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中蜂最主要的是什麼?次要的又是什麼?是蜜源,還是養蜂技術

2020-12-17 山娃養蜂

養中蜂最主要是什麼?次要的又是什麼?人工養殖中蜂在我國有些歷史了,養殖技術也在不斷創新,養中蜂山娃認為最主要的是蜜源,蜜蜂是以採食花粉和蜜源為生。說到次要的,真不好回答,在養蜂生活中,任何一個小細節都會影響到養蜂的成敗。

中蜂的來源

中蜂就是中華蜜蜂,最早只是生存在野外,後來被人工收捕,並成功馴養,如今在山區,仍然還有很多野中蜂,中蜂在我國分布廣泛,當地人所說的本地蜂,隨著時代發展變化,人工養殖的中蜂越來越多,所處的區域環境不同,區域與區域之間的中蜂在某些特徵會有差異,但是中蜂的習性是一致的。

中蜂的習性

想把中蜂養好,就必須深刻了解中蜂的習性,順從中蜂的習性,才能使養蜂事半功倍,中蜂的習性細分為以下個方面。

一,生存習性,中蜂在生存方式與意蜂略有不同,中蜂只能長期定點飼養,不像意蜂可以隨著花期四處遷移,對於蜂箱擺放,意蜂可以兩箱相互靠攏,中蜂就不行,蜂箱與蜂箱之間前後左右的距離至少有兩米,避免蜜蜂之間打鬥。

二,採集習性,中蜂的採集範圍在三公裡左右,對蜜源採集方面比較廣泛,在同時期,除了對大範圍的蜜源採集之外,還能採集到零星的蜜源,這也是為什麼只有中蜂才能釀造百花蜜的原因。

三,繁殖習性,中蜂繁殖與蜜源有關,在外界蜜源大流蜜期,也正是中蜂繁殖最為旺盛的時期,特別是在春暖花開和秋季九十月份的時候,蜜源豐富,氣溫適宜,蜜蜂繁殖發展就比平時快速很多。

四,分蜂習性,中蜂無論是人工養殖的還是野外的,每年會經歷兩次自然分蜂期,蜜蜂會產生自然分蜂,一群分為兩群甚至多群,時間分別在每年的五月份和九月份,區域氣候不同,各地區分蜂的時間會有明顯差異。

養中蜂主要的是什麼?

說起養中蜂,主要的東西真的很多,比如養蜂技術,蜂種等等,不過山娃認為養蜂主要的還是蜜源,蜜源是養蜂的前提,只有當地有蜜源,而且一年當中分別有兩次大流蜜期,才適合進行養中蜂,因為養中蜂是長期定點飼養,對於養蜂場地的選擇,是根據蜜源來定的,中蜂採集蜜源的範圍在三公裡左右,就根據這個範圍的蜜源情況設定中蜂養殖場。

當然,養蜂技術,蜂種這些也重要,但是是建立在蜜源之外的,養蜂技術的好壞,主要是看個人對養蜂的熱愛和要求程度有關,沒有誰一開始養蜂就心懷一身養蜂本領,都是先由興趣接觸上養蜂,在飼養中遇到的問題,想方設法找去到解決之道,只有對自己要求高,不斷學習進取,養蜂的技術才會更豐富,技術是學不完的,養到老,學到老。

說起蜂種,每個地區的人都說自己的蜂種好,那麼到底哪裡的蜂種更好呢?山娃在早些年也曾從異地引進過幾種蜂種,經過飼養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最好的蜂種就是本地蜂種,選種育王是關鍵,並不是說異地的蜂種不好,把蜂種遷移到另一個氣溫不同地區,在好的蜂種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好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區域之間氣候差別不大的,比較容易適應,區域之間氣候反差大,蜜蜂適應就相對困難。

養中蜂,次要的是什麼?

養蜂是個細心活,任何一個小細節都會改變養蜂的成敗,養中蜂相比於意蜂,這裡不談論收入,就說養蜂整體付出和要求,是比意蜂要輕鬆一些,但要從養蜂過程中挑選哪些東西是次要的,真就不好回答,隨著中蜂的飼養方式變化,從最初的土養逐漸改為活框養殖,蜜蜂的繁殖發展速度,蜂蜜產量,都得到相應的提升,當然,養蜂的投入也比土養的高,如今採取活框養殖的中蜂,大部分的蜂農都進行過人工投食餵養,從蜜蜂繁殖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無論是土養還活框養殖,不通過人工投入餵養,中蜂還是可以正常良好繁殖發展的,只要取蜜的量會少一些,由此可見,投食餵養的操作是可有可無的,山娃認為這算是次要的。對此廣大蜂友有何看法呢?歡迎分享在評論區。

相關焦點

  • 福建養蜂人養中蜂,是蜜源植物主要,還是養蜂技術主要呢?
    養中蜂相對來說,技術要比花源重要一點,但是花源也很重要。主要是中蜂善於採集零星的蜜源植物,一般農村都有很雜花雜草,如果再加上一兩個大蜜源植物,這樣的花源,就能養殖好中蜂。其實很多人認為花源比技術主要,這只是針對野生中蜂或者土養中蜂,這種養蜂方式,根本不能算人工養殖蜜蜂。真正意義上的人工養殖蜜蜂,還是採用現代活框方式,通過養蜂技術,人為幹預而改變蜂群,使蜂群發現更好,產蜜更多。
  • 養中蜂是技術主要還是花源主要?有技術能養好蜂嗎
    前言:養中蜂是技術主要?還是花源主要?有技術能養好蜂嗎?我是山娃養蜂,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山娃認為花源是養蜂的初衷,選定哪個地方養蜂,首先是從花源的情況來設定養蜂的場地,然而技術是養蜂的未來,在蜜源的滿足的前提下,技術決定養蜂的路能走多遠。
  • 養殖中蜂,可以人工發展蜜源嗎?養蜂人講了實話
    關於養殖中蜂是不是可以人力發展蜜源的問題,從理論上來說,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從實際的角度來說, 其實我們只有利用蜜源,想要人工發展蜜源來滿足蜜蜂養殖的需求,實際上是不太現實的,具體的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 只要全鎮的所有貧困戶想養蜜蜂,我都可以無償上門傳授養蜂技術
    紅心應感謝黨瑤鄉養蜂扶貧吳這是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鎮袁村54歲的村民。近年來,在幫扶幹部的支持下,他在國內發展了養蜜蜂產業,憑藉著過硬的技術,他光賣蜂蜜一年的收入就迅速達到3萬-4萬元,成功也脫去了貧困標籤。
  • 初養中蜂選擇什麼蜂種最好?九大生態類型,總有一個適合你
    中蜂實物圖中蜂類別,養蜂新手大多是從網絡上根據土蜂蜜的營銷得知一二。比如常聽說的長白山土蜂蜜,秦嶺土蜂蜜,太行山土蜂蜜等等。那麼,究竟中蜂有多少生態類型,哪一種才最高產呢?初養中蜂的新手,對中蜂的熱情是非常高漲的,只是,怎麼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蜂種,就顯得尤其重要。我結合自己的養蜂經驗和幾年來對中蜂的認識理解,來說一說怎麼選擇中蜂類型,才能給養蜂人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為了比較直觀清晰的理解中蜂九大生態類型分布情況,我手繪了一張地圖如下:
  • 最容易誘蜂成功的時機,只要把握好了,不愁沒蜂來
    誘蜂,相信很多中蜂養殖愛好者都不會覺得陌生,誘蜂就是在中蜂分蜂的季節,把經過處理好的誘蜂用具,放置在有可能被偵查蜂發現,並能夠吸引分蜂或者逃群的中蜂蜂群入住的做法和方式。什麼時間誘蜂最好最容易誘到蜂呢?
  • 祁陽柏道雲:養蜂五十年 農民成專家
    寒風中,柏道雲額頭上竟然出了一些汗。而他笑著說,這種事情很平常呢。1949年出生的柏道雲身材瘦小,鬍鬚雪白,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在廣大養蜂戶心中,他不僅是養蜂50年的「土專家」,更是貼心人。其實柏道雲一路走來,很不容易。因為家境貧寒,柏道雲18歲外出闖蕩,跟人學會了養殖蜜蜂中的意蜂。此後,他常年攜家人四處轉場放蜂、銷售蜂蜜。
  • 養殖中蜂可以人力發展蜜源嗎?怎麼發展?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
    從中蜂的採集習性來分析,山娃養蜂認為可以人力發展蜜源,有兩種方式可以實現,了解蜜蜂對蜜源種類的採集,就不難理解,有些蜜源是可以人力發展的。第二類是農作物蜜源,由農戶種植,例如油菜花,蕎麥花,紫雲英,果樹花等等,農作物蜜源與蜜蜂的關係可以說是互幫互助,蜜蜂在採集蜜源的同時,也能起到授粉的作用,農作物才能開花結果,能夠為農戶產生創收。中蜂採集蜜源的習性。
  • 意蜂10框足蜂,算強群嗎?一天能採多少蜜?
    意蜂10框足蜂算不算強群,能產多少蜜?十框意蜂群還不算真正的強群,能產多少米也說不準的。意蜂繁殖能力強,能夠維持強群,只有強盛蜂群才能產出蜂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意蜂能不能養出強群,多少蜂脾才是強群?就不好說了。
  • 東北黑蜂具有中蜂和意蜂特點,為何沒有大量推廣?養殖區域是關鍵
    3.蜜性王選擇什麼蜂王比較好?什麼是蜜性王?其實在養蜂行業中說到蜜性王還有一種蜂王與之相對應,那就是漿王。如果形成這樣的對比,就不難理解什麼是蜜性王了。那麼究竟什麼是蜜性王呢?我們都知道,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蜂產品的種類比較多,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蜂王漿和蜂蜜,而蜂王是產漿厲害還是產蜜厲害,在研究中通過不斷的選育,蜂王已經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我們把擁有強大的產蜜能力的蜂王叫做蜜性王,擁有強大的產漿能力的蜂王叫做漿王,在實際養殖中我們常說的是蜜王或者漿王。東北黑蜂具有什麼特點?
  • 中蜂飼養當知難而進
    凡中蜂飼養者都這樣感覺到:中蜂越來越難養了。難在哪裡?怎樣化解?值得研討。 1 難,與日俱增 我們開始養中蜂那十來年,住在農村,雖不會,每年卻能收穫許多蜂蜜。
  • 52歲小夥在大山裡養蜂七八年,秋季管理最關鍵,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圖片上正在大山裡管理蜂的人名叫韓國平今年52歲,他正在對蜜蜂的秋季管理,秋季管理主要是搞好蜜蜂的秋季繁殖工作,秋繁是為來年做準備,第一徹底清除蜂蟎,用不同的藥劑,間隔噴脾,第二留足飼料,取出蜂箱裡多餘的蜜粉脾,白脾,換深褐色的空脾供蜂王產卵,做到蜂略多於脾,視外界蜜源狀況,酌情獎勵,蜂王產卵20
  • 傳統產業再造:數位化農業的養蜂樣本
    「源頭」重要,卻也最難做,產業分散、缺乏技術沉澱、缺乏數據積累,對農業技術改造的投入更像是「無底洞」。傳統的產業邏輯的縱向擴張,在企業做大一定規模之後,會往產業上下遊籌劃兼併整合,實現從原料到終端一個或多個環節產業的一體化。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窮養兔子!在農村,那些溫飽都有問題的窮人,一般會去養兔子來致富。養兔子的成本相對養蜂蜜的成本來說,是比較低的。只需要多買幾隻母兔子,兩隻公的兔子,放在一起養,等母兔子能生寶寶的時候,一隻母兔子可以生5.6隻小兔子。那對窮人而言,就是賺了。
  • 蜂群中王臺變黑,不管天氣好不好養蜂人都進行分蜂,如何做到的?
    關於王臺封蓋變黑了氣候條件差是不是可以分蜂的以及需要注意什麼的問題,這個問題看起來沒有給出更多的條件,但是其中有一個關鍵詞實際上透露了養蜂地的條件的,所以說按照這個條件進行人工分蜂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裡的人工分蜂也是這問題中已經透露出來的,下面第一科普小編就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
  • 廣西90後小夥合夥巧養「虎頭蜂」 帶動村民共享百萬利潤
    養殖虎頭蜂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辛苦活,不僅需要專業知識,也需要特定的環境,從最開始養殖場地的選址、保障當地村民安全,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為了讓蜂巢遠離村民,兩人將蜂巢都安在遠離村莊和人類活動的區域,而且,周圍的警示牌和警戒線一樣都不能少。
  • 《可可託海牧羊人》裡的養蜂女,在農民眼裡是渣女還是聖女?
    這是王棋老師,根據可可託海地區的一位牧羊人,和外來放蜂女的一段悲悽的愛情故事,編寫的一首情歌,在很短的時間裡,已經家喻戶曉,人人喜愛而傳唱的大美愛情民歌。這首歌曲,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了農村億萬人,深入人心,牧羊人悽涼的愛情和養蜂女悲慘的人生讓人惋惜悲痛。
  • 老蜂農經驗分享:蜂群中一旦出現這些現象,變成蛋群是遲早的事
    我是一位蜂蜜愛好者,只會吃蜂蜜,不會養蜂。不過,我家裡一位親戚前段時間開始養蜂了,但養的並不是特別成功。特別是前段時間,他跟我說蜂群飛的飛,逃的逃,有的蜂群甚至只剩下幾百隻工蜂……我想請老師幫忙找找原因,讓我這親戚可以「對症下藥」! 其實,這種現象在新手養蜂人中比較常見,有些新手養蜂人發現養著養著蜂就沒了,一個正常蜂群直接成為了「蛋群」。
  • 南方洪水侵襲,蜂農處境堪憂,今年養蜂到底要慘到何種程度?
    今年養蜂很苦,因為今年養蜂遭受的天災不少,不是冷空氣,就是多雨天氣,你無法想像中國這麼大地方,為啥就沒有養蜂人的安定之處呢?為什麼養蜂人去哪裡,哪裡就跟著你對著幹?
  • 好好讀這本《養蜂的秘密》漫畫書,你也能開啟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
    蜜蜂是各種作物的最理想授粉昆蟲,被譽為「農業之翼」。如果沒有它們為植物傳播花粉,我們生活的大地將中斷循環,成為一片荒漠,生命也隨之荒蕪。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僅能活四年,沒有蜜蜂就沒有植物,沒有植物就沒有動物,也就沒有人類」。蜜蜂和人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人工養蜂釀蜜的歷史也已經超過5000年,這門古老的技術從古至今、代代傳承,人類與蜜蜂互相影響,走到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