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存在著眾多的歷史人物,他們在歷史的歲月長河中,發光發熱。但是在國外的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同樣有著影響著後世之人。從各個領域來說,他們分別以不同的角色,在各自的領域之中,成就世人無法達到的高度。有一位名人,我們從小到大都會或多或少地感受他們所遺留的氣息。那就是通過音樂的方式,在後世的歲月中,人們通過各種音符的跳動,讓我們知道,他同樣屬於偉大的人。這個人就是貝多芬。
一個完全可以成為勵志人物的代表,命運的波折並沒有將他的鬥志消滅。貝多芬在當今世界上,可以說是十分有名的音樂家。但是命運的車輪貌似玩笑一般地對他進行圍追堵截。在人生的即將走向輝煌的時候,他的耳朵失聰了。但是他並沒有向命運妥協,而是更加勇敢地進行音樂的創作。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貝多芬的一生。
貝多芬的一生當中雖然充滿的挫折,但是他的性格的塑造卻和他的童年有關。他的父親是當時的宮廷之中的男高音歌手,並且還是鋼琴和唱歌的老師。這也就導致了貝多芬的童年生活,幾乎生活在高壓之下。在四歲的時候,就被自己的父親強迫進行各種學習。不管是鋼琴還是小提琴,都在他父親的嚴厲的管理下,將貝多芬塑造成了一個神童的角色。
同時在這種環境的貝多芬,同樣也學到了更多為他後世創作的基礎。8歲的貝多芬就已經開始登臺進行演出了,到了11歲的時候,就已經是當時波恩劇院樂隊的小樂師。並且受到了當時的啟蒙運動者聶弗的影響,對貝多芬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到了13歲的時候,貝多芬就正式發表了自己的一部作品《鋼琴協奏曲》。
不得不說的是貝多芬的一生中,認識到的人物當中,大都是後世所敬仰的大人物。莫扎特、海頓等等,這些人物的出現,都給了貝多芬見識世面的機會。同時也給了他更多創作的靈感。22歲的貝多芬在海頓等人的鼓勵之下,開始走出去。他來到了維也納,並拜海頓為老師認真的學習作曲。
在維也納定居的貝多芬,開始個各種學習。並在這裡他也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在1976年的時候,貝多芬開始出現了耳鳴的症狀。可想而知,一個音樂家最終的聽覺出現了故障。那麼對於一名音樂家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因為在聽覺系統出現問題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音樂的感受能力,會明顯地降低。即使再優美的音樂,也只能在心裡自己默默的感受。
不過在這個期間,貝多芬創作了大量的作品。直到1802年之時,他的聽力開始了嚴重的下降。儘管如此,他還是堅持創作了《第二交響曲》。貝多芬忍受了作為一個音樂家無法忍受的折磨,依然在自己創作的道路上前行著。
尤其是有一部作品,至今被人們所熟知。甚至說是被人聽爛的曲子,但是在合適的場景,卻依然具有他獨特的魅力,那就是《致愛麗絲》。其實貝多芬在創作這部曲子的同時,是因為自己的愛情的滑鐵盧。因為貝多芬在當時,愛上了一個公爵家背景的女孩。但是由於身份地位的不對等,兩個相愛的人,就這樣被活生生地拆散了。備受感情創傷的貝多芬便創作了這首流芳百世的《致愛麗絲》。
但與此同時貝多芬的耳朵的問題也在逐漸的加重,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回到家鄉去選擇調養。儘管想了很多辦法,但是依舊沒有什麼效果。以至於在後來,雙耳完全失聰。糟糕透頂的人生,也曾讓這位大音樂家想過輕生的念頭。好在他還是在音樂的海洋中,找到了繼續的勇氣。最終他還是在音樂的海洋中,繼續尋找屬於自己的夢想。
結語:
貝多芬的一生當中,可以說是歷經困難和挫折的。儘管早年的成名,被稱為「神通」。但是在命運的車輪之下,他依舊沒有擺脫掉命運的束縛,就是病痛的折磨。好在他並沒有向現實妥協。而是選擇進行積極的應對,並且在向命運抗爭的同時,也同樣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例如《命運交響曲》。這正是他向命運所發起挑戰的集結號,儘管命運不如人意,但是他並沒有意志消沉下,而是選在不停地向命運抗爭,這正是我們當下年輕人所需要學習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