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柏道雲:養蜂五十年 農民成專家

2021-01-09 紅網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5日訊(通訊員 劉躍兵 鄒喬夫)12月22日一大早,湖南省祁陽縣蜂業協會副會長、家住觀音灘鎮的柏道雲被手機鈴聲吵醒。近期氣溫較低,離柏道雲家40多公裡的養蜂戶李中寶打來電話說,他養殖的蜜蜂不太活躍,擔心出問題。

柏道雲立即叫兒子開車,在山路上跑了2個多小時,趕到李中寶家。他察看現場,分析原因,搬運蜂箱,熬製、噴灑中藥,終於解決了問題。

寒風中,柏道雲額頭上竟然出了一些汗。而他笑著說,這種事情很平常呢。

1949年出生的柏道雲身材瘦小,鬍鬚雪白,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在廣大養蜂戶心中,他不僅是養蜂50年的「土專家」,更是貼心人。

其實柏道雲一路走來,很不容易。

因為家境貧寒,柏道雲18歲外出闖蕩,跟人學會了養殖蜜蜂中的意蜂。此後,他常年攜家人四處轉場放蜂、銷售蜂蜜。

1987年,因為天氣乾旱、蜜源不足等,柏道雲輾轉多地、辛苦大半年,仍虧損2萬多元。他心灰意冷地把價值2萬多元的意蜂群和相關設備等,作價2000元轉讓,發誓不再養蜂。他帶家人回鄉,從事紅薯粉加工。

1988年10月,一位朋友得知柏道雲養過蜜蜂,便把意外得到的一群蜜蜂送到他家,請他幫忙養殖。柏道雲不好推脫,只好先養著。沒想到20多天後,收穫10多公斤蜂蜜。

這不像自己熟悉的意蜂,是什麼蜂呢?柏道雲忙找來書籍查找,得知這是中蜂。與意蜂相比,養中蜂不用轉場,投入少、效益高。

柏道雲興奮起來,萌生了再度養蜂的想法。他還意識到,養蜂必須要講科學。

柏道雲到處託人買書,訂了多種專業雜誌。可他連小學都沒畢業,為了讀懂這些書刊,他翻爛了10多本字典。還經常坐幾小時班車,到長沙向專家教授請教。

專家教授的指導和鼓勵,給了柏道雲極大信心,他決心培育出高品質的蜂蜜。為此,他經常在蜂箱旁一呆一整天,細心觀察,反覆試驗,搞得左鄰右舍以為他神經出了問題。

中蜂囊狀幼蟲病是一種傳播快、死亡率高的急性病,過去,人們大量使用抗生素防治,影響了蜂蜜的品質。柏道雲經過近10年試驗,總結出中藥防治技術,使蜂蜜品質更優。他還創新種植八月瓜,瓜藤下放置蜂箱,提高了蜂蜜產量。在中國·湖南第四屆(國際)農博會金獎上,他的蜂蜜產品獲得金獎。

如今,柏道雲年產蜂蜜3噸以上,純收入30多萬元。他撰寫的《對永州地區野生蜂類的考察和夢想》《保護生態平衡,先要保護中蜂》等多篇文章在專業期刊發表,其中5篇入選2014年中國養蜂學會編制的《二十一世紀首屆全國蜂業科技與產業發展大會論文集》。

柏道雲致富後,編制並無償提供《中蜂良種繁育技術手冊》,帶動216戶群眾養蜂致富,其中100多戶是貧困戶。觀音灘鎮貧困戶徐秋生缺乏致富門路,柏道雲給他免費提供中蜂,手把手教技術。如今,徐秋生已養蜂100多箱,年純收入10餘萬元。

在柏道雲帶動下,金洞管理區雙馬村等地40多名村民還成立中蜂養殖合作社,全部脫貧致富。

相關焦點

  • 系出同源:祁陽與祁東的分治
    導語:位於湖南省南部的祁陽縣與祁東縣交界,兩個縣的關係十分密切,在1952年以前,祁陽與祁東同屬一個縣,都是祁陽縣,換句話說祁東縣是從祁陽縣分出的,而祁東的得名也是因位於祁陽的東部而得名,本文就初步探討祁東從祁陽分出的歷史過程。
  • 祁陽農商銀行:吹響2021年「開門紅」戰役的號角
    紅網時刻永州1月7日訊(通訊員 陳彥宗)1月6日,祁陽農商銀行在總行二樓大會議室組織召開了2021年「開門紅」啟動大會。會議由監事長於永忠主持。該行領導班子成員,風險總監、各部室經理、副經理、各支行行長、副行長、會計主管共計150餘人參加了啟動大會。
  • 隔離期間,貝克漢姆變成農民,種地養蜂挖隧道……
    如今,距離老貝第一次被路人村民野生「活捉」已經有三個月了,這個曾經的大帥B,在封城期間除了每天跑步,已經越來越有農民的樣子了。 據悉,老貝在鄉下這段時間,發展出一個新的愛好,那就是養蜂。
  • 《可可託海牧羊人》裡的養蜂女,在農民眼裡是渣女還是聖女?
    這首歌曲,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了農村億萬人,深入人心,牧羊人悽涼的愛情和養蜂女悲慘的人生讓人惋惜悲痛。~~故事是這樣發生的。首先是養蜂女丈夫在往山上搬運蜂箱時,一不小心失足,離開了人世。外地來的養蜂女,不得不承擔夫業,繼續養蜂,並且承擔起撫養自己的兩個孩子,四處漂流。為何養蜂女要來到可可可海放蜂呢?大家知道,養蜂人哪裡水草肥沃,就往那裡鮮花繁多,蜜源豐富的地方去。
  • 七旬老人種地養蜂一年收入七萬元,20年沒有出過大山
    有一位老人姓王,今年73歲了,一米八的個頭,洪亮的嗓音,挺直的腰板,看上去不像是長年累月下苦幹活的人。老王住在大山裡,常年種十幾畝地,還養八十箱蜜蜂,今年蘋果和蜂蜜賣了70000元。老人將近20年沒有出過大山,為的就是幹活養家,因為他感到一家十口人在一起非常的幸福。
  • 長沙開往永州的K9201火車成了祁陽人的專列?原來是這樣
    和她一起的還有幾個永州祁陽的同學,她說,祁陽同學最喜歡坐這趟車,本來12點還有趟衡陽回永州的車,時間更早,算起來更快,但這些祁陽同學就是不坐。侄女說,這趟車旅客特別多,而且有很多站著的人,不是說現在火車不賣站票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站著?而明明火車上還有空位,不知道怎麼回事?
  • 養蜂第四章:養蜂工具與安全
    一,養蜂工具:割蜜刀,蜂掃,蜂帽,手套,灰刀,搖蜜機1.割蜜刀:使用位置是在取蜜的時候就需要割蜜刀割開封蓋蠟,巢脾上起雄蜂房就需要割蜜刀把她封蓋頂上割開防止雄蜂出房。以上就講解了養蜂需要常使用的工具,在養蜂的過程中可能還需其它的小工具我就不再過多講了,以後節章會講解到。
  • 湖南永州和衡陽更近,衡永高速將改變祁陽祁東,12月份全面開工
    對於這條衡永高速公路,相信很多祁陽人,都已經不陌生了。從去年到現在,聽到的新聞報導也太多了。畢竟衡永高速經過祁陽,勢必將改變祁陽的發展格局,到時候我們離衡陽就更近了。從民生方面來看:以後出去遊玩,就不單單是去永州市區冷水灘了。
  • 老房子變身民宿,養蜂成了「甜蜜事業」,淳安這個山村不到半年大變樣
    因為地理位置不便,村裡原本產業基礎就較弱,加之這幾年來人口逐漸集聚轉移到了鎮上,村裡部分房屋和土地資源更是閒置了下來,這讓村集體消薄工作難上加難。資源閒置只會帶來浪費,該怎樣變廢為寶,讓老房子煥發出新生機呢?
  • 我敲了 13 年代碼,卻成了一個養蜂人
    與父輩們不同,「程式設計師」符洪川熟悉網際網路金融、網絡安全、IT 系統工程等網際網路技能,他「養蜂」的方式是用傳感器、AI 技術改造傳統的蜂箱,來提高生產效率,同時蜂箱帶來的生產大數據可以幫助建立相關金融產品,幫助後端銷售,進而改造全產業鏈。「用工業的方式做農業,將小散亂的傳統養蜂行業規模化。」
  • 《養蜂的秘密》:打開蜂箱看蜜蜂的世界,養蜂其實沒有那麼多秘密
    反正每次看到這些「嗡嗡嗡」的小動物,都會躲得遠遠的,更不用說養蜂這件事了。事實證明,想要克服對一件事物的恐懼,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試著去了解它。就像對於害怕蜜蜂這件事情,看過《養蜂的秘密》之後,不僅對蜜蜂的恐懼心理大大減輕,甚至還產生了養養試試的奇怪想法。蜜蜂這個小東西呀,其實也挺可愛的嘛!
  • 81歲老人養蜂半世紀,自創多種養蜂工具,怕蜜蜂丟失樹下睡3個月
    「養蜂是耍的,俺爺爺就養蜂,那時候沒有白糖,再說蜂糖也是備方(農村把蜂蜜當藥引,稱備方),多少養點,喝個甜水水。前年不中,蜂群害病,我幾十箱呢,都糟蹋了,最後就留下了不到十窩,經過這兩年恢復,現在有40來箱,我估摸著,今年能發展到50箱。」董大爺的蜂場在村子邊上的樹林裡,遠遠看過去,很是壯觀。「你別看箱子不少,有的裡面沒有蜂。」董大爺很憨厚的笑了。
  • 談我國養蜂機具的發展現狀與方向
    2 政府對蜂機具的推廣力度和補貼現狀 2012年,國家農業部,財政部就將放蜂專用平臺(含蜜蜂踏板、蜂箱保溼裝置、蜜蜂飼餵裝置、電動搖蜜機、電動取漿器、花粉乾燥箱)納入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範圍,補貼幅度高達1/3。
  • 祁陽古話金窩銀窩
    在我們祁陽流傳著這樣一句古話叫做″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其中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我們一個人到了別人家裡,別人家的條件再好是別人家的,別人對你再好只不過是暫時的,我們終究要回到自己家裡去的。
  • 在豐縣的養蜂人當中,也有一個「李子柒」
    那批淘汰的蜂箱,原來是達到了使用年數後,就會自動淘汰,她說這已經是第四次更新了。她家養蜂,從最初的28箱,到如今,已經發展到如今的138箱。先前,我和養蜂人幾乎沒有任何往來,由於在七歲的時候,有一次被蜂蜇的經歷,因此,在以後的日子,我對蜜蜂也是退避三舍。
  • 永州祁陽:「量身定製」崗位 助力「造血」脫貧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年,祁陽將鞏固脫貧成果和攻克剩餘貧困堡壘作為重點,持續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四扶四建」,注重從「強心理」「扶心志」開始,突出把公益性崗位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祁陽充分發揮「人社專員」的作用,派出12支「人社專員」調查小分隊對全縣各鎮辦貧困戶開展實際需求入戶調查,詳細了解貧困戶家庭的就業意願。今年,按照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的相關要求,堅持「因事設崗、以崗定人、按需定員、服務脫貧」的原則,在全縣「量身定製」保潔、保安、護林等公益性崗位3640個,並對貧困勞動力提供其他就近就地就業幫扶,有效解決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
  • 那拉提的養蜂女
    如果不曾和你相遇,回憶不會視而不見,我們曾在可可託海許下的諾言……」12月18日晚間,網易雲音樂一首來自新疆那拉提的《那拉提的養蜂女》引起很多網友們的關注。這首歌講述一個關於養蜂女和牧羊人,相遇和錯過的故事。他對她一往情深,她對他一見傾心。
  • 「脫貧攻堅·村村道」黃平縣墮坪村:林下養蜂釀出「甜蜜」事業
    驅車前往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林下養蜂基地,沿著山路蜿蜒而上,穿過密林,仿佛進入了「鳥鳴山更幽」的意境之中。山上的樹林,枝葉茂密,綠樹成蔭。  遠山之間,層巒疊嶂,蒼勁的松木傲立其中。山風吹來,恬淡的空氣令人沉醉。  過去山多,土地貧瘠、分散、可利用率低是制約墮坪村發展的重要原因。
  • 石門縣子良鎮養蜂專業戶迎來大豐收
    石門縣子良鎮護城峪村建檔立卡脫貧戶郭繼新養殖的三十桶蜜蜂,迎來了近幾年首次豐收。碧空如洗,白雲旖旎。來到太青山半山腰的子良鎮護城峪村,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蜂箱,擺放在房前屋後綠草叢中,成群的蜜蜂從小小的蜂箱口不斷飛進飛出,忙碌地採花釀蜜,成為太青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65歲農民大叔山中賣蜂蜜,6斤要價50元最後收了80元,啥情況
    走到跟前大叔才發現了我們,轉過身來同我們打著招呼,因為口音相同,我們交流非常順利,大叔說自己姓姚,今年65歲,是運城市鹽湖區大渠鄉的一位農民,來到這100多公裡外的人煙稀少的中條深山裡養蜂已經幾個月了,也許是很久不見人的緣故,大叔顯的很興奮,滔滔不絕的給我們講著他養蜜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