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生活》:大山裡的孩子們

2020-12-14 中國網新聞中心

長篇小說《生活》第一部

第十七章

時間就像孩子們的書本一樣一頁一頁地翻了過去,華業早已習慣並適應了中學生活。每星期當中,每逢周五下午放學回家是他最開心最激動的時候,而每當周日下午返校的時候,他又總是難掩心中的一絲憂傷。現如今學校很少有課外勞動,安心學習是學生們每天唯一的頭等大事。中學每學期都開設很多門課程,加上每個年級都有好幾百學生,孩子們肩負著很大的學習壓力。華業學習始終特別刻苦,每天一大早當其他舍友還在睡夢中的時候,他就起床到教室去看書或背誦課文。因為一心想著學習,每天吃飯都顯得急匆匆的,完全是為了完成任務似的,敷衍了事,每次幾乎是把飯倒進胃裡就匆忙地跑去看書學習了。學校的飯菜質量和衛生條件本來就差,而他又不懂得注意飲食習慣,整天傻傻地就知道學習,這真是挺考驗身體承受力的。他每次上課注意力都特別集中,然而經常不到下課,肚子便餓得「咕嚕、咕嚕」直叫喚,他就儘量用自己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或偷偷把自己的褲腰帶繫緊一些,爭取在課堂上把老師講的知識當堂消化掉。每天晚上下晚自習後,初一、初二年級所有教室的燈很快就熄滅了,而初三年級因為面臨畢業了,還要延長一節晚自習。每天下晚自習後,華業並沒有回宿舍,他偷偷地拿本書,來到宿舍窯洞對面的初三年級教室外的那排白楊樹底下,借著初三年級同學教室外微弱的白熾燈光背誦課文或記憶書本知識點。在這個時候,他常被初三年級靠窗戶邊的同學發現,這時初三年級的同學往往會透過教室的玻璃窗戶悄悄喊話讓他進教室來看書,然而他每次都婉言謝絕了。一方面,擅自進高年級同學的教室有很多不方便;一方面,他覺得自己一個人在樹底下看書、背課文更方便和自在;另一方面,往往初三年級同學的最後一節晚自習都已經下課了而他卻還在路燈光下爭取最後一點時間再看會書!有時候突然有個初三年級的女同學悄悄喊他到靠近窗戶燈光好些的地方來看書,倒使華業莫名地感到害羞起來。儘管夜色下看不出來,但此時華業明顯地感到自己臉上熱乎乎的。這位好心的女同學倒把他嚇得慢慢挪開原來的地方,換到另外一棵樹底下尋找燈光去了。

剛開學那會兒,有一天晚上班主任周明老師檢查宿舍,發現全宿舍就少了華業一個孩子沒在。時下梨坪鎮的社會環境挺亂的,儘管梨坪鎮號稱全國經濟五百強小城鎮之一,然而小鎮上打架鬥毆、偷盜行竊、強姦搶劫等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社會治安環境非常糟糕!小鎮上遊戲廳、歌舞廳、酒吧等娛樂場所有好多家,儘管門口都貼著「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的字樣,然而卻有不少初中生經常出入於這些場所。因此一看少個孩子,周老師儘管表面鎮定,然而內心卻憂心忡忡的。很多孩子到了鎮上後,由於受環境的影響,加上本來心智的不成熟,本身自制力又差,很容易誤入歧途,沾染上一些惡習,不僅毀了自己的學業、耽擱了自己的前程,更辜負了家長對他們的厚望。作為班主任老師,他得對全班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們負責,在學校他就是孩子們的家長,得引導孩子們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學習上,不能因老師的疏於管理而導致一些孩子走上歪門邪道甚至是違法犯罪的道路!

且說出了宿舍門,周明老師滿心疑慮,他一邊往校園西頭的廁所走,一邊想著待會兒怎麼辦,到哪兒去尋找華業這孩子。他考慮是不是跑到校園外街上的遊戲廳去找找看——很多孩子就喜歡跑到那裡去玩。他正思想間,猛然發現有個孩子正在一棵白楊樹底下借著燈光看書,他猜想這孩子會不會是華業呢,故意放慢腳步,走近了一看,這孩子還果真是華業!

周老師的突然出現,把正在小聲背誦課文的華業嚇了一跳,頓時有些驚慌失措。周老師的疑慮瞬間消除了,他內心還在責怪自己怎麼會把一個這麼愛學習的孩子想到壞處去了呢,他見華業突然發現自己有些不知所措,趕緊走到跟前輕輕說了一句:「早點回宿舍休息去華業,別太累著!」說完他便走了。從今往後華業再也不用擔心晚上周老師檢查宿舍了,因為從周老師的話語中他能感受到,他的行為已經獲得了老師的肯定與「特批」。

轉眼間半個學期便過去了,期中考試的成績出來了,華業考了班裡第三名,年級第十一名。他們班第一名也是年級第一名,第二名是年級第四名,是兩個女孩兒。人家都考進了年級前十名,而他卻沒有,他為此而內心悶悶不樂的!

十個班,好幾百名學生,能考到年級第十一名,其實已經很不錯了,然而華業心裡清楚,年級第十一名和第十名的區別是很大的,甚至在他看來是有天壤之別的。學校規定,期中考試每個年級只有成績前十名的學生學校才會頒發給獎狀,而且每學期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成績都進入年級前十名的同學,學校會在每學期的開學典禮上向每人頒發八十元的獎學金!考試成績出來的那一刻,儘管在別的同學看來他此刻應該是開心的,然而誰也不知道,他此刻正痛心不已,怪自己太不爭氣!

華業的痛苦來自於自身特別高的要求,他對自己學習成績的定位是非常明確的,就是進年級前十名,而且一直保持下去。梨坪中學每年考取在全市享譽盛名的延原中學——全延原市最好的高中,也是省重點高中的公費生只有十來個,加上自費生每年也就四十來名學生。他的畢業目標就是考取延原中學,而且是公費生。他為自己早早地設定學習的目標,並且時刻努力奮鬥著,然而對於學習成績的一時排名似乎看得太重,內心太過於糾結,把眼前的名利和榮譽看得太重,這其實反而不利於成績的進一步提高而且讓自己陷入長時間的痛苦。

是的,我們說華業此時畢竟還是個孩子,他有一顆不甘落後、極其上進的心,然而不可否認,他也有很多的缺點和不成熟。這個時候,他其實最需要有人來開導開導他,而他的心思又不給別人講,不向外表達,外界很難知曉。

作為孩子父母的遠山和於棼他們,賜予孩子生命,辛辛苦苦撫養孩子長大成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在當下這個時代,只要孩子想上學,他們就是向親戚朋友借錢也會供孩子上學的,就是受再多的累吃再多的苦覺得也是值得的!至於對孩子功課的輔導更或是對孩子心理的輔導,絕大多數山裡人是無法滿足這個條件的,也是有心無力的。當孩子不想繼續學習,想放棄學業的時候,他們也會極力制止,然而卻似乎也無能無力。他們深深地懂得山裡人走出大山的路並不多,然而他們也不會強迫孩子們必須走哪條路。孩子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路,這正如為人父母的他們一樣,但孩子們卻可以選擇走向未來的路。孩子們的人生路,歸根結底還要靠孩子們自己來走,酸甜苦辣都是營養,就看你怎麼吸收。沒有哪個偉人是父母生就的,即使是克隆,也不可能複製出一個偉人。孩子們在學校或社會上遇到很多事情,尤其是心理上的一些結解不開時,無論這個結大或小,多數只能依靠孩子們的天性以及在社會、家庭、學校等外在環境薰陶和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他們自己解決了。

這個禮拜周五的最後兩節自習課沒有上,學校舉行了期中考試總結表彰大會。在初三年級教室前的操場上,前面坐了長長的一排校領導,下面黑壓壓整齊有序地坐了全校三十個班級的學生。華業坐在班級隊伍裡面,把頭深深地低著,他覺得仿佛這次大會是自己的批鬥會似的!儘管他表面上極力裝作很平靜的樣子,然而卻難掩內心的傷痛!他心想:「梅梅姐和靈芝也在這一片黑壓壓的人群當中,如果今天自己能夠站上領獎臺,那姐姐和靈芝看到該有多高興啊!學校為什麼只獎勵年級前十名,而不是前十五名呢……」他深深地責怪自己,甚至是痛恨自己不爭氣!當抬起頭看見別的同學驕傲地站在領獎臺上,面對這冷冰冰的現實,他的心變得更加冰涼!他好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一場,可又覺得沒處可去,只能暗自咽下心中無盡的有如泉湧的淚水!

表彰大會終於結束了,學生們一窩蜂似的散了,住校生們開心激動地跑回宿舍,只因為又可以回家了。家,這個溫暖的港灣,黃土高原山峁溝壑間的一孔孔不起眼的土石窯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然而卻想想都令孩子們感到激動,內心充滿了溫暖。在那裡,即使有再多的不開心也都可以慢慢融化。常言道,有人歡喜有人憂,此時的華業,正所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滿懷悲傷的他,推著自行車和姐姐華梅、靈芝、春來走在一起,一句話都不言傳。姐姐華梅和靈芝、春來自是理解他的心情,只聽華梅勸解弟弟道:「沒事,華業,不要多想,你已經很優秀了,第十名才比你高一分,別太在意名次啊……」聽到姐姐溫暖的話語,他感到眼睛更加的溼潤,然而強忍住沒讓眼淚流出來。靈芝和春來看著華業很難受的樣子心裡也感到很難受,可又不知該怎麼勸他。靈芝和春來期中考試的成績排名都在班級的中上遊,還可以,但根本沒考慮過學校頒獎的事。學校的表彰大會結束了,她們也心中莫名地感到鬆了一口氣,一心只想著回家的開心。且說回到溫暖的家,本來還好,母親一番安慰,反倒使華業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憂傷,竟悲傷地哭出聲來。哭出來也許更好,溫暖的家和父母忙忙碌碌的身影,對於他來講也許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療傷藥了,這更能激發他接下來的鬥志。周末在家待不了兩天,然而他卻早已期盼著返校,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念課堂和書本了。

學校舉行期中考試總結表彰大會後,周明老師利用下午一節自習課的時間,組織召開了班內的期中考試總結表彰大會。周老師總結了班級這半學期的學習情況,還讓班級前五名的同學到講臺上作了學習經驗交流發言,並給每人頒發了一張獎狀和一個筆記本。華業上臺發言的時候,並沒有站在獲獎者的角度作太多的經驗交流,而首先是講自己不爭氣沒能考進年級前十名,自己站在這裡作經驗交流是有愧的;其次是講同學們該怎麼勤奮努力用功地學習,以此報答父母和老師的厚愛;最後是講平時學習中大家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怎樣提高大家的學習成績。他的發言贏得了周明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尤其他的謙虛,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極大地鼓舞了大家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期中考試後,華業學習更加用功了。每天晚上,和初三年級的學生「一同下課」後,他悄悄地回到宿舍,同窗舍友很多都睡了,他還想再看會書,為不影響舍友們休息,就偷偷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別人不要了自己撿回來的方便麵紙箱,倒放在自己鋪位的炕角,然後拿火柴偷偷點著蠟燭,用方便麵紙箱把燭光罩起來,再用被子把自己和方便麵紙箱及燭光全裹在裡面,接下來又開始一個來小時的看書、學習,默默記憶著書本的知識。

蠟燭的黑煙把他燻得鼻孔和滿臉上都黑乎乎的,然而他卻絲毫不在乎。第二天因為洗臉也不講究,總是湊合一下便了事,鼻孔就不說了,連眼角和鼻翼兩側都是黑乎乎的,引得同學們有時哈哈大笑。好心的同學們有時會善意地提醒他一下,他趕緊羞愧難耐地拿紙擦掉。周末回到家,遠山和於棼真是想不通,覺得兒子上個學怎麼弄得跟個挖煤窯的後生似的!隨著白天和晚上眼睛長時間持續的疲勞,華業不經意間發現自己的視力似乎明顯地不如以前了,講臺上的字跡開始變得模糊起來,看黑板上的字不得不經常眯著眼睛。即使這樣,他對學習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時間一天天地往後翻著,送走了秋天,又迎來了冬天,變的是季節的輪換,變的是山川田野的膚色,變的是孩子們身上衣服的厚度,而不變的是山裡人一年到頭的窮忙,不變的是梨坪中學濃厚的學習氛圍,不變的是校園裡「丁零零」緊張而急促的上課鈴聲。期末考試又漸漸臨近了,而可憐的是,長時間的營養不良加上身體精神過度疲勞,導致身體抵抗力很差的華業又病倒了,頭暈、噁心,老不停地吐。

這是一個冬日的上午,一陣「丁零零」的上課鈴聲過後,嘈雜的校園頓時變得安靜下來。教師們陸續走上講臺,開始教授學生們書本知識。此時坐在課桌前的華業,正感到頭暈目眩的,全身無力,胃也不舒服,難受極了。他強忍著身體的不適,兩手平放在課桌上,支撐著身體以使不至於倒下。其實一大早起,他便感到身體不適,渾身乏力,頭悶悶的,有些噁心,難受得幾乎沒吃下什麼飯菜。上課前在教學樓一樓樓道他剛好遇到了靈芝,靈芝見他一副難受的樣子,讓他請假休息一下,然而他卻直言沒事——他實在不想耽擱了課程,然而現在他卻無奈地感到自己越來越難受了,一心等待著下課的鈴聲趕緊響起,他不得不請假了!

一下課,他拖著病怏怏的身體向周明老師請了假,然後立馬朝宿舍走去,手裡還不忘拎了本作文書,想著躺在宿舍的時候看看作文書,不至於使躺著的這段時間白白浪費掉!他剛走到半道,感覺胃裡的東西直往上翻騰,忍不住跑到一個垃圾桶旁竟吐了起來。只見他跪倒在垃圾桶旁,難受得眼淚都掉了下來。吐完他慢慢自己扶起身,一步一步地走回宿舍去了。此時只聽得學校上課的鈴聲又響起,遠處的教室傳來學生們朗誦課文的聲音。

卻說靈芝知道華業生病了,整節課她都是心慌撩亂的,不知華業現在怎樣了。一下課,她就跑到樓上詢問華業的情況,然而四處不見他的身影,和他們班同學打聽才得知他向老師請假回宿舍了。就課間幾分鐘的時間,她急得不知該怎麼辦,想了一會兒終於拿定了主意,她跑到班主任那裡說她身體不舒服請了一節課的假。她了解華業的身體狀況,夏天的時候在村裡他才病了一場,她猜得出他此時的情況。來到華業的宿舍,果真見他一個人正躺在冰冷的宿舍窯洞裡,一副憔悴不堪的樣子,卻還側著頭無力地伸著脖子看作文書。這還是她第一次走進男生宿舍,得虧宿舍就華業一個人,要麼她真不敢進去。她把華業手裡的書奪過來放在一旁,又拉了被子給他蓋上。看到華業這個遭罪的樣子,她的心裡也充滿了難受。她知道華業讀書特別用功,完全不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看他現在瘦的!她囑咐華業好好躺著休息,自己很快跑到校門外給華業買油茶和麻花去了,她知道他一早上幾乎沒吃什麼東西!

且說聞著靈芝從街上買回來的香噴噴的油茶和麻花,華業想吃卻實在吃不下,感覺胃難受得厲害,頭暈目眩的,吃了肯定又要吐!靈芝幾乎是硬逼著他喝了半碗油茶、吃了半根麻花。吃完不一會兒,華業感覺又要吐,他鼓起勁讓靈芝到宿舍外面去,他不想讓靈芝看到他這副狼狽的樣子。靈芝自是不聽,在這個時候,她怎麼能離開他呢!等華業吐完,她早拿宿舍的鐵簸箕從外面鏟了一堆黃土來,把地面很快收拾乾淨。華業儘管滿心難受,但他的意識還清楚,靈芝讓他想起了媽媽和姐姐華梅,讓他的心裡充滿了感激和溫暖。儘管兩人從小關係就好,但他還從沒讓靈芝親眼目睹過自己這副狼狽的樣子,身體感到難受的同時,心裡似乎又充斥著某種說不出來的幸福,這種感覺似乎是小的時候從來不曾有過的。

校園裡下課的鈴聲又「丁零零」的響起,靈芝見華業的狀態能好一些,她也只請了一節課的假,她準備回教室去,然而還是很不放心,就跑去找姐姐華梅,把華業的情況告訴了姐姐華梅,然後她又趕緊跑回教室去了。中午的時候,華梅請了半天假,也幫弟弟請了兩天假,到街上僱了個三輪車把弟弟送回了艾河村的家裡,她準備明天一大早再返回學校。弟弟的情況她很清楚,玉英大媽給他輸上了液體,嘔吐的症狀能好一些,然而頭還是有些昏沉沉的,渾身無力,得休息個兩三天,明天肯定回學校上不了課,接下來兩天剛好學校周末放假,他正好可以在家裡多休息上兩天,調理調理身體。

且說遠山和於棼看到兒子突然生病被女兒送回家來,又看到兒子黑得跟個煤球似的,心裡怪不是滋味的。於棼一邊悉心照顧著兒子,一邊坐在炕攔石邊上胡思亂想著。她知道兒子在學校遭了不少罪,學習很用功,吃的卻很差,營養跟不上。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但家裡就這經濟條件,也無法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營養補充,讓孩子們跟著大人一樣遭罪,想著想著,她不禁又流下了不值錢的眼淚。畢竟兒子的病不算嚴重,過幾天慢慢應該就能好起來了,然而擺在遠山和於棼面前的突如其來的一個問題,才真正是讓他們揪心不已,女兒梅梅突然提出來不想上學了!這讓他們吃了一驚,女兒好好的怎麼突然就不想上學了呢?不上學能幹點什麼呢,將來怎麼辦呢?他們勸了女兒一晚上,本來今天晚上梅梅是要返回學校的,然而現在卻成了這個樣子。作為父母的他們,已經感到了似乎再多的言語都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了——女兒告訴他們她這不是一時的想法,她已經考慮清楚了,她早就想找機會告訴他們了。

對於遠山和於棼來說,只要女兒想上學,他們即就是家裡經濟再緊張、肩上的負擔再重也會想辦法供女兒上學的,然而當女兒固執己見、執意不肯再上學的時候,他們感到了無可奈何和不知所措。他們又想起了幾年前大兒子華文輟學那會,他們是好說歹說遠山甚至都動手教訓瞭然而還是無濟於事,起不到任何作用!他們也懂得孩子們要想走出大山,學習幾乎是唯一的出路,然而對於眼前這樣的情況,他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了,他們心裡也清楚,靠學習這條路走出去的孩子也沒幾個,學習這種事本身又無法強求!也許只能認命了,這是他們父母長輩的命,也是孩子們的命!他們知道對於女兒來說,一旦不上學了,也許很快便有提親的人上門來,女兒也許很快便會組建自己的家庭,也許女兒這輩會比他們這輩的生活強一些,然而一輩子多數也跟他們這代人一樣,就在這窮山僻壤裡打轉轉,為人妻子,生兒育女。他們不知道繼續上學、繼續汲取知識,將來哪怕隨便上個差一點的高中,然後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即就是上個差很多的高等院校之後再走向社會、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對於社會的發展、對於孩子自身身心發展以及將來家庭生活等等的重要性。或者,就算是知道,也許又能怎樣呢?身邊有很多很多窮苦人的孩子,不是初中才畢業就是初中尚未畢業就著急忙慌地步入社會,對於這些情形,他們是看在眼裡難受在心裡,他們的一生當中,有太多無可奈何的事情,而一句話我們又怎麼可能說得清楚呢!

遠山和於棼幾乎徹夜沒睡著覺,遠山清晰地記得,梅梅在鄉上上高小那會兒,跟她弟弟華業一樣,學習成績特別出眾。在畢業考試時,記得當時同桌考試的那個孩子,和梅梅是一個學校的,他知道梅梅學習好,因此考前那個學生的父母還非得請他和女兒梅梅吃飯,只為考試的時候梅梅能「照顧」一下他們的孩子。當然他沒讓女兒佔別人的任何便宜,對別人的請求也是愛莫能助。上中學後,看得出來,女兒的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加上家裡的經濟條件也不好,以致女兒對學習漸漸地失去了興趣,而最終導致了現在的情形。女兒今年虛歲已經二十歲了,正是花兒一樣的年紀,高挑的身材,一頭烏黑披肩秀髮,兩隻大花眼睛撲閃撲閃,有一顆非常善良的心,本來應該繼續上學的,哎!

女兒其實是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特別懂事理,也懂得心疼他和於棼。幾個兒子,幾乎是姐姐梅梅一手拉扯大的。他和於棼因為一年四季總是忙於地裡的活,梅梅大概從小學二年級起,家裡六口人的飯就全由她來張羅了。平時女兒也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的,村裡人常誇他和於棼是有福的人,生了這麼好的個女兒。女兒上中學這幾年,她總是省吃儉用的,她知道家裡經濟條件不好。記得有一個禮拜,女兒除了學校灶上吃飯花點錢外,其餘只花了一毛錢買了根橡皮筋——以前扎頭髮的那根橡皮筋斷了,續綁了好幾次實在用不成了!其實家裡再緊他和於棼也是每周給女兒幾塊零花錢的,然而她就是捨不得花,心疼父母!每遇集他到鎮上的菜市場賣點蔬菜瓜果什麼的,女兒就趁中午休息的時間用自己的小杯子在宿舍盛杯熱水給他送來,生怕他渴著……想著想著,遠山的眼睛不由得有點溼潤了,他偷偷地拿被角拭去眼淚,他想讓女兒繼續讀書,但是……嗨!

且說華梅已經長大了,現在每次回家她都在中間這孔窯裡休息。此時的她又何嘗不難受呢,儘管自己現在的成績雖然不好,在班裡處於中等偏後,但還不是很差,初中畢業,上個鎮上的高中或是像其他家境好點的女孩一樣,到外面上個技校什麼的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學習對她來說已不像小學時那麼有吸引力了。既然感覺自己學習已沒有什麼大的出路了,自己就不想讓爸媽再為自己一條沒有多大希望的求學之路而繼續增添負擔了,與其這樣還不如讓爸媽一心供兩個弟弟上學了!自己也長大了,看能不能在外面找份工作,養活自己的同時還可以補貼家用、照顧幾個弟弟!其實早在這學期開學的時候,她已經認真考慮過輟學的事情,現在是終於下定了決心。

且說到禮拜天,華業已經好得差不多了,又活蹦亂跳的,然而姐姐輟學的事情,又讓他傷心地流下了眼淚。上中學以來,一直都是他和姐姐、靈芝、春來禮拜天下午一起去學校,周五一起回家,但從今往後姐姐就再不會跟他們一起去學校了,她今天上午已經去學校給班主任老師報告了,且把自己的鋪蓋卷都搬了回來!他傷心極了,頓時感覺自己在學校失去了不可或缺的人抑或說是某種精神上的支柱,可他又沒任何辦法,只是哭得很傷心,惹得母親和姐姐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對於姐姐的輟學,靈芝和春來也同樣感到很難過,然而她們也都沒有辦法,和華業一起怏怏不樂地騎著自行車朝學校走去。

再次回到學校,華業立即又投入到繁忙的功課和學業當中,和以前的日子一樣,傻傻地就知道學習。五天的時間轉瞬就過去了,周末再次回到家,剛上土院畔,華業老遠看見姐姐便打招呼道:「姐,我回來了!」他莫名的激動,姐弟倆仿佛久別重逢,開心之情溢於言表,兩人開心的聊些學校和家裡的事。

華梅開心地說道:「華業,你到百面溝幫媽吆牛去,媽應該到回來的時間點了,姐給你做好吃的!」當下華業又開心地直奔百面溝而去。

已是寒冬臘月的的百面溝,落日西斜,給這荒山野嶺塗抹上一道暗紅色的光輝。寬寬的壩坪上,枯草雜亂間流竄過一股自北而來的寒風。整個溝壩顯得特別寂寥空曠,遠處山頭杜梨樹上的幾隻烏鴉,凝視著這百面的溝,撲騰幾下翅膀飛向大山深處,殘餘幾道「呷呷」的叫聲在山谷壩坪間迴蕩。這會兒於棼正裹著厚厚的棉衣,手拿一根長牛鞭正往溝口趕著一群邊走邊悠閒地啃著地面荒草的黃牛。牛群分散且集中著,有的仰頭「哞」幾聲,再甩甩脖項,低頭再啃幾口草抑或尥幾下蹶子,仿佛在向其它同類撒嬌,享受這方枯草,享受這份靜謐,享受這般牲靈自在的存活。於棼的心隨著這大地深山的寂靜而寂寥,不用煩其他的事情,讓自己的心也跟放假似的,但畢竟和這深山溝渠、牛群草灘並非同類,多少感到有些冷清。

早飯後她喊叫著讓後村有牛的家戶把自家的牛全都吆喝出來,她把這些牛集中起來後趕到前村百面溝的壩坪上來放牧。這是後村村民的一個慣例,一到冬天,大家都集中放牛,每家輪流一天。冬季一天顯得特別的快,感覺才出來不久,太陽已經快下山了。她正準備吆著牛群回村裡,心裡還想著周末放學回家的兒子華業,正思想間,但見兒子華業便出現在了自己眼前,她的內心充滿了愉快。華業見到母親也是激動不已,他立馬上前從母親手中取過牛鞭,吆喝著牛群朝溝口走去。他望一眼深邃的百面溝,不由得想起夏天的時候和爸媽及哥哥華文遭暴雨冰雹襲擊的情景來,心裡還感慨著時間過得好快,轉眼又是冬天了!

回到後村,把牛分還給各家各戶,太陽已快完全淹沒在村子西頭的深山裡了。站在鍋灶旁,聞著姐姐做的香噴噴的洋芋扁扁,華業止不住直流口水。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待在溫暖舒適的窯裡,享受著美味佳餚,真是愜意極了……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扶貧也扶智,抖音幫大山裡的孩子們圓夢音樂
    據活動主辦方——抖音短視頻平臺的一位負責人介紹,之所以說特殊,一是因為本次公益的主要參演者是當地11位熱愛音樂的少年,他們以直播的形式完成了人生中首場屬於自己的演唱會,吸引了線上超百萬網友的關注與點讚;二來,是演出場地位於平均海拔達到2400米的貧困鄉村——海嘎村裡。
  • 大山裡,學校就是孩子們的「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唐善理 通訊員 陳俞臻 盤海軍 距雙牌縣城3個多小時車程,地處湘桂兩省交界處,群山重圍,交通閉塞,全校90多名學生,留守兒童佔到80%以上……大山深處的何家洞鎮蔡裡口小學,近年來通過創新辦學思路,推行「學校即家」的辦校模式,還積極開展教學改革
  •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大山裡的築夢人(10:16) 本片為澎湃新聞·湃客眼光欄目首發紀實影像作品。
  • 貴州大山裡 有群「小畫家」
    12月3日,由貴陽龍湖攜手喜馬拉雅舉辦的「大山裡的小畫家」公益行第二季正式開啟。數十幅來自大山裡孩子的畫作,將通過公益畫展的形式,走出大山與大家見面。「我們希望更多人看到孩子們的才華。」活動主辦方說。
  • 大山裡的「雲課堂」好溫暖
    大山裡的「雲課堂」好溫暖 通訊員 鍾國海 吳海炎 本報記者 羅瑞斌 這已是金欽第二次踏上布裡莫小學愛心之行,孩子們清澈的眼神讓他難忘。 因為地處高山,孩子們很少下山,也很少看到陌生人來訪。通過上虞老年大學的線上教學平臺,金欽想用一次「特殊」的直播課,讓上虞老年大學國畫班的老同志們,以「雲課堂」的形式,與大山裡的孩子們一起牽手,溫暖同行。
  • 大山裡動聽的旋律
    大山擁抱著的村寨,層層疊疊的茶園,還有一聲聲嘹亮的雞鳴,像是給剛剛過去的一天做著總結。這一刻,林金趙站在校園圍欄邊,雙手捧著陶土色的壎,放到唇邊。他手指靈巧地觸碰著壎上的小孔,悠遠、綿長的聲音便從壎裡傳了出來。那聲音穿過山林,穿過炊煙,仿佛還能夠穿過歲月。
  • 對生活絕望的張桂梅,卻給大山裡的孩子帶來了真正的希望!
    隨後在雲南認識了丈夫,1990年隨丈夫一同調到喜洲一中任教,在與丈夫一起生活的那段時間,張桂梅說她和現在大家現在看到的她很不一樣,也很愛美很喜歡打扮,工作和丈夫就是生活的全部。或許對於張桂梅來說那些日子是自己人生裡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了吧!
  • 貴州大山裡的海珠小學,如今怎麼樣了?
    貴州大山裡的海珠小學,如今怎麼樣了?3個多月來,5位支教老師白天和當地的教師們一起上課,晚上就在學校辦公室臨時改建的宿舍裡加班備課。每個班級的學生共同栽下一棵樹,師生們寫下自己的心願,放進心願盒,把盒子埋在各班認養管理的大樹下,讓孩子們的心願隨著樹木一起成長。
  • 記錄生活 圓夢鄉野|@大山裡的秘蜜:重回大山的新一代養蜂人
    近年來,橫樟村裡的養蜂人一度減少。近千人的村子裡,大半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來的養蜂人大多上了年紀,蜂蜜割下來,只能挑到集市上,一個月賣不出幾瓶。張俊傑退伍歸來後,看到村裡養蜂人的無奈,想為家鄉這麼好的蜂蜜努力打開銷路。
  • 「大山裡的小畫家」公益畫展:讓他們的才華被看見
    而這些,在支教老師王明華到來之後,都成為了和寧願一樣的大塘村孩子們的畫畫素材。從2017年至今,在王明華老師的帶領下,大塘村的孩子們學會了用畫筆去記錄和發現家鄉的美。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裡,王明華和孩子們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稚嫩也有生澀,但他們筆下生出的線條卻是是流淌的、生動的,淳樸的色彩裡,隱藏著孩子們對藝術的渴望,對未來的追求。
  • 這群大山裡的足球小將,踢出了全國季軍!
    水泥地改造簡易足球場 不少隊員「零基礎」每天下午4點,伴著下課的音樂聲,石門五小的田徑場上熱鬧起來,學校裡熱愛足球的孩子們開始了日常訓練。這塊田徑場過去曾是水泥地和煤渣跑道,兩年前,教練謝波找人給水泥地鋪上了緩衝墊,又加了一層草皮,才有了現在的「足球場」。為此,他欠下了不少錢,至今還沒有還完。謝波今年37歲,退伍後考取了中國足協D級教練。
  • 榮獲全國季軍,常德大山裡的足球小將受到央視關注!
    而就是這支山區裡的球隊,前不久在第三屆「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中獲得了季軍。一起來認識這群大山裡的足球小將們。湖南常德石門縣第五完全小學足球隊隊員 王奕博:大家好,我叫王奕博,今年九歲,來自湖南石門五小,在五小踢三年球了,我的偶像是梅西,我的夢想是加入中國國家隊,我會繼續努力的,加油!
  • 體彩為大山裡的孩子追夢築路——《溫暖有光放映隊》系列報導之四
    體操奧運冠軍楊伊琳、演員林永健與任敏組成的「星光放映隊」與觀眾一起,在深山侗寨,循著侗族大歌的優美旋律,感受榕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著「風情濃鬱、璞玉渾金、無跡不古、山水獨秀」等美譽的貴州榕江,不僅是「紅色革命老區」,還是「貴州省體操之鄉」。
  • 大山裡的多彩民族藝術走進上海親子家庭
    本次特展嘉年華活動由 「來自大山」民族文化才藝教育公益項目聯合上海兒童博物館共同舉辦,應用材料公司特別支持。元旦期間聯展三天,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主辦方決定將活動延續到寒假和春節。特展廳裡展出了來自於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孩子們的繪畫、書法、刺繡、編織的手創作品,以及歌舞才藝視頻,涵蓋藏族、蒙古族、納西族、瑤族、彝族、傣族、侗族、滿族、佤族、鄂倫春族共計10個民族。
  • 大山裡的衛生巾禁忌
    2020年初冬,11月3日,四川涼山州的大山裡,雲霧繚繞,路面能見度不足兩米,車前的雨刷器不停晃動,車子右側,即是懸崖。清幽和她的志願者同伴們,要把車廂裡的衛生巾,送往位於山頂的一所鄉鎮中學。在那裡,有三百多名女中學生,她們都到了需要使用衛生巾的年紀。但是,這些住校的女生,很多人並沒有覺察到自己對於衛生巾的需求。
  • 【知危險 會避險】遙遠的大山裡,這個特別的「122」!
    【知危險 會避險】遙遠的大山裡,這個特別的「122」!旁邊,是一如既往帶領孩子們行走在山間的彭有興老師。每天8公裡,兩年多來,他堅持這樣陪伴著孩子們,零距離守護。「知危險、會避險」,移動的「小黃帽」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大聲喊,像是跳動的音符,寫在烏蒙山區的鄉間美景裡。
  • 大山裡的女孩要讀書改命有多難?
    一個大山裡的女孩要逃離她的命運有多難?有人用二十多年去建免費女子高中,即使身負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餘種疾病,依然堅守自己的校園。這就是大山裡的女校長張桂梅,她和她的女孩們用命去拼,才獲得這麼一次逃離原生家庭的機會。張桂梅教學生涯中,讀著讀著就不來了是大山女孩的常態。
  • 長篇小說《相思山》賞讀會召開
    12月17日下午,王天明「夢圓2020」文學徵文獲獎長篇小說《相思山》賞讀會在市新華書店舉行。區領導陳金星、唐露堯、方正春、鄧群政出席。2017年9月,湖南省作家協會聯合湖南日報社、湖南省文聯、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舉辦了「夢圓2020」文學徵文活動。
  • 付佳:大山的「女兒」回了家
    (來源:常德融媒體)在付佳任教的3年多時間裡,學校新添置的物資及愛心人士捐贈物資價值合計約159.29萬元,先後有29個貧困生受到資助,全校每個孩子都收到過愛心人士捐贈的學習用品、衣物,甚至還有家庭所需的生活用品。給孩子們上課、管他們的吃喝拉撒、劈柴燒火、洗衣做飯,什麼累活髒活都幹。
  • 大山裡的支教老師:我願意一輩子「作秀」
    畢節市黔西縣,貴州西北部的大山裡,天亮得遲。清晨六點,楊明從教學樓一角的宿舍裡走出來,睡眼惺忪地走到公共衛生間去洗漱。昨晚,他又熬夜工作到了一點半,連軸轉了二十個小時。過往十餘年來,這樣的工作時間是常態。這是楊明來支教的第11年,他先後輾轉在六所學校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