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弱爆了!矽谷巨頭的人工智慧收購暗戰

2021-01-08 網易科技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 | Sharpay

隨著人工智慧研發進度的不斷推進,矽谷科技巨頭們正在紛紛搶購人工智慧初創公司。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B Insights的研究報告,2011年至今,近140家致力於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的私企或者創企陸續被國際知名科技企業收購,而僅在2016年這一年間就有40多家相關創企被收購。

相比國內市場剛剛興起的AI(人工智慧)熱潮,海外科技巨頭們早已展開一系列收購暗戰,收購那些在技術方面有獨特造詣的人工智慧公司,大魚吃小魚的結果是讓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逐漸向幾家大的科技巨頭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英特爾等靠攏。動輒數億美元的收購併不在少數,即使國內BAT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相比之下都弱爆了。

透過這些被收購的公司,我們也能看到在人工智慧興起的浪潮中,哪些公司是極具價值的。

為了獲取最先進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谷歌、IBM、雅虎、英特爾、蘋果和Salesforce等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的巨頭公司,在過去的五年間一直悄然收購著私人AI創企,也由此引發了一場全球範圍內的AI收購熱潮。

據CB Insights統計,谷歌作為全球企業收購項目中最活躍的一份子,截至2016年7月,共收購了約11家企業,谷歌近幾年來一直處於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位置。

自2011年起,在谷歌的眾多收購項目中,對其影響較大的包括2013年收購了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成立的深度學習和中性網絡初創公司DNNresearch,此交易幫助谷歌對其圖形搜索功能進行了大幅升級。2014年,谷歌斥資約6億美元收購了英國初創公司DeepMind Technologies。今年,谷歌收購了用於開發聊天機器人的人工智慧平臺Api.ai和視覺搜索創企Moodstock 。今年年初時,谷歌執行長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就表示過,谷歌的目標,是向每一位用戶提供屬於他們自己的谷歌服務。

密切關注人工智慧技術,在該領域展開收購的科技巨頭公司還包括英特爾和蘋果。向來對收購企業策略保持沉默的蘋果,於最近收購了人工智慧公司Turi和Tuplejump。2016年初,蘋果還收購了名為Emotient的初創公司,這家公司主要開發能夠察覺用戶的表情的技術。另外,英特爾單是在2016年便收購了Itseez、Nervana Systems和Movidius共計三家人工智慧初創公司。

Twitter在2016年完成4宗收購項目,距今最近的一個收購項目是圖像處理公司Magic Pony。

亞馬遜在今年4月收購具有圖片識別技術的人工智慧初創企業Orbeus。

Salesforce於去年加入這場全球性的AI企業收購熱潮並成功收購Tempo AI,該公司於2016年又收購了兩家創企,分別是凱鵬華盈支持的MetaMind和機器學習的開源伺服器提供商PredictionIO。

就連韓國三星電子也不甘示弱,並於不久前也收購了初創公司Viv Labs,殺入人工智慧市場。據悉,Viv Labs是一家致力於打造開放式人工智慧語音助理平臺的初創公司。該公司創始成員,也是蘋果Siri幕後的功臣。他們的上一家公司,在2010年被蘋果收購之後,幫助蘋果推出了Siri語音助手,2012年幾位創始成員從蘋果離職後創立了新公司Viv Labs。

無論近幾年來的AI收購浪潮是否只是資本泡沫,AI時代都已經到來,在此也為大家盤點2016年以來的部分重要收購事件及相關企業:

英特爾收購事件

Nervana Systems

英特爾花費4億美元(約3億英鎊)收購了深度學習初創公司Nervana Systems。作為晶片製造商,英特爾想要通過Nervana Systems在矽層實現機器學習,而不是在圖形處理晶片上發展機器智能。

Itseez

今年5月,英特爾收購了專門從事計算機視覺(CV)算法的初創公司Itseez。英特爾計劃利用Itseez專業能力來創建從汽車到安全系統的物聯網(IoT)。在此之前,英特爾在2015年10月收購了AI初創公司Saffron。

Movidius

2016年9月英特爾宣布將收購計算機視覺創業公司Movidius,這家公司也是谷歌Project Tango 3D傳感器技術背後的功臣。該公司仍將繼續其原有的使命——「為機器賦予視覺能力」,同時也將與英特爾的RealSense技術配合。Movidius可以提供低能耗計算機視覺晶片組,而且已經與谷歌、聯想和大疆等公司籤訂了協議。

Salesforce收購事件

MetaMind

雲計算專家Salesforce正在想方設法優化其軟體產品從它的客戶關係管理(CRM)平臺到營銷雲智能預測和雲服務智能引擎。因此,Salesforce的執行長Marc Benioff在4月收購了其領投的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初創公司MetaMind,後來在5月關閉了該司並讓其創始人Richard Socher擔任了Salesforce的首席科學家。

PredicitionIO&BeyondCore

8月,MetaMind併入了Salesforce於2月收購的開源機器學習伺服器和開發者社區PredicitonIO,以及致力於機器學習分析的初創公司BeyondCore。

在此之前,Salesforce已於去年12月收購了AI虛擬助理AILA的開發者MinHash,並於去年6月收購了智能日曆應用Tempo.ai,這項收購使得近期Salesforce收件箱內誕生了日曆產品。

微軟收購事件

Genee

微軟在2016年8月收購了一個兩年半的初創公司Genee,其主要產品是一款擁有AI技術的智能日程工具。聯合創始人Ben Cheung和Charles Lee將為微軟帶來他們的專業知識,但其本身的產品項目將被叫停,他們期望將Genee的技術融入Office 365,可能是為了更深度地集成其智能助手Cortana和Outlook等應用。

Wand實驗室

微軟在6月末收購了自然語言信息平臺Wand實驗室,同樣叫停了該公司的現有產品項目,來讓他們專注於微軟產品(Cortana)。

SwiftKey

微軟於今年早些時候,花費2.5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於倫敦的初創公司SwiftKey,其產品可以讓鍵盤輸入法學習記憶用戶的輸入習慣,並做出相應調整。

蘋果收購事件

Turi

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初創公司Turi和其服務於開發者和數據科學家的機器學習平臺,在8月被收購,收購金額達到2億美元。Turi開發的工具使開發人員能夠輕鬆地將機器學習功能嵌入到應用程式,如推薦引擎,情感分析和流失模型。

Emotient

AI初創公司Emotient,在今年早些時候被收購。該公司總部位於聖地牙哥,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讀取圖片中的面部表情。2015年蘋果還收購了Perceptio和英國初創公司VocalIQ,他們都專注於用於智慧型手機的AI技術。

Tuplejump

蘋果於今年9月時確認收購Tuplejump,一家來自印度的初創企業,該公司目前主要做的是對數據進行儲存、處理、查詢數據以及可視化的工作。據悉蘋果對Tuplejump開發的開源項目FiloDB特別感興趣,該技術可將應用機器學習概念和分析有效應用到大量複雜數據中。

Twitter收購事件

Magic Pony

Twitter在6月花費令人瞠目結舌的1.5億英鎊收購了倫敦初創公司Magic Pony,其始終致力於開發可以將機器學習應用到圖像和視頻上的工具。此次收購建立在對機器學習初創公司Madbits的收購(2014年7月)和對Whetlab的收購(2015年6月)之上。

eBay收購事件

Expertmaker

eBay在2016年5月時宣布收購了Expertmaker,Expertmaker是一家使用機器學習進行大數據分析的瑞典企業,而eBay表示收購Expertmaker,是為了讓平臺擁有人工智慧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的能力,以此來拓展自己的業務。

SalesPredict

SalesPredict是以色列的一家客戶購買和銷售轉換分析公司。eBay於今年7月收購了SalesPredict,SalesPredict團隊的幾名成員將加入eBay旗下結構化數據團隊。eBay對此表示,SalesPredict的加入有利於公司應用世界級的機器學習方法來建設全球最全面的產品目標和定價指南的計劃。

Oracle收購事件

Crosswise

大數據巨頭Oracle(甲骨文)公司今年4月時宣布收購以色列大數據公司Crosswise。Crosswise是一家跨設備廣告公司,可以識別同一用戶擁有的不同設備,從而向這些設備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廣告。Oracle表示收購Crosswise將幫助公司建立起消費者對跨設備數字交互的完整概念。

Palerra

今年9月,甲骨文公司又宣布收購Palerra,一家由Rohit Gupta(甲骨文CEO)和Ganesh Kirti(甲骨文CTO)共同創立的雲安全初創企業。Palerra主營業務是為企業應用提供安全自動化,不僅涵蓋應用中的數據,還包括「在各項服務中移動的數據」,且能夠為之提供跨基礎設施和軟體的服務的多層次防護。此次收購是為了進一步推動雲計算安全。

結語:

人工智慧已經當仁不讓的成為2016年全球科技領域最大的風口。對智能行業來說,每一次科技風口的到來,都是一次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如今的人工智慧全球收購浪潮也不例外,眾多的收購無非就是為了通過併購搶佔在這個領域的優勢地位,並推動整個人工智慧領域技術的研發進度。但是,如何將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級智能產業進行垂直融合,目前還仍是一個未知數。

本文來源:智東西 責任編輯: 齊亞倫_NT4779

相關焦點

  • 雅虎日本與Line(LN.US)合併,它能抗住矽谷巨頭衝擊嗎?
    美股 雅虎日本與Line(LN.US)合併,它能抗住矽谷巨頭衝擊嗎? 2019年11月26日 18:54:23 騰訊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騰訊科技」。原文標題《雅虎日本與Line合併,它能抗住矽谷巨頭衝擊嗎?》。
  • 萬物互聯,數據驅動,平臺壟斷,矽谷巨頭如何主宰城市?
    矽谷是美國舊金山市和聖何塞市之間一塊約80公裡長、16公裡寬的狹長地帶上密集分布的城市群。這裡是世界科技經濟的中心,NASA基地和史丹福大學也坐落於此。「星際殖民」「工業4.0」「物聯網」「人工智慧」,人們很容易聯想到科幻電影,認為這裡是一個由機器和算法控制,與人類現實生活同時存在的平行世界。
  • 百度掀起矽谷挖人潮,美國科技巨頭呼籲川普不要對華人設卡
    這讓谷歌、亞馬遜等矽谷科技巨頭感到震驚,因為這些公司依靠熟練的外國勞動力來開發新產品。同時,國內的科技公司百度也趁此機會到美國挖人,逆勢而上,加速AI人才回流。這可能是中國公司到矽谷挖人的最佳時機。華盛頓郵報5月2日報導,美國科技巨頭呼籲川普政府取消有關限制引進中國人才的措施,因為限制人才流動會影響本國科技行業的發展。同時,美國移民局在去年春天收緊對H-1B籤證後,對STEM畢業生產生的影響凸顯:一方面,科技人才被谷歌、微軟、亞馬遜等頭部公司吸收的勢頭加劇;另一方面,國內百度等公司則主動出擊矽谷,吸引科技人才回流,不少科技人才選擇回國發展。
  • 評論:特斯拉等巨頭企業逃離矽谷 給拜登出了一個難題
    巨頭企業逃離矽谷、「藍州」,給拜登出了一個難題文/陶短房特斯拉CEO馬斯克未必是所有人都喜歡、所有領域都如他所極力展示那般出色的人物,但絕對是矽谷「藍血」精英中最善於造勢、最懂得如何打造、經營自身品牌及其影響力的一位。自2020年7月起,他就一再放風「搬離矽谷」,前往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重起爐灶。
  • BATJ+TMD:網際網路流量巨頭的金融版圖
    流量巨頭的金融版圖將移動應用APP的月活客戶數量作為觀察工具,目前涉獵金融業務布局的網際網路流量巨頭主要由五類機構組成。支付業務上,除陸金所外,其他9家機構均通過申設或收購的方式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融資業務上,除陸金所外,其他9家機構均持有一張或多張網際網路小貸牌照,另有4家公司(百度、蘇寧、陸金所和小米)控股或參股消費金融公司;財富管理類業務上,全部10家機構均已獲得保險經紀業務牌照,而其中6家(螞蟻、騰訊、京東、百度、蘇寧、陸金所)已持有基金銷售牌照。
  • 高成本正逼走科技巨頭,但初創公司仍離不開矽谷
    位於加州北部的矽谷幾十年來一直是科技巨頭的聚集地,廣泛被認為是全球技術創新中心,吸引了大批各行各業的精英在此就職。但毗鄰矽谷的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給出最直觀的逃離原因:「加州太貴了。」美國《新聞周刊》12月11日的文章指出,加州的生活成本比全美平均水平高出50%。
  • 蘋果計劃收購迪士尼?聯合創始人還預測未來
    事實上,他認為到2075年,蘋果、谷歌(微博)以及Facebook將依然是科技領域的三大巨頭,只是規模會變得更大。   在4月21日到23日,為期3天的矽谷動漫展(SVCC)即將在聖何塞市中心開幕,今年的主題是「人類的未來:2075年我們將在哪兒?」在此之前,沃茲尼亞克接受《今日美國》採訪,探討了流行文化與技術的交叉點。
  • 網際網路反壟斷漸起,矽谷光環褪色,科技巨頭的苦日子到了嗎?
    從敬仰到反胃,到苦日子: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苦日子到了嗎? 《經濟學人》2021年最新一期《2021年的世界》特集,出現了《從Techlash(技術反衝)」到「Techslog技術苦旅」》,談的是矽谷光環正在褪去。
  • 苦候五年良品鋪子將破上市局 三大零食巨頭暗戰A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苦候五年, 良品鋪子將破「上市局」 「三大零食巨頭」暗戰A股繼三隻松鼠以後,A股或將再迎一隻零食巨頭。據證監會發布的第十八屆發審委2019年第187次工作會議公告,11月28日(本周四),休閒零食品牌良品鋪子將上會接受審核。近年來,零食行業證券化速度明顯加快。
  • 我們選出100家最具潛力的AI新創,但發現它們正被巨頭「瓜分」
    在矽谷的科技巨頭中,蘋果堪稱該領域最「狂熱」的收購者,自 2010 年以來全球 635 起 AI 相關的收購案中,蘋果以 20 起收購居於榜首。其次是Google、Microsoft、Facebook、Intel 和 Amazon。
  • 拒絕收購特斯拉,蘋果想做汽車終結者?
    蘋果從來沒有巨資收購成熟業務的歷史,此前的最大收購還是30億美元收購耳機製造商Beats。蘋果更擅長和喜歡的,是自己親手打造貫穿蘋果自己基因的產品。哪怕買了Beats之後,蘋果也依然自己發布了Airpod和Homepod等系列音響產品,而且研發和Beats是完全獨立。 蘋果要做車,這並不是秘密。
  • 矽谷精英回國一年記——是希望,還是希望破滅?
    「矽谷的活力喪失了,甚至一些矽谷公司開始拿著人工智慧打嘴炮。」張風表示自己正在接觸國內的科技公司,猶豫著跳槽回國。「其實近一兩年矽谷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速度,尤其是大規模應用,遠不如中國科技公司快。」今年5月加入頭條北美分部,目前擔任頭條北美AI Lab主要負責人的楊建朝在接受矽星人採訪時表示。
  • 迷霧中的蘋果汽車:庫克拒絕收購特斯拉是要做終結者?
    蘋果從來沒有巨資收購成熟業務的歷史,此前的最大收購還是30億美元收購耳機製造商Beats。蘋果更擅長和喜歡的,是自己親手打造貫穿蘋果自己基因的產品。哪怕買了Beats之後,蘋果也依然自己發布了Airpod和Homepod等系列音響產品,而且研發和Beats是完全獨立。蘋果要做車,這並不是秘密。
  • 拒絕收購特斯拉 蘋果想做汽車終結者?
    儘管表面上對蘋果各種公開貶低,但或許馬斯克自己也清楚,特斯拉未來的最大對手可能不是那些傳統車企巨頭,而是消費電子行業的巨頭蘋果。沒人喜歡自己的競爭對手,馬斯克多次嘲諷的對象還有貝索斯的Blue Origin——Space X的最大競爭對手。
  • 孵化公司賣給蘋果、百度,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到底是啥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董溫淑智東西5月27日消息,今年1月份,蘋果收購了AI圖像識別初創公司Xnor.ai。消息人士稱收購金額為約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2017年的百度開發者大會上,百度高調宣布全資收購自然語言處理公司Kitt.ai。
  • 買蘿蔔搭白菜,矽谷天堂入主展鵬科技「捆綁」收購,背後隱含何種真相?
    回復顯示,宏坦投資及其關聯方 (包括天堂矽谷融創、海創投資、控股股東矽谷天堂、實際控制人王林江和李國祥),與伯坦科技及其股東存在共同投資:伯坦科技於2015年8月認購了天堂矽谷組建的專項基金「天堂矽谷-新能源汽車二號資產管理計劃」760萬元份額,佔新能源二號資產管理計劃總規模的36.19%,投向時空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時空電動」)。
  • 想做矽谷的頂級加速器!初創公司Notion收購域名notion.com
    據外媒報導,英文通用域名notion.com近日易主,疑似被協作初創公司Notion收購。目前訪問域名notion.com,跳轉的是Notion公司官網域名Notion.so。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也許是資本的注入和持續的盈利能力讓Notion公司有了升級品牌域名的想法,畢竟這家公司一直對外聲稱:渴望成為矽谷的頂級加速器。
  • 對話矽谷VC投資人張璐:「黑天鵝」加速洗牌,疫情過後機會在哪?
    「最棒的投資,往往發生在市場下行或拐點階段,這個時期會淘汰競爭對手,存活下來才有權利進入快車道,吃掉危機之後的市場真空,成為巨頭,這樣的故事已經發生在谷歌和Facebook身上。」這是矽谷投資人、企業家張璐,近日在雷鋒網採訪中的一段表述。
  • Visa斥資53億美元收購金融科技創企Plaid
    2020年1月13日,美國金融科技創企Plaid宣布被信用卡巨頭Visa收購。據悉,本次收購交易共耗資53億美元,預計在未來3到6個月內完成。Plaid成立於2012年,主要通過其API產品幫助用戶將自己的銀行帳戶與Venmo、Robinhood、Coinbase和Acorns等金融科技應用相關聯,共享信息數據。
  • 坐擁「中國矽谷」,為什麼說智己汽車一出生就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而身後有著上汽、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三大巨頭的鼎力支持,也讓智己汽車擁有了其他新品牌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毫無疑問,智己汽車一出生,便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優勢。地利:中國矽谷是孕育智己汽車的優渥土壤誕生自有「中國矽谷」之稱的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則是智己汽車擁有的地利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