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謙縣:那個大山裡的縣城變樣了

2020-12-10 光明網

  囊謙縣,位於玉樹州東南部與西藏昌都地區接壤,它是青海省72萬平方公裡的起算點,也是玉樹州未來的副中心。整個縣城四面環山加之一條婉轉的扎曲河點綴,就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但是,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就是這座大山裡的美麗縣城過去還是全省特殊類型貧困地區和1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貧困人口曾一度達到32301人,縣城內還是一副「風起,塵土飛揚,雨落,街道堆泥,行人無處落腳,汽車擁堵難行」的樣子。不過,自2015年全國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囊謙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黨建引領 縣城破舊顏 換新裝

  縣市政道路建設,一直是囊謙人民最關心的問題。為加快青海「南大門」建設,在省委、省政府的特殊關懷下,囊謙縣深入貫徹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把精準扶貧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以黨建為引領,深入推動脫貧攻堅戰。自2016年以來,囊謙縣啟動了全縣33條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工程,截至2020年10月,33條道路建設全部完工,累計投資建設金額25189.07萬元。如今,一條條整潔、寬廣的柏油路縱橫交錯在縣城內,馬路上百米一處的紅綠燈也規範了整個縣城的交通秩序,行人車輛各行其道、井然有序,縣城已然不是當年那般模樣。

  而市政道路建設的完成,也漸漸地豐富了縣城居民的生活。

  路燈下的康巴鍋莊舞,四周叫賣的地攤商販,琳琅滿目的小件物品,圍觀、散布的群眾......這是每晚出現在囊謙縣群眾文化廣場裡熱鬧的景象。「現在路修好了,我們的出行也方便了許多,走路到廣場也就十幾分鐘的時間,每晚過來轉轉,既鍛鍊身體,也充實生活。」正在散步的居民尕瑪說道。文化廣場在縣城的中心地區,縣域道路的完工方便了群眾的出行,設立的臨時停車位,也為到廣場來的居民提供了方便。「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這樣好的場地,我很感謝,雖然是小本生意,但是每晚的人流量還是挺大的,賣出去的東西也不少。」一位地攤商販高興地說,像他這樣的商販在群眾文化廣場裡就有8、9家。

  黨恩滋養 百姓得實惠 暖心房

  潺潺山泉沿壁而下,現代化的玻璃棧道就架在中央,遠處整齊的木屋以及山間的木棧道、藏式帳篷、慕名來的遊客......這就是囊謙縣大橋村集體經濟交出的一份建設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的滿意答卷。

  2018年,大橋村黨支部著眼特色旅遊和區位條件,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為大橋村旦榮溝投資旅遊扶貧項目資金300.26萬元,修建了20.59平方米的木質房屋、407.48平方米的步行木質和石質棧道,帳篷營地、玻璃觀景臺等,在不破壞現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利用傳統和現代工藝相結合的方式,打造了精品旅遊線路。目前,景區已經投入使用,年收入也達到了30萬元。「景區的建成,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我們通過技能培訓目前已吸納了村內8名剩餘勞動力就業,這讓村民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實惠,可以說大家在「家門口」幹活,是掙錢顧家兩不誤,希望明年我們再努力一把,爭取讓大橋村早日走上小康大道。」大橋村黨支部書記安萬紮美滿意地說。

  囊謙縣除了景區玻璃棧道,還有個幫助百姓就業的「大院子」。

  近年來,囊謙縣扶貧產業園助力脫貧攻堅,為百姓脫貧解決了不少難題。

  產業園佔地面積近6.7萬平方米,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投入4198.6萬元建成了研發樓、廠房、孵化園、員工食宿樓、辦公樓等一系列產業園配套設施並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共有16家小微企業進駐產業園,涵蓋了犛牛絨加工、犛牛乳加工、青稞產品加工、藏香、藏酒、制陶、刻畫、唐卡畫等特色產品;扶貧園區內員工達25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06人。他們通過發展產業的方式實現精準脫貧,有效解決了一部分貧困戶家庭剩餘勞動力就業,使更多的貧困戶享受到了農牧業產業帶來的效益,通過產業提升帶動脫貧致富。

  黨旗飄揚 幹部勇擔當 有作為

  「最近的交通大檢查,真是件好事,囊謙縣的交通真的比以前好多了,黑車、無牌照、酒駕、無證駕駛的現象明顯減少了,佔道放建材的巷子也沒有了,真是看著越來越舒心了。」居民旺

  扎笑著說。最近囊謙縣公安全警上路、重拳出擊,整治交通亂象,維護社會治安。自今年8月起,在全縣範圍內展開囊謙「史上最嚴」城區道路交通亂象整治行動,在縣城內查糾大型貨車佔道違停違法行為、佔道堆建行為、酒駕無證、涉牌涉照、規範摩託車騎行規範等進行了專項大整治。僅九月,囊謙縣公安局共出動警力1057人次,共出動警車214車次,扣留車輛148輛,公安民警不分晝夜在縣城內檢查、執勤,為囊謙交通、治安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不僅只是人民公安,扶貧幹部,也是不怕吃苦,再創佳績。

  「貧困不除寢不安,小康不達誓不休」。他是囊謙縣扶貧開局局長,是群眾眼中最忙碌的貼心人。作為一名來自黃土高原腹地陝西洛川的關中漢子,郭曉榮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囊謙縣一待就是29年。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後,郭曉榮肩負組織重託和群眾期待,一心撲在工作上,一步一個腳印攻堡壘、啃硬骨頭。調整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培育和孵化脫貧產業,建設縣扶貧產業園、旅遊扶貧項目開發……他總能出色地完成最難的脫貧工作。2019年年底,囊謙縣32301名建檔立卡戶全部實現脫貧,28個深度貧困村全部退出,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任務。就在前不久,他還榮獲了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這就是對他工作最好的肯定。

  那個坐落在山裡的囊謙縣,如今充滿了祥和之氣、多了些幸福之音,人民安居樂業,縣城穩定和諧,一切蒸蒸日上,已經抹去了當年的模樣,正向著幸福小康不斷前行。

[ 責編:王宏澤 ]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女孩
    大山裡的女孩 文/孫業廣(江蘇宿遷) 她是大山裡的女孩
  • 大山裡的女孩(當代詩歌)
    #當代詩歌#文/孫業廣(江蘇宿遷)她是大山裡的女孩一天聽完四節課獨來獨往寒來暑往小學六年級很快畢業家住的小山村只有十幾戶人家她是唯一,一個讀完初小六年女孩小升初最艱難的問題鄉鎮裡有一所不完整初中離小山村二十多裡路隔著兩條河流她小女孩有一股韌性家裡雖然貧窮爺爺奶奶決心支持孫女好好讀書走出大山溝還是靠自己兩隻腳
  • 九萬大山裡的苗寨搬進城,融水這個景區厲害了!
    九萬大山裡的苗寨搬進城,融水這個景區厲害了! 在融水縣城的北郊 有一處國家AAAA級景區—— 夢嗚苗寨民俗文化體驗園
  • 瀾滄江畔的鐵骨扶貧人——記青海省囊謙縣扶貧開發局局長郭曉榮
    郭曉榮(右)正在檢查囊謙縣吉曲鄉山榮村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項目建設點建設情況。 資料圖  位於青海省最南端的玉樹州囊謙縣,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達到36%,是1984年國務院最早確定的全國首批貧困縣,屬於全省特殊類型貧困地區和1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9年底,囊謙縣3230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28個深度貧困村全部出列,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  在囊謙縣的脫貧攻堅歷程中,隨處可見囊謙縣扶貧開發局局長郭曉榮攻堡壘、啃硬骨頭的足跡。
  • 大山裡的衛生巾禁忌
    2020年初冬,11月3日,四川涼山州的大山裡,雲霧繚繞,路面能見度不足兩米,車前的雨刷器不停晃動,車子右側,即是懸崖。清幽和她的志願者同伴們,要把車廂裡的衛生巾,送往位於山頂的一所鄉鎮中學。在那裡,有三百多名女中學生,她們都到了需要使用衛生巾的年紀。但是,這些住校的女生,很多人並沒有覺察到自己對於衛生巾的需求。
  • 寫給囊謙縣戰「疫」一線白衣天使的一封信
    (寫給囊謙縣戰
  • 大山裡的晨跑者……
    逆流而上的盤山公路往裡盤旋延伸,便進入了連綿起伏的大山當中……大山的腳下,是鎮政府所在地。在這個小鎮上,活躍著一群戶外愛好者。給原本美麗的澤雅小鎮上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他們來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單位,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年齡,但為了一個共同的愛好,奮然前行,享受戶外的一番獨得之樂!
  •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2020-12-16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屏邊縣城大變樣:每天近30噸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養眼的青山、潺潺的流水、清新的空氣,乾淨的街道、新建的公廁、到處可見的洗手臺,自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以來,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雲南省獨具苗族風格的屏邊縣城,又變了一個新模樣。7個專項行動」,讓縣城從表到裡都發生了大變化。
  • 大山裡,學校就是孩子們的「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唐善理 通訊員 陳俞臻 盤海軍 距雙牌縣城3個多小時車程,地處湘桂兩省交界處,群山重圍,交通閉塞,全校90多名學生,留守兒童佔到80%以上……大山深處的何家洞鎮蔡裡口小學,近年來通過創新辦學思路,推行「學校即家」的辦校模式,還積極開展教學改革
  • 七旬老人種地養蜂一年收入七萬元,20年沒有出過大山
    老王住在大山裡,常年種十幾畝地,還養八十箱蜜蜂,今年蘋果和蜂蜜賣了70000元。老人將近20年沒有出過大山,為的就是幹活養家,因為他感到一家十口人在一起非常的幸福。今天,為了使家裡賣的剩下的小蘋果能夠多賣錢,20年來第一次走出大山,進了縣城賣蘋果。
  • 君華奶奶從北京帶來的溫暖 ——玉樹州囊謙縣著曉鄉寄宿制學校陽光...
    11月19日,由光明日報社和啟明公益基金會捐建的陽光房竣工揭牌儀式在囊謙縣著曉鄉寄宿制小學舉行。該項目包括600平方米的陽光房公共活動場地、120平方米的教師宿舍及封閉式暖廊和一些運動設施、書籍,投資170萬元。
  • 小縣城裡的麻將館該不該一律關閉?
    那麼小縣城裡的麻將館是否應該因此關閉呢?縣城往往處於城市的邊緣地帶,交通不夠便捷,信息流動速度慢,導致周邊城市發展很難帶動縣城的發展。過一日年復一年,縣城還是那個模樣。縣城人們很少去城裡,沒有經歷過什麼險惡,縣城裡僅有的資源也是平均分配,所以人們大多善良老實,這也就決定著縣城裡一些暴利的行業會被外來的人壟斷,樸實善良的人們只能選擇種地發家或者類似服務行業的低層職業。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裡的女兒|錦屏縣偶裡鄉雲照村駐村幹部陳誠
    這是2019年錦屏縣一次入戶督查時,督查幹部在偶裡鄉雲照村布善自然寨吳錫標戶與其妻子龍冬蘭的對話,我至今記憶猶新。陳誠與吳錫標夫婦合影我是錦屏縣司法局偶裡司法所科員、偶裡鄉雲照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陳誠。
  • 大山裡的獨行者
    鴨子在淺淺的溪水裡伴著落葉一起遊向遠方,周醫生在雞群中給它們灑下清晨的第一頓飯。在犬吠、雞鳴,一切家禽甦醒的時刻,生機與活力也隨之甦醒,生命應有的冗長蓋過了季節的輪迴。周醫生行走在鋪滿落葉的小路上,用一個藥箱、一件白大褂對這個村莊進行著守護,對全村人的生命進行著縫縫補補。
  • 被世人遺忘的絕境:四川最「孤獨」的城市,距離最近的縣城223公裡
    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壩州縣城有很多,估計很多人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吧?而且縣城與縣城之間都是相隔千山萬水,遠之甚遠!這裡的氣候已不再是來時途中那麼惡劣,溫暖的陽光照耀在縣城兩旁的峽谷之上,一條波濤翻騰的九龍河穿城而過。這裡的平均海拔均在2000米左右,卻絲毫感覺不到高原的寒冷,也許是海拔7000米的貢嘎雪山幫它擋住了這股寒流吧!
  •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2020-10-23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貴州大山裡 有群「小畫家」
    12月3日,由貴陽龍湖攜手喜馬拉雅舉辦的「大山裡的小畫家」公益行第二季正式開啟。數十幅來自大山裡孩子的畫作,將通過公益畫展的形式,走出大山與大家見面。「我們希望更多人看到孩子們的才華。」活動主辦方說。
  • 付佳:大山的「女兒」回了家
    (來源:常德融媒體)在付佳任教的3年多時間裡,學校新添置的物資及愛心人士捐贈物資價值合計約159.29萬元,先後有29個貧困生受到資助,全校每個孩子都收到過愛心人士捐贈的學習用品、衣物,甚至還有家庭所需的生活用品。給孩子們上課、管他們的吃喝拉撒、劈柴燒火、洗衣做飯,什麼累活髒活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