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貝多芬

2020-12-14 正步音樂教育

貝多芬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同時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被後人譽為「樂聖」。他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是古典樂派音樂與浪漫樂派音樂的橋梁,是屹立在世界音樂歷史之巔的一座豐碑。

1.人物生平

貝多芬可以說是「古典注意三傑」中人生經歷最複雜、人生道路最坎坷的一位。童年時的貝多芬並不像莫扎特那樣幸運,貝多芬l770年生于波恩,他從4歲開始就在嚴父的威逼下學習鋼琴和小提琴(要知道貝多芬的父親常年酗酒,每次父親喝完酒回家只要聽不到貝多芬彈琴就會拳腳相加),當他17歲的時候,貝多芬就肩負了家庭的重擔。

家庭的不幸及後來愛情的不如意,是貝多芬生命中揮之不去的痛苦,但最痛苦的莫過於困擾了他大半生的聽覺障礙,失去了聽覺,對一個音樂家來說,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但貝多芬的偉大在於他重新建立了音響的王國,l827年卒於維也納。

2.貝多芬鋼琴音樂的創作特徵

從貝多芬作曲的技法上來看,從貝多芬的音樂中我們能看到他情感的真摯,且宏偉壯麗。他的創新超越了前人,但仍然保持著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主體風格,這種風格就是我們所說的嚴謹細緻的結構比例,合乎邏輯的矛盾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貝多芬鋼琴音樂的創作,在情感表達上,從不畏懼權勢,提高了音樂家的尊嚴。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第一個自由音樂家,雖然也依附於貴族,享受貴族提供的薪水,但卻蔑視他們的權威,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欲望創作。對個人情感的表達超過了莫扎特、海頓,對趣味的理解也變成了激情。

從貝多芬創作的主題上來看,他在鋼琴音樂中的主題有涉及人與命運、人與自然等。在貝多芬創作早期的時候,「人」代表作曲家本人蔑視權貴;而到了他創作的晚期,「人」所代表的是追求理想,代表全人類共同的理想。

3.代表作品

貝多芬共寫下了32首鋼琴奏鳴曲、22首變奏曲、5首協奏曲。跟具貝多芬創作時間的不同,我們可以將他的奏鳴曲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1)早期

從時間上來看,貝多芬創作的早期是從1794年到1800年,共有13首奏鳴曲。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巴赫、海頓、莫扎特以及克列門蒂對他的影響,流露出個性風格,充滿朝氣蓬勃,充滿自信和勇往直前的無畏精神。

在早期的創作中,貝多芬採用典型的三樂章結構,這我們在他創作的三首奏鳴曲中就能看出來,這三首奏鳴曲分別是《降E大調奏鳴曲》、《f小調奏鳴曲》與《D大調奏鳴曲》。

讓人不得不提的是,《f小調奏鳴曲》中的「熱情」奏鳴曲的真正先驅:第一樂章包含一個慢板引子,如《f小調奏鳴曲》中引子部分的旋律,從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音樂中力度變化和半音進行。

當音樂進行到副部主題時,就好像是海頓和莫扎特所作的那樣擁有華麗風格,而結束部主題則重新回到主部主題的熱烈風格。展開部以發展主部主題為基礎,但是中間部分卻戲劇性地插入了來自慢板引子的段落。行板樂章是一個較為輕鬆,充滿裝飾的章節.符合古典時期的風格要求。在急板第三樂章中,第一樂章具有的戲劇性激情特徵再次出現。在對小調的處理方面,貝多芬遵循了海頓的樣板,以及18世紀的創作方式。

(2)中期

從時間上來看,貝多芬創作的中期是從1801年到1814年,在這段時間內,貝多芬共創作了14首奏鳴曲。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作品中,貝多芬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古典奏鳴曲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如作品27號。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的精選作品中有人們非常熟悉的《月光》、《田園》、《暴風雨》、《黎明》和《熱情》奏鳴曲,這些作品可以稱得上是貝多芬的頂峰之作。

有興趣的同學和老師可以去嘗試演奏一下以上所說的貝多芬的頂峰作品。

(3)晚期

創作的晚期,從時間上來看是從1816年到1822年,我們首先要清楚的是,貝多芬在1815年以後耳朵貝就完全聾了,他和別人只有筆上的來往。「沒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由此,多芬在晚期創作的奏鳴曲作品不多,卻是貝多芬晚期風格的集中體現,這5首奏鳴曲包括作品101號、106號、109號、110號以及111號。

貝多芬的耳機使得他與朋友隔絕,使他愈來愈隱退到自我反省的境地,即便是在這樣的境地下,貝多芬始終沒有喪失對人類大同社會理想的堅定信念,從作品106號和111號中我們就能明顯聽出,在他的世界中依然有明顯的英雄主義存在。

從整體上來說,這一時期作品中的大部分也都不像早中期那樣感情激烈和充滿矛盾對比了,不再以猛衝猛打的姿態出現。貝多芬早中期的作品中充滿自豪感,相信自己有征服宇宙的力量,而晚期作品中我字愈寫愈小,擺脫了個人的痛苦,精神得到升華和超脫,從個人的小宇宙上升到人類命運的大宇宙中,上升到哲學的思考中。

相關焦點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海頓先生
    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今天這篇文章主要針對海頓來進行分析。希望通過一下簡單粗暴的分析,能夠讓大家對海頓這位交響樂之父有一定的了解。1.人物生平海頓從5歲開始便於以為叔父住在一起並跟隨叔父學習音樂,兩年以後,海頓成為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唱詩班男童,在那兒獲得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但卻沒有接受系統的音樂理論的訓練。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海頓開始出現變聲,從這時開始就被教堂除名了。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莫扎特
    莫扎特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1756-1791),他不僅是奧地利的作曲家,同時還是鍵盤樂器演奏家、小提琴家、中提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被後人譽為「音樂神童」。
  • 關於音樂大師貝多芬和羅西尼的故事,兩代音樂家跨時代的相逢
    這兩位偉大的音樂家,神交已久,一個是世俗的,常規的古典主義音樂大師,一位是將交響樂從古典帶到浪漫主義時代的開拓者,他們的相逢又怎樣的故事呢羅西尼在維也納,被譽為義大利音樂之王,儘管他只想見到貝多芬。考慮道羅西尼帶領歌劇超越基魯比尼進入一種有時是極好的戲劇性滲透的藝術。羅西尼的音樂是世俗的,在社會上很受歡迎。
  • 孫國忠|貝多芬與音樂中的偉大性
    無數人仰視著(畫像裡)這位神態凝重、氣宇軒昂的音樂大師,對貝多芬的崇敬之情已從他的音樂上升到人格和精神。還有不少人或許從來就沒有聽過貝多芬的音樂,但他們同樣對貝多芬頂禮膜拜,因為貝多芬的「故事」讓他們在品嘗「與命運搏鬥」之意味的同時,體悟到一種由音樂承載的精神力量,滲透其中的是藝術的升華和人性的光耀。
  • 西方人物雕刻 偉人貝多芬石雕像 石雕貝多芬半身像
    石雕人物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石雕之一,它的取材有很多,今天向大家引見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音樂家和作曲家貝多芬。貝多芬石雕像-凱巖石業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生於1770年,是一個偉大的德國音樂家,也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開展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因而被尊稱為「樂聖」。
  • 偉大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浪漫主義時期傑出的代表人物李斯特
    李斯特的生平簡介弗朗茲·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偉大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於匈牙利,接受的是德國的教育,長期生活在巴黎,他的音樂、他的技巧都表明了他運用德奧式的音樂語彙,心中追尋和嚮往的卻是法國式的浪漫主義。從1835年至1847年的12年中,李斯特盛況空前,譽滿歐洲。李斯特早年用演奏徵服了世界。
  • 西方音樂發展時期
    一時覺得西方古典音樂在歷史長河中遍布了數不勝數的經典之作。雖然不可能完整地探知或者欣賞所有的作品和作曲家,但是通過時間的脈絡來窺探一下西方古典音樂的發展還是有可能的。 一般西方古典音樂的發展可以分為7個時期 古代音樂時期:通常是指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4世紀.發源於古希臘,古羅馬以及後期一些早期的基督教音樂。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年,響徹樂壇的不止《命運交響曲》
    今年是音樂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全世界共同迎來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他的榮耀之光環延續至今,遍及全球。為什麼時至今日,他仍然擁有如此重要的影響力?
  • 邀你進入專屬音樂空間,靜享周末時光~
    點亮「贊」和「轉發」,讓更多人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中徜徉~請點開按鈕,在音樂的陪伴下開啟今天的閱讀~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維也納古典音樂傳統的繼承者,也是西歐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被稱為「歌曲之王
  • PianoLab x 悅亮小天使 致敬貝多芬——倪海瑽
    當莫扎特談及貝多芬時曾說,「請關注他,有朝一日整個世界都會談論他」。在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今年,整個世界都認識貝多芬和他的樂曲。有人說,貝多芬的音樂是理性與感性交相輝映,每個音符都帶著光輝燦爛奪目的靈動感。
  • 西方美術史裡的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到底有什麼區別?
    然而,代表封建勢力的舊貴族,不滿足自己的既得利益被瓜分,就跟新貴族展開了曠日持久的鬥爭。因為新貴族和大資產階級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取得勝利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藝術家們就敏銳地感受到,為王權服務才是正道,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產生了一種為王權服務的藝術思潮,名曰「古典主義」。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直面矛盾的理想主義者
    貝多芬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這源於他從18世紀的文化運動中繼承來的思想觀念,以及古典主義音樂傳統對他的耳濡目染。啟蒙運動高揚的理性主義與本質探索,在思想和現實的雙重層面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這本身就似一種預設的目標,激起人們接近並實現它的巨大熱情。它成為貝多芬一生創作活動的思想底本和潛在動因,驅使他通過音樂不斷追尋本質、展現人類的終極理想。
  • 中學音樂教師資格筆試:巴洛克時期音樂必做20題(一)
    A.亨德爾 B.海頓 C.巴赫 D.德魯克   3.巴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被世人尊為音樂之父,他的國籍是( )。   A.德國B.法國 C.英國 D.俄國   4.巴赫是晚期巴洛克音樂的傑出代表,他的去世標誌著巴洛克音樂的終結。同屬於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是( )。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他的創作是歐洲音樂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貝多芬,德國作曲家。他既有古典樂派的特徵,又在其後期作品裡影射了浪漫派的感覺。由於人生經歷的多磨多難,使他的性格及音樂風格上都產生了不同以往作家的特點。他的音樂奔放、熱情、感情飽滿,還蘊涵著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崇高的理想。貝多芬的每一個音符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裡面,和聲力度變化也逐漸變為作曲的手段之一。
  • 古典音樂中的浪漫樂派(上)
    拿音樂來說,浪漫樂派作曲家並不曾提出過什麼綱領,也很少結成志同道合的集團;但是,音樂中的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也有既相反對又相連貫的情況。例如,在巴羅克音樂鼎盛時期,斯塔米茨嚴謹工整的創作已經具有古典主義的雛型;又如,貝多芬是集古典主義之大成的作曲家,但他同時又開了浪漫主義的先河,對他的作品當時的人們認為是浪漫主義的,貝多芬實際上對所有浪漫主義早期作曲家都有影響。
  • 「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說說他的成名之路
    德國電信2020年3月5日推出貝多芬馬賽克肖像徵集活動,參與者將自己的照片上傳到指定網站,德國電信在5月份將這些上傳照片拼接成貝多芬馬賽克肖像在重要場所顯示,並供全世界的人自由下載。貝多芬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譽為是「維也納三傑」,他們是古典主義作曲家的傑出代表。貝多芬不但把古典主義音樂發展到巔峰,也開啟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大門,為此,他被後世尊稱為「樂聖」。
  • 貝多芬在耳聾之後,繼續創作音樂,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驕傲的
    路德維·凡·貝多芬 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著名的作曲家。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
  • 偉大如貝多芬者,也曾活在莫扎特的陰影下
    1812年,著名的《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首演,車爾尼注重技巧的演繹與貝多芬的本意相悖,時代洪流下折射出的英雄情懷、作曲家患耳疾後不向命運低頭的韌勁完全無法在音樂中體現。更加遺憾的是,這部作品在貝多芬逝世前都沒有被再度上演。《皇帝》的藝術價值毋庸置疑,而其餘四首鋼琴協奏曲也各有特色,明顯體現出了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的演變過程。
  • 貝多芬,從音樂神童到失聰音樂家,他一生傳奇經歷讓人值得深思
    那就是通過音樂的方式,在後世的歲月中,人們通過各種音符的跳動,讓我們知道,他同樣屬於偉大的人。這個人就是貝多芬。一個完全可以成為勵志人物的代表,命運的波折並沒有將他的鬥志消滅。貝多芬在當今世界上,可以說是十分有名的音樂家。但是命運的車輪貌似玩笑一般地對他進行圍追堵截。在人生的即將走向輝煌的時候,他的耳朵失聰了。
  • 在貝多芬的交響曲裡,成為自己的英雄
    原創 乘以0 經典947去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活動在德國波恩開啟。在那場音樂會上有一部作品讓人耳目一新,那就是由英國作曲家保羅·格裡菲思根據貝多芬的多部作品進行改編並拼貼而成的《啊!朋友,何必老調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