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開對藥方治貧困丨從江縣宰便鎮宰帽村四區網格員...

2021-01-17 天眼新聞

時光荏苒,自2017年駐村至今我已經在扶貧的道路上行走了3年有餘。記得到達宰帽村後,通過走訪,我很快確定了貧困的病因:人多地少、產業發展受限、人居環境差、基礎設施落後。

村支兩委班子是一群非常有黨性、有擔當、有活力的基層黨員幹部,但是他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於是我給村裡開了藥方:首先,選優配強村「兩委」幹部發揮基層戰鬥堡壘作用;其次,利用好自身優勢,鼓勵勞動力輸出;最後,提升居住環境,打造新農村。

舊房拆除

而在提升居住環境,打造新農村上,還有一件讓我畢生都能自豪的事,那就是建成了宰帽村六組(宰恨寨)原址新建的新農村建設項目。該項目佔地面積15077.17平方米,新建房屋57棟。宰恨寨原是全寨戶數最多居住也最為集中的自然寨,全部為木房,串戶路狹小,房屋破舊,多數為人畜混居房,住房安全得不到保障。

地基劃分結束初步成形

大多數群眾期望重建新農村,我就把群眾的意願上報到鎮裡。2019年2月,鎮裡批准了原址剷平新建新農村建設項目。我高興得像個孩子,大年初三顧不上假期休息告別了家人,到寨子裡召開啟動會議,會上同意和反對各佔一半,真是萬事開頭難,問我瞬間像是被潑了一盆冷水一般失落。  我積極走訪反對群眾,與其詳談,翻開手機上新農村的圖片詳細解說新農村能帶來的好處,還有連片的木房存在的隱患,幾乎每戶都實現了「三顧茅廬」。

現場推進建設

終於在入戶後的第三天,群眾都同意重建新村。新農村建設啟動後,遇到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舊房拆除工作,又要入戶動員。最後決定每戶出一人逐戶幫助搬離拆除。再到劃分地基時化解的各種矛盾糾紛,再到房屋建設進度的推進工作,我沒落下一個環節。

扶貧工作越發緊張,民政工作和駐村工作我一個都不能落下,長時間的加班熬夜,走村串戶,飲食不規律,最終身體還是不能讓我肆無忌憚,急性膽囊發炎把我送進了醫院手術室。即使在醫院,我心裡唯一牽掛的還是正在建設的新農村。  我的扶貧故事還在繼續,生活還是一如既然的充實,我相信付出總會有回報,如今的宰恨寨,磚房林立,街道整潔,已全面實現入住。而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都還在路上。  【人物小傳】   吳強靈,男,侗族,1989年04月出生,黨員,現任宰便鎮社會事務辦主任、四級主任科員,兼任宰帽村駐村幹部、宰帽村四區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夏華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新華「不期而遇」丨從江縣下江鎮新華村副...
    2019年3月,根據從江縣委組織工作安排,我帶著「奔赴基層一線,全力以赴戰貧困」的使命、「紮根基層,無私奉獻」的初心,在下江鎮新華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徵程,這駐村一晃就是兩年。工作的不適應,駐村工作隊伍配備還不齊全,我一個人扛起駐村所有事物,馬上緊接著就是村裡評選低保戶、組織黨支部開展活動、扶貧工作推進、住房保障落實、易地扶貧搬遷的動員、村級事務等各類工作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警察身影丨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
    我是從江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政委鄧立峰,作為人民警察,人民哪裡需要我就在哪裡。2019年8月26日,我接任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併兼任一網格區網格員。剛到村一個月,「5+2」「白加黑」,多次組織召開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會,下發扶貧政策手冊,並根據幫大村每戶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對照扶貧政策,充分利用各項扶貧政策,有重點及針對性地宣傳醫療、金融、教育等政策,確保扶貧政策戶戶知情、人人知曉。
  • 「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有群眾 不懼幫扶艱丨從江縣東朗鎮關雄村第一...
    「徐書記、楊局長,這次局裡派我去關雄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覺得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不管怎麼樣,只要心中裝有責任和群眾,就不怕脫貧幫扶路的艱辛,請領導們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這是我到貴州黔東南州從江縣東朗鎮關雄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臨走時,向局領導承諾的一番話。
  • 「我的扶貧故事」千字文言以述脫貧之志丨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
    「凡脫貧攻堅者,必當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也……」   近日,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粟元標執筆寫下一篇題為《樵夫脫貧攻堅軼事》的千字文言文。同時,文章以其獨到的文風、真摯的感情,用這特別的方式,記錄其這段脫貧攻堅歷史,下面一起來感受下這篇不一樣的「扶貧故事」。   餘乃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姓粟,字元標、名強、自號樵夫。本從業於新立之從江二高,長八尺三寸,從江貫洞幹團人也。
  • 「我的扶貧故事」苗村迎來「網際網路+」新時代丨從江縣丙妹鎮滾玉村...
    我是石勝昌,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任黔東南州電信公司從江縣電信分公司脫產派駐雍裡鄉滾玉村駐村幹部,現任丙妹鎮滾玉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兼三網格網格員。一晃眼駐村已有四載,扶貧的艱辛歲月在記憶中慢慢沉澱,內心感到既充實又自豪。在駐村的日子裡,我體驗到了基層工作的不易,也與苗族同胞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用愛心送去溫暖,用真心贏得信賴。2016年4月21日,是我工作生涯的新起點,我迎來了新崗位、新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了解群眾需求,才能讓我的幫扶落到實處|從江縣往...
    我叫塗越,是黔東南州從江縣往洞鎮增盈村指揮所駐村幹部第八網格的網格員。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來駐村工作已經一年多了,其間種種感慨良多。我所在的網格區的65戶293人農戶,13戶59人貧困戶,4戶危改戶,1戶透風漏雨戶,1戶人畜混居戶的情況依然歷歷在目,我相信這將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是生命中不可磨滅的一筆。使我完成了從一個不諳世事剛畢業大學生到扶貧幹部的蛻變,接受了心靈上的洗禮。
  • 「我的扶貧故事」留下青春,帶回故事丨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駐村幹部...
    我叫陳安祥,是貴州省凱裡高速公路管理處的一名路政員。2019年8月,受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指派,赴黔東南州從江縣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開始了與這片風光秀麗、民情多姿的土地的緣分。村委是一棟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看起來已年代久遠。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幫扶暖民心丨從江縣剛邊鄉良田村第一書記田...
    我叫田興偉,是共青團黔東南州委一名在職幹部,2018年4月到從江縣剛邊鄉良田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   良田村作為鄉政府所在地,是非深度貧困村,但2018年前幾乎無扶貧產業支撐,群眾收入主要以務農和外出務工收入為主,集體經濟只有公益林資金收入一項,部分房屋存在危房隱患。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枝葉之間顯真情|——從江縣東朗...
    脫貧攻堅路上,你我都是踐行者。我叫滾文清,中共黨員,貴州省從江縣東朗鎮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委派駐東朗鎮監察辦公室主任,東朗鎮擺德村幫扶幹部。「滾書記,脫貧攻堅結束後,你還來我們村嗎?我家現在生活越來越好,離開不了你的真情幫扶呀。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扶貧「三部曲」丨甕安縣猴場鎮青池村網格員...
    我叫付星毓,2019年5月,來到猴場鎮青池村,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一路走來的扶貧工作,感慨萬千,總結起來就是扶貧中的「三部曲」。我包保的網格是青池村長林灣組,一共有28戶11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6戶20人,常年在家居住的僅有12戶,且都為老齡戶。當我接手該組網格工作以後,白天下隊走訪了解每戶農戶的實際情況,解決老百姓的貧困問題;晚上查閱前期網格員收集農戶資料和檔案。作為一名80末的年輕幹部,面對繁雜的工作,心中既有一些激動亦有一份忐忑。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經歷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丨從江縣加勉鄉汙...
    剛駐村那天,我的小孩才出生沒多久,如今,一晃四年過去,時間過得飛快,小孩已上幼兒園了。我叫梁吉斌,今年40歲,是從江縣生態移民局普通工作人員。2017年,派駐從江縣下江鎮擺亥村任第一書記,2018年至2020年,駐從江縣加勉鄉任汙俄村第一書記。駐村的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但使我感受到的溫暖與受到的肯定也很多。
  • 近千萬因病致貧、返貧貧困戶成功擺脫了貧困 健康扶貧,開對「藥方...
    組織動員80多萬基層醫務人員摸清貧困人口患病情況,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籤約服務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對貧困患者實行分類救治,實現了對貧困人口的應治盡治、應籤盡籤、應保盡保,有效減輕了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累計分類救治1900多萬貧困患者。第三,強化健康危險因素控制,推動健康扶貧關口前移。
  • 「我的扶貧故事」公納村的變化讓我感到欣慰丨從江縣下江鎮公納村...
    回首在公納村駐村的480多天,我百感交集。雖然有苦有淚,有愛有恨,但可以肯定地說,這段時光一定是我這一生中最受教益、最值得回味的日子。2019年9月4日,我正式進駐公納村開展扶貧工作。因為考入下江鎮之前,我在實習期間有過駐村工作經驗,畢業後有過做市場銷售的經歷,自信的我壓根沒想到駐村扶貧工作會如此艱難。語言不通是我做脫貧工作最大的難題。所以每一次入戶宣傳動員時,我都邀上村幹當「翻譯官」,請他們兩邊翻譯。就這樣邊幹邊學,每天走村串寨,跟群眾做思想工作,了解群眾的想法及存在的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那時開始,我再也不在他們面前「高談闊論」,而是用心去親近他們,以實事實績去贏取他們的心。漸漸地我與留架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從熟悉的路人變成了知心朋友,在交流中,我把自己人生經歷和對生活的看法分享給了他們,從思想層面改變他們固有的認識,慢慢的促使他們將目光放到外面的世界,將目標放到長遠的未來,扶貧之路上,我沿著正確的方向踏出了第一步。
  •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2020-09-1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讓扶貧政策飛入貧困百姓家|平塘縣塘邊鎮清水村...
    我家是三口之家,都是縣裡面下派網格員,爸爸在甲茶鎮,媽媽在大塘鎮,扶貧一年以來一家三口回家坐在一起吃飯的次數一隻手數的過來。  因為忙於脫貧攻堅,鮮少回家,有一次回家發現家裡面養的金魚都死了,但是和許多網格員一樣,我也有一本「幸福筆記本」,這個筆記本上記的都是群眾的心願,有的關於飲水、有的關於住房、有的關於交通、有的關於教育、有的關於醫療等。而我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將這些心願一一實現。
  • 「我的脫貧故事」搬遷來的幸福生活 奮鬥出的精彩人生丨從江縣加榜...
    我叫潘小出,是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9月,我家搬遷到了從江縣貫洞鎮美娥社區8棟一單元,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我家實現了由「村民」向「新市民」的轉變。整潔美麗的美娥社區我今年33歲,全家8口人,其中有3個孩子。搬遷前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位於從江西部、月亮山深處的加榜鄉平妹村,平妹村距離鄉駐地約17公裡,購買生活用品非常不方便。我家以前的木房子位於地勢陡峭、自然環境惡劣的下平妹寨,木房歷經歲月的洗禮已經老舊不堪。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扶貧路 一生火把情丨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扶貧...
    一段扶貧路,一生火把情……我叫楊勇,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的扶貧特崗和村支部書記。2016年春天,我懷揣著夢想,來到火把村,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楊勇和貧困戶合影火把村平均海拔1750米,曾是姑開鄉的深度貧困村,典型的少數名族聚居村落,苗族彝族人口佔了70%以上,2014年貧困發生率44%,脫貧攻堅任務重。
  • 「百姓一日不脫貧,我就一日不回去」——從江縣加坡村第一書記王慢
    從江摘帽了!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包含從江縣在內的全省剩餘9個未摘帽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消息一出,從江縣加坡村的駐村幹部與村民們奔走相告,整個村子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自2018年3月份被省地方海事局派駐到加坡村,王慢心裡就定下目標——百姓一日不脫貧,我就一日不回去!隨著從江縣整體脫貧摘帽的消息傳出,這個被曬得黝黑的90後第一書記才露出了笑容。自紮根加坡村以來,王慢摸村情戶情,定措施規劃,全力協調村黨支部抓班子、帶隊伍,以身作則帶頭做好各項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這份工作讓我收穫良多丨納雍縣維新鎮魚塘社區...
    我叫董桂美,2015年12月,我從雲南西雙版納嫁到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2016年6月起,我有幸成為納雍縣509名扶貧特崗中的一員,工作地點在納雍縣維新鎮魚塘社區。從此,我就以魚塘社區為家,把魚塘群眾當親人,用實際行動帶領大家脫貧致富。通過我和大家的努力,僅僅花了半年時間,魚塘社區就走出二類貧困村行列,貧困發生率從10.14%降至4.63%。一到魚塘社區,我就投入到高強度的工作中,由於社區幹部都不懂電腦,我不僅要把扶貧工作抓好,還要兼顧做全村工作的所有軟體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