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2020-12-14 歷史店

德國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在世界音樂史上享譽盛名,不過有趣的是,關於這位音樂天才的死亡原因,卻在後世成為了難以破解的謎團。當後世學者還在為貝多芬之死而爭論不休時,科學家通過化驗他死後的一縷頭髮,最終揭開了這個謎團。貝多芬的死因究竟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貝多芬,原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於1770年12月16日,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貝多芬從22歲開始,便終生在維也納定居,鑽研音樂領域,同時創作了著名的《第三交響曲》,同時也標誌著他的音樂生涯走向成熟階段。

貝多芬的一生,為音樂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尤為重要的貢獻,在其生命最後的20多年中,他幾乎完全沉醉於音樂而不能自拔。值得一提的是,貝多芬並不具備正常人的聽力,但是他本人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促使其寫出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以及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正是因為如此,後人也將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去世,享年57歲。不得不說,貝多芬的死亡,的確是音樂領域的巨大損失。不過人們在為音樂巨匠消逝而悲痛惋惜的同時,他的死亡原因,卻成了另一個被關注的焦點。貝多芬究竟是因何去世的?史學界一直有三種猜測。

英國尤維爾區醫院風溼科顧問醫師帕爾福曼稱,貝多芬之死,可能與酒脫不開關係。根據帕爾福曼的調查,他發現貝多芬向來有酗酒的毛病,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嗜酒如命,而酒精對肝臟的損害極大,最終導致貝多芬患上肝腹水。除此之外,帕爾福曼醫生還認為,貝多芬在此前曾有過自殺的傾向,其中的原因應該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根源,還是因為貝多芬本人承受了太多的病患痛苦。

無論是肝硬化還是肝腹水,對人體造成的痛苦還遠遠未達到令其自殺的程度,唯一的可能性便是,貝多芬因長期酗酒同時患上了嚴重的風溼疾病。因酗酒而導致的風溼疾病,屬於全身性的病症,一旦發作起來,病人肯定會痛不欲生。由此而言,貝多芬很可能是在肝病與風溼痛的雙重折磨下,痛苦而又悲催去世的。

不過有專家否定了這一觀點,認為貝多芬的死,與另外一個人有著莫大的關係,此人正是貝多芬的侄子卡爾。卡爾是一個地道的流氓,平日裡不學無術,只知道騙叔叔貝多芬的錢揮霍。可是貝多芬對他的愛一如既往,從沒有因侄子的不成器而放棄。不過令貝多芬十分傷心的是,侄子卡爾在背後總是稱呼他為「老傻瓜」,甚至刻意隱瞞與自己的親屬關係。

在貝多芬去世的前一個月,侄子卡爾又在外面闖了禍,並寫信向叔叔求援,要求其前去當面解決此事。可是在趕去的路上,貝多芬不小心染上了傷寒,最終不得不回到維也納,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侄子卡爾知道叔叔病重的消息後,不僅沒有任何的悲傷,反而還因自己成為叔叔的遺產繼承人,而高興的手舞足蹈,也正是如此不肖的侄子,最終將貝多芬活活氣死。

除了以上兩種猜測外,關於貝多芬之死,還有最後一種觀點,即貝多芬因重金屬中毒而亡。貝多芬生前有一個癖好,便是喜歡食用河魚,尤其是多瑙河中的魚,更令他欲罷不能。不過可怕的是,貝多芬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吃魚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因為當時的德國已經進入半工業時代,大量工廠的開辦,令多瑙河迅速被汙染,河水中充斥著大量重金屬汙染物,自然而然的,河中魚的體內也堆積了很多毒素。貝多芬食用河魚過度,所攝入的重金屬汙染物太多,終於達到了身體承受的極限,最後不幸身亡。

貝多芬之死的謎團,一直被後世學者爭論百年,卻最終因證據不足未能達成一致。不過近些年來,學者們對貝多芬之死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隨後又提出了一個更新的看法。

據《貝多芬雜誌》報導,貝多芬去世後,曾有一位崇拜者偷偷剪下其一縷頭髮,用於永久珍藏,而正是這縷頭髮,居然成為了破解貝多芬之死謎團的關鍵。學者們找到了這縷頭髮,並進行了深度的化驗,發現頭髮之內的含鉛量極高,竟然是普通人的數百倍之多。換句話說,貝多芬應該死於嚴重的鉛中毒。

通過翻閱貝多芬日記,學者們了解到,自1826年11月5日,至1827年2月27日,醫生瓦夫魯赫曾為貝多芬進行過治療,專門抽取他身體內多餘的腹水,而且還為傷口塗上了一種「奇怪」的藥膏用於止血。學者們斷定,即使貝多芬是食用河魚而導致鉛中毒,其頭髮中鉛元素的積累量也不可能如此之高,唯一的可能性,便是醫生瓦夫魯赫的止血藥膏有問題,它很可能是一種含鉛量極高的藥品。貝多芬身體本來就十分虛弱,加之傷口大量吸收藥膏鉛元素,他肯定會因此而喪命。

不過話說回來,這只是基於歷史事實,以及科學檢查的推測,只有更多確鑿證據的出現,才會令真相浮出水面。所以,小編還是希望,通過各路專家們不懈的努力,最終找到各種證據,揭開貝多芬死因之謎。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
    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個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力量,並以此為契機,看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看中外文化交流的最新碩果,看中國音樂力量的崛起。
  • 貝多芬,從音樂神童到失聰音樂家,他一生傳奇經歷讓人值得深思
    有一位名人,我們從小到大都會或多或少地感受他們所遺留的氣息。那就是通過音樂的方式,在後世的歲月中,人們通過各種音符的跳動,讓我們知道,他同樣屬於偉大的人。這個人就是貝多芬。一個完全可以成為勵志人物的代表,命運的波折並沒有將他的鬥志消滅。貝多芬在當今世界上,可以說是十分有名的音樂家。但是命運的車輪貌似玩笑一般地對他進行圍追堵截。
  • 孫國忠|貝多芬與音樂中的偉大性
    E.T.A.霍夫曼作為一個平民音樂家,貝多芬自己從未邁入「神殿」,賦予他「樂聖」稱號並使之產生神聖光芒的是受他深刻影響的「浪漫一代」。為什麼十九世紀上半葉的這批藝術俊傑對貝多芬其人其樂如此崇拜、這般仰望?
  • 著名作曲家樂聖貝多芬的生平簡介,近代鋼琴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大師
    他的鋼琴奏鳴曲被人們稱為是鋼琴音樂的「新約聖經」,而貝多芬則被人們稱為「樂聖」,被譽為近代鋼琴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大師。獲得這樣的稱號,不僅與他的音樂作品有關,更與他那坎坷不平的人生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貝多芬的人生道路真的是太坎坷不平了,因為作為一個音樂家,他一次又一次突破黑暗的生存環境,創作出許多偉大的音樂作品,令世人敬佩,更是音樂節的傳奇!貝多芬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音樂行業的,但是他的父親是一個碌碌無為、嗜酒如命的人,對幼小的貝多芬也是極為苛刻。
  • 偉大的藝術家偉大在哪裡?!貝多芬,莫扎特,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的葬禮維也納聖馬克思莫扎特的公墓如果欣賞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的話,大概可以這麼認為:貝多芬告訴我們貝多芬的感覺;莫扎特告訴我們人性;巴赫告訴我們什麼是宇宙。偉大的藝術家偉大在哪裡?可以想像,我們都會對熟悉的藝術做出價值判斷,這些判斷有些是主觀的,有些是客觀的。客觀因素之一,技巧。好的藝術家掌握很多理論知識和實驗技巧,當然,莫扎特和貝多芬都非常努力,這是毋庸置疑的。
  • 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今年恰逢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於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8:00至24:00,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
  • 音樂家貝多芬是黑人?美國的白人和黑人網友因為這個問題吵翻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還對歷史人物進行了再認識,比如說貝多芬,大家知道嗎,最近在網際網路上竟然流傳一種說法,說貝多芬是黑人。為什麼會這樣,長久以來,我們知道有各種各樣穿鑿附會的說法。大概幾十年前吧就有人提過這樣的想法,他們通過對貝多芬面容膚色的剖析,提出觀點說什麼,說有可能貝多芬的母親是個黑人,所以貝多芬他也有一半的黑人血統。
  • 意想不到的器樂組合改編貝多芬作品,當代音樂家全新創作致敬貝多芬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將於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作為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美育系列活動之一,此次馬拉松音樂會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呈現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第三板塊 亮點搶先看(下)16:00-24:00主持人:周婕、洪韻
  • 貝多芬的音樂境界有多高?為何被稱為樂聖?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也被稱為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一生創作過300多部作品,包括鋼琴奏鳴曲、鋼琴協奏曲、交響曲、小提琴奏鳴曲、歌劇、彌撒等,其中以交響曲最為突出,因此他又被稱為交響樂之王。貝多芬年幼時就顯露出很高的音樂才能,他4歲開始彈鋼琴,6歲作曲,在年幼時就受到了很多音樂大師的讚賞,被贊稱為音樂神童。
  • 關於音樂大師貝多芬和羅西尼的故事,兩代音樂家跨時代的相逢
    這兩位偉大的音樂家,神交已久,一個是世俗的,常規的古典主義音樂大師,一位是將交響樂從古典帶到浪漫主義時代的開拓者,他們的相逢又怎樣的故事呢羅西尼在維也納,被譽為義大利音樂之王,儘管他只想見到貝多芬。考慮道羅西尼帶領歌劇超越基魯比尼進入一種有時是極好的戲劇性滲透的藝術。羅西尼的音樂是世俗的,在社會上很受歡迎。
  • 紀念「貝多芬誕辰日」,百位音樂家開創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當天8:00至24:00,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 西方人物雕刻 偉人貝多芬石雕像 石雕貝多芬半身像
    石雕人物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石雕之一,它的取材有很多,今天向大家引見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音樂家和作曲家貝多芬。貝多芬石雕像-凱巖石業貝多芬石雕像-凱巖石業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生於1770年,是一個偉大的德國音樂家,也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開展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因而被尊稱為「樂聖」。
  • 貝多芬、巴赫…這些音樂家,居然也是打工人?
    巴赫、亨德爾、莫扎特、貝多芬……想都不用想,隨口就能報出一長串名字。 所以,那個時候的音樂家及其作品都是貴族的依附品。沒有皇室的支持根本不會有音樂的繁榮。
  • 貝多芬在這個城市裡搬了60多次家!寫出世界名曲!
    這個要從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就開始,我非常羨慕維也納人民的一點是,他們擁有一座偉大的圖書館,據說只需要交年費10歐元,就可以借閱裡面的書籍。這個圖書館位於霍夫堡皇宮,這座巴洛克風格的圖書館被稱為是世界最美麗的圖書館,拿著長矛的智慧女神之下,低垂著頭顱的是嫉妒和無知,閱讀明智,就能戰勝自己的心魔。兩個金色的大球為天與地。
  • 偉大音樂家不為人知的秘密之——柴可夫斯基
    他家境最牛掰似乎所有的音樂家都在為謀生考慮的時候,老柴卻悠閒的玩起了輕鬆式的音樂,而且還有富婆(梅克夫人)的「包養」柴可夫斯基的童年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富裕知識分子家庭與神秘的梅克夫人這就是「包養」他的女人一位富得流油的女人,到底多富有???
  • 馬拉松音樂會 · 亮點搶先看 | 音樂家帶你重走貝多芬之路,音樂劇...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將於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科技+音樂多維度全新展現音樂家經典與心路
    陳靜 攝中新網上海9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貝多芬的色彩」「貝多芬的影像」和「貝多芬的獨白」「貝多芬的耳朵」……,記者28日獲悉,「真情無界——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正在上海展出。主辦方營造聽覺、視覺、觸覺的多維度音樂空間以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 「致敬樂聖-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音樂會...
    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全球音樂家自發組織了眾多紀念音樂會:從英國到巴西,從奧地利到南非;從紐約卡內基和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一直到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交響樂團、紐西蘭國家交響樂團,都已有了許多圍繞著貝多芬的安排。國內的紀念活動同樣數不勝數,貫穿全年。
  • 史上最偉大的25位鋼琴家!看看誰和貝多芬莫扎特一起上榜了?
    這位出色的挪威鋼琴家,是當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與馬勒室內樂團合作錄製的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被留聲機雜誌的評論家稱為「無與倫比的成就」。  「貝多芬的演奏與通常的鋼琴演奏方法大不相同,他為自己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這些是貝多芬同時代人卡爾·路德維希·容克(Carl Ludwig Junker)的原話。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你卻不一定知道他為什麼偉大
    今年是路德維希 · 凡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提到貝多芬,你會想起什麼?圖書館閉館時響起的《致愛麗絲》?他遭受耳聾卻仍舊成為偉大作曲家的勵志故事?還是他的九部交響曲?沒有人會不承認貝多芬很偉大,但你或許很難想像到,他琴鍵下的樂章,也並非在一誕生就被世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