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佳:大山的「女兒」回了家

2020-12-14 人民政協網

付佳在劈柴。(來源:常德融媒體)

在付佳任教的3年多時間裡,學校新添置的物資及愛心人士捐贈物資價值合計約159.29萬元,先後有29個貧困生受到資助,全校每個孩子都收到過愛心人士捐贈的學習用品、衣物,甚至還有家庭所需的生活用品。

給孩子們上課、管他們的吃喝拉撒、劈柴燒火、洗衣做飯,什麼累活髒活都幹。從2016年8月入校,付佳的三年基層服務期早已過去,按照桃源縣教育部門的規定,可以申請調動去條件更好的學校任教,但她卻毫不猶豫的選擇繼續留下。

三年的時光,孩子們越來越離不開他們眼中這個無所不能的全能校長、萬能媽媽。選擇留下,是因為付佳覺得孩子們需要她,而她也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選擇留下,孩子們需要我」

付佳的房間裡,幾乎沒有任何裝飾,床上兩個娃娃還是朋友來看她時送的。唯一被她珍藏起來的,是這幾年孩子們送給她的小禮物,有廢料做成的小風鈴,有寫滿文字的感謝信,還有許多張學生畫給她的小畫。沒有一件禮物成本超過兩塊錢,但卻都是她心中最珍貴的寶物。

付佳收到的學生送的「大禮」。

有一次一年級小朋友那天把她攔在路上,送給她一個「大禮」。付佳自豪地告訴記者:「我以為就是一張白紙看著很簡單,結果一打開,看裡面還有個彩虹樣子的扇子,我就覺得特別用心,很開心很欣慰。」

在學校的3年多裡,不僅付佳得到了成長,瓦兒崗小學也正在一天天變得更好。學校新添置了太陽能路燈,全新的可調節課桌椅,多媒體電教設備和保障學校安全的監控探頭也已經安裝,教師周轉房也已投入使用。學校的教師待遇也根據相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

付佳給和學生們聊天。(來源:桃源巾幗 湖南省桃源縣婦聯微信公眾號)

12月26號,穿越重慶、貴州、湖南三省市的黔張常鐵路即將開通,這條承擔著扶貧重任鐵路為資源豐富的牛車河鎮帶來了希望。列車開通後,從牛車河鎮到桃源縣城乘火車只要20分鐘,而之前乘班車要2小時。現在付佳每天都想帶著孩子們一起出去走走看看,讓他們更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我覺得教育扶貧最大的意義,就是讓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更貼近,然後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一定要讓城鄉的教育更能夠接軌,讓所有學生的視野都能夠在一個水平線上。」談到教育的意義,付佳向記者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當初的付佳努力學習,為的是走出大山、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長大後的付佳,選擇走回大山,反哺家鄉,為的是讓家鄉更多孩子和她一樣走出大山。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就像那首歌裡唱的那樣:「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相關焦點

  • 付佳:踐行教育扶貧,讓留守兒童得到關愛
    付佳畢業於懷化學院小學教育專業。2016年,時年21歲的她看到自己小學母校在招收鄉村教師,便辭去當時薪資優厚的工作,回到了自己成長的地方,成為瓦兒崗小學的一名教師。2017年寒假前,付佳想到了一個能夠讓留守兒童家庭得到溫暖的方法,在與校領導溝通後,一天時間就將「物雖舊,情卻深 溫暖寒門弟子身」的捐贈帖子分享到了公眾號,此條捐贈貼引起了芒果TV、常德晚報等媒體的高度關注,通過他們的宣傳,當月就有十餘個企業及單位、百餘名個人給瓦兒崗小學及留守兒童們送來溫暖。截至目前,瓦兒崗小學及學生已收到價值8萬元的物資。
  • 大山的女兒 神國的囚徒
    後來我父親又帶隊幫扶貧困村寨到了阿梅家的村子,年幼的我就這樣隨父親見識了侗族村寨,也開始了與阿梅長達幾十年的友誼。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獨特的語言——侗話,可惜的是,寨子裡就連最老的老奶奶都不會說,而只會聽侗話了。據說只有大山的另一邊還有一個會講侗話的村寨。
  • 林則銀:從「大山的女兒」到「社區的女兒」
    她生在大山、長在大山;現如今,她把天津當作第二故鄉,將自己視為「社區的女兒」。  有人問:「一個人身處異鄉,摸爬滾打10多年,舍小家、為大家,到底圖個啥?」  林則銀答得爽快:「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一份真情、一顆真心。」
  • 郭紀軍與國家一級形象設計師王付佳
    復佳,女,原名王付佳,山東沂水人。1983年2月出生。2008年6月畢業於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專業。自2007年在津從事美業工作以來,一心撲在事業上,認真細緻,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同時,尋找一切機會,多次國內外交流進修學習,取長補短,自身技術水平飛速提高,在行業裡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 【大山駐村見聞】把家背在身上
    愛好文學的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何感悟,《大山駐村見聞》將給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發展變化圖景,描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卓瑪,多麼通俗且悅耳的名字,一個藏族女孩的形象躍然眼前。及至見面,卻是一個漢族姑娘模樣。我有些疑惑:「你是卓瑪?」她的回答即為驗證:「我是卓瑪。」隨著相互熟悉,我對她有所了解。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裡的女兒|錦屏縣偶裡鄉雲照村駐村幹部陳誠
    「大姐你好,你知道你家的結對幫扶幹部是誰嗎?」  「知道的,幫扶幹部是我的『妹仔』,我能不知道?她叫陳誠,是我的乾女兒。」2017年12月,剛參加工作的我作為全鄉最小的女同志派駐到全鄉最邊遠的雲照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作為從小在城裡長大的我來說,無疑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然而就是這一樁樁的挑戰,讓我與雲照村結下了不解的緣分,成了大山裡的女兒。
  • 大山裡的女孩
    大山裡的女孩 文/孫業廣(江蘇宿遷) 她是大山裡的女孩
  • 韓雪曬出自己家豪宅,別人家住的是別墅,她家是在大山蓋了個堡壘
    韓雪曬出自己家豪宅,別人家住的是別墅,她家是在大山蓋了個堡壘 在國內的娛樂圈的不乏有一些厭倦了普通生活的大佬出來演戲,他們也非常的低調,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的身份。我說的這個人的代表就是韓雪了,她進來娛樂圈就是為了興趣愛好才來的,在現實生活中,韓雪本人並不差錢。
  •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大山裡的築夢人(10:16) 本片為澎湃新聞·湃客眼光欄目首發紀實影像作品。
  • 守住大山守住「家」
    守住大山守住「家」 2020-12-01 2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山深處有「新家」
    原標題:大山深處有「新家」   □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鈞德史林靜   八百裡大別山,橫亙在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這裡既有北國江南的風光旖旎,也有江南北國的豫風楚韻。古老村落、綠色資源、紅色故事,在此交相輝映。
  • 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 只為書聲琅琅
    「我也是山裡的孩子,知識讓我有了走出大山的能力,更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韋君玉是這樣回答的。這算得上「現身說法」。韋君玉是大瑤山中一名語文教師,也是從大瑤山走出的女大學生,她選擇回到大山,是想為山裡的孩子們教授知識、傳遞希望。
  • 長篇小說《生活》:大山裡的孩子們
    他們深深地懂得山裡人走出大山的路並不多,然而他們也不會強迫孩子們必須走哪條路。孩子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路,這正如為人父母的他們一樣,但孩子們卻可以選擇走向未來的路。孩子們的人生路,歸根結底還要靠孩子們自己來走,酸甜苦辣都是營養,就看你怎麼吸收。沒有哪個偉人是父母生就的,即使是克隆,也不可能複製出一個偉人。
  • 退休了翻修老房子回大山生活,練練字種種地養養雞,樂享田園生活
    謝道厚說:「這棟老房子是父親62年蓋的,父親蓋房時,用了不少爺爺留下來的老房子的材料,這面木隔牆就是爺爺留下來的老房子裡的隔牆,100多年了,木質還很好,我翻修時,只刷了層清漆,古色古香的一堵木牆,留住了幾輩人關於家的記憶。」書房旁有一間臥室,謝道厚在房頂開了個天窗,躺在床上可以看星空。孫子孫女節假日回山村,也特別喜歡這間星空房。
  • 大山裡的女孩(當代詩歌)
    #當代詩歌#文/孫業廣(江蘇宿遷)她是大山裡的女孩放學了離家十多裡地山路無人接送憑自己一雙腳每天早出晚歸一天聽完四節課獨來獨往寒來暑往小學六年級很快畢業家住的小山村小升初最艱難的問題鄉鎮裡有一所不完整初中離小山村二十多裡路隔著兩條河流她小女孩有一股韌性家裡雖然貧窮爺爺奶奶決心支持孫女好好讀書走出大山溝
  • 廣西醫科大畢業生主動選擇回大山工作 對待病人像哄小孩
    1990年出生的梁駒,經過5年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訂單定向生學習,並在三甲醫院柳州市人民醫院規培3年後,2018年9月,他主動選擇在黔桂交界大山之中的杆洞鄉服務。圖為梁駒與村醫餘江鋒入戶隨訪慢性病患者。來到大山之後,杆洞鄉民眾對健康的不重視讓他頗感頭疼。農村老人在體檢被發現「三高」嚴重時,住院治療控制病情是首選方案,以免發生腦出血、腦梗阻等衍生疾病。
  • 「媽媽你過來,回我們家吃飯吧」
    「媽媽你過來,回我們家吃飯吧」 2020-03-31 2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從地頭蛇通向獨角獸,大山教育前方的無數「大山」丨藍鯨觀察
    上周,大山教育發布盈利警告。預計2020財年將出現巨額虧損。收益預計將減少約14%;淨溢利預計下降不少於90%。艱難翻過IPO這座大山後,不足一年,大山教育便墜入虧損的深淵。上市前三年營收淨利年年漲,上市後第一份財報便由盈轉虧,如今卻再度預告巨額虧損。大山教育究竟怎麼了?
  • 千鶴巾幗宣講|於英姿:教育幫扶,為大山裡的女孩「助飛」
    《教育幫扶,為大山裡的女孩「助飛」》大家好,我叫於英姿,是千鶴巾幗宣講團成員,來自下城區的一名中學老師。今天我宣講的題目是「教育幫扶,為大山裡的女孩『助飛』」。因為工作需要,2018年9月1日起我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掛職支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