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永州12月25日訊(通訊員 劉躍兵 鄒喬夫)12月22日一大早,湖南省祁陽縣蜂業協會副會長、家住觀音灘鎮的柏道雲被手機鈴聲吵醒。近期氣溫較低,離柏道雲家40多公裡的養蜂戶李中寶打來電話說,他養殖的蜜蜂不太活躍,擔心出問題。
柏道雲立即叫兒子開車,在山路上跑了2個多小時,趕到李中寶家。他察看現場,分析原因,搬運蜂箱,熬製、噴灑中藥,終於解決了問題。
寒風中,柏道雲額頭上竟然出了一些汗。而他笑著說,這種事情很平常呢。
1949年出生的柏道雲身材瘦小,鬍鬚雪白,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在廣大養蜂戶心中,他不僅是養蜂50年的「土專家」,更是貼心人。
其實柏道雲一路走來,很不容易。
因為家境貧寒,柏道雲18歲外出闖蕩,跟人學會了養殖蜜蜂中的意蜂。此後,他常年攜家人四處轉場放蜂、銷售蜂蜜。
1987年,因為天氣乾旱、蜜源不足等,柏道雲輾轉多地、辛苦大半年,仍虧損2萬多元。他心灰意冷地把價值2萬多元的意蜂群和相關設備等,作價2000元轉讓,發誓不再養蜂。他帶家人回鄉,從事紅薯粉加工。
1988年10月,一位朋友得知柏道雲養過蜜蜂,便把意外得到的一群蜜蜂送到他家,請他幫忙養殖。柏道雲不好推脫,只好先養著。沒想到20多天後,收穫10多公斤蜂蜜。
這不像自己熟悉的意蜂,是什麼蜂呢?柏道雲忙找來書籍查找,得知這是中蜂。與意蜂相比,養中蜂不用轉場,投入少、效益高。
柏道雲興奮起來,萌生了再度養蜂的想法。他還意識到,養蜂必須要講科學。
柏道雲到處託人買書,訂了多種專業雜誌。可他連小學都沒畢業,為了讀懂這些書刊,他翻爛了10多本字典。還經常坐幾小時班車,到長沙向專家教授請教。
專家教授的指導和鼓勵,給了柏道雲極大信心,他決心培育出高品質的蜂蜜。為此,他經常在蜂箱旁一呆一整天,細心觀察,反覆試驗,搞得左鄰右舍以為他神經出了問題。
中蜂囊狀幼蟲病是一種傳播快、死亡率高的急性病,過去,人們大量使用抗生素防治,影響了蜂蜜的品質。柏道雲經過近10年試驗,總結出中藥防治技術,使蜂蜜品質更優。他還創新種植八月瓜,瓜藤下放置蜂箱,提高了蜂蜜產量。在中國·湖南第四屆(國際)農博會金獎上,他的蜂蜜產品獲得金獎。
如今,柏道雲年產蜂蜜3噸以上,純收入30多萬元。他撰寫的《對永州地區野生蜂類的考察和夢想》《保護生態平衡,先要保護中蜂》等多篇文章在專業期刊發表,其中5篇入選2014年中國養蜂學會編制的《二十一世紀首屆全國蜂業科技與產業發展大會論文集》。
柏道雲致富後,編制並無償提供《中蜂良種繁育技術手冊》,帶動216戶群眾養蜂致富,其中100多戶是貧困戶。觀音灘鎮貧困戶徐秋生缺乏致富門路,柏道雲給他免費提供中蜂,手把手教技術。如今,徐秋生已養蜂100多箱,年純收入10餘萬元。
在柏道雲帶動下,金洞管理區雙馬村等地40多名村民還成立中蜂養殖合作社,全部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