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小時候我發現:孩子做事不太考慮別人的感受,說話、做事的情商都欠佳。我當時很害怕寶寶長大成為一個低情商的人。我諮詢了很多專家,聽了很多培養孩子情商的講座,試了很多方法,最終覺得外國人的「慢養法」更有效果,推薦給各位家長。
研究指出:EQ最早在0歲時就開始出現,進而在整個童年期逐漸形成,然後建立起我們已有的情商觀念。孩子腦部的發展在0-5歲時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別在情感能力的學習方面。
家長作為和孩子朝夕相處的人,是孩子情商基因的慢養者。
外國人的「4步慢養法」
1、給寶寶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0-1歲,寶寶剛剛進入這個世界,無時無刻都需要父母的陪伴,這段時間也是父母陪伴孩子最多的時間,在這時初為人父母的家長不要手忙腳亂,在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更要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讓寶寶一直覺得自己被照顧、被寵愛。
2、穩定孩子情緒
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孩子2歲開始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2歲的孩子有著肉眼可見的變化,這時的孩子開始會察言觀色,會觀察父母的心情,自己也會有著明顯情緒的變化,如:他們會有著自我東西的保護意識,對別人觸碰自己的東西會有強烈的反抗意識,並表現不滿。此時家長要學會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暴躁。
3、提供感受豐富情感的機會
3歲的孩子不再僅僅用哭、笑表達內心的情感,他們開始會用語言、行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和小朋友在公園玩,遇到不稱心的事情時,會大聲喊叫,甚至伸出自己的小拳頭。看見媽媽心情不好時,也會湊到媽媽身旁親親媽媽,對媽媽說出不太清晰但卻十分治癒的話。
父母在這個階段要給孩子提供感受豐富情感的機會,但在提供的過程中要幫助孩子學會消化不良情緒,積極引導孩子向好的情感發展,培養孩子樂觀的情緒,促進其身心發展。
4、幫助孩子建立快樂的人際互動
4-5歲的寶寶慢慢的接觸了更多的人,從家裡親戚到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再到進入幼兒園認識了老師和同學。他們的交友圈正在快速擴大。家長不要以為孩子接觸了更多的人就會變得更開朗,如果父母不多加注意,孩子可能會因為處理不好和同學的關係,變得內向、自閉。孩子會因為害怕老師,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等等。
父母此時要多關注孩子內心的變化,與孩子建立好良好的親子關係,傾聽孩子內心的心聲,及時了解孩子交友的變化,幫助孩子建立快樂的人際關係。
通過學習外國人的「慢養法」,我在孩子的不同階段都對孩子的注重點不同,努力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好性格。
在平時我除了注重外國人的「慢養法」,還為孩子精心挑選了2套培養孩子性格、情商的書籍。孩子很喜歡聽裡面的故事,在生活中也會向裡面積極、正能量的卡通人物學習,我覺得很不錯,推薦給大家。
《好孩子 好素質》這套書共12冊,精選了12個「好孩子好素質"故事,濃縮了家庭教養的智慧,積極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每個故事都是針對孩子應該養成的好習慣,從正面角度加以積極引導。不說教,不擺道理,在歡樂的氛圍中培養孩子的好性格、高情商。
寶寶很喜歡聽裡面的小故事,在小羊和狐狸的故事情節中,寶寶學習其中的禮貌,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應用到。現在孩子會主動和長輩、同學打招呼,懂得很多禮貌的行為。看到孩子的改變真的好欣慰。
書中精美的圖畫也十分吸引孩子,孩子有時候會學著畫裡面的小動物,提高了孩子動手和繪畫能力。拼音加漢字模式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語文。
看著孩子慢慢的改變,好習慣越來越多,平均一本不到5元的書真的太值得了,這比平時給孩子買洋娃娃實用的多,更有教育意義。
《寶寶情商培養圖書》也是一本性價比很高的圖書,通過6個生動的故事,幫助孩子學會分享,養成好性格,培養高情商。
讓孩子在故事中感悟比憑空說教好得太多,讓孩子更願意更想成為高情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