故事。

1971年代號GT/104被福特公司賣給了美國的一位熱愛賽車的富豪。2010年,這輛車在被修復後拍賣,當時的成交價為700萬美元。

而這次拍賣中的車底盤代號為GT/105,它是1964年走上勒芒賽場的五輛原始原型車之一,雖然這輛車在勒芒賽場上沒有取得任何成績,但它就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為史詩般的戰鬥奠定了基礎。目前這輛車的預估成交價約為1,200萬美元左右。

動力上這輛車也相當獨特,它是第一輛使289立方英尺(也就是4.7升排量)V8發動機的GT 40。當年很多福特野馬車型也曾配備這款傳奇的發動機。289發動機的重量大概在230千克左右,是福特當年的主打型號。

它的缸徑擴展101.6mm,成為後來多數Windsor V8發動機的標準缸徑。雖然額定功率只有195馬力/4400轉,扭矩在386牛米/2200轉,數據在現在看來毫不起眼,但是在六十年代也是相當強悍的數字了。

根據賣家的說法,這輛特殊的賽車比其它任何原始版本GT 40的行駛裡程都要多,因為它是當時的主要測試車輛,這輛車曾經被Bruce McLaren(布魯斯·邁凱倫)、Philip Toll Hill Jr.(菲爾·希爾)和Bob Bondurant(鮑勃·邦杜蘭特)這些聲名顯赫的賽車手測試並駕駛。

當然,車內也有一些磨損,尤其是在座椅上,但這輛車之所以如此特別,是因為它是你能買到的最早的GT 40。底盤代號GT/103和GT/104的兩輛車目前是美國謝爾比博物館的永久展品。

作為一款罕見而特殊的美國超級跑車,它即將在Duncan Hamilton(鄧肯·漢密爾頓)主持的拍賣會上被亮相併出售,不可否認它的成交價肯定會超過8位數。

外界傳言這輛福特GT40,很有可能會創下史上最昂貴GT 40的拍賣紀錄,目前史上最昂貴GT 40是一輛1968年款的福特GT40Gulf/MirageLightweight Racing Car(GT40輕量化賽車),在2012年美國圓石灘車展上,以1100萬美元成交,它也成為迄今為止拍賣價格最高的美國車。

相關焦點

  • 《極速車王》幕後故事:一場福特與法拉利的較量
    對於國內的汽車愛好者來說,疫情過後最期待的便是電影《極速車王》的儘早上映。這部電影幾乎完美地重現了20世紀60年代賽道上那些稍顯原始但又讓人腎上腺飆升的賽車畫面,並憑藉令人屏息的畫面調度,今年一舉拿下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兩項大獎。
  • 《極速車王》上映,福特的逆襲不是重點,賽車精神才值得銘記
    Ferrari》(《極速車王》)終於在8月7日正式在大陸地區上映。就電影本身而言,《極速車王》堪稱是自2013年《RUSH》(《極速風流》)之後最為優秀的一部賽車題材電影。不過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極速車王》依舊有著能夠激發你腎上腺素的賽車追逐場景,更有著讓人過目不忘的情感對白與精神寄託。關於劇情《極速車王》的劇情主線,想必各位都有所了解。上世紀60年代牛逼轟轟的福特可謂是有錢的主,不過產品設計上的平庸很難迎合年輕人的胃口,唯有推出時尚運動的跑車才能收割年輕人的心。
  • 詳解《極速車王》,法拉利和福特都只是配角
    當法拉利宣告失敗,馬特·達蒙和克裡斯蒂安·貝爾的組合勝券在握的時候,電影應該要開始大團圓的收尾了。波瀾不驚,有些失望。《極速車王》的英文片名是《Ford v. Ferrari》,福特對戰法拉利,兩個主角都在福特這邊,終極大戰的結果早已失去了懸念。
  • 2020奧斯卡熱門影片《極速車王》背後,福特VS法拉利的真實故事
    而2020年奧斯卡的熱門影片《極速車王》,便是根據這個真實故事改編,聚焦於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和他旗下的英國車手肯·邁爾斯,為福特打造全新的賽車,最終在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中成功擊敗法拉利奪冠,而後又被福特「擺了一道」的故事。
  • 賽車題材電影《極速車王》:憑什麼入圍奧斯卡
    和今年的幾部奧斯卡大熱門相比,《極速車王》這部電影整體的實力還是稍微有點弱,競爭奧斯卡最佳有點吃力,但是有了提名已經就 算是對其的最大肯定了。賽車題材的電影,能夠入圍奧斯卡,就跟漫威電影入圍了奧斯卡給人的感覺是一樣的,那就是真真有點不配。
  • 福特與法拉利的較量,2個男人的追求,電影《極速車王》
    賽車當然是不少男人的夢想,一輛好的賽車它代表的不僅是價格還有高超的科技和匠人的心血,那這部電影絕對能帶動你的激情,由馬特·達蒙 、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的電影《極速車王》可千萬不要錯過此片由真實故事改編,在當時的工業時代
  • 如何看懂拿下奧斯卡的《極速車王》?點我!
    《極速車王》,還是中文的翻譯講究「信、達、雅」,如果按照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的英文名字直接翻譯的話,《Ford V Ferrari》,「福特大戰法拉利」,除了孫悟空大戰XXX之外,這麼草率的名字不太常見。
  • 《極速車王》影評:看美國福特如何力抗歐洲巔峰法拉利
    Ferrari,初看會以為電影要拍美國福特如何力抗歐洲巔峰的法拉利,事實上,這場對決的故事不單只是賽車手有沒有在賽道上稱霸速度與技巧,或是歐美品牌的勝負之爭而已。《極速車王》在賽車的速度與爭競中刻畫專才與凡人、科層官僚與追求卓越之間的落差,並利用這分距離感,構架一場接一場比賽事本身更有刺激感與互別苗頭的衝突場面。
  • 電影《極速車王》
    在今年的奧斯卡提名的電影裡,有一部《極速車王》是我的最愛。它跟當年的《極速風流》有何相似之處?在這裡我們唯一似曾相識的也就是雙雄(雙男主)的設定。左馬特.達蒙,右克裡斯蒂安.貝爾《極速風流》偏炫酷,《極速車王》偏寫實。影片基於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亨利·福特二世,要求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和他的團隊,打造一輛全新的賽車,在1966年的勒芒世界錦標賽上打敗長期稱霸的法拉利。
  • 《極速車王》:論黑福特,這部電影是認真的
    2020年2月,《極速車王》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獎。在豆瓣上,它的評分高達8.5。儘管沒能像《寄生蟲》那樣大紅大紫,但本片所展現出的速度與激情,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卻讓人大呼過癮。
  • 《極速車王》2019年最好的運動電影
    推薦電影微米是認真的《極速車王》又名: 極速之王 / 極速傳奇:褔特決戰法拉利(港) / 賽道狂人(臺) / 福特大戰法拉利 / 地獄駕駛>影片執行可圈可點,敘事問題重重,絕大多數時候,《極速車王》呈現給觀眾的,是懷舊與創新、技術與敘事之間的衝突。
  • 《極速車王》福特與法拉利的戰爭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最近很火的電影。《極速車王》的主演是馬特達蒙 克裡斯蒂安貝爾在陣容上沒得說這部電影的英文名是《Ford vs Ferrari》。英文直譯是福特vs法拉利。故事的背景是在60年代,著名汽車大廠福特的汽車銷量沒有起色。
  • 傳記電影極速車王,福特與法拉格的恩怨情仇,賽車史上的傳奇戰役
    說一部前兩天我看過的非常優秀的一部賽車類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傳記電影,名字叫做《極速車王》下面首先主要從傳奇車王,福特和法拉利的恩怨情仇,電影帶給我們的啟示,這三個方面來說一下這部電影一:傳奇車王眾所周知福特以生產平民化汽車出名,隨著規模的擴大,歐洲成了福特的增量市場擁有自己的高性能跑車成為福特夢寐以求的事,但這並不是他們擅長的領域,福特也沒有自己的跑車生產部門,這時候義大利的法拉利汽車公司由於長期參加賽車比賽,財務上已經入不敷出,因投入了大量資金,使集團陷入了經濟危機,收購法拉利對福特來說是一舉兩得的好買賣,一方面可以獲得法拉利在歐洲積累的增量基礎,另一方面又能進軍賽車領域
  • 《極速車王》:一段恩怨,一段榮耀
    1963年,財大氣粗的福特汽車打算收購法拉利。這是電影《極速車王》的故事起源,它帶來的是一段賽車史上的恩怨和糾葛,成就的是一段傳奇與榮耀。也或許,這完全就是一場賽車史上知名的醜聞。(1)去參加勒芒24小時耐力賽,給我狠狠踢法拉利的屁股!首先,將《Ford v.
  • 2019最燃爆的賽車電影《極速車王》!
    2019年最令人腎上腺飆升的電影是哪一部?無疑就是好萊塢雙雄克裡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聯手奉上的這部《極速車王》! 《極速車王》精彩片段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背景在1963年,福特汽車想要突破汽車市場高端品牌形象,
  • 福特原來這麼牛?《極速車王》經典重現,24小時鏖戰法拉利
    但19年上映的《極速車王》卻意外奪得兩座奧斯卡小金人!並且還在豆瓣取得了8.6的高分!號稱近年來最具沉浸感的飆車戲,在一眾賽車片中脫穎而出。 《極速車王》聽名字像是一部普通的爆米花電影,但其實如果你看過整部電影,就會發現每一分鐘都燃到根本沒時間吃爆米花!
  • 讓《極速車王》告訴你,這部飆車爽片為什麼比「速激」更好看?
    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極速車王》並是不簡單的飆車「爽片」。如果想真正get到這部電影的精髓,請聽時光君詳細聊聊這部電影的幕後故事。《極速車王》是什麼來頭?《極速車王》是一部以賽車為背景的傳記片,電影的英文名是Ford v.
  • 貝爾新片《極速車王》定檔8.7:福特逆襲擊敗法拉利
    據官方消息,由中影/華夏發行,美國迪士尼影業全球呈現,二十世紀福斯出品的賽車題材影片《極速車王》日前正式定檔,將於8月7日(周五)正式登陸中國內地。
  • 《極速車王》:賽場之外(轉自豆瓣店長)
    從默片時代的滑稽追逐到《速度與激情》,need for speed一直是最能體現電影「運動影像」特質的主題之一。聚焦1966年勒芒耐力賽的《極速車王》是此類型下的最新選手,如片名所示,它充斥著對速度的極致還原和對造車過程的精細刻畫。
  • 《極速車王》中你所不知道的事 那些年福特與法拉利的恩恩怨怨
    [車友頭條-車友號-車動力]  如果你看過《飛馳人生》,也看過《極速車王》,你會發現比起好萊塢來說中國類型電影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然你會喜歡沈騰的表演風格以及整個《飛馳人生》裡很多韓寒式幽默,但《極速車王》裡也有不乏「馬特·達蒙」偷跑表、灑螺帽的戲份,同樣讓人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