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前往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林下養蜂基地,沿著山路蜿蜒而上,穿過密林,仿佛進入了「鳥鳴山更幽」的意境之中。山上的樹林,枝葉茂密,綠樹成蔭。 遠山之間,層巒疊嶂,蒼勁的松木傲立其中。山風吹來,恬淡的空氣令人沉醉。 過去山多,土地貧瘠、分散、可利用率低是制約墮坪村發展的重要原因。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墮坪村緊扣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整合土地資源,利用森林覆蓋率高的特徵,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變劣勢為優勢,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嗡嗡嗡。」頭頂飛來幾隻小蜜蜂,嗡鳴聲打破了山中的沉寂,它們仿佛在歡迎「客人」的到來。 「別怕,只要你不主動打它,我養的蜜蜂是不會蜇人的。」林下養蜂的老闆毛庭武笑道。 毛庭武以前是墮坪村的貧困戶,早年在外打工,2015年回鄉創業,開始接觸養蜂行業。
短暫的交代後,毛庭武帶著記者去觀察養殖蜜蜂,時不時有幾隻小蜜蜂飛來,但它們真的不蜇人,很快又飛走了。 「自己幹事業比給別人打工強多了,工作自由輕鬆,還能顧家。」毛庭武說。 「蜂箱的蓋子能打開嗎?裡面還有蜂蜜嗎?」 「現在不能打開,蓋子打開後蜜蜂就會蜇人,在蜂蜜採收的時候,我們都會留2斤蜂蜜給蜜蜂過冬。」毛庭武說。 「這裡自然環境很好,蜜蜂能去漫山遍野採集各種花粉,蜂蜜質量很好,深受市場青睞。」
記者了解到,毛庭武目前養了130多箱蜜蜂,今年採收了1300多斤蜂蜜,每斤價格在120至140元之間浮動,已經銷售了500多斤。 「接下來引進扶貧專項資金,將會往山上擴建養殖規模,養殖規模在1000箱以上,帶動群眾一起致富。」毛庭武很看好林下養蜂未來的發展。 在墮坪村,像毛庭武一樣返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有很多,藉助鄉村振興的契機,他們成為致富帶頭人,帶領附近農民一起增收致富。
記者還了解到,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推進,墮坪村緊扣「八要素」,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以「合作社+村委會+貧困戶」的模式,鼓勵合作社和貧困戶重點發展種養殖產業,促進農戶持續增收。
數據顯示,墮坪村土雞散養項目投入資金7488萬元,養雞624羽,覆蓋78戶預計戶均增收1000元;稻田養魚項目投入資金15.7165萬元,實施田坎硬化1849米,覆蓋22戶;發放魚苗706斤,共計投入資金8825萬元;貴州舞陽湖生態水產發展有限公司聯動貧困戶15戶43人養殖大閘蟹,通過利益聯結實現貧困戶每年分紅2.15萬元。 2019年墮坪村調減玉米種植179畝,覆蓋113戶,以辣椒、黃豆、花生等經濟作物替代種植,完成投資89500元,按每畝增收500元計,貧困戶平均每戶預計增收800元以上;在「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12戶54人,其中貧困人口搬遷12戶54人,已實現全部入住。 「自2014年以來,共有40戶貧困戶接受危房改造,其中貧困戶32戶。透風漏雨整治應整治對象52戶,已竣工50戶。」該村村支書桂政前說。 如今,墮坪村隨處可見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改善都煥然一新。記者了解到,該村共計完成太陽能路燈安裝97盞,覆蓋群眾97戶595人,其中貧困戶78戶293人,完成投資29.7596萬元;通組路、入戶路已全覆蓋。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化勇
編輯 楊韜
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