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從音樂神童到失聰音樂家,他一生傳奇經歷讓人值得深思

2020-12-14 辛巴丸子

在中國歷史上存在著眾多的歷史人物,他們在歷史的歲月長河中,發光發熱。但是在國外的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同樣有著影響著後世之人。從各個領域來說,他們分別以不同的角色,在各自的領域之中,成就世人無法達到的高度。有一位名人,我們從小到大都會或多或少地感受他們所遺留的氣息。那就是通過音樂的方式,在後世的歲月中,人們通過各種音符的跳動,讓我們知道,他同樣屬於偉大的人。這個人就是貝多芬。

一個完全可以成為勵志人物的代表,命運的波折並沒有將他的鬥志消滅。貝多芬在當今世界上,可以說是十分有名的音樂家。但是命運的車輪貌似玩笑一般地對他進行圍追堵截。在人生的即將走向輝煌的時候,他的耳朵失聰了。但是他並沒有向命運妥協,而是更加勇敢地進行音樂的創作。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貝多芬的一生。

貝多芬的一生當中雖然充滿的挫折,但是他的性格的塑造卻和他的童年有關。他的父親是當時的宮廷之中的男高音歌手,並且還是鋼琴和唱歌的老師。這也就導致了貝多芬的童年生活,幾乎生活在高壓之下。在四歲的時候,就被自己的父親強迫進行各種學習。不管是鋼琴還是小提琴,都在他父親的嚴厲的管理下,將貝多芬塑造成了一個神童的角色。

同時在這種環境的貝多芬,同樣也學到了更多為他後世創作的基礎。8歲的貝多芬就已經開始登臺進行演出了,到了11歲的時候,就已經是當時波恩劇院樂隊的小樂師。並且受到了當時的啟蒙運動者聶弗的影響,對貝多芬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到了13歲的時候,貝多芬就正式發表了自己的一部作品《鋼琴協奏曲》。

不得不說的是貝多芬的一生中,認識到的人物當中,大都是後世所敬仰的大人物。莫扎特、海頓等等,這些人物的出現,都給了貝多芬見識世面的機會。同時也給了他更多創作的靈感。22歲的貝多芬在海頓等人的鼓勵之下,開始走出去。他來到了維也納,並拜海頓為老師認真的學習作曲。

在維也納定居的貝多芬,開始個各種學習。並在這裡他也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在1976年的時候,貝多芬開始出現了耳鳴的症狀。可想而知,一個音樂家最終的聽覺出現了故障。那麼對於一名音樂家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因為在聽覺系統出現問題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音樂的感受能力,會明顯地降低。即使再優美的音樂,也只能在心裡自己默默的感受。

不過在這個期間,貝多芬創作了大量的作品。直到1802年之時,他的聽力開始了嚴重的下降。儘管如此,他還是堅持創作了《第二交響曲》。貝多芬忍受了作為一個音樂家無法忍受的折磨,依然在自己創作的道路上前行著。

尤其是有一部作品,至今被人們所熟知。甚至說是被人聽爛的曲子,但是在合適的場景,卻依然具有他獨特的魅力,那就是《致愛麗絲》。其實貝多芬在創作這部曲子的同時,是因為自己的愛情的滑鐵盧。因為貝多芬在當時,愛上了一個公爵家背景的女孩。但是由於身份地位的不對等,兩個相愛的人,就這樣被活生生地拆散了。備受感情創傷的貝多芬便創作了這首流芳百世的《致愛麗絲》。

但與此同時貝多芬的耳朵的問題也在逐漸的加重,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回到家鄉去選擇調養。儘管想了很多辦法,但是依舊沒有什麼效果。以至於在後來,雙耳完全失聰。糟糕透頂的人生,也曾讓這位大音樂家想過輕生的念頭。好在他還是在音樂的海洋中,找到了繼續的勇氣。最終他還是在音樂的海洋中,繼續尋找屬於自己的夢想。

結語:

貝多芬的一生當中,可以說是歷經困難和挫折的。儘管早年的成名,被稱為「神通」。但是在命運的車輪之下,他依舊沒有擺脫掉命運的束縛,就是病痛的折磨。好在他並沒有向現實妥協。而是選擇進行積極的應對,並且在向命運抗爭的同時,也同樣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例如《命運交響曲》。這正是他向命運所發起挑戰的集結號,儘管命運不如人意,但是他並沒有意志消沉下,而是選在不停地向命運抗爭,這正是我們當下年輕人所需要學習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貝多芬失聰之後才創造出震撼世界的音樂,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每一個年代的人,會經歷各自不同的生命,但卻始終有著相似的感情波動。我們經歷了歲月變遷之後,從幼年的懵懂無知、天真善良,再到中年的成熟老練、看盡繁華,最後沉澱下來的,是對命運的妥協與退讓。
  • 貝多芬:經歷了坎坷的身世,創造了輝煌的音樂
    不久,一個沒什麼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裡。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裡喝酒到半夜,然後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為了使他看上去像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作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科技+音樂多維度全新展現音樂家經典與心路
    1770年,被譽為西方音樂史上最優秀、最受尊敬的作曲家、音樂家路德維希·范·貝多芬誕生於德國波恩。今年,全世界各地的音樂家、樂團和社會團體紛紛舉辦演出活動,以紀念這位偉人250周年誕辰。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唐禕程表示:「貝多芬250周年大展以獨特創新的表現方式向音樂巨匠致敬。
  • 著名作曲家樂聖貝多芬的生平簡介,近代鋼琴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大師
    他的鋼琴奏鳴曲被人們稱為是鋼琴音樂的「新約聖經」,而貝多芬則被人們稱為「樂聖」,被譽為近代鋼琴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大師。獲得這樣的稱號,不僅與他的音樂作品有關,更與他那坎坷不平的人生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貝多芬的人生道路真的是太坎坷不平了,因為作為一個音樂家,他一次又一次突破黑暗的生存環境,創作出許多偉大的音樂作品,令世人敬佩,更是音樂節的傳奇!貝多芬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音樂行業的,但是他的父親是一個碌碌無為、嗜酒如命的人,對幼小的貝多芬也是極為苛刻。
  • 貝多芬在耳聾之後,繼續創作音樂,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驕傲的
    貝多芬對古典音樂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可是,這些榮譽並沒有給貝多芬帶來多少快樂,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極其悲慘。貝多芬在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貝多芬在10歲的時候,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
  • 明天去上海音樂廳,親手畫出貝多芬的音樂
    +重構貝多芬的空間展覽共分為三個章節,分別為「貝多芬的色彩」「貝多芬的影像」和「貝多芬的獨白」,10個展區貫穿貝多芬生平、音樂作品和人生故事。正如當代最著名的古典音樂家之一巴倫博伊姆所言:「貝多芬音樂是面向所有人的。」
  • 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曾在貝多芬「第二故鄉」維也納求學的指揮家張亮,深得德奧作品精髓,於今年發行了他執棒上海愛樂樂團現場灌錄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張亮表示:「這個現場錄製於兩年前,當時我將近40歲,指揮生涯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九部交響樂我全部都是背譜指揮,面前沒有譜子,能和樂團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本次直播中,張亮分享了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學習生活以及這些經歷所帶給他的音樂上的轉變和感悟。
  • 「作文常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除了《命運》和失聰,你對他真的...
    為什麼說他不屈服於命運,是個堅定要扼住命運咽喉的人?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在《經濟學人》刊發的一篇文章中的數據顯示,全球5千萬琴童,80%在中國,其中,中國超4萬孩子學習鋼琴。 她認為,貝多芬雖然生活中飽受苦難,卻在音樂的世界裡,用溫暖,用力量,用歡樂,來戰勝人生的苦難,讓不甘平庸的人獲得朋友般的心靈慰藉,獲得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那麼,老師們又喜歡貝多芬的哪些鋼琴作品?
  • 關於音樂大師貝多芬和羅西尼的故事,兩代音樂家跨時代的相逢
    這兩位偉大的音樂家,神交已久,一個是世俗的,常規的古典主義音樂大師,一位是將交響樂從古典帶到浪漫主義時代的開拓者,他們的相逢又怎樣的故事呢羅西尼在維也納,被譽為義大利音樂之王,儘管他只想見到貝多芬。考慮道羅西尼帶領歌劇超越基魯比尼進入一種有時是極好的戲劇性滲透的藝術。羅西尼的音樂是世俗的,在社會上很受歡迎。
  • 貝多芬的音樂境界有多高?為何被稱為樂聖?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也被稱為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一生創作過300多部作品,包括鋼琴奏鳴曲、鋼琴協奏曲、交響曲、小提琴奏鳴曲、歌劇、彌撒等,其中以交響曲最為突出,因此他又被稱為交響樂之王。貝多芬年幼時就顯露出很高的音樂才能,他4歲開始彈鋼琴,6歲作曲,在年幼時就受到了很多音樂大師的讚賞,被贊稱為音樂神童。
  • 雙耳失聰,終身未娶的貝多芬,用自己的意志與命運握手言和
    萬念俱灰的她回到外地家裡,蒙頭睡覺,不想與人說一句話。從26歲到30歲的這段時間,貝多芬的聽力一直下降,重聽越來越嚴重。他獨自隱藏著這個可怕的秘密,獨自忍受著病痛帶來的痛苦。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到,心裡感到很悲慘,自己什麼都聽不到,在劇院裡必須靠近樂隊,離得遠的話,連樂器和歌聲的高音都聽不到。
  • 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
    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個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力量,並以此為契機,看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看中外文化交流的最新碩果,看中國音樂力量的崛起。
  • 「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說說他的成名之路
    德國電信2020年3月5日推出貝多芬馬賽克肖像徵集活動,參與者將自己的照片上傳到指定網站,德國電信在5月份將這些上傳照片拼接成貝多芬馬賽克肖像在重要場所顯示,並供全世界的人自由下載。貝多芬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譽為是「維也納三傑」,他們是古典主義作曲家的傑出代表。貝多芬不但把古典主義音樂發展到巔峰,也開啟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大門,為此,他被後世尊稱為「樂聖」。
  • 貝多芬在這個城市裡搬了60多次家!寫出世界名曲!
    愛書之人可以看到這些珍貴圖書的電子版,提前預約甚至可以看到原書。把圖書館修建在自己的宮殿,可見哈布斯堡王室對藝術的熱愛。維也納之所以可以成為世界古典音樂之都,和王室也密不可分。2020年,是偉大音樂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有這樣一個說法,維也納成功讓世界認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這位年輕人,本想師從莫扎特,從出生地波恩來維也納不久,母親病危,於是他又回到故鄉。
  • 考證不一樣的貝多芬:誰最先將他介紹到中國?《致愛麗絲》如何被發現?
    日前,在行知讀書會「古典音樂欣賞季」首場活動,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分享了這位古典音樂重量級人物不為人知的一面,帶領讀者親近古典音樂的魅力。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童年時期,父親嚴苛的教育並沒有使他成為如莫扎特一般的「神童」。
  • 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貝多芬的一生
    為了使自己的兒子貝多芬也成為一位神童,約翰很早就教貝多芬彈奏鋼琴,稍有彈錯就是一頓毒打,而彈錯的後果就是經常被酗酒的父親拍貝多芬的頭。他的父親這樣對待貝多芬導致了他一隻耳朵失去聽力。鋼琴對貝多芬一生的影響:貝多芬5歲開始學習鋼琴,雖日後還會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和管風琴,但是鋼琴卻始終伴隨著他。
  • 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德國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在世界音樂史上享譽盛名,不過有趣的是,關於這位音樂天才的死亡原因,卻在後世成為了難以破解的謎團。當後世學者還在為貝多芬之死而爭論不休時,科學家通過化驗他死後的一縷頭髮,最終揭開了這個謎團。貝多芬的死因究竟是什麼?
  • 紀念貝多芬誕辰二百五十周年——在「音樂考古」中還原大師和經典
    在20世紀上半葉,像加拿大鋼琴家格倫·古爾德這樣有著敏感的當代心靈的音樂家,並未受「音樂考古」理念影響,但以他身為音樂家的直覺,他感到貝多芬的雄渾激越中有一種令他難以接受的咄咄逼人。而華格納的觀點顯示出這位音樂巨匠的非凡洞悉。
  • 這部剛剛重製的《鬼武者》,經歷過日本遊戲音樂史的最大騙局
    然而有一個新變化,卻讓不少玩家覺得看不懂:原版中由有「日本貝多芬」之稱的全聾音樂家佐村河內守譜寫的交響樂,在復刻版中被盡數刪除,取而代之的是電子合成器製作的原創BGM。不僅如此,就連這位「傳奇音樂家」的名字,也在開場CG中被刪除了。
  • 馬拉松音樂會 · 亮點搶先看 | 音樂家帶你重走貝多芬之路,音樂劇...
    作為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美育系列活動之一,此次馬拉松音樂會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呈現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