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子醬放手背吃?求您可別作了|原創

2020-12-24 新周刊

用貝殼造的小勺,挖中間一口,放在手背上微微加溫,再用舌尖和上顎頂破那一顆顆泛著黑金光澤的小顆粒。

wow,魚脂爆破的香氣混合著鹹腥的口感瞬間在口腔裡蕩漾,一把就把你送上雲端。

去年,BBC一部《億萬富翁的饕餮盛宴》就毫不意外地完成了這場裝13盛宴。

一個個社會名媛、上層精英,精心梳妝打扮,圍在那一罐罐黑不溜秋的頂級魚子醬周圍。

「噢,我的上帝,我見過這玩意。」

「嗯,我小時候就吃過,有一定了解呢。」

待他們發表完一番高談闊論後,終於要對眼前的魚子醬下手了。個個拿著精美的貝殼勺,一把挖去了中間1.8公斤就要價21萬人民幣的魚子醬。

放在手背上先嗅,再優雅地舔一把。

「噢我親愛的上帝,就該是這個味。」

△你永遠不知道她說的味,是什麼味/bilibili

老藝術家內心毫無波動甚至有點想笑地看完這場表演,對魚子醬有些皮毛了解的我(開始裝了)並不好奇它的味道,反倒對手背上這個吃法來了疑惑:

放在手背上吃的魚子醬,真的「真香」?

放在手背上吃的魚子醬

我試了一把,一言難盡

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老藝術家下重本買了一盒魚子醬。

當然,紀錄片裡1.8公斤就要21萬人民幣的白鰉魚子醬我是買不起的,但中等價格的魚子醬我還是吃得起(穩住,我沒飄)。

△為了避免做廣告嫌疑,我特意打上了馬賽克/作者供圖

好吧,我攤牌了,這只是入門級別的西伯利亞鱘魚子醬。

別在意,咱研究的是吃法不是。

據說金屬容器會影響魚子醬的口感,但這包裝的容器不也是金屬來著?(咱也不敢問吶)

△近距離觀察一下這黑灰棕色魚子醬/作者供圖

老藝術家記得第一次吃到魚子醬,是在香港的一家日料裡。

微酸的飯糰裹上一塊肥厚的三文魚腩,放上幾顆孤零零的魚子醬,還點綴著一片造作的洋芫荽。

造型100分,但入口並沒有很驚豔。

就是微酸的壽司裡,用鹹腥的魚子醬帶出一點三文魚腩的香味。

△大概是這個樣子,只不過下面多了飯糰/圖蟲

看完紀錄片,我意識到這可能跟吃法有關,還有量也不夠。

那就來吧,我親愛的上帝。

按最正宗的吃法,放手背,一口乾。

原本按照搭配,我應該來一杯法式香檳,或者俄羅斯的伏特加,既然什麼都沒有,就來一杯豪華白開水(還不是因為窮),方便漱口判斷區別。

△手背吃法配白開水,是我最後的倔強/作者供圖

第一口,來自手背上的魚子醬。

因為有手溫加熱的說法,我特意等待了0.2秒,入口,好吧,我不由得皺了起眉頭。

本來魚子醬就是鹽漬的,再加上手背的微鹹,我捂住了嘴巴差點哭出聲,就是像是有十幾二十個鹽滾珠在我嘴巴裡炸開,齁,我被死死地齁住了。

趕緊漱漱口來第二口,金屬容器的魚子醬。

舌頭舔過去的時候,接觸到的是容器的冰涼,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好像沒那麼鹹了。

再來第三口,陶瓷盤上的魚子醬。

接觸到一瞬間,也是盤子的冰涼,但鹹度再次被降低,易入口了。

△圖片拍的有些許潦草,還是用現成的圖,左陶瓷盤vs右金屬錫容器/圖蟲

不曉得是不是腦海裡的潛意識默認,食物就該放在盤子裡吃,我覺得味蕾易接受度反而是:

陶瓷盤>金屬容器>手背。

當然了,我也承認我的實驗有些不足。

還是因為太窮了,頂級的魚子醬是不需要那麼多鹽的,因為新鮮、空運,但我要試的話只能要向你們眾籌了。

言歸正傳,老藝術家試了三種吃法,覺得放在手背上吃的魚子醬並沒有什麼區別,要是有那就是1%的區別,還可能更鹹了。

按照官方的解釋說法,放在手背上吃是因為:

開罐的魚子醬是冰鮮的,放在手背上可以讓魚子醬微微加熱,達到接近人體的37℃,最接近魚子醬的本味。

而金屬的勺子和金屬的容器,會通過一些化學反應氧化掉魚子醬的味道,從而沾染上了金屬味。

△準確來說,是靠近虎口的位置/acdebernadac.com

但老藝術家在想,發明這種吃法的人是不是沒有想到人體的汗水也會蒸發成鹽分,用手背的鹹去硬碰魚子醬的鹹,真的是兩眼一抹黑。

據說,這種吃法是由俄羅斯的漁夫發明的。

在很久以前,河流和海洋還沒被汙染,漁民們抓到成熟的雌性鱘魚,就地剖腹取魚子,放在手上吃。

老藝術家猜想,因為新鮮無需以鹽醃製,加上手背的微鹹,那風味才真叫一絕。

△當時俄羅斯漁民捕殺鱘魚的場景/pinterest

但如今,銷往各地,以鹽醃製的魚子醬,取一勺放在手背上,那裝13的成分肯定要大於好吃的程度。

魚子醬貴上天

真不是因為好吃,而是能裝13

當我們談論魚子醬的時候,甚少會談論好吃,更多是因為,貴。

這個貴,還是不是一般的貴,而是足以讓你尖叫,叫破喉嚨的那種貴。

有個冷知識是,現今世界上最貴的食物,是一種來自伊朗的白化鱘魚卵,通體白色魚卵的表面泛著金黃,一茶匙要價4萬美金(約28萬人民幣)。

你可以理解成,一口沒了28萬。

△超級貴的白化鱘魚卵。魚子醬的色澤越淺、顆粒越大越昂貴/圖蟲

也不是每種魚卵都配叫「魚子醬」,那種壽司常常吃到的紅鮭魚子就不是,真正意義上,只有「以鹽水醃製的鱘魚卵」,才配的上「魚子醬」的稱號。

還不是有錢就能吃到,其實歸根到底,魚子醬吃的並不是味道,而是時間的沉澱與等待。

不難理解。

在魚子醬界,目前公認比較好的產地是裏海,而周邊的國家俄羅斯、伊朗,都盛產魚子醬。

但錢易得,鱘魚卻不易得。

世人認為,目前最好吃的魚子醬排序是:

白鱘(Beluga)>奧西特拉鱘(Oscietra)>閃光鱘(Sevruga)。

名字你不需要記得,你只需要知道閃光鱘的成熟期至少需要7年,奧西特拉鱘需要15年,而白鱘則需要足足20年。

一口魚子,背後是20年的等待。

而又由於其的稀缺性,被歐洲的上流社會爭相追捧,導致這三種野生鱘魚如今幾近滅絕,如今市面上吃到的魚子醬多是養殖來的。

養殖的鱘魚也存在鄙視鏈:歐洲鰉鱘>俄羅斯鱘>施氏鱘>西伯利亞鱘,價格又從1800元/10g-100多元/10g不等。

按理說,鱘魚養殖技術上來後,價格應該會降低,但養殖歸養殖,等待時長是不變的,而且再加上魚子醬的獲取工藝,身價更翻倍。

傳統上,俄羅斯是採用等待鱘魚溯河產卵的特性,捕捉它們,直接在船上完成取卵。

而伊朗,則是驅船捕捉快要產卵的鱘魚,立馬送回岸上加工,從宰殺到取卵到醃製完成,不超過15分鐘。

這就決定了伊朗的魚子醬要比俄羅斯的貴一點。

△俄羅斯魚子醬vs伊朗魚子醬/theluxuryspot.com

而且,這非常考驗魚子醬師傅的手藝。

鹽能刺激魚子中的蛋白分解酶,激發鮮味,同時使魚子表面的膜變硬,達到顆顆分明色澤飽滿的效果,但鹽量的把控就成了難題。

鹽多則破壞口感、鹽少則難以保存,要達到剛剛好的微妙平衡,無疑要靠魚子醬師傅的「一雙手」。

老藝術家還特意去搜查了一下,目前世界上魚子醬廚師的平均年薪是75330美元(約合53萬人民幣)。

53萬的年薪,果然不是爾等凡人可以想像的。

△魚子醬製作過程/AARON M.CONWAY

蔡瀾也曾經寫過一篇《「死前必吃」清單》,裡面提到魚子醬:

「世界上最好的魚子醬來自伊朗。因為從抓到一條鱘魚,要在二十分鐘之內打開肚子取出魚子。上鹽,太多了過鹹,少了會壞,這種技術,也只剩下伊朗的幾位老匠人會做。」

雖然裡面是否有誇大的成分並不可考究,但足以可見,「魚子醬」的上位之路靠的是稀缺,和手藝。

至於它的口感,還真是見仁見智。

魚子醬「味」不配「價」

早該走下神壇?

如果一個人告訴你,魚子醬非常非常好吃。

要不,他就是在裝13,要不就真的是億萬富豪級別,吃得起最新鮮的魚子醬。

從一開始,就沒人喜歡魚子醬的味道。

據說,當路易十五嘗到第一口從俄國進貢的魚子醬後,直接吐在了凡爾賽宮珍貴的地毯上。

13世紀,當蒙古人徵服到伏爾加河流域一帶時,可汗和妻子嘗了一道蘋果魚子醬,立馬噁心得奪門而出。

而義大利商船船長嘗了一口魚子醬後,立馬形容為「等於吃鹽、吃大糞、吃蒼蠅」。

這一切的結束,還要等到一個叫伊奧安尼斯的商人出現。

他把魚子醬的盛放容器改成椴木製成的木桶,終於不再加死齁死齁的鹽(還是要加,只是份量減少)來延長保存期,才得以運送到歐洲,成為上流社會的珍饈。

但這種做法,還是沒有改變以鹽醃製的本質。

在19世紀的時候,美國的工業汙染還沒十分嚴重,河流鱘魚遍布,魚子醬只是酒館用以佐餐的免費小吃。

對,就是那種死齁,從而讓你不斷買啤酒的小吃。

△19世紀,美國的鱘魚還非常普遍/梨視頻

到了20世紀末,鱘魚被捕撈得幾近滅絕,從1998年開始限制野生鱘魚交易,到2008年全面禁止野生鱘魚捕撈。

鱘魚的身價開始不受控地蹭蹭往上漲,身價百倍,才成了「一子難求」的奢侈品。

而如今,對於吃「魚子醬」的爭議,還不絕於耳。

有不少主流媒體以「Why is caviar still on the menu?(為什麼魚子醬仍在餐單上?)」作為標題,質問吃魚子醬的殘忍。

△外媒報導,吃魚子醬的道德爭議/The Guardian

因為要吃魚子醬,就必須殺死一條7-20年的成年鱘魚。

單單是為了滿足上流社會們的虛榮心,從鱘魚出生那一刻開始就必須等待死亡和剖腹取卵。

而他們發現,在英國兩星和三星級的米其林餐廳,72%的菜單上都有魚子醬。

△米其林餐廳裡的魚子醬/圖蟲

來自中國的市場衝擊,更有可能令魚子醬「奢華不再」。

目前,來自中國產的魚子醬佔據全球市場的60%以上。據《中國鱘魚產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人工養殖魚子醬的產量從2006年的0.7噸,猛增至2018年的135噸。

△中國杭州千島湖養殖場,出產全球三分之一魚子醬/法新社

據美國彭博社報導,法國巴黎26家米其林三星餐廳中,有21家都選擇了中國製造的魚子醬。

這說明,若然你走進一家歐洲米其林餐廳,嘗到的魚子醬大機率是繞了一圈,吃回國產。

而用「魚子醬 中國」的關鍵詞檢索,出來的都是「外媒對中國佔據魚子醬市場,以及可能導致魚子醬價格變動的擔憂。」

△你在歐洲米其林餐廳吃到的魚子醬,很大機率是來自國產/圖蟲

當魚子醬不再昂貴,馬上會變得一文不值。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魚子醬並不靠口感取悅老饕,而是稀缺性導致的身價。

當沒了價格高昂這層「鎧甲」,魚子醬自然也成不了所謂的「裝13利器」了。

看來,吃上魚子醬,咱指日可待了。

相關焦點

  • 除了壽司上面的魚子醬,還有一種黑色的魚子醬,還能夾著三明治吃
    喜歡吃壽司的小夥伴,經常會看到上面放有金黃色水晶透亮的魚子醬,隨著新鮮的壽司放入口中,嚼起來非常有彈性味道又很甘甜。其實除了金黃色的魚子醬外,還有一種黑顏色的魚子醬,它是用鱘魚的卵做成的,而且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它才算是真正的魚子醬。
  • 你可能想不到,如今昂貴的「魚子醬」,曾經只是免費下酒菜而已
    如今頂級的魚子醬,每公斤價格也是高達幾千、幾萬甚至十幾萬人民幣,可謂極其奢侈。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這種富有傳奇色彩的美食,最初只是一種平平無奇之物而已。但在性格粗獷的俄羅斯民眾眼裡,魚子醬只是一種「偶然發現的吃食」,並不足以引起任何重視。
  • 魚子醬,在舌尖上跳舞的海洋珍珠
    「我們看到還在說法語、吃黑海魚子醬、華舞笙歌不絕的上流貴族宴會,走入戰爭風雨馬上要席捲過來的廣大舊俄國農村土地。」王玲:魚子醬雖然與鵝肝、松露等都歸珍稀食材,但我個人更偏愛魚子醬多些。與其他食材相比,魚子醬顯得更為親切,因為它無論與誰搭配都可以互相加分,可陽春白雪也可市井地氣,是珍稀食材裡最不嬌氣、不做作的。
  • 魚子醬是什麼味道?魚子醬的功效與作用?
    魚子醬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深受歐洲人們的喜愛,在中國也慢慢流行起來,那麼魚子醬是什麼味道呢?魚子醬有什麼功效與作用?魚子醬什麼味道魚子醬一般都是帶有一點腥味和鹹味的。魚子醬呈圓潤飽滿的顆粒狀,色澤黑中帶灰色或褐色,入口破裂時味道腥鹹,一般魚子醬是指經過鹽漬的鱘魚子,越是高級的魚子醬顆粒越飽滿圓潤,色澤清亮透明,甚至微微泛著金黃的光澤,魚子醬也因此被稱為「黑色的黃金」。
  • 範冰冰吃的魚子醬像綠豆粥?昂貴的魚子醬跟奢侈品包包一樣分等級
    範冰冰一直都是一位話題度非常高的女星,而近日,範爺又因為在深夜曬美食照片而登上了熱搜,大家不僅扒出了她所背的奢侈品包包價值不菲,而且照片中的魚子醬也被很多吃瓜群眾所熱議。不得不說,魚子醬確實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食材,但是隨著奢侈品高仿行業的盛行,就連魚子醬也被很多商家拿來謀取暴利了,畢竟,真正的魚子醬比較稀有,價格也比較昂貴,然而人工培育的鱘魚子就非常便宜,在餐廳點一份也就幾十塊錢,普通人完全吃得起。範冰冰吃的魚子醬像綠豆粥?昂貴的魚子醬跟奢侈品包包一樣分等級。
  • 魚子醬——在味蕾上跳舞的天使
    能被美食家蔡瀾先生列為「死前必吃」食物的必屬於美味,魚子醬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奢華的黑珍珠看看這道菜上的魚子醬,她們是如此光滑,如此飽滿,如此新鮮,就像黑色和棕色的珍珠在默默地等待整個世界的發掘。別把他們當作簡單的魚卵,因為並不是所有的魚卵都被稱為魚子醬。只有鱘魚魚卵才配得上此稱呼,而產於接壤伊朗和俄羅斯裏海的魚子醬質量為最佳。
  • 魚子醬應該也算是美食了,很多人都喜歡吃的,特別是放在壽司裡!
    魚子醬應該也算是一種美食了,很多人都喜歡吃的,特別是放在壽司裡!說到魚子醬的話,很多人就覺得這可能是只有有錢人才吃得起的一種東西吧。但其實現在的話大多數一些平凡的人家其實也能夠吃的藥。鄭伊健領取日本旅遊的話也會吃到魚子醬的。
  • 深度揭秘魚子醬的秘密
    魚子醬,至今任然是美食界裡的奢侈品,與松露和鵝肝齊名為世界三大美食,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嗎?不得不說,所有來自水中的食物,也就屬魚卵最為奢華。魚子醬是經過醃漬的鱘魚子,等同於動物界中的松露,風味卓著。儘管野生鱘魚已經變得越來越稀有,但是值得欣慰的是,現代的鱘魚養殖場已經能夠生產優質的魚子醬。我國的千島湖已經是魚子醬的一個大產區了,出產全球三分之一的魚子醬,產量排名世界第一。
  • 世界最好的魚子醬,來自中國!
    我們都知道世界三大奢華美食是魚子醬、鵝肝以及黑松露,魚子醬為三大奢華美食之首,被譽為黑色黃金或裏海黑珍珠,最貴的魚子醬,一勺得要好幾萬美金,而說起魚子醬,可能大家腦海裡最先可能會想到俄羅斯和伊朗,因為魚子醬來源於野生鱘魚或鮭魚,但最佳品質的魚子醬只能通過鱘魚卵醃製而成,而鱘魚的故鄉是裏海
  • 有一種歧視,叫作中國魚子醬
    因為這家公司承包了世界上最貴的一道菜魚子醬。大家都知道歐洲貴族非常喜歡吃魚子醬。因為這種東西不僅能治貧血,還能大補營養。當然了,有些人吃那些貴的東西,並不因為是多好吃,只是因為和普通人劃分一個階級問題。那魚子醬到底有多貴呢,它幾乎是按顆按粒賣的,一小粒的魚子醬大概就是要4到10塊錢,吃一勺基本相當於一天的工資就沒了。
  • 看看日本人是怎麼取魚子醬的,還能循環利用?
    看看日本人是怎麼取魚子醬的,還能循環利用?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歡迎大家觀看本期內容,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四周環海,海產資源非常的豐富,而日本人在做海鮮方面的廚藝也是非常高超,有些方法甚至非常的獨特,實拍日本人隔空取魚子醬,循環利用,鏡頭記錄全過程。
  • 魚子醬壽司,適合夏天吃的美食,一壓一卷一切,好吃又好做
    導語:魚子醬壽司,適合夏天吃的美食,一壓一卷一切,好吃又好做壽司是日本的傳統美食,被流傳開來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年輕消費者,非常喜歡吃壽司,壽司的做法極其簡單,所用原料也比較簡單,米飯、壽司專用海苔、壽司醋,以及自己喜歡的一些配菜,隨意合理的搭配即可,在一份壽司中,既有菜
  • 「小眾」品牌的「魚子醬精華」也不錯
    小巴倫從小就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從小就用魚子醬美護膚,小巴倫也是不負眾望,如今又高又帥,這可真是妥妥的高富帥啊。那魚子醬是什麼呢?普通的魚子醬就是食用的,但是護膚品中的魚子醬更多是魚子的提取物,保留了魚子的很多營養成分。
  • 俄羅斯黑魚子醬到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其實你之前都吃錯了
    俄羅斯黑魚子醬到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其實你之前都吃錯了提到俄羅斯還能想到什麼呢?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會有自己代表的食物,作為非常具有自己民族特點的俄羅斯自然也還有俄羅斯最具代表的食物,而黑魚子醬就是俄羅斯久負盛名的美食代表,更是俄羅斯人民從小到大喜歡的食物,每一頓飯的餐桌上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從世界自然基金對俄羅斯人民的呼籲,就能看出來俄羅斯人民對黑魚子醬的喜愛到底有深。黑魚子醬更是俄羅斯民族出門或者送禮的必需品。
  • 這種「中國式魚子醬」,日本人稱它為世界三大頂級美食之一
    臺灣省人們很擅長把平凡食材做成具有人文特色的美食,比如把香腸和糯米腸合而為一,做成別具臺灣風味的大腸包小腸。不過,雖然在食物的組合和烹調上一直創意不斷,但對烏魚子,臺灣人民卻是堅持守護著它的製作和吃法上的傳統。烏魚子在我國臺灣省一直是最貴重的魚貨之一,素有「臺灣魚子醬」之稱。
  • 鱘魚卵魚子醬為什麼價格等同於黃金
    更需要爭分奪秒獲取的另一種極致之鮮,是於鵝肝、松露並稱於世界三大美食的鱘魚卵魚子醬,最高品級的魚子醬以克為單位,價格和同等重量的黃金相當魚子醬最負盛名的產區是裏海,也是鱘魚的故鄉,俄羅斯緊鄰裏海,是全球公認生產頂級魚子醬的國家,
  • 魚子醬是高貴的「侈奢品」卻被中國人成功拉下神壇,看完恍然大悟
    魚子醬是高貴的「侈奢品」卻被中國人成功拉下神壇,看完恍然大悟!魚子醬相信有很多的人,就算是沒有吃過也是應該聽說過的,因為我們都知道魚子醬作為世界三大頂級美食之一,一直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那麼與魚子醬並稱的還有鵝肝和松露。
  • 魚子醬當年幾萬一斤,被譽為餐桌上最奢侈美食,為啥跌落「神壇」
    在法國魚子醬是餐桌上最奢侈的美食,黑黑的魚子醬在過去是西方王室裡的佳餚,普通老闆姓根本消費不起,早先歐洲魚子醬之所以昂貴,產量少的主要原因,這種鱘魚的生長極為緩慢,能夠成熟產卵大概要十八到二十年左右,而且越是年齡大的鱘魚,產出來的魚子品質越好。
  • 教你做出精緻美味的壽司,其中就有魚子醬
    第四種魚子醬壽司,準備米飯三百克,馬哈魚魚子醬適量,壽司海苔適量,醯官醋、糖、鹽各適量。拿一個碗加入鹽、糖、醋然後攪拌一下,把調好的醋和米飯均勻的拌在一起。然後取出一些米飯用手輕輕地捏成飯糰,再準備一個海苔把飯糰牢牢的圍住,再放上魚子醬就做好了。第五種肉蛋三文魚壽司,準備米飯一碗,三文魚八十克。
  • 魚子醬為什麼那麼貴?頂級一公斤4萬歐,吃一口吃出滿滿貴族感
    皇室貴族的飲食,可都是高標準,那個時候但凡一些東西落上一個「貢品」專用,其身價可是節節攀升。便是發展到今天,只要歷史上有專供給皇帝食用,其價格就要比同類產品高出不少。在這一點上歐洲貴族也格外講究,在貴族階層的美食圈裡,松露、鵝肝、魚子醬被譽為三大頂級美食。這東西嘛,自然是有它的獨到之處,但更多的價值是凸顯在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