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了解群眾需求,才能讓我的幫扶落到實處|從江縣往...

2020-12-16 天眼新聞

我叫塗越,是黔東南州從江縣往洞鎮增盈村指揮所駐村幹部第八網格的網格員。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來駐村工作已經一年多了,其間種種感慨良多。

我所在的網格區的65戶293人農戶,13戶59人貧困戶,4戶危改戶,1戶透風漏雨戶,1戶人畜混居戶的情況依然歷歷在目,我相信這將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是生命中不可磨滅的一筆。使我完成了從一個不諳世事剛畢業大學生到扶貧幹部的蛻變,接受了心靈上的洗禮。  2019年11月的時候剛剛來到這裡,人生路不熟和語言不通是最我大的一層障礙。人生路不熟,就用筆記本畫個簡易地圖,將每家每戶的位置記上去,多走幾次熟悉情況與;語言不通溝通不便,只能下苦功夫,勤走訪,通過打電話和微信的方式向農戶家裡面年輕人了解情況或者和組長一起走村串戶。

我記得有一戶人畜混居整治戶,因為孩子不在家,老人家也腿腳不便,就幫著老人家跑前跑後,報帳驗收,甚至老人家還將存摺交給我,代他取錢,現今老人已經住進了經過政府改造過後的磚房。  網格內還有一戶搬遷戶,因為沒讀書識字少很少出遠門,去搬遷社區後就一枝適應不了,就和他一起去社區幫助他辦理低保,幫助寫申請,交材料,買生活用品,幫他找工作讓他能夠穩定下來。  其中我幫扶的一戶貧困戶因為家裡面讀書的人比較多勞動力少家裡面開支大,所以要從多個渠道增加收入,然後我就幫忙尋找招工信息,幫忙申報勞務補貼,產業發展補助。勤走訪,多溝通,善於了解農戶的需求,才能讓我的幫扶落到實處。

低保、一次性務工補貼、臨時救助、養老合醫收繳、人居環境整治等等是工作也是生活。也收穫到了很多,春天的筍子,秋天的醃魚,冬天的米酒和老人的微笑……扶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很榮幸參與了這場鬥爭,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扶貧幹部,我想,這段經歷將會成為我生命中不可不可缺少的色彩。  【人物小傳】  塗越,性別男,1997年8月出生,今年23歲,2019年6月畢業於貴州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大學本科學歷,2019年10月在從江縣往洞鎮農業服務中心擔任辦事員職務,2019年11月派駐到往洞鎮增盈村擔任往洞鎮增盈村指揮所駐村幹部第八網格網格員。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王璐瑤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有群眾 不懼幫扶艱丨從江縣東朗鎮關雄村第一...
    「徐書記、楊局長,這次局裡派我去關雄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覺得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不管怎麼樣,只要心中裝有責任和群眾,就不怕脫貧幫扶路的艱辛,請領導們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這是我到貴州黔東南州從江縣東朗鎮關雄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臨走時,向局領導承諾的一番話。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枝葉之間顯真情|——從江縣東朗...
    脫貧攻堅路上,你我都是踐行者。我叫滾文清,中共黨員,貴州省從江縣東朗鎮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委派駐東朗鎮監察辦公室主任,東朗鎮擺德村幫扶幹部。「滾書記,脫貧攻堅結束後,你還來我們村嗎?我家現在生活越來越好,離開不了你的真情幫扶呀。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從適齡兒童早早放棄學業,到青壯年好逸貪杯,再到貧困戶對現狀的「自我滿足」,來到谷坪鄉後,我重新審視了扶貧工作的難度。幫助群眾拆除舊房從第一次去走訪被「碰壁」,到後來把田間地埂和鄉間路旁都變成走訪現場,我實現了第一個轉變——要和村民做朋友,而且要做能說心裡話、能擺家長裡短的朋友。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新華「不期而遇」丨從江縣下江鎮新華村副...
    工作的不適應,駐村工作隊伍配備還不齊全,我一個人扛起駐村所有事物,馬上緊接著就是村裡評選低保戶、組織黨支部開展活動、扶貧工作推進、住房保障落實、易地扶貧搬遷的動員、村級事務等各類工作任務。在走訪過程中深入了解農戶「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情況、是否存在致貧返貧風險、需要補齊的短板等問題進行詳細了解,並認真做好遍訪記錄。圖為:陳秋宇同志入戶走訪,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在我的遍訪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貧困戶的訴求。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警察身影丨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
    我是從江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政委鄧立峰,作為人民警察,人民哪裡需要我就在哪裡。2019年8月26日,我接任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併兼任一網格區網格員。從與違法犯罪分子博弈,到為群眾共商發展致富,這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面對脫貧攻堅戰只能贏不能輸,我立志「學」,帶領幫大村指揮所全體幹部,認真向經驗豐富的老同志、鎮扶貧辦工作人員、其他優秀村指揮所請教,認真學習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詳細了解脫貧攻堅各項程序,學深悟透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要領方法,打開工作局面。
  • 「我的扶貧故事」公納村的變化讓我感到欣慰丨從江縣下江鎮公納村...
    回首在公納村駐村的480多天,我百感交集。雖然有苦有淚,有愛有恨,但可以肯定地說,這段時光一定是我這一生中最受教益、最值得回味的日子。2019年9月4日,我正式進駐公納村開展扶貧工作。因為考入下江鎮之前,我在實習期間有過駐村工作經驗,畢業後有過做市場銷售的經歷,自信的我壓根沒想到駐村扶貧工作會如此艱難。語言不通是我做脫貧工作最大的難題。所以每一次入戶宣傳動員時,我都邀上村幹當「翻譯官」,請他們兩邊翻譯。就這樣邊幹邊學,每天走村串寨,跟群眾做思想工作,了解群眾的想法及存在的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幫扶暖民心丨從江縣剛邊鄉良田村第一書記田...
    我叫田興偉,是共青團黔東南州委一名在職幹部,2018年4月到從江縣剛邊鄉良田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剛到村,為了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摸清基本情況,找到工作切入點,我走村串戶,與群眾拉家常、聊農事,聽取群眾訴求和發展意願,初步掌握了良田村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留下青春,帶回故事丨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駐村幹部...
    我叫陳安祥,是貴州省凱裡高速公路管理處的一名路政員。2019年8月,受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指派,赴黔東南州從江縣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開始了與這片風光秀麗、民情多姿的土地的緣分。村委是一棟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看起來已年代久遠。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經歷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丨從江縣加勉鄉汙...
    剛駐村那天,我的小孩才出生沒多久,如今,一晃四年過去,時間過得飛快,小孩已上幼兒園了。我叫梁吉斌,今年40歲,是從江縣生態移民局普通工作人員。2017年,派駐從江縣下江鎮擺亥村任第一書記,2018年至2020年,駐從江縣加勉鄉任汙俄村第一書記。駐村的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但使我感受到的溫暖與受到的肯定也很多。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幫扶戶「打夥計」丨丹寨縣菸草專賣局楊軍
    我叫楊軍,是丹寨縣菸草專賣局的一名員工。我今年已經60歲了,沒想到,在即將退休的年紀,我踏上扶貧路,讓自己的人生發生了一些有趣、有意義的故事,讓我這輩子難以忘懷。1981年我從雲南退伍,1985年,我入職丹寨縣菸草專賣局,這幾十年來,我的職業生涯一直平平靜靜,波瀾不驚。然而,在即將退休的前幾年,我的人生有了一些不一樣,也讓我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兩代人,幫扶父子兵|從江縣西山鎮務林村第一...
    六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曾在務林村當了五年的掃盲教師。當我告知他,我將去務林村駐村時,他有些激動:「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吧?我在那裡掃盲五年,你現在又搞扶貧!去吧!那裡是窮了點,但人還是很實在的!」幫助群眾摘糯禾駐村第一天,與村組幹見面,了解基本村情。深度貧困村的自然條件基本都一樣,不必多說。令我詫異的是,這個170多戶,近1000口人的村子,目前全村只有一名在校大學生,大專(高職)生五人,高中生屈指可數。
  •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2020-09-1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苗村迎來「網際網路+」新時代丨從江縣丙妹鎮滾玉村...
    我是石勝昌,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任黔東南州電信公司從江縣電信分公司脫產派駐雍裡鄉滾玉村駐村幹部,現任丙妹鎮滾玉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兼三網格網格員。一晃眼駐村已有四載,扶貧的艱辛歲月在記憶中慢慢沉澱,內心感到既充實又自豪。在駐村的日子裡,我體驗到了基層工作的不易,也與苗族同胞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用愛心送去溫暖,用真心贏得信賴。2016年4月21日,是我工作生涯的新起點,我迎來了新崗位、新挑戰。
  • 「我的脫貧故事」搬遷來的幸福生活 奮鬥出的精彩人生丨從江縣加榜...
    我叫潘小出,是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9月,我家搬遷到了從江縣貫洞鎮美娥社區8棟一單元,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我家實現了由「村民」向「新市民」的轉變。整潔美麗的美娥社區我今年33歲,全家8口人,其中有3個孩子。搬遷前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位於從江西部、月亮山深處的加榜鄉平妹村,平妹村距離鄉駐地約17公裡,購買生活用品非常不方便。我家以前的木房子位於地勢陡峭、自然環境惡劣的下平妹寨,木房歷經歲月的洗禮已經老舊不堪。
  • 「我的扶貧故事」做貧困群眾的暖心人|納雍縣人民法院幫扶幹部宋飛
    今年5月15日晚九點左右,電話響起,我一看,來電人是我所幫扶的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厙東關鄉梅花村村民曹德貴。  「宋孃,請問你明天有什麼事情沒有?」他客氣地問我。我說沒什麼重要的事,他便說:「我明天想來縣城檢查一下身體,最近吃不下飯,噁心反胃得很。但是我不識字,也沒有來過縣城,找不到路,所以想請你明天帶我去縣醫院檢查一下,可不可以?」  我說:「可以,你來了打我電話就可以,我去接你。」
  • 「我的扶貧故事」讓搬遷群眾的「他鄉」變「故鄉」!|遵義市新蒲...
    然而,對於新蒲新區這樣一個新建立的城市,多年來主要精力都放在城市建設工作上,城市各種配套設施還在建設當中,2016年這個時期真正成型的區域還很少,往哪搬、搬遷誰,是擺在我面前的首要問題。很快,在2017年下半年期間,我們就提前半年完成城區安置點1383人的搬遷任務,其中還有來自我市其他縣的410名跨縣搬遷群眾,也使我們城區安置點成為了全省2017年下達計劃搬遷最早的安置點,同時也是全市唯一一個跨縣搬遷安置點,還是一個多民族搬遷安置點。
  • 「我的扶貧故事」千字文言以述脫貧之志丨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
    「凡脫貧攻堅者,必當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也……」   近日,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粟元標執筆寫下一篇題為《樵夫脫貧攻堅軼事》的千字文言文。同時,文章以其獨到的文風、真摯的感情,用這特別的方式,記錄其這段脫貧攻堅歷史,下面一起來感受下這篇不一樣的「扶貧故事」。   餘乃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姓粟,字元標、名強、自號樵夫。本從業於新立之從江二高,長八尺三寸,從江貫洞幹團人也。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戶老鄧一直記掛我|黃平縣紙房鄉永聯村幫扶...
    我叫雷邦凱,是黃平縣紙房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層幹部。2018年,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鄉黨委政府安排我到永聯村開展幫扶工作,在那裡有我的十戶包保幫扶對象,其中鄧開舉家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幫扶這幾年我感觸很深,扶貧工作平凡而艱辛,包保幫扶就是直接服務群眾,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做群眾的貼心人。當我第一次去鄧開舉家走訪時,被他們家的狀況驚呆。鄧開舉年邁,妻子智障,兒子多年前在工地受傷失去勞動力,其居住的房子低矮漆黑,村幹部說他們僅靠低保勉強維持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親戚」認我當「乾媽」丨冊亨縣八渡鎮八渡...
    劉學高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我的幫扶「親戚」之一,一家5口人,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務工,種植桉樹、油茶等。我在走訪中了解到,劉學高的二女兒黃文靜患有地中海貧血,長期需要輸血治療,高昂的治療費讓這個家庭陷入迷茫和無助。
  •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⑦」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⑦ 】 扶貧路漫漫,不改初心志——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駐南樊鎮沸泉村工作隊事跡展運城黨建今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