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關注|醫療廢物日產日清是這樣實現的(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0-12-17 生態環境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每天產生的巨量醫療廢物成為武漢市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圖為近日,在武漢市青山區雲峰公司,工作人員在對醫療廢物轉運箱消毒。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3月11日,記者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得知,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理醫療廢物14.2萬噸。截至3月7日,生態環境部將全國2716家定點醫院、2214座接收醫療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6093個集中隔離場所納入醫療汙水處理監管範疇。

體量如此巨大的醫療廢物和汙水,會不會影響到公共衛生安全?這一問題備受關注。

醫療廢物處置後不再有感染性

早上6點,武漢雷神山醫院的李師傅上崗,開始處理醫療廢物。

「這些醫療廢物是從病房收集來的,經護士長確認後再交給我們物業公司,每六小包裝一大包,再裝進240升的密封桶,送到外面的焚燒爐焚燒。每一步都由經辦人核實數量後籤字。」李師傅告訴記者。

在雷神山醫院醫療廢物焚燒前的暫存倉庫裡,紫外線24小時照射消毒。

由於此次疫情產生的醫療廢物具有感染性,如果處置、管理不當,極容易造成空氣、水體、土壤汙染,甚至造成病毒二次傳播,影響疫情防控大局。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危險廢物管理技術部副主任鄭洋介紹,醫療廢物處置方式主要包括高溫焚燒和非焚燒兩類,非焚燒主要指高溫蒸汽消毒、微波消毒和化學消毒等。

對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醫療廢物處置,各地主要採取高溫焚燒方式,既能保證無害化又能高效進行。

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的醫療廢物都有專人到病區分類收集,用密閉車輛送到醫院臨時暫存處,再集中處置。

按照標準處置後的醫療廢物不再具有感染性,焚燒產生的爐渣被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以武漢為例,目前全市每天處理醫療廢物200噸左右,達到日產日清。每天處理生活垃圾6000噸左右,無害化處理率100%。

儘管在公眾看來,結果呈現出來只是一組組專業數據。但這場抗疫中的醫療廢物阻擊戰,卻經歷了跌宕起伏的過程。

數量暴漲曾一度逼近處置能力紅線

疫情發展迅猛,新問題讓人始料不及。

隨著戰「疫」的全面推進,全國的醫療廢物收集量不斷上升。武漢市由疫情前的每天40多噸飆升到最高時每天240多噸。

在湖北,尤其是武漢,數量巨大的醫療廢物越來越逼近處理能力的紅線。

疫情防控期間,屬地醫療廢物要求「日產日清」,基本保持12小時清理一次,最長不超過24個小時就要進行收集和處理。可是,原本預計一名患者一天產生醫療廢物1.5公斤至2公斤,但實際上以火神山醫院為例,高峰期一名患者每天產生8至10公斤醫療廢物。

人員嚴重不足,設備嚴重超載。關鍵時刻國企展現擔當。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啟迪環境千裡馳援,幫助武漢市協和江南醫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設醫療廢物處置系統。

一天完成動員組建,一天完成入漢審批,一天一晚集結完畢,一天一晚醫院對接安裝調試,僅僅用了四天時間就實現「點火」運營。

生態環境保護戰線的普通幹部、環保企業職工、環衛工人……他們不顧風險、逆向而行。

在湖北疫情形勢最嚴峻的時候,來自生態環境部直屬科研單位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以及中油優藝、啟迪環境、高能環境、薪火傳等多家單位的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隊伍,與數萬名醫護人員一起加入「逆行者」大軍,馳援武漢、黃岡等重點城市。

醫療廢物處理人員是除一線醫務工作者之外,離傳染源最近的群體之一。

武漢市輻射和危險固體廢物汙染防治管理中心主任龔源告訴記者,有一家北京環保企業,在得知武漢協和江南醫院急需醫療廢物處理設備後,主動表示願無償提供幫助。正值武漢冬季,寒風刺骨、陰雨連綿。該公司副總帶著十幾位員工,不分晝夜處理醫療廢物。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180萬名環衛工人90%以上在崗,其中湖北省全天作業環衛工人超過8萬人。廣大環衛工人除了承擔日常的環衛工作,還根據需要對醫療機構、集中隔離場所和相關設施進行消毒殺菌。

疫情之初,由於物資匱乏,很多一線處置工人和基層環境監管人員是在設施設備不足、防護措施不齊的情況下,義不容辭、奮不顧身投入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阻擊戰的。正是這一個個不計回報默默付出的身影,讓我們戰勝疫情的腳步越跑越快。

經此一「疫」,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大大提升。

3月7日,湖北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達到665.6噸/天,較1月20日前增加了2.7倍。武漢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達到263.8噸/天,較1月20日前增加了4.3倍。

3月9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部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幹傑主持召開部黨組(擴大)會議暨部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表示:「當前全國醫療廢物處置、汙水處理平穩有序,尤其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湖北省醫療廢物處理取得明顯進展,武漢市近一周連續做到『日產日清』,並且,自3月6日起不再外運處置,轉運過程風險隱患得以徹底消除。」

醫療汙水處理系統經受考驗

醫療汙水如何處理?飲用水會不會被汙染?

人們期待權威部門儘快拿出切實措施消除大家的擔憂。

1月27日,海南海口。中午11點,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水汙染源處練湘津接到緊急任務:立即起草文件指導各地加強醫療和城鎮汙水監管。

從那天起到記者採訪她的3月9日,她一天沒休。接手任務即和另一位未離京的同事爭分奪秒、挑燈夜戰,與專家反覆討論,數易其稿,以至於伏案12小時後,練湘津因腰肌勞損已經無法平躺。

2月1日,練湘津接到任務後的第五天,生態環境部下發《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的通知》和《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對定點醫院、集中隔離場所、接收醫療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農村醫療汙水、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分別提出有針對性的管理要求。

疫情發生以來,為保證全國範圍內醫療汙水環境監管100%全覆蓋,汙水收集處理消毒100%全落實,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迅速開展工作,組織全面排查。

高效的信息流轉,保證了每天處理一萬餘條信息後得出了這樣一組數據:

截至3月7日,已累計統計定點醫院、接收醫療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以及集中隔離場所數據32萬餘個,對前文提到的所有定點醫院、接收醫療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集中隔離場所,實現醫療汙水環境監管100%全覆蓋。累計排查發現無治汙設施、未正常運行治汙設施、末端消毒落實不到位等3類346個問題,排查出的問題已全部清零。

為解答疫情對水質的影響這一問題,記者採訪了參與編制《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

「近20年來,隨著法規標準、基礎設施等的完善,城鎮汙水和醫療汙水的處理設施,逐步達到了基本全覆蓋,我國汙水處理廠建設成績顯著,同時加強了運行管理的監督,按照現有規定執行即可滿足當前排放要求。」王凱軍說。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從醫院病房防疫到醫院汙水處理再到接收定點醫院汙水的城市汙水處理廠的三級防護體系。

這樣的三級防護體系做到了和國際接軌,抓住了醫院源頭消毒環節這一主要矛盾環節,形成了我國醫院汙水處理的基礎設施體系。在這期間,做好源頭消毒,切斷汙染源,嚴防擴散,最終形成了一個無縫銜接的處理體系。

生態環境部對定點醫院,特別是對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63家定點醫院汙水排放處理情況,每天都會進行監督性監測。

有人擔心,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地方進行大規模消毒殺菌工作,會不會造成餘氯過量,影響到飲用水安全?

針對飲用水源地水質,全國累計開展了14915次監測;針對公眾關注的餘氯,又特別開展了1901次監測。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水質安全的情況。

「公眾不必多慮。」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應急室副主任康曉風告訴記者。

集團作戰展現國家力量

「這次疫情中的醫療廢物處置指揮體系統一高效,各方力量迅速集結,處置標準清晰可操作、技術保障及時到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辛鳴說。

迅速完成頂層制度設計、多方接力馳援湖北、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推動了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平穩有序高效。

1月20日,還處於抗疫阻擊戰初期,生態環境部就組建了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一名副部長直接負責,採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部署實施全國疫情期間醫療廢物的處置工作。

在生態環境部、衛健委等部委出臺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文件後,地方政府緊隨其後。

湖北於1月22日率先印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對重點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運輸環節及集中處置單位加強安全防護和統籌協調工作。

隨後陝西、江蘇、四川等地也根據中央文件的指示印發了具體的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相關的處置通知或規章。提供技術支持,明確處置標準。

「居民廢棄口罩收集後怎麼處理」、「我們處置疫情醫療廢物有風險嗎」……生態環境部固體司組織固管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固體廢物應急處置與管理技術在線專家支持系統」,組織上百位專家,義務為前方提供在線支持,已解答問題幾百個。

從1月21日起,生態環境部先後制定印發系列通知、指南,從組織保障和技術要求上為全國疫情期間的醫療廢物處置提出部署和指導。建立聯動機制,實行每日一報;印發試行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實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監測方案。

疫情發生後,生態環境部第一時間安排駐地在武漢市的派出機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組成指導幫扶工作組,後期又增派機關有關司局負責人前往武漢,加強力量。

辛鳴認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那些馳援湖北的黨員幹部、企業職工、普通市民身上,看到了強大的制度組織能力。

在交通運輸部支持幫助下,生態環境部組織北京、天津、湖南、江蘇等地調運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馳援。

2月26日,生態環境部增派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主要負責人等人抵達武漢,增強現場指導幫扶工作組力量。

全國多家環保單位,積極響應生態環境部門的感召,為湖北省援助了大批的醫廢應急處置設備,及時彌補了應急能力的不足。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仍有一批醫廢處置專業人員化身「最美逆行者」,疫情不退人不撤。

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從2月起,生態環境部開始對外發布醫療廢物處置情況。伴隨疫情發展,3月6日起,每三天發布一次全國醫療廢物汙水處理和空氣監測最新情況,避免了公眾恐慌。

50歲的李先生原本是深圳一家節能服務上市公司的老總,主動聯繫承擔雷神山醫院建設任務的某建築公司,提出建議在雷神山醫院就地建立物理消毒以及醫療廢物焚燒設施。他的建議被相關部門採用,並邀請他幫忙提供這樣一套設施,於是他四處託親拜友尋找配套設備,最終,湖南的一家公司聯繫他表示願意捐贈一套焚燒爐,他考慮委派員工不一定能做好協調調度,於是驅車16小時,從深圳來到了武漢,到雷神山當了一名志願者。

正是得益於這些逆行而上的志願者,雷神山醫院雖然收治了一千多名重症病人,但是醫療廢棄物處置工作高效順暢,每日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能夠做到就地處理,「日產日清」。

「這次疫情中的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充分發揮了我們的政治優勢,體現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理念。」辛鳴說,「在這場疫情大考中,從一線的環衛工人到星夜馳援的志願者;從線上答疑的專家到無償捐獻的環保企業老總,無一不是為了那份信念:讓火和熱把瘟疫帶走,讓人民康復,讓百業復興。」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記者:黃輝

相關焦點

  • 醫療廢物基本實現日產日清
    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服務100%覆蓋  醫療廢物、醫療汙水及時有效收集和處理處置100%落實  截至4月10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6074噸/天  截至4月11日24時,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現有確診病例1138例,其中重症病例
  • 武漢醫療廢物日產出量曾高達200多噸 如何實現了日產日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隨著武漢疫情的日益好轉,全國人民那顆懸著的心也慢慢地沉了下來。雖說各大平臺每日都在更新疫情的最新數據,但大多數都是關於病患疑似、確診、治癒和死亡的數據。而關於高危醫療廢物產出這塊的數據是少之又少。
  •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布會 武漢市醫療廢物已實現日產日清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布會 武漢市醫療廢物已實現日產日清
  • ...確保所有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產生的醫療廢物「日產日清」
    受疫情影響,請問貴公司環保業務的(醫療廢棄物)處理超負荷了麼,營收怎麼樣?  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對潤邦股份的關心。目前,中油環保旗下7個醫廢處置項目開足馬力處置醫療廢物,確保所有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產生的醫療廢物「日產日清」。中油環保將根據湖北省疫情防治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不講條件、不計代價」傾盡所能地完成武漢及周邊重疫區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及處置任務。謝謝!
  • 溫州疫情醫療廢物處置點:政企聯動 日產日清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不論是戰「疫」最前線的醫療機構,還是老百姓的日常防護,每天都會產生很多醫療廢物。如何安全、及時處理好這些醫療廢物,確保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環節。2月10日,筆者實地探訪溫州市唯一一家疫情醫療廢物焚燒處置企業——溫州市綜合材料生態處置中心。 走進處置中心,工作人員「全副武裝」,配備N95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橡膠手套等防護裝備,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有的在對醫療廢物轉運車進行消毒,有的將醫療廢物進行稱重卸料。
  • 「新冠醫廢」日產日清 江蘇日均處置醫療廢物183噸
    疫情暴發以來,省生態環境系統及早謀劃、科學應對,守住疫情防控生態環境紅線,堅決防止二次汙染,堅決阻斷病毒通過醫療廢物、汙水傳播,先後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對和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等18個文件,指導全系統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醫廢」日產日清  守好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是生態環境系統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中之重。
  • 記者探訪疫情醫療廢物處置:日產日清 守好最後一道防線
    如何安全、及時處理好這些疫情醫療廢物,確保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防線。2月10日,記者來到溫州市洞頭區大門鎮,實地探訪溫州市唯一一家疫情醫療廢物焚燒處置企業——溫州市綜合材料生態處置中心。  走進處置中心,工作人員「全副武裝」,配備N95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橡膠手套等防護裝備,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有的在對醫療廢物轉運車進行消毒,有的將醫療廢物進行稱重卸料。
  • 福建日產日清涉疫醫療廢物 未發生二次汙染
    人民網福州5月14日電(陳歡歡)在5月14日上午舉辦的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第二十三場新聞發布會上,福建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鄭彧介紹了福建涉疫廢物、廢水、垃圾處理處置情況。鄭彧介紹,福建省已累計出動約2萬人次,深入現場督導幫扶,確保涉疫廢物、廢水、垃圾安全規範處理處置。目前,全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達133.1噸/日,平均負荷率為62.5%,福建省醫療廢物全部做到應收盡收、日產日清,未發生二次汙染。
  •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接聽12345熱線 疫情期間醫療廢物做到「日產日清」
    溫州網訊(記者陳克力)家住醫院旁,醫療垃圾會不會影響居住環境?針對環評市場中出現的「給錢就給報告」亂象有何措施?住在S1線附近,被噪音影響日常生活怎麼辦?  有市民來電稱,自己家住溫醫大附一醫周邊,前期疫情爆發時,該醫院是重病患者收治點,他比較擔心醫院產生的醫療廢物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  對此,潘黃星回復,疫情爆發後,生態環境部門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在醫療廢物的處置上,做到全收集、全處置。從1月20日起,全市已累計處置醫療廢物近2000噸,並做到「日產日清」,市民不必擔心。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醫療廢物管理培訓指南》在聯合國工業發展...
    記者了解到,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網站近日刊發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醫療廢物管理培訓指南》。國家醫療廢物管理培訓基地(上海)在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指導下,參與了該《指南》的編寫過程,上海醫療廢物一、二、三級響應與應急保障機制中的案例也被納入《指南》之中。
  • 中國累計處置涉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13.6萬噸
    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攝(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累計處置涉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13.6萬噸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10日消息,1月20日至3月7日,全國累計處置醫療廢物13.6萬噸,涉疫情醫療廢物基本「日產日清」。
  • 每日一詞∣醫療廢物處置能力 medical waste disposal capacity
    近日,國家衛健委和生態環境部等部委聯合印發的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國每個地級市都要至少建一個規範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
  • 另類「白衣戰士」:安全處理疫情醫療廢物 守好最後一道防線
    2月9日,記者探訪寧夏唯一一家疫情醫療廢物焚燒處置企業——位於銀川的寧夏德坤環保科技實業集團,了解其如何將寧夏各大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隔離區醫療廢物「日產日清」。截至目前,德坤環保累計收集轉運處置疫情醫療廢物7502.83公斤,轉運距離超過5000公裡。圖為工作人員將醫療廢物桶運送至焚燒爐。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攝
  • 確保醫廢日產日清的「白甲衛士」:用生命擔當使命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市醫療廢物呈現井噴式增加。每日數以噸計的醫療廢物,如不能及時高效無害化處置,二次汙染風險不可估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承擔荊州市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責任的荊州市中環環境治理有限公司,春節前夕召集45名員工全部回歸,第一時間向疫情宣戰!無法深入治病救人一線,就築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線,為「疫情」阻擊戰貢獻一份厚重的力量!45名員工身著全套防護服,夜以繼日地輾轉荊州各個醫療機構,收集、轉運醫療廢物,及時對它們進行規範化無害處理。
  • 《中國紀檢監察雜誌》首次以專題形式多...
    4月1日,《中國紀檢監察》雜誌2020年第7期「特別關注」欄目刊發《貴州:時刻不忘脫貧攻堅》,以14個頁碼的專題報導,聚焦我省紀檢監察機關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發揮。這些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書寫的「中國減貧奇蹟」的一個縮影,離不開貴州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貫徹中央要求盡銳出戰,也離不開貴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紮實有效的監督保障。
  • 紀檢監察機關如何嚴格幹部準入制度?紀檢監察幹部基本條件有哪些?
    編者按: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給紀檢監察機關定製度、立規矩,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黨中央完善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對紀檢監察機關行使權力要慎之又慎、自我約束要嚴之又嚴的一貫要求
  • 25家公司300多名骨幹奮戰在湖北 保障醫廢處置日產日清
    中國環境報記者 餘桃晶 湖北武漢已經解封,回望這驚心動魄的70多天,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談起這些「幕後英雄」,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瑞勤說:「他們不顧個人安危,風雪無阻、星夜兼程趕赴湖北,開展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為湖北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實現『日產日清』目標做出了巨大貢獻。廣大醫廢處置人員是病毒阻斷最後一道防線的幕後英雄,是『病毒終結者』!」
  • 深化「三轉」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紀委辦公室更名以前叫「監察審計部」,因職責不同,導致過多地介入業務監督,這樣就會造成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情況。  二是存在紀檢監督不全面、不深入的問題。過去,因業務監督範圍廣,而紀檢監察人員數量少,比如僅招投標項目一年就有幾十項,紀檢人員不能夠深入監督制度執行細節,難免會存在「籤字」代替監督的情況。  三是存在紀檢監察人員流動快,業務不連貫的問題。
  • 戰「疫」中的環保人(140)丨武漢醫廢日產日清背後有這家公益基金助戰
    武漢市疫情生態環境突擊隊後勤保障組張繼興奮的向組長張作波報告,這批醫廢轉運車是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在隨州市定製的用於支援武漢市醫廢處置的物資之一,也是當時提高醫廢轉運能力、實現醫療廢物「日產日清」最急需的物資。
  • 一體推進紀檢監察「三項改革」推動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2019年,省紀委省監委堅持把改革創新要求貫穿紀檢監察工作全過程,對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國家監察體制和紀檢監察機構「三項改革」一體推進、一體調度、一體統籌,推動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切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實現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更大戰略性成果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