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眼的青山、潺潺的流水、清新的空氣,乾淨的街道、新建的公廁、到處可見的洗手臺,自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以來,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雲南省獨具苗族風格的屏邊縣城,又變了一個新模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僅16萬人,其中縣城區常住人口僅2萬多人,是名符其實的山溝中的小縣城,借著剛剛通過驗收退出脫貧攻艱縣的東風,屏邊縣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讓縣城從表到裡都發生了大變化。
11月11日,屏邊縣城內新建的長晟農貿市場投入使用了,在這個經營面積7000平方米,設有342個臺位、百間商鋪的市場內,以往在街道上擺地攤經營的商戶們,全部遷進來了。整潔的臺面、寬敞的通道、分類有序的各種貨物,讓所有經營者都覺得,經營環境比以前提高了好幾個檔次。屏邊縣副縣長高芬向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介紹,市場投入運營當天,縣政府領導就進入到市場內,多方聽取經營戶的意見,對他們提出的市場內還不完善的眾多建議,都要求在近期內逐條解決。
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屏邊縣第一個標準化農貿市場,後續工程完成後,不僅可以容納固定經營戶,還可以為進縣城趕集售賣農產品的零散戶提供場地,這樣既保持趕集的傳統,還可免費為下雨時進城售賣的農戶提供方便。
在滴水苗城,一座瓦屋面的建築掩映在道路邊的綠樹之中,如果不走近,很多人都想不到會是一座公廁,屏邊縣住建局陳曦副局長介紹,這是一座帶有商鋪功能的獨立式公廁,考慮到長期的管護,將這座公廁設計建成商鋪式公廁,這樣可以探索一條以鋪養廁的路子。陳曦介紹,縣城內已經新建改建了31座公廁,已經全部消除了旱廁,其中17座公廁達到了旅遊公廁標準。
事實上,記者看到,不僅僅是農貿市場和公廁都得到了提升,如今,屏邊縣城內已經完全看不到有裸露垃圾了,每天產生的近30噸生活垃圾都做到了日產日清。而且在縣城街道上已見不到雜物堆放,行走不遠,就能看到有洗手臺和直飲水臺,且都配有洗手液和捲紙。街道上、廣場上,都能看到保潔員在巡視著,一有垃圾就立即掃走。
幾位大媽在廣場上領著小孩玩耍,自稱是廣場舞隊長的老人笑呵呵地告訴記者,5年前,屏邊縣城的所有房子都戴上了苗族「帽子」,穿上了苗族「裙子」,牧羊河從縣城中流過,屏邊縣城的外表變了新模樣,新時代的愛國衛生行動,又讓屏邊縣城從裡子裡變了新模樣,這是1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新生活。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任銳剛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