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抵抗姿態,詩歌、愛情與革命火力全開——《超現實主義宣言》

2021-01-20 騰訊網

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生活在他方》(1973)的序言一開始就寫道:「『生活在他方』是韓波的一句名言。布勒東在他的《超現實主義宣言》(1924)結尾中引用這句話。1968 年五月,巴黎學生曾把這句話作為他們的口號刷寫在巴黎的牆上。」

如果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中,有什麼是從佛洛伊德那裡得到最重要的啟發,那勢必就是排除理性的屏障,瞥見非理性的偶然連結,可以磨擦出照亮黑暗人生的奇蹟火花。

米蘭.昆德拉的這段話就是這樣,將詩人、超現實主義與學生運動連結在一起。 「生活在他方」點出了整個超現實主義的企圖,是要把夢想中的他方生活,在當下的日常生活中實現,超現實主義脫離不了介入世界的政治情懷。

1968 年的巴黎學生運動會對超現實主義的話語有強烈共感,是因為這批學生正在進行一場革命,與工人一同罷課罷工,抗議社會不公,而政治參與也是《超現實主義第二宣言》(1930 )的主要議題之一。

「讓想像力奪權」(L'imagination au pouvoir)是1968 年巴黎五月風暴的另一句塗鴉名言,作者不明,但我們可以說這全然是超現實主義的口號,完美濃縮藝術改造現實的政治企圖,大膽揭露超現實主義最終的目標,絕對不是停留在美術館、雙年展,而是改變生活本身。布勒東在《超現實主義第二宣言》中強調:

「超現實主義的觀念力求以某種具體的形式出現在大家面前,力求去接受某種事實範圍內所能想像的東西,正如愛情的觀念力求去創造一個生命,革命的觀念力求讓革命那一天早日到來,否則這些觀念將沒有任何意義。」

宣言是用來止息爭議的,宣言無關真假對錯,宣言有著展演性(performative)的特徵。就發出宣言的當下現實來說,宣言往往也是誇大的,因為宣言尚未成為事實,宣言也是一種宣告,勢必是公開的,具有一定的公共性。 「我將愛你直到永遠」,這句話是一句宣言,沒有人在意這句話的效力是否能持續到永遠,對於聽到這句話的人來說,這句話代表了愛的承諾,接下來的選擇只能是行動──接吻或離開。

法國當代哲學大師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在《世紀》(Le Siècle,2005)一書中提到:「是說一下布勒東的時候了……除了他,還有誰會將新藝術的諾言與宣言的政治形式綁在一起?超現實主義的第一與第二宣言都是其中最清晰的證明。」

宣言既存在於前衛藝術(想想 1918 年的《達達宣言》),也存在於政治當中(誰能忽略馬克思與恩格斯 1848 年的《共產黨宣言》?),甚至在愛的行為裡。巴迪歐接著解釋:

在政治、藝術甚至在愛中,只要說『我愛你到永遠』,就明顯是超現實主義的不明確行動的宣言。

所以,你可以不懂藝術,不關心政治,但只要你愛過、曾發出愛的宣言,你就握有進入超現實主義的最後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布勒東的《可溶化的魚》(1924),甚至通往他最重要的關鍵文本《娜嘉》(Nadja,1928)。

詩歌、愛情與革命,是這本書最重要的三個關鍵字。

我們可以大膽地說,《超現實主義宣言》是關於詩歌,《可溶化的魚》是探索愛情,《超現實主義第二宣言》是討論革命。詩歌、愛情與革命三位一體,是超現實主義的聖父、聖子、聖靈。這三者所產生的話語都相當類似,分享著同樣的修辭策略。而且,詩歌、愛情與革命特別容易吸引年輕人的參與,唯有青春的力量,才能召喚出超越現實的勇氣,不惜犧牲一切,與舊世界對抗。

宣言是一種事件,如同夢境是每天的事件。夢將現實重組,打破了原本的日常生活邏輯。事件是創造性的,宣言也是。詩歌、愛情與革命都屬於一種創造性的事件,會在我們的世界打出一個洞,讓新鮮空氣進來。

《超現實主義宣言》原本是為了《可溶化的魚》一書的出版所寫的序言,後來才改名為《超現實主義宣言》。 《可溶化的魚》這部文集融合了詩與小說,絕大部分是透過自動書寫而完成的,許多內容都呈現了如夢境般的快速場景變化,文章中流竄著各式各樣古怪比喻。對讀者來說,這是一場刺激的語言冒險,置身於與無意識合為一體的巴黎,像電影《全面啟動》一般,沒有讀者分得清自己是在哪一層,現實與夢的邊界消失,但最終是要透過拯救夢境的巴黎來解放現實的巴黎,布勒東在《可溶化的魚》寫道:

我們是無意識狂歡的囚徒,狂歡活動在大地深處繼續進行,因為我們已經開採了許多礦井和地下隧道,通過這些隧道,我們一大幫人鑽入城市地下,想把那些城市炸掉。

除了第三十二節也就是最後一節是完成於 1922 年初,《可溶化的魚》的其他三十一節,是寫於 1924 年三月十六日至五月九日間。布勒東在《超現實主義宣言》解釋了《可溶化的魚》的創作緣由:

「五年來,我寫了許多這一類的隨筆,其中的大部分文字都寫得極為零亂,後來我還寫了一些短小的故事,這些故事被編在本文集之中,它們為我提供不容置疑的證據……只要能從某些聯想當中得到夢寐以求的突然性,那麼所有的手法都是好的。」

至於這個書名,首度出現於 1924 年春天某次自動寫作的段落中:「一碗金魚在我頭裡遊來遊去,這個碗裡只有可溶化的魚。」

專研超現實主義的法國藝術史家皮耶.代克斯(Pierre Daix)根據布勒東的信件考證,除了自動寫作法之外,《可溶化的魚》還使用了一種名為「紙片遊戲」的手法,是從報紙剪下一些的標題片段,然後再以此為靈感來源進行創作。或許這也是《超現實主義宣言》沒有指明卻提到的:

我們甚至可以非理性的方式(但要遵從句法規則),將報紙上的標題或標題中的零星幾個字拼貼在一起,並為它冠上『詩』的標題,這麼做也是可能的。

我對超現實主義的興趣,源自 1990 年代末在布拉格留學的那段時光。捷克是法國之外,超現實主義者活動最為活躍的國家,像是與布勒東交好的知名女畫家朵妍(Toyen),當代動畫大師楊.斯凡克梅耶(Jan Svankmajer)都是超現實主義者。整個捷克現代文學與藝術壟罩在超現實主義的魔力下,1984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雅羅斯拉夫.塞佛特(Jaroslav Seifert),米蘭.昆德拉的小說,都從超現實主義獲取靈感。

我收集到一本1967 年出版的詩集,那是布拉格之春前夕,言論還相對自由的短暫美好時光,詩集裡收錄捷克與法國超現實主義者的繪畫與詩歌,內附一張朗讀的小唱片。為了理解這個文化傳播現象的源頭,我對 1920 年代在巴黎的超現實主義者們的活動狀況感到好奇,開始研究相關資料。

在一個偶然機會下,我認識當時在布拉格舊城廣場附近新開設的古物店老闆,他從巴黎搬來,店內收藏了許多超現實主義的第一手文獻,特別是現在已價值不斐的全套《超現實主義革命》(La Révolution surréaliste)及《為革命服務的超現實主義》(Le Surréalisme au service de la révolution)。

當老闆從玻璃櫃中拿出這兩套珍貴雜誌讓我翻閱時,我有一個非常強的感受,與後來我們從超現實主義畫家如達利等所得到的美術印象不同,我意識到超現實主義其實是一個文學刊物為主體的同仁集團,不論是阿拉貢的文章或是畢卡索的插畫,都刊登於這些刊物上頭,在排版上進行各種詩歌與繪畫的實驗對話。

超現實主義是一個論戰團體而非單純的畫派,他們需要透過雜誌這樣的媒材來聚集與發聲。如同布勒東在《超現實主義宣言》說的:

語言就是給人做超現實主義用的。

是洛特雷阿蒙與韓波這兩位詩人,為超現實主義奠定了基石,而他們的名字會不時出現在這兩篇宣言當中。

《超現實主義革命》第一期於1924 年十二月發行,加上之前十月出版的《可溶化的魚》(《超現實主義宣言》的標題大剌剌地印在書封,甚至比《可溶化的魚》還大字),超現實主義就像是異形般從達達主義的卵巢中掙脫出來,正式享有自己的名號與立場,並與布勒東這個名字連結在一起。在此之前,是詩人阿波利奈爾首度使用超現實主義這個名詞,他於 1917 年六月以「超現實主義戲劇」來描述他的劇作《蒂蕾西亞斯的乳房》。

根據布勒東專家伊莉莎白.肯諾─蕾諾( lisabeth Kennel-Renaud)的分析,《超現實主義宣言》是由八個主題所組成,分別為:向想像力致敬、召喚奇蹟、對解決夢想與現實衝突的信仰、自動書寫的原理、超現實主義的定義、超現實主義的意象、破碎語句的拼貼、不妥協的態度。

我們要記得一個重點,布勒東原本是就讀巴黎索邦大學醫學院、並對精神疾病很有興趣的文青,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被迫中斷學業,上了戰場。幾年後當他寫下《超現實主義宣言》時,才二十八歲,還可以狂妄,但也對世界夠失望,卻還沒到甘心接受現實的絕望。這時候,由詩歌、愛情與革命所組成的超現實主義「就像印度大麻般能滿足所有挑剔的口味」。

《超現實主義第二宣言》最早發表於1929 年十二月十五日出刊的《超現實主義革命》,那是最後一期,從1924 年至1929 年間共發行十二期,而第二宣言的副標是「為何《超現實主義革命》即將停刊?」。這五年來,以布勒東為領導的超現實主義團體,經歷了許多分裂,舊的成員離開,新的成員進來。在第一宣言裡提到的超現實主義成員,到了 1929 年,已有四分之三離開了這個團體。

這是一份政治意識非常強烈的戰鬥文宣,發表之後,布勒東於 1930 年七月創辦了《為革命服務的超現實主義》,刊物名稱也顯示了政治態度的轉變。伊莉莎白.肯諾─蕾諾分析道,第二宣言同樣是由八個主題所構成,分別為:舊矛盾命題的虛假特徵、超現實主義不在乎任何道德、對某些超現實主義成員的批評、對基礎的提示、呼籲政治參與、對政治灌輸的警告、神秘主義的吸引力、對商業成功的拒絕。

1929 年底,法國精神病理學家皮耶.雅內(Pierre Janet)與克萊朗博(M. de Clérambault)對《娜嘉》一書內容有意見而想起訴作者。布勒東知道這件事之後,決定將提及此事的《醫學心理學年鑑》十二月號的相關內容,以序言的形式加到1930 年三月獨立出版的《超現實主義第二宣言》,並在修訂內容中給予反駁。

另外還有四個重要背景事件,可以協助我們對《超現實主義第二宣言》有更多理解:一是超現實主義成立之後,與共產黨越來越密切的合作關系所引發的各種藝術與政治立場衝突;二是曾身為超現實主義外圍成員的圖書館員兼作家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帶領另一批人於1929 年一月創立了雜誌《文獻》(Documents),對超現實主義多有批評;三是1929 年夏天,布勒東開始密集閱讀黑格爾,以便能深入掌握馬克思與恩格斯的理論;四是1926 年十月起,布勒東的主要兩次外遇(第一次紀錄在《娜嘉》)與妻子西蒙娜.卡恩(Simone Kahn)的離婚危機。

我們可以見到詩歌般的愛情話語依舊夾雜在政治與哲學論述中間,布勒東在第二宣言的結尾強調:

詩人聲稱已經找到愛情的鑰匙,而此人與詩人一樣,也找到了愛情的鑰匙。

在這不斷加速的資訊時代,語言的重量在手指滑動間消磨殆盡,宣言的形式還是可能的嗎?布勒東沒有機會示範給我們看,但他至少示範了即使還看不見天亮,依舊要保有抵抗的姿態,畢竟夢只有在黑夜才會展翅高飛,而這個姿態可以存在於詩歌、愛情與革命當中。挑一個吧!

相關焦點

  • 火力全開2《城市狂熱》介紹
    嘿小夥伴們今天咱們就介紹一下《火力全開2 城市狂熱》遊戲1、簡要評析火力全開2大都市OL破解版是一款不錯的飆車遊戲,遊戲的地圖十分開放,類似GTA的性質,可以自己隨便搶車然後四處遊玩,遊戲中有一些劇情任務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西:《食人族宣言》
    1912年,二十二歲的安德拉德去義大利旅行,在那裡他結識了未來主義者、現代主義詩歌和藝術的領軍人物菲利波·託馬索·馬裡內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909年,馬裡內蒂在他轟動文壇的《未來主義宣言》(Manifesto del Futurismo)中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安德拉德被深深地吸引了,因為他一直在尋找與許多巴西文學前輩的外省現實主義不同的路徑。
  • 英語世界詩歌的發展歷程
    受普羅旺斯詩人熱情的影響,西西里島本地的一些宮廷詩人轉而書寫以「愛情」為主題的抒情詩。當時統治西西里島王國的佛理德裡克II世(Frederick II)則要求這些宮廷詩人只能圍繞「溫文爾雅的愛情」(courtly love)這個主題創作愛情抒情詩(lyric poetry)。
  • BKEX火力全開重慶站昨日圓滿舉行
    8月16日,由BKEX與必倍科技主辦,BKEX Capital協辦的火力全開重慶站暨BKEX&必倍科技城市酋長籤約儀式已於重慶天地圓滿落幕。此次活動既是火力全開·BKEX2020全球行的重慶站,也是BKEX與必倍科技城市酋長戰略合作籤約發布會。
  • 「鐵娘子」傅瑩火力全開
    「她用一種很溫柔的方式去表達一種強硬的姿態」。14日,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舉行,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會上就所謂華為「風險」警告歐洲國家。對於毫無根據的指責,參會的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傅瑩在現場直接回擊。
  • 阿波利奈爾140周年誕辰:讓詩歌擁有拋棄舊世界的能力
    他時而拿出學者的姿態發表長篇大論,有時又像孩子一般發出平庸的傻笑,並以最不雅觀的小丑似的滑稽動作向上流社會人士表示最美好的敬意;他時而也搞些惡作劇,在從路邊糕點鋪的櫃檯前經過時,將腳高高抬起往上面一擱,再放上個臭氣燻天的響屁,拍拍屁股走人。與其自由的天性相仿,阿波利奈爾賦予了詩歌無限的自由性。
  • 「垃圾派」詩歌,宣言很垃圾,詩文很垃圾,讀上幾首詩感覺更垃圾
    2003年3月15日,「垃圾派」詩歌正式誕生,詩人皮旦以「老頭子」之名,開創了這一先鋒詩歌,它是繼「下半身」詩歌運動之後又一個備受爭議的流派。垃圾派完全不同於傳統詩歌,讀詩產生的美好情愫和精神嚮往在這種流派裡幾乎找不到,它的宣言很垃圾,詩文也很垃圾,讀幾首詩感覺更垃圾,但它就是憑藉其「垃圾」的本質而走紅。
  • 火力全開Fire Full Game首期奪寶獎池即將開獎
    自火力全開Fire Full Game國際通用版上線以來,全球市場一度火熱,在全球超級玩家以及所有參與者的共同推動下,今日終於有幸盼來第一波大福利,火力全開Fire Full Game首期奪寶獎池開獎在即,所有玩家火爆排網,搶不到排網中獎名額,坐享1.1倍回本,火力全開無損智能合約自動觸發機制
  • 6年過去了,曾經爆火詩壇的網紅詩人餘秀華,依然用詩歌抵抗命運
    我被她詩歌裡的扭轉深深吸引。隨後,作者將「我去睡你」這件事,放在廣闊中國的萬千大事中去體現自我生命體驗的描寫。即便自我在國家面前微不足道,淪為塵埃,但「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即便山河變換,「我」依然執拗地以弱勢的身軀和姿態去「睡你」。
  • 詩人阿波利奈爾140周年誕辰:他影響當代藝術,讓詩歌有拋棄舊世界的...
    他時而拿出學者的姿態發表長篇大論,有時又像孩子一般發出平庸的傻笑,並以最不雅觀的小丑似的滑稽動作向上流社會人士表示最美好的敬意;他時而也搞些惡作劇,在從路邊糕點鋪的櫃檯前經過時,將腳高高抬起往上面一擱,再放上個臭氣燻天的響屁,拍拍屁股走人。與其自由的天性相仿,阿波利奈爾賦予了詩歌無限的自由性。他不知饜足地追求形式的創新,渴望使用出人意料的詞語和形象,有意躲避別人走過的路。
  • 飛行堡壘7助你火力全開
    解鎖《劍靈》新玩法,飛行堡壘7助你火力全開《劍靈》是一款怎樣的網遊?《劍靈》(BNS),全稱Blade & Soul,是由著名網遊開發商NCSOFT開發,騰訊遊戲代理的一款青春潮流的3D MMORPG。
  • 火力全開!
    今天的作品通過外部零件的增加,讓這款不好把玩的模型有了更大的可把玩能力,並且火力全開的狀態也的確是威猛無比。作者自述:首先先看圖:上面是普通形態或許會有人會噴我這裡是不是裝反了,沒錯,是的,我是故意裝反的。
  • 火力全開 香港動漫電玩節PlayStation視頻回顧
    火力全開 香港動漫電玩節PlayStation視頻回顧 時間:2017-08-19 14:46:40 來源:3DM新聞組-druiber
  • 「我們是無意識狂歡的囚徒」:安德烈·布勒東的超現實主義|一詩一會
    「超現實主義」一詞原本由法國詩人阿波利奈爾提出,但直到1924年布勒東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時,才正式作為一個新興的文藝流派被人們重視起來。在這份宣言中,布勒東指出,超現實主義提倡的是一種純粹的精神無意識活動——「通過這種活動,人們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或以其他方式來表達思想的真實作用。在排除所有美學或道德偏見之後,人們在不受理智控制時,則受思想的支配。」
  • 王力宏的音樂勵志電影,火力全開,這部音樂佳作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王力宏自編自導《火力全開》紀錄片,流行音樂,傳統東方文化,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龍的傳人的音樂使命,王力宏的粉絲都知道,這是一部音樂勵志電影,所以用音樂作為一個串聯,片中的第一首歌叫《改變自己》上次是2010年王力宏拍了一部電影叫《戀愛通告》那是王力宏當導演的處女作,然後2017年的是《
  • 微軟Win10遊戲模式上線 火力全開!
    其特點是在讓遊戲成為第一優先任務,系統的所有相關資源都迅速為其調配,CPU/內存/顯卡/網絡更是火力全開。 微軟Xbox平臺技術高層Mike Ybarra在官方論壇上寫道,「遊戲模式對於WIN 10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升級,我們也期望測試者們能在未來的遊戲測試中們嘗試一下這個新功能。雖然目前消息不多,但不久我們就會發布詳細情報。」
  • 核心進化、火力全開 《重裝上陣》新版本戰術套路全面升級
    網易聯合《泰拉科技》開發商、英國Payload studio打造的創造性實時競技手遊《重裝上陣》,如今已正式上線全新版本「火力全開」!新的核心模塊、新的武器模塊,為工程師們帶來拼裝思路與戰術的全面進化;專屬活動同步開啟,助力工程師們解鎖新模塊,展開全新的太空大戰!
  • 火力全開,全裝備精神力扎古
    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的是soaring_sazabi的火力全開,全裝備精神力扎古。
  • 《機動戰士高達:鋼彈極限VS火力全開》成NBGI新的搖錢樹_遊俠網...
    上周上市後,《機動戰士高達:鋼彈極限VS火力全開(Mobile Suit Gundam: Extreme Vs.  儘管首發銷量比不上2011年發售的《機動戰士高達:鋼彈極限VS》(350,000份),但我們仍然可以說,《機動戰士高達:鋼彈極限VS火力全開》一開始就「火力全開」了。  而且,這也是有原因的,與前輩不同,《機動戰士高達:鋼彈極限VS火力全開》沒有在12月上市發售,而12月末的假期購物季向來都會讓遊戲大賣。
  • 火力全開!練兵備戰,中國軍人在戰位!
    這兩天一則視頻獲得了許多網友的點讚人民海軍五大兵種火力全開看完視頻網友們紛紛評論遠程火箭炮實施殲滅和壓制同時,裝甲分隊迅速前出對敵縱深陣地展開攻擊入夜,敵步兵企圖趁夜色潛逃火箭炮分隊第一時間利用照明彈發現並鎖定目標實施火力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