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建起「火車站」--新南村的脫貧新鮮事

2020-12-05 中國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鄭州7月23日電題:大山裡建起「火車站」--新南村的脫貧新鮮事

新華社記者劉高陽

「站臺」上鐵路交通信號燈閃爍,不時有遊人駐足拍照,伏牛山餘脈深山中的伊河支流邊,一輛內燃機車頭掛著兩節綠皮車廂停靠在村頭。

「早就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在這裡拍照打卡,今天就帶孩子來看看。」來自洛陽的遊客謝冰說,「山裡空氣真是好。」

隨著脫貧攻堅的步伐,沒通過火車的河南省欒川縣新南村在幾年間建起了供遊客遊玩的「火車站」,建好了農家賓館和餐廳,成了遠近聞名的「鐵路小鎮」。從大山裡搬下來的村民們不僅實現了脫貧,更有了穩定的收入,在綠水青山間捧起了鄉村旅遊「金飯碗」。

然而幾年前,這裡還是村民們眼中的一片亂石灘。新南村所在的欒川縣物產豐富、風景秀麗,森林覆蓋率達到82.4%,一些村民卻守著自己的幾畝地,不願下山。

這一切隨著「鐵路」「火車」和扶貧幹部的到來發生了巨變。

王延輝是國鐵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洛陽機務段整備車間副主任,作為扶貧幹部,一來到新南村,有過扶貧經驗的他就相中了這裡的綠水青山。「新南村山深地薄,搞種植,搞養殖都難有規模效應,但這裡有山有水,植被茂盛,空氣清新,發展鄉村旅遊再合適不過。」王延輝說。

「一溝一產業、一域一特色」,在溝谷交錯的豫西山區,以鄉村旅遊為代表的溝域經濟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下定了決心,王延輝就開始動員村民建農家賓館。儘管有補貼和貸款,但一開始,村民們怕賠錢、怕背債、怕沒有遊客來,都不想建。

王延輝深知村民們的心態,他一邊走景區、看規劃、搞設計,試圖用鐵路元素為這個村子帶來旅遊特色,一邊和自己所在的國鐵鄭州局集團對接,先把同事們的周末休閒遊拉到新南村。

在王延輝的協調下,一車車旅遊大巴不斷來到新南村,遊客們呼吸新鮮空氣,品嘗農家美食。國鐵鄭州局集團公司隨後也為新南村村頭鋪上了舊鋼軌,拉來了報廢的火車頭和車廂,建好了「站臺」,鋪上了柏油路u2026u2026沉寂的大山開始「活」了起來。

看到鄉村旅遊希望的村民們行動起來,20戶聯排的農家賓館很快完成了裝修。「過窮日子過怕了,現在自己當老闆,哪怕再累,也想幹好。」49歲的村民喬玲在村裡第一個開起農家賓館、農家餐館和副食店,2019年的最後幾個月,她只靠一個人張羅忙活、招待客人,收入就有近5萬元。

「今年哪怕受到疫情影響,從五月份到現在,我也有一萬多元的收入了。」60歲的村民張留軍邊修整村頭的鵝卵石裝飾牆邊告訴記者,「從去年到現在的收入看,我很有信心。」

如今的新南村正在為鄉村旅遊打更結實的「地基」。新成立的新南水岸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將村民們開設的農家賓館歸口管理,統一經營、統一定價、統一培訓。新南村還整合開發了水上樂園遊艇、火車咖啡廳、新南餐廳等集體產業項目,延長遊客遊覽時間,經營合力正在形成。

「我希望u2018鐵路小鎮u2019能夠持續發展下去,成為鄉村旅遊的精品、標杆。」王延輝說。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時光機」
    9月24日,高曉發(右)在與同村的馬國祥老人分享所拍照片。得益於脫貧攻堅政策,老屋基村有了歷史上第一條水泥路,很多村民陸續住進了政府修建的安居房。這些變化都定格在高曉發的鏡頭裡。「安路燈、改造自來水管我都沒有錯過,想著能用照片來見證!」他說。在高家小院裡,這類記載家鄉巨變的展品比比皆是,很多來不及整理、衝洗的照片存放在老高的電腦裡。沒能上學是老高心中永遠的痛,他牢牢記著一個特殊的日子:1986年7月1日起,全國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 坐著大山裡的「慢火車」賣水果,谷達坡村民家蓋起三層樓
    秋天剛在湘西的大山裡露頭一條條鐵路穿山跨河,串起散落的苗家村落,讓無數村民走出莽莽大山;一列列「慢火車」逶迤前行,連起遠方的土家山寨,給古老山鄉注入不竭動力。武陵為琴,鐵路作弦;山鄉巨變,千山飛歌。在鐵路的拉動下,美麗的小康畫卷正在武陵山水間鋪展開來。
  • 大山深處 薔薇花開——貴州省盤州市保基鄉脫貧攻堅紀實
    十二年前,她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舉辦的「電波牽手山裡娃」活動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首都北京。北京之行深深觸動著她的心靈,也讓這位大山裡的孩子在心中埋下了一粒夢想的火種。2018年8月底,當記者時隔十二年再次見到這位大山裡的孩子時,她是這樣的自信、陽光,曾經的那粒種子經過錘鍊和蛻變,已經成為大山深處一朵堅韌美麗的薔薇花。她叫張興甜,她在成長過程中也見證了自己的家鄉在黨和國家脫貧攻堅工作中發生的巨大變化。
  • 她見證新南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新場鎮新南村黨總支書記盛麗萍笑著說。近日,深耕新南村發展30多年的盛麗萍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令她欣喜的是,在各級政府的持續關注與扶持下,新南村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南村曾經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村裡沒有集體資產,幹什麼都要『打白條』,工資都是到年底才能領。」目睹早年鄉村困境的盛麗萍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落後的面貌,「為村裡人做點實實在在的事。」
  • 新春走基層|大山裡的"第一書記"郭超華:點亮村民希望的篝火
    更喜的變化是,村民脫貧致富的幹勁被徹底激發了——晚上,沉寂多年的篝火節又重新燃起來,作為州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父親聶林唱起了他自編的三棒鼓詞。 一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人人爭相逃離的深度貧困村。自從省總工會派駐的扶貧隊到來後這裡一天天在變化。春節前,新湖南客戶端記者來到了這裡,尋找一位大山裡的「第一書記」郭超華的故事。
  • 新聞調查丨走出大山 呂梁山護工的脫貧之路
    在之後的5年時間裡,她完成了從普通保姆、月嫂到家政公司老闆的數次蛻變。呂梁市委副書記、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組組長張廣勇:農民群眾的收入長期低位徘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現象比較突出。沒有可靠的就業和收入保證,脫貧攻堅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世界首個三層火車站不是待建的「北京豐臺火車站」,而是它……
    今天看新聞,有媒體說北京豐臺待建世界首個三層火車站——北京豐臺火車站。我一方面為祖國的快速發展而感到心情振奮。另一方面心存質疑:世界三層火車站好多年就有呀!不能說「首個」吧!我是見過的。不信可以看我手機裡的照片呀……是的,這就是比利時安特衛普中央車站。它最初興建於 1895 年到 1905 年,由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花重金建造的。
  • 大山裡動聽的旋律
    梁史卓攝一 傍晚,建在山腰的歸述小學安靜下來。空中霧氣瀰漫,與遠近寨子的嫋嫋炊煙連在一起。這樣飄著香氣的人間煙火,那樣真實,溫馨。林金趙喜歡這種時刻。大山擁抱著的村寨,層層疊疊的茶園,還有一聲聲嘹亮的雞鳴,像是給剛剛過去的一天做著總結。
  • 長順所把村:建起「家庭工廠」 實現「居家脫貧」
    2019年6月,在長寨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所把村運用雲巖區12.5萬元幫扶資金,採取「先建後補」扶貧模式,購進工業縫紉機設備50臺,並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與黔南海楓科技有限公司籤訂雨傘零配件組裝代加工項目。
  •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2020-10-23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長寧來福士廣場建了一個「火車站」!
    長寧來福士廣場建了一個「火車站」!所有的建築都來源於生活中的原型,如:哥德式風格的斯圖加特大教堂、莫裡茨堡火車站、貝本豪森修道院...近百個大大小小的建築,充分體現了歐式建築的風採。沙盤面積超過30平米,嚴格按照1: 87的比例來製作。為了表現出最高水準,幾乎所有的套件和成品都是進口的。配合全自動電腦控制系統,更顯專業水平。結合了運動、聲音、光電的效果,無不透出科技的含量。
  • 光明乳業:大山裡的「黃金果」
    原標題:光明乳業:大山裡的「黃金果」   每年8-9月是刺梨成熟採摘季,站在雲貴高原的山坡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刺梨生機盎然。
  • 囊謙縣:那個大山裡的縣城變樣了
    但是,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就是這座大山裡的美麗縣城過去還是全省特殊類型貧困地區和1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貧困人口曾一度達到32301人,縣城內還是一副「風起,塵土飛揚,雨落,街道堆泥,行人無處落腳,汽車擁堵難行」的樣子。不過,自2015年全國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囊謙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扶貧也扶智,抖音幫大山裡的孩子們圓夢音樂
    據活動主辦方——抖音短視頻平臺的一位負責人介紹,之所以說特殊,一是因為本次公益的主要參演者是當地11位熱愛音樂的少年,他們以直播的形式完成了人生中首場屬於自己的演唱會,吸引了線上超百萬網友的關注與點讚;二來,是演出場地位於平均海拔達到2400米的貧困鄉村——海嘎村裡。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裡的女兒|錦屏縣偶裡鄉雲照村駐村幹部陳誠
    陳誠與吳錫標夫婦合影我是錦屏縣司法局偶裡司法所科員、偶裡鄉雲照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陳誠。2017年12月,剛參加工作的我作為全鄉最小的女同志派駐到全鄉最邊遠的雲照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作為從小在城裡長大的我來說,無疑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然而就是這一樁樁的挑戰,讓我與雲照村結下了不解的緣分,成了大山裡的女兒。
  • 脫貧攻堅英雄榜|安居區水利局規建股股長胡玉軍
    胡玉軍,畢業於西南科技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高級工程師,現任區水利局規建股股長。  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阿壩州理縣援藏,先後在縣防汛辦和縣發改經信局掛職。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全面參與防洪項目建設管理,全力做好防汛保安,參與完成了8個防洪工程項目建設管理,組織參與各類巡查檢查20餘次、防洪知識宣傳活動8次,處理圍河造地5起,受理群眾舉報8起;深入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多次深入部門聯繫村開展幫扶,完成全縣1175戶脫貧人口生活用電入戶調查、達標認定及資料歸檔工作,全程參與100餘個涉農項目的定期稽查,對全縣318個項目進行集中清理,做好了「廁所革命」等民生問題的收集報送
  • 對生活絕望的張桂梅,卻給大山裡的孩子帶來了真正的希望!
    或許對於張桂梅來說那些日子是自己人生裡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了吧!從不讓班裡的學生輟學,到改變一群人的」命運「在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的時候,張桂梅看到學生中有許多的雲南麗江大山裡孩子讀著讀著就輟學了。那時候還是初三班主任的她把自己的工資生活費用來留住自己班裡那些輟學的學生,張桂梅說那時候自己能做的就是不讓自己班裡的任何一個學生輟學,確實她做到了,一開始她的想法是「我的出現就想救人,救一個算一個啊,救一個是一個。
  •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2020-12-16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千鶴巾幗宣講|於英姿:教育幫扶,為大山裡的女孩「助飛」
    《教育幫扶,為大山裡的女孩「助飛」》大家好,我叫於英姿,是千鶴巾幗宣講團成員,來自下城區的一名中學老師。今天我宣講的題目是「教育幫扶,為大山裡的女孩『助飛』」。因為工作需要,2018年9月1日起我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掛職支教工作。
  • 螞蟻搬家「搬」出新生活 遷出大山「遷」出新希望
    但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命中注定,螞蟻堆村的百姓們就像他們村名一樣,在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的路上砥礪前行,堅持不懈,「螞蟻向上」。他們像螞蟻搬家一樣,從貧困落後的大山裡,搬到交通便利、設施齊全的新村新居,擺脫貧困,向村美人富的幸福康莊大道持續邁進。2018年,螞蟻堆村脫貧出列;2019年,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清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