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渣」都是寶!福建福州每天4200噸生活垃圾這樣「變身」

2021-01-11 人民網

昔日垃圾山,今日生態園。置身福州市中心17公裡外的紅廟嶺上,看不到垃圾,滿眼儘是綠色,空氣清新怡人。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裡曾經是蒼蠅漫天、臭氣衝天的垃圾山。老福州人避而遠之。

3年不到,紅廟嶺基本建成全國固廢處理工藝先進、處置體系完善、生態效益良好的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每天能「吞進」福州市中心城區4200噸原生生活垃圾,產出133.6萬度可上網電量、25.5噸生物柴油、33萬塊環保透水磚、50噸園林綠化用基肥。

2020年底前,福州市將力爭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

新:生活垃圾有了「好去處」

每天早晚6點到9點,家住福州市晉安區某小區的王大爺,都要拎著一袋袋分類好的垃圾,送往小區東門的垃圾分類屋。王大爺說,剛開始覺得很不方便,要走很遠,還要固定時間丟垃圾。福州市垃圾分類實施一年多來,他也習慣了,「每天走動走動還能鍛鍊,看到小區到處都乾乾淨淨的,心情都變好了。」

小區不臭了、乾淨了,那分類好的垃圾都去哪了?

紅廟嶺成了這些生活垃圾的「好去處」。2020年10月16日,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垃圾處置設施之一——廚餘垃圾處理廠建成投用,專門負責處理居民日常烹調中廢棄的下腳料和剩飯剩菜。上午10點,福州市中心城區第一車廚餘垃圾運抵這裡。工人們按下按鈕,閘門自動打開,清運車裡的廚餘垃圾自動完成「卸貨」。5噸的廚餘垃圾很快在儲池內堆成一座小山。

「這些垃圾將經歷『廚餘垃圾預處理+乾式厭氧消化+沼氣發電上網+沼渣堆肥』等一套全自動化的『變身』流程。」廚餘垃圾處理廠項目調試負責人吳靖宇介紹,經過破碎、磁選、篩分等環節,廚餘垃圾中的有機質、金屬、雜質以及不可降解物質將被各自分離。

紅廟嶺廚餘垃圾處理廠預處理車間。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供圖

篩選後的有機質將被傳送帶送至厭氧罐,經過22天的發酵後,這些有機質完成了綠色「變身」,轉化成沼氣、沼渣和沼液。沼氣可發電,進入千家萬戶;沼渣可堆肥,滋養園林綠化;沼液則經過園區內的滲濾液處理廠達標處理後,排入自然水體。

本次新建的廚餘項目設計總規模為800噸/天,項目建成投用,可以滿足福州中心城區所產生的廚餘垃圾及廢棄水果蔬菜等有機垃圾的全量處理。

而廚餘垃圾處理環節的臭氣難題,在紅廟嶺找到了「剋星」。「我們採用設備定點臭氣收集與車間區域換風的臭氣收集模式,將廚餘垃圾處理過程中的臭氣集中輸送至臭氣處理系統除臭。」吳靖宇介紹,項目共設置9套臭氣處理系統,採用「化學洗滌和生物濾池」方法對各個車間的臭氣進行雙重處理,進而達標,排入空氣中。

紅廟嶺廚餘垃圾處理廠除臭系統。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供圖

「目前,全國垃圾分類尚處於探索階段,擁有成熟案例的並不多。福州紅廟嶺廚餘垃圾處理廠是寧波廚餘垃圾處理項目的升級版,採用德國乾式厭氧處理技術,在全國廚餘垃圾處理工藝中最為先進。」吳靖宇所在企業此前負責建設寧波廚餘垃圾處理項目,「根據寧波項目的運行經驗,我們改進了項目的攪拌軸,增加了平推軸,採用全國第一的臥式厭氧發酵技術,讓垃圾鋪開更均勻,厭氧發酵更好,產沼率也更高。」

倒進剩菜剩飯,變成電能肥料。除了廚餘垃圾,在紅廟嶺經歷「變廢為寶」的還有餐廚垃圾(產生自飯店、食堂等餐飲業的殘羹剩飯)、大件垃圾、醫療廢棄物……這些生活中「無用」的廢棄物被運抵紅廟嶺後,分別找到各自的「家」,進行分類處理,並直接在各自的處理廠完成「變身」。以餐廚垃圾為例,「每天有250噸餐廚垃圾進入餐廚垃圾處理廠,加上每天收集的25噸地溝油,可以提煉12噸左右生物柴油,主要出口歐洲國家,同時,通過對餐廚垃圾的集中處理,每年能防止2.1萬噸地溝油回流餐桌,保障國人的餐桌安全。」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楊立宏說。

快:三年建成垃圾分類處理體系

「這邊是建成的危廢、飛灰項目,前面是剛剛投產的廚餘項目,那邊是快馬加鞭建設的協同處置項目,再往那邊還有……」站在廚餘垃圾處理廠的觀景臺眺望,楊立宏如數家珍。

從垃圾焚燒到填埋,再到餐廚、廚餘、危廢、大件、園林、飛灰、爐渣、滲濾液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紅廟嶺實現了全覆蓋,在全國同類型園區中,福州走在了前列。

而這背後,是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建設超前的理念、高水平的規劃。

跟隨項目組來到紅廟嶺一塊坡地上,眼底是廣闊起伏的草場,曲折的小路一直延伸到遠處蓮花峰下,三兩亭子靜置其中,儼然一座城市休閒公園。「你肯定想不到,這底下填埋著福州過去20多年的垃圾,總共1000多噸。」項目組人員說,20多年前,這裡是375畝左右的垃圾填埋場。

2018年3月,紅廟嶺一期填埋場修復工程施工(資料圖)。許流欽攝

「2010年,我剛到這個地方,填埋場還沒封場。垃圾裸露,到處都是滲濾液,整個馬路黑壓壓的一片。我們班車上山時碾過去,『轟』地一下蒼蠅漫天。」參與2016年填埋場作業的陳榕想起當年惡劣的環境,記憶猶新。

2020年3月,紅廟嶺完成生態修復後的一期填埋場。許流欽攝

如今,腳下的填埋場已經完成生態修復,綠草如茵,將成為園區建成後800餘名工作人員的休閒公園。

這個休閒公園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天然厭氧發酵場。在草場下方的黑色覆蓋膜下,過去20多年的垃圾漸漸陳腐,產生的少量沼氣,每天通過分布在草場的管道收集,用於發電;覆蓋膜的作用極大地減少了滲濾液的產生,經過抽排後,越來越少的滲濾液,通過專用的管道送到園區滲濾液處理廠進行專業處理。

紅廟嶺一期填埋場修復後,地下陳腐垃圾產生的沼氣由專用管道收集,圖中可見散布在草場上的管道口。人民網 陳歡歡攝

紅廟嶺的「華麗變身」發生在2017年。當時,福州市全面推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福州市委、市政府重新謀劃,把紅廟嶺定位為承接全市主要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置園區,並以垃圾分類處理需求為核心規劃園區建設。

「當時垃圾分類還沒全面推行,但我們就提出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林坦說,規劃提出要建成集固廢資源化利用、節能環保產業聚集、環保宣教於一身,實現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資源循環利用、汙染物「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確保福州30年的生活垃圾得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藍圖已經繪就,紅廟嶺循環經濟產業園按下「快進鍵」。2017年先後啟動18個垃圾分類處理項目,新建垃圾終端處理設施採取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吸引實力企業參與項目建設,政府與社會資本總投資42.6億元,達到前20年投資總額的4倍。

「太快了,按照項目進度,全部建成一般都要五六年,而我們只花了兩年多就建成了完整的生活和生產固廢處理體系。」林坦說,這樣的「加速度」來之不易,「我們要克服一年200多天雨霧的不利施工條件、山高路險帶來的施工難度,更要隨時解決項目進程中的突發問題,太難了。」

如今,17個項目已相繼建成投用,隨著最後一個生活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在年底前建成,福州將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告別生活垃圾「填埋時代」。

「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建設,對福州市推進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福州具有重要意義,是福州建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0年5月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州市委書記王寧(現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在調研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時說。

亮:循環共享還城市綠水青山

2020年是「兩山」理論提出15周年、福建「生態省」戰略實施20周年、福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評估的驗收之年。

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為福州市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隨著現階段大頭項目建成投用,紅廟嶺每年能節約能耗6.33萬噸標準煤,減排60萬噸二氧化碳。

11月12日,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在調研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建設時說,要按照「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標準,處理好園區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關係,全力建好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

「我們統籌利用不同生活垃圾處置項目之間的能量轉換,最大限度利用各類生活廢棄物中的能量,實現資源有效整合。」林坦如是闡釋「循環經濟」,進了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的「垃圾」,最後連「渣」都能產生經濟價值。

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全貌。福州市城管委供圖

在紅廟嶺,隨處可見「循環」。以廚餘項目為例,廚餘垃圾中的有機質經分解產生沼氣,通過收集和提純沼氣用於發電上網,發電產生的餘熱用於恆溫厭氧罐的保溫,剩餘的沼渣用於園林綠化的基肥,單個項目內部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小循環」。

共建共享,也是低碳環保、循環經濟的一種表現。「協同處置項目是園區的託底保障設施,廚餘廠、餐廚廠的沼渣,滲濾液的汙泥,大件園林廠的木屑、皮革等無法在本工藝環節中處理的廢棄物,全部集中到協同處置項目進行造粒,然後利用焚燒廠汽輪發電機發電後產生的餘熱來脫水,最終用焚燒發電完成物質和能量的循環。」楊立宏介紹,和協同處置項目一樣,園區內爐渣、飛灰、滲濾液處理廠也採用共建共享模式,既能節約用地、減少管理成本,還能產生經濟效益。

以爐渣廠為例,經過焚燒廠焚燒後的爐渣全部運到爐渣廠進行制磚。通過爐渣篩分-破碎-磁選-重選-電子選-光選一套流程下來,鐵塊、鋁塊、玻璃塊等雜質被揀出,純爐渣進入制磚廠壓製成磚。由爐渣製成的環保磚,比普通紅磚透水性好、硬度強、更輕便。這樣的磚塊,在紅廟嶺每天能產出33萬塊,銷往全國各地。

紅廟嶺各個垃圾處理廠焚燒後產生的爐渣製成環保透水磚。人民網 陳歡歡攝

背靠數字福建,紅廟嶺智慧監管也走在前頭。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技術,紅廟嶺打造「5G+垃圾處理」精細化管理體系及第三方監管服務平臺,通過對園區全產業、全體系、全過程、全時空的管理和監管,對各垃圾處理設施的生產過程進行監管,確保廢水、廢氣、廢渣控制達標排放,同時,將大氣、土壤和水源汙染監管納入一個透明開放的體系,向社會公開。「我們可以放心地告訴老百姓,園區對每天產生的垃圾『日產日清』,不對大氣、水、土造成汙染。」楊立宏自豪地說道。

福州市是全國生活垃圾分類重要試點城市之一,自2019年5月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以來,在全國46個試點城市考評中的排名持續提升,進入全國前十的先進行列。身處後端處置鏈,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為福州市垃圾分類全鏈條處置體系做好託底保障,為福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增添綠色動力。 

(責編:吳舟、陳藍燕)

相關焦點

  • 印度巨型垃圾場,每天接收500噸垃圾,卻是當地貧民的撿寶聖地
    一個國家的風景名勝古蹟就是一張國家對外的名片,而一個景區的環境衛生問題又是一個景區的名片,牽扯到整個國家形象,一般我們出門旅行都會選擇一些好一點的環境遊玩,觀察這個城市的環境是否衛生,要是問到那個國家的的環境衛生最髒,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到印度,的確,印度給人的印象都是非常差的,要知道在印度的廁所都是開放的
  • 胡慶餘堂每天30噸中藥渣都去哪兒了?杭州有個農夫「點渣成金」
    基料堆場的旁邊,就是一個佔地1500多平方的菇棚,共22間,其中11間都種上了草菇,其餘的還在搭建菇床。9號菇棚裡,氣溫30度,菇床溫度36度,由中藥渣堆成的菇床上布滿了菌絲,大大小小的草菇已探出了「小腦袋」。
  • 屏邊縣城大變樣:每天近30噸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整潔的臺面、寬敞的通道、分類有序的各種貨物,讓所有經營者都覺得,經營環境比以前提高了好幾個檔次。屏邊縣副縣長高芬向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介紹,市場投入運營當天,縣政府領導就進入到市場內,多方聽取經營戶的意見,對他們提出的市場內還不完善的眾多建議,都要求在近期內逐條解決。
  • 每天「消化」萬餘噸建築垃圾 黃村鎮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大有「玄機」
    人民網北京9月10日電 近年來,黃村鎮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從智慧村莊、安全出行、資源再利用等方面不斷探索新思路、新舉措,力求使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據了解,黃村鎮垃圾資源化處理站位於黃村鎮西片區,總投資近1億元,項目佔地約100畝,總建築面積達16000平米,目前主要有大件垃圾、建築垃圾、園林垃圾三條處理生產線,日均「消化」量分別約為160噸、10000噸、150立方米,實現了垃圾的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處理。
  • ...福州高新區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福州高新區|福建上潤精密儀器|...
    今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各地,企業停工、停業,學校停課……疫情的發生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廠房全景。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供圖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傳感器車間。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供圖好在福州高新區和各部門及時行動,在危急關頭為企業輸入了「強心劑」。
  • 2020年度福建重點項目名單來了
    363廈門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364漳州北部片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65平和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366南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提級改造及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工程367南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項目>368三明(永安市、沙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369建陽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技改擴能項目370浦城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371古田縣城鄉生活垃圾治理一體化項目372大田紅獅公司年處置10萬噸危廢焚燒和資源化環保項目
  • 福建一座「隱於鬧市」的古寺,鎮寺之寶是棵千年荔枝樹,超級好吃
    這些地方的寺院也確實很多,特別是泉州所在的福建,還有很多國家級的佛教重點寺院,很多人認為福建寺院最多的是泉州,省會福州的存在感很低,但福州有那樣的千年古剎。 不僅是全國重點寺院,也是福建唯一倖存下來的四座有名的古剎。這座古寺是西禪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位於西郊怡山腳下,是一座非常王室氣派的古寺,對福州人來說,西禪寺已經是不熟悉的寺院了,但外國遊客很少到訪。
  • 福建→湖北:缺吃穿?捐!_福建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湖北的「自家兄弟」都把「家裡」最好的東西送到湖北前線,各地紛紛「拼了!有啥給啥!」  千裡之外,依山傍海的福建也默默地把自家的海鮮、蔬菜等送到一線,把湖北人民吃的、穿的都記在心上。  福建人想法很樸實:「缺吃穿?捐!」
  • 垃圾分類真管用!含水量減少2%,垃圾場每天少燒68噸水!
    一爪下去,8噸重10立方米的垃圾被穩穩抓起,工作人員像操控爪娃娃機似的就把這些垃圾投放到焚燒爐中……在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清潔焚燒中心,委員們從5層俯瞰巨大的垃圾倉。只見垃圾倉分為三部分,中間是卸料區,左邊是新垃圾堆放處,右邊是發酵後垃圾堆放處,左右兩座垃圾山蔚為壯觀,巨大的垃圾抓吊正不停地把通過料鬥新卸進來的垃圾抓到左邊垃圾山頂部。
  • 餐廚垃圾能源化系統將垃圾變身手機電腦「充電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看得見」可回收物的垃圾分揀機器人、餐廚垃圾輸出電能給手機電腦充電、「殼中有玄機」讓廢棄蝦蟹殼「變身」有用資源……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的三個研究團隊帶來各自硬核
  • 街電深入福建打造全閩便捷租借網絡,為廣大市民休閒娛樂精彩生活...
    近日,街電共享充電寶在廈門、福州、泉州、漳州等城市集中入駐福建本地知名連鎖品牌大豐收、百餅園、MT酒吧等,持續加碼當地餐飲、酒吧、水會等熱門消費場景,進一步夯實當地全場景消費業態領先優勢。
  • 福州師大學生街王者歸來,可我們的青春回不來了,福州網友這樣說
    那一年的那一天,福州市土地發展中心官網發布一則「學生街周邊舊屋區改造項目」 正式宣告這條位於福建師大倉山老校區旁的數百米巷路也走到了歷史盡頭
  • 2020福建百強民企公布,福州&寧德包攬前十強?他們都是什麼來頭
    然而福建民營經濟總量佔全省GDP的67%,吸納就業人數佔全省的80%,高新技術企業佔全省的84%,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佔全省的78%、92%,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近日,福建省工商聯發布的「2020福建省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福州&寧德包攬前十強,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什麼來頭?
  • 福州戰役:進軍福建的開篇之戰
    原標題:福州戰役:進軍福建的開篇之戰   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會,位於閩江下遊,周圍環山,中央低平,閩江橫貫其間,地勢十分險要。1949年8月11日,人民解放軍第3野戰軍第10兵團,經過精心準備,向福州守敵發起攻擊,福州戰役打響。戰役至23日結束,歷時13天。
  • 福建238個!福州100個!福建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
    一起來了解下福州有哪些集中開工重大項目市城鄉建設局三叉街改造項目包含5條道路分別為朝陽南路(湖畔路至則連路)湖畔路、益浩路、高湖路、則連路道路修建總長1915米規劃紅線寬度18米至28米該項目作為福州汽車城配套園區,建成後將完善福州汽車城的配套,有利於福州汽車城汽車配件產業生產、經營、倉儲、物流等發展,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增強區域競爭力。 福建艾維爾廠房建設項目
  • 「你是什麼垃圾?」這些生活垃圾怎麼分,千萬別扔錯了!
    按照現在的行業標準,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乾電池大多屬於無汞乾電池,我們可以在電池包裝上看到是否屬於無汞乾電池。充電寶屬於可回收物。這是因為充電寶含有很多可回收配件,如充電電池、主板、連接線路等。所以是可以經過回收拆解利用的,拆解出來的電池則屬於有害垃圾。手機屬於可回收物,手機電池屬於有害垃圾。
  • 2020福建福州英華職業學院招聘教務處副處長公告
    2020福建福州英華職業學院招聘教務處副處長公告 2020-12-04 13:56:18|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
  • 2020福建福州英華職業學院招聘黨政辦科員公告
    2020福建福州英華職業學院招聘黨政辦科員公告 2020-12-04 13:56:18|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
  • 這個五月,他們集體「變身」,開啟垃圾分類總動員~
    黨員帶頭參與垃圾分類指導員變身宣傳員 提升分類正確率 垃圾指導員:「您這酸奶盒子、捲紙筒、餐巾紙都不屬於廚餘垃圾居民變身志願者 行人獲益匪淺袁秀敏:「大姐,垃圾分類工作您了解嗎?廚餘垃圾您都怎麼投放?」
  • 探訪安徽最大麵粉廠:日處理小麥4200噸 實驗室天天做面點
    2014年,專注麵粉加工的五得利集團落子譙城,經過6年發展,如今五得利集團亳州麵粉有限公司日處理小麥已達4200噸,成為安徽省規模最大的麵粉加工廠。4200噸小麥可產出麵粉2800噸,如果每人每天1斤面,可供80萬人吃上一周。這麼多麵粉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如何保證產品質量?近日,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走進五得利集團亳州麵粉有限公司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