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林下經濟,既能保護好「綠水青山」的金字招牌,又能實現「金山銀山」的經濟轉變,讓大地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源。】
黔中大地滿眼蔥蘢,六枝特區木崗鎮又添新綠。50餘萬株板藍根已在松樹林下完成種植,大部分已經成活。林下種植板藍根,讓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板藍根種一次可以收三年,一年可以收兩茬,年畝產值預計5000元左右。首次種植的用工,就直接帶動100多戶貧困戶增收。林下經濟,助力當地群眾解決就業與增收問題。
發展林下經濟,既能保護好「綠水青山」的金字招牌,又能實現「金山銀山」的經濟轉變,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豐收」。林下經濟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開闢農民增收渠道,發展循環經濟,鞏固生態建設成果,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林下經濟的發展,讓大地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源。
曾經,相對漫長的林木生產周期,是制約林業發展以及農民發家致富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今,林下產業的精準選擇,讓林地下「金蛋」的時間縮短了,不僅能促進林業生態建設及產業的良性發展,還能以良好的經濟效益鞏固林業改革成果,實現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
統籌推進退耕還林,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貴州綠色經濟生機勃勃。通過綜合利用林業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能夠實現生態與經濟同步發展。目前,全省林業產業基地達到5000萬畝,林下經濟利用面積達2000萬畝。
觀滴水可知滄海。從立於林下的一株株板藍根中,我們得以窺見這片熱土之上的熱流湧動,我們得以感知這場農村產業革命的深刻影響。黔草不語,默默地見證著、參與著村民們奔向脫貧致富的美好新徵程。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評論員 婁鈴英
編輯 黃麗媛
編審 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