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光明日報社和啟明公益基金會捐建的陽光房竣工揭牌儀式在囊謙縣著曉鄉寄宿制小學舉行。該項目包括600平方米的陽光房公共活動場地、120平方米的教師宿舍及封閉式暖廊和一些運動設施、書籍,投資170萬元。
愛心常駐溫暖如春的陽光房
「陽光房和教室宿舍暖廊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我校的教學和老師生活條件,可謂功德無量,大愛無疆。也將鼓勵廣大教師堅定奉獻黨的教育事業的決心。」著曉鄉寄宿制小學校長更尕桑德說。說起陽光房和陽光暖廊,這得從囊謙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索南扎西說起。他曾在著曉鄉工作過,雖然後來他調動工作去了別的鄉鎮、部門,但是心裡始終裝著這裡的孩子們。一次,他向 光明日報社扶貧辦常務副主任張君華介紹情況、商議援助項目時,提出了光明日報社幫助改善著曉鄉寄宿制小學條件的建議。
孩子們心目中的君華奶奶張君華當時聽了一方面深為在如此艱苦環境中的孩子們擔憂,一方面下定決心一定要為這裡的孩子和老師們建個暖和的「陽光房」。她的一位同事說「君華姐回到北京後,立即開啟了尋找資金援助著曉小學的模式。」啟明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孫建軍聽說張君華在北京四處奔波找資金為高海拔的著曉鄉寄校建陽光房的事,很受感動,決定出資170萬,參與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光彩事業。
代青卓瑪和她的「小莎莉哇」
「有了陽光房,儘管外面寒風刺骨,一派冰天雪地,但是房內溫暖如春,學生們高興地跳著『莎莉哇』,綻放出格桑花般純真的笑臉。」代課老師代青卓瑪對記者說:「我來這裡當代課老師兩年了,被北京來的大愛所感動,我要把愛的故事講給孩子們,把這種愛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眾人拾柴火焰高,社會需要有心人。 陽光房和陽光暖廊,讓人倍感暖心。現在玉樹地區類似囊謙縣著曉鄉寄宿制小學的學校為數不少,還需要社會各界的進一步關注關懷,需要索南扎西、張君華、孫建軍、楊慶民這樣的有心人牽掛關愛。也需要像更尕桑德、代青卓瑪這樣的靈魂工程師把這種精神傳揚,將感恩之心化作孩子們為改變家鄉面貌努力學習的動力。正如著曉鄉的孩子們所唱的:海拔四千五百米的著曉只有神話和傳說在這裡停留歷史穿著一件皮襖走過四季老人說夏天是借來的春天和秋天與冬天沒有區別如今我們的學校也很溫暖愛心常駐四季如春我們要說這一切不是借來的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君華奶奶從北京帶來的…… 三江源報 記者 才仁當智
[ 責編:李伯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