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一日不脫貧,我就一日不回去」——從江縣加坡村第一書記王慢

2020-12-24 天眼新聞

從江摘帽了!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包含從江縣在內的全省剩餘9個未摘帽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消息一出,從江縣加坡村的駐村幹部與村民們奔走相告,整個村子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加坡村的第一書記王慢卻靜坐在辦公室桌前,久久沒有說話。「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許久之後,王慢才感嘆道。自2018年3月份被省地方海事局派駐到加坡村,王慢心裡就定下目標——百姓一日不脫貧,我就一日不回去!隨著從江縣整體脫貧摘帽的消息傳出,這個被曬得黝黑的90後第一書記才露出了笑容。自紮根加坡村以來,王慢摸村情戶情,定措施規劃,全力協調村黨支部抓班子、帶隊伍,以身作則帶頭做好各項扶貧工作。在王慢的帶領下,駐村工作組堅決貫徹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五步工作法」,聚焦產業革命「八要素」,注重激發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推動加坡村脫貧攻堅與同步小康取得新成效。如今,加坡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均年收入達一萬元以上。抓好基層黨建 引領脫貧攻堅

從從江航電樞紐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的技術崗位,到貧困村一線開展扶貧工作。起初,王慢心裡沒底,十分忐忑。「這個身份的轉變,讓我有點無從下手。」王慢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深知,黨建引領是一切工作的基石。然而,在加坡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只有幾個村幹在行動,村民黨員的積極性並不高。幾個夜晚的思考與梳理後,王慢決定從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做起。他積極組織加坡村黨支部認真履行管黨治黨「兩個責任」,堅決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每月定期組織村幹、黨員開展學習活動,統一幹部思想,樹立打贏脫貧攻堅戰必勝信心。同時,他多次組織村幹部討論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研究如何幫助村裡又好又快發展。在省地方海事局機關第一、三、四支部的支持下,協力規範了村裡的各項規章制度,完善了村委會議事和決策程序,推進村務、黨務公開,使各項工作步入正軌。此外,王慢還協調了7萬元的黨建經費用於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築牢「戰鬥堡壘」。

農忙時節,王慢(中)幫助村民插秧。

「王書記的到來,讓我們村的黨組織煥發了新的活力,特別是對推動村民思想解放起到了積極作用,大家更願意投入到建設美麗鄉村的大潮中來。」這是村裡的老黨員對王慢的印象。抓好產業發展 拓寬致富道路

對於貧困村來說,產業是扶貧的基石,是發展的核心,更是脫貧的不竭動力。而在加坡村,缺少產業支撐是「硬傷」。王慢意識到,要切實幫助鄉親們脫貧,還是要從群眾最期盼、最受益的事情做起——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於是,他積極組織村幹、村民到貴陽、鎮遠、柳州等地學習特色農業種養技術,結合村情實際發展黃精、烏天麻、林下雞等種養產業,進一步拓寬了加坡村的致富道路。「現在我們村既有黃精種植,也有林下雞養殖,我們既能在基地務工獲得收入,每年還能拿到收益分紅,收入在明顯地增加。」在黃精基地務工的村民韋金成笑著說。目前,加坡村已建成黃精育苗基地10畝,可實現種植面積100餘畝。建成林下雞集中養殖場1座,一批次可出欄肉雞2000羽,每年可出欄3-4批肉雞,2019年6月以來,已盈利3萬多元。

王慢(左一)幫助村民收割稻穀。

產業要發展,基礎設施也不能落後。為加快加坡村基礎設施建設,王慢積極向「娘家」省地方海事局、省航電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尋求幫助,並獲得90多萬元的幫扶資金,為貧困鄉村提供發展的源泉。在王慢等人的努力下,加坡村的串戶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村民休閒娛樂有了廣場,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村莊環境更加乾淨整潔……一系列可喜的變化正在加坡村慢慢發生。 做好村民之友 解決群眾之憂

「把村民當家人,做貧困戶的知心朋友。」這是長期以來跟著王慢做「翻譯」的加坡村貧困戶韋江輝對他的評價。「不到基層不知百姓苦,看著他們生活困苦,我寢食難安,更加急切地想為他們做點實事。」駐村兩年多,王慢早已把加坡村的村民當成家人。村裡的龍玉明腦部長了個腫瘤,2014年,他到貴陽看病被醫託騙走3000多元,買了一堆不知名的草藥,醫保報不了,病也沒治好。後來,龍玉明的病情惡化,腫瘤壓迫神經導致四肢癱瘓,完全喪失勞動能力。2018年11月,得知龍玉明要到貴陽看病後,王慢立即幫助他在縣合醫辦辦理轉診,又從省航電公司調車陪龍玉明到貴醫附院進行治療,幫助其辦理各項手續。最終,龍玉明11萬多元的醫療費經合作醫療報銷和民政救助,自己只花了不到3000元。如今,龍玉明漸漸恢復了健康,可以自己吃飯走路。每每提到王慢,他總是會滿懷感激地說:「他是我的大恩人!」

王慢(右)在採集貧困戶信息。

對於獨居的殘疾貧困戶梁老搞來說,她更是把王慢當成了自己的兒子。「他經常來我家陪我聊天說話,為我送一些生活必需品,現在入冬了,他怕我凍著,又組織起大家為我送來柴火,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樣,以後他要離開加坡,我都捨不得。」 梁老搞說。「做老百姓的工作,說難也不難,靠的是心貼心。」對於扶貧,王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對於貧困地區的扶貧,關鍵還是在幫扶方式。真正要讓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只有精神面貌改造、基礎設施改善、項目扶持三措並舉,才能真正讓貧困地區走上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道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鍾民秀

編輯 劉伊伊

編審 蕭宇

相關焦點

  •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2020-09-1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有群眾 不懼幫扶艱丨從江縣東朗鎮關雄村第一...
    「徐書記、楊局長,這次局裡派我去關雄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覺得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不管怎麼樣,只要心中裝有責任和群眾,就不怕脫貧幫扶路的艱辛,請領導們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這是我到貴州黔東南州從江縣東朗鎮關雄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臨走時,向局領導承諾的一番話。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經歷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丨從江縣加勉鄉汙...
    剛駐村那天,我的小孩才出生沒多久,如今,一晃四年過去,時間過得飛快,小孩已上幼兒園了。我叫梁吉斌,今年40歲,是從江縣生態移民局普通工作人員。2017年,派駐從江縣下江鎮擺亥村任第一書記,2018年至2020年,駐從江縣加勉鄉任汙俄村第一書記。駐村的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但使我感受到的溫暖與受到的肯定也很多。
  • 「我的扶貧故事」千字文言以述脫貧之志丨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
    「凡脫貧攻堅者,必當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也……」   近日,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粟元標執筆寫下一篇題為《樵夫脫貧攻堅軼事》的千字文言文。同時,文章以其獨到的文風、真摯的感情,用這特別的方式,記錄其這段脫貧攻堅歷史,下面一起來感受下這篇不一樣的「扶貧故事」。   餘乃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姓粟,字元標、名強、自號樵夫。本從業於新立之從江二高,長八尺三寸,從江貫洞幹團人也。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幫扶暖民心丨從江縣剛邊鄉良田村第一書記田...
    我叫田興偉,是共青團黔東南州委一名在職幹部,2018年4月到從江縣剛邊鄉良田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剛到村,為了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摸清基本情況,找到工作切入點,我走村串戶,與群眾拉家常、聊農事,聽取群眾訴求和發展意願,初步掌握了良田村的基本情況。
  • 從江縣小丑村:「第一書記」點子多 群眾致富路子廣
    近日,走進都柳江畔的從江縣小丑村,村民荀中新夫婦倆正提著一大袋胡蘿蔔在雞場給雞兒們餵食。倆人將胡蘿蔔掰斷丟出去,沒一會,一群烏丫丫的雞便圍了過來,開始爭相搶食。  雞竟然如此愛吃胡蘿蔔?「這都是孫書記給我們支的招兒。」
  • ...運輸廳從江縣加勉鄉脫貧攻堅指揮部聯絡員、前線工作隊副隊長潘...
    11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省9個貧困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從江縣位列其中。作為從江縣眾多駐村幫扶幹部中的一員,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也很令人欣慰的大喜事。白天,我追著各個項目單位搶抓進度、倒排工期,與縣、鄉黨委政府共同處理項目推進中的各項事宜;晚上,我又深入各村組織召開黨員會、村民大會發動群眾積極投身家鄉建設。那段時間真的很苦,忙得幾個月都難得回一次家。「跟著潘書記幹準沒錯,我們都有信心。」在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的工地上,村民們幹勁十足,讓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我的脫貧故事」搬遷來的幸福生活 奮鬥出的精彩人生丨從江縣加榜...
    我叫潘小出,是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9月,我家搬遷到了從江縣貫洞鎮美娥社區8棟一單元,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我家實現了由「村民」向「新市民」的轉變。整潔美麗的美娥社區我今年33歲,全家8口人,其中有3個孩子。搬遷前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位於從江西部、月亮山深處的加榜鄉平妹村,平妹村距離鄉駐地約17公裡,購買生活用品非常不方便。我家以前的木房子位於地勢陡峭、自然環境惡劣的下平妹寨,木房歷經歲月的洗禮已經老舊不堪。
  • 一片赤誠灑苗寨——記省交通運輸廳派駐從江縣加榜鄉從開村第一...
    從江縣加榜鄉從開村,一個意味著「從頭開始」的深度貧困村,坐落在月亮山腹地,全村167戶659人,均為苗族,貧困發生率曾高達84.83%。駐村兩年來,第一書記馬孝軍始終懷著「我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回到農村工作就要為父老鄉親辦點實事」的樸實情懷,真心駐村,真情為民,贏得了村民的普遍讚譽。惠民路 修到了群眾心坎要致富、先修路,始終是從開群眾最期盼的事。
  • 從江縣臺裡村油茶合作社83戶社員分166000元
    在觀光亭的橫梁上拉著「從江縣臺裡苗嶺生態茶油產業專業合作社2019年至2020年度分紅儀式」在觀光亭的門柱上寫著這樣的一副對聯「入股分紅百姓受益感恩習總書記,脫貧致富同步小康感恩共產黨」,代表著現場的每一位群眾此刻的心情。「我們能來到這裡分紅就是得益於黨中央和總書記的偉大決策。
  • 從江縣岑豐村:脫貧攻堅一線上,有位「兩萬步書記」
    月亮山下的從江縣翠裡鄉岑豐村,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傳統村落,寧靜自然卻又閉塞落後,全村共5個自然寨,貧困發生率高,產業發展受限,是一塊脫貧攻堅的「硬骨頭」。「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就該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2018年3月,貴州路橋集團試驗檢測公司工會主席白靈主動請纓,還沒來得及安撫好年邁的母親和兩個孩子,便一頭扎進了岑豐村脫貧攻堅工作中。他不善言辭,卻總是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著自己剛入村時暗暗下定的決心,從點滴小事做起,慢慢深入群眾,成為他們最親近的「白書記」。
  • ...愛灑脫貧攻堅路丨從江縣委政法委派駐洛香鎮弄胖村第一書記賈勝晗
    我叫賈勝晗,1988年出生在從江,中共黨員,系從江縣委政法委辦公室工作人員。  2018年4月,為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我被選派到從江縣洛香鎮弄胖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 從江縣臺裡村:養「土」雞用新技術,擴欄增養有底氣
    3月29日,貴州省農科院生態畜牧產業專班家禽組專家一行,到從江縣臺裡村開展生態養雞技術培訓會,全力助推脫貧攻堅,打贏從江縣百日會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距離從江縣臺裡村脫貧出列的時間還有90多天,村級產業發展的好不好,決定著脫貧質量高不高,脫貧成色純不純,對群眾的經濟收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枝葉之間顯真情|——從江縣東朗...
    脫貧攻堅路上,你我都是踐行者。我叫滾文清,中共黨員,貴州省從江縣東朗鎮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委派駐東朗鎮監察辦公室主任,東朗鎮擺德村幫扶幹部。「滾書記,脫貧攻堅結束後,你還來我們村嗎?我家現在生活越來越好,離開不了你的真情幫扶呀。
  • 駐村第一書記趙進湖:荒山野草變身致富寶 「電」亮百姓脫貧路
    然而,在海陽市小紀鎮苗家溝村第一書記趙進湖眼裡,艾草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一株野草,而是成就農家致富夢的寶貝。趙進湖駐村以來,苗家溝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維修電路、重修公路、發展中草藥產業,如今的苗家溝村正煥發著勃勃生機。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警察身影丨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
    我是從江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政委鄧立峰,作為人民警察,人民哪裡需要我就在哪裡。2019年8月26日,我接任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併兼任一網格區網格員。群眾對扶貧政策的深入了解,我開始立志於「勤」,充分發揚公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日日夜夜,走村入戶,了解群眾困難,傾聽群眾聲音。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新華「不期而遇」丨從江縣下江鎮新華村副...
    2019年3月,根據從江縣委組織工作安排,我帶著「奔赴基層一線,全力以赴戰貧困」的使命、「紮根基層,無私奉獻」的初心,在下江鎮新華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徵程,這駐村一晃就是兩年。工作的不適應,駐村工作隊伍配備還不齊全,我一個人扛起駐村所有事物,馬上緊接著就是村裡評選低保戶、組織黨支部開展活動、扶貧工作推進、住房保障落實、易地扶貧搬遷的動員、村級事務等各類工作任務。
  • 從江縣真由村:村裡來了兩位姓吳的好幹部
    1月12日,黔東南州從江縣加勉鄉真由村村支書潘曉術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地說道。潘曉術口中的老吳是吳秀實,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系統2016年選派到真由村脫貧攻堅隊員。真由村距離加勉鄉有9公裡,以前每周五和周日,吳秀實就會開著他的麵包車出現在學校門口和村口,接送在加勉中心小學讀書又沒有父母接送的學生。
  • 懷遠縣包集鎮石元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肖坡
    安徽網蚌埠消息  懷遠縣包集鎮石元村39戶貧困戶全部用上了衛生廁所,昔日又髒又臭的旱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三格式化糞池和精緻的綠色鐵皮廁房。而這些廁房全部是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肖坡爭取社會愛心捐贈援建的。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兩代人,幫扶父子兵|從江縣西山鎮務林村第一...
    六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曾在務林村當了五年的掃盲教師。當我告知他,我將去務林村駐村時,他有些激動:「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吧?我在那裡掃盲五年,你現在又搞扶貧!去吧!那裡是窮了點,但人還是很實在的!」幫助群眾摘糯禾駐村第一天,與村組幹見面,了解基本村情。深度貧困村的自然條件基本都一樣,不必多說。令我詫異的是,這個170多戶,近1000口人的村子,目前全村只有一名在校大學生,大專(高職)生五人,高中生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