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養雞利益聯結的貧困戶,合作社分紅了,每家1000元,昨天已經打到貴州農信一折通。」 中午,正值村民收早活路在家,黃平縣翁坪鄉永望村高音喇叭響起村支書楊文書的喊話。 「得啦!真的得啦,早上我才去鄉裡的信用社取得了,想不到鬼都不去的松林會生錢。」心直口快的建卡立檔貧困戶吳阿普聽到喊話後在家門口嚷道。
產業公路連接別墅式的雞圈
黔東州黃平縣翁坪鄉永望村地處苗嶺山脈餘系隆起的大山,山下便是清水江支流,看似青山綠水,但卻是典型的農耕苗寨,青年人多數外出掙錢,適齡兒童全部學校讀書,隨著生活電器的普及,生態意識的提高,大山裡保留著蔥鬱的成片松林,幾乎無人問津,閒置多年。 山上是成片松林,山下是濤濤江水。過去,永望村守著青山,望著綠水,而苦於沒有適合的項目發展。隨著貴州提出在全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黃平縣大力發展特色林業,對照「八要素」全產業鏈補短板強弱項,翁坪鄉結合山區林業優勢,充分發揮支部引領作用,鼓勵能人承擔項目,永望村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著手開發林下養雞,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喚醒沉寂多年的山林。
林下土雞
去年,永望村啟動林下養雞項目,挖機平整場地,雞舍建材進場,數十個村民連續奮戰,打破了這片沉睡多年的千畝松林。3個月時間,建成3.5公裡的產業水泥路,完成圈舍4800㎡的建設,85棟圈舍象別墅樣分散樹林中,5萬隻雞苗分批進山。該項目利益聯結貧困戶168戶,解決10人貧困勞動力就業。 林下養雞在疫情下,銷路受到影響。翁坪鄉黨委鄉政府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平臺,主動和杭州市拱墅區和睦街道工委聯繫,當地工委發動轄區內的企業採購翁坪雞,為林下土雞找到了銷路,並表示為後續工作提供服務。這給擔心銷路的合作社吃下了「定心丸」,堅定了發展林下養雞的信心。
務工人員包裝林下雞蛋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上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永望村林下養雞分紅都接近20萬元,村經濟集體分紅積累有3萬多元,實現零的突破。 談到經濟效益,別看村委會主任、項目法人吳治花是個女黨員,但心中自有明白帳:「項目達產後,年可出欄10萬隻雞,按批發價格17元/斤計算,毛收入至少有600萬以上,除去投入、飼料、人工等開支,利潤應該有80來萬元」。
示範基地入口的水泥公路
永望村的林下養雞僅是黃平縣林業特色經濟的一個側面。據了解,該縣林下種養殖利用森林面積已達19.8萬畝,發展林下養蜂2.34萬箱,林下中藥材3萬畝,上半年林下養雞出欄69.95萬羽。 一組組數據讓人興奮,一個個產業摧人奮進。走進永望村的林下養雞合作社,雞啼鳥鳴,相互呼應,林間耀眼的別墅式雞舍,點綴大山,構成詩意的環境。松林裡成群的土雞自由覓食,充滿生機,讓沉寂多年的山林有了靈性。 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永望村的「希望」在這片松林裡上升騰。 潘勝天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錦燾編輯 劉娟利 編審 楊儀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