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剛在湘西的大山裡露頭,懷化開往澧縣的7266次列車就變得分外熱鬧。
籮筐、背簍、竹籃將車廂擠得滿滿當當,金秋梨、葡萄、脆棗散發出濃鬱的香氣。老鄉們坐在車裡聊著家裡的收成,咧開著嘴角,發出歡快的笑聲。
7266/7265次公益性「慢火車」穿行的武陵山區地跨渝、鄂、湘、黔四省市,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地處武陵山區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看望鄉親,首次提出「精準扶貧」,作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重要指示。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鐵路一直全力以赴。一條條鐵路穿山跨河,串起散落的苗家村落,讓無數村民走出莽莽大山;一列列「慢火車」逶迤前行,連起遠方的土家山寨,給古老山鄉注入不竭動力。
武陵為琴,鐵路作弦;山鄉巨變,千山飛歌。在鐵路的拉動下,美麗的小康畫卷正在武陵山水間鋪展開來。
一趟車、一家人:有溫度的「慢火車」唱響富民之歌8月29日6時30分,懷化的大街小巷還是一片寂靜,懷化站站內已是人聲喧騰。從十裡八鄉趕來的村民們挑著籮筐、背著背簍來到站臺,有序登上列車。
7時整,7266次列車準時駛出站臺。陽光傾瀉在車窗上,車廂裡坐滿了人,也擺滿了貨。裝滿籮筐的金秋梨被黃色紙袋包裹著,只露出青色的把兒;乾魚敞在簸箕裡,散發著特有的鮮香;紫色的葡萄上蒙著薄薄的露水……
「老向,花生準備賣什麼價?」「張姐,今天怎麼沒帶小孫子啊?」列車員程雅婷從第1節車廂走到第8節車廂,每走幾步就停下來和老鄉們打招呼。
「二姨,這是新摘的葡萄。吃點不?」「春梅,我有個東西,幫我帶給龍鼻嘴站的黃濤。」「妹子,來,搭把手,這個袋子太重,我提不動。」老鄉們用各種稱呼叫著程雅婷。
程雅婷在這趟車上工作了21年,和常坐車的村民都很熟。她說:「走進車廂,至少有80%的旅客看著面熟。我覺得這些旅客都是親戚,列車就像一個小家。」
看著老鄉起早貪黑賣水果賣菜,程雅婷試著在親朋好友中幫著推銷,沒想到反響不錯。於是,她和同事組建小團隊,每年幫村民銷售數萬公斤重的農副產品。漸漸地,大家認定了一點:有困難,找雅婷。
在武陵山區,僅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開行的公益性「慢火車」就有3.5對,大多數站點位於大山深處。這些「慢火車」是大家出行的首選,20多年來共運送旅客2000多萬人次,其中80%是沿線村民。
「慢火車」載著一代代村民走出大山,求學、打工、賣貨、訪友、求醫……很多村民的生活中都有「慢火車」的烙印。
吉首市民周兵是一名火車迷,帶著相機追了23年「慢火車」。他感嘆道:「只有坐上『慢火車』,一年年感受村民的變化,你才知道啥叫『致富車』。也只有坐上了『慢火車』,你才知道村民們是多麼熱愛它。」
一條線、一個村:深耕山村的「慢火車」高奏發展之歌8時03分,「慢火車」開進麻陽縣谷達坡站。谷達坡村村民莫佰鴻的三層樓房就在谷達坡站下方。站在他家門口看去,村裡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樹,雞蛋大小的冰糖橙綴滿枝頭,又是一年豐收在望。
藉助「慢火車」的便利,冰糖橙成為莫佰鴻養家餬口乃至發家致富的「金蛋蛋」。
「以前都是挑著擔子到附近的鎮上賣,只有兩三毛錢一斤,如果坐火車去吉首或者懷化城裡,就能賣到一兩塊錢一斤。火車票來回只要幾塊錢,而且一天就可往返,很划算。」說起「慢火車」,一股感激之情湧上莫佰鴻心頭。
如今,家裡的第二棟樓房正在修建中。女兒出國工作,兒子在讀大學,柑橘樹由幾十棵增加到現在的900多棵,賣冰糖橙年收入五六萬元,莫佰鴻覺得自己已經過上小康生活。他靦腆地說:「多虧『慢火車』,也多虧列車員幫忙,鐵路就是我的親人,感謝的話都說不出口。」
廣州局集團公司開行的3.5趟「慢火車」共有69個停站,其中59個小站深深扎進窮鄉僻壤,不僅幫助像莫佰鴻這樣的村民擺脫了貧困,而且改變了很多城鎮村落的發展格局。
麻陽是「中國冰糖橙之鄉」。柑橘產業已成為該縣支柱產業,其中冰糖橙種植面積佔到全國1/3,產品遠銷國內外。
「麻陽的柑橘種植地主要集中在渝懷鐵路和焦柳鐵路沿線。」麻陽縣柑橘產業辦公室高級農藝師張吉慧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以來,30%以上的柑橘都是通過火車運輸。特別是懷化至梅江、澧縣的兩趟『慢火車』,是沿線老百姓銷售柑橘的最主要渠道。可以說,麻陽柑橘是隨著鐵路走出大山,通過『慢火車』打出名氣的。」
「慢火車」開行後,麻陽縣大龍村站附近大量村民乘坐火車到懷化、麻陽、吉首等地趕集,車站周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很多小飯館、小商鋪,站外小街漸漸熱鬧起來。1985年,麻陽縣板慄樹鄉人民政府搬遷至大龍村;1987年,大龍村開集建市,農曆逢五、逢十趕集,大龍村由一個不足400人的小村子變成了大集市,最多時有幾千人趕集。
「這就是『慢火車』拉來的集市。」板慄樹鄉黨委書記龍緒治說。
懷化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原主席譚善祥認為:「『慢火車』不僅帶來沿線村民生活的變化,還帶來了村民們生活體驗、感受乃至思維方式的變化,這些影響更為深遠。」
4年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芙蓉鎮居民左浩結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回到家鄉。因為張吉懷高鐵開工了,他和村民們可以在工地做工,也可以在家種菜,專門供給施工單位。
「我們項目部的食材全部在當地採購,每天僅此一項的開銷就有1萬多元,幾年下來採購費用超過1000萬元。」中國中鐵大橋局集團張吉懷鐵路五標項目部工會主席陳湘清介紹。
多年來,廣州局集團公司持續推進建設扶貧,暢通武陵山區對外運輸通道,滬昆、焦柳、渝懷鐵路和滬昆高鐵呈「米」字形延伸。2018年和2019年,貫穿武陵山區的懷衡、黔常鐵路相繼開通運營,從根本上改善了這裡落後的交通狀況,極大便利了沿線1500多萬群眾出行。目前,廣州局集團公司所轄鐵路經過的武陵山區中的湖南23個區縣、湖北2個縣、貴州3個區縣和重慶1個縣均已脫貧摘帽。
「湘西自古行路難。」湘西州委副書記、州長龍曉華說,「鐵路運量大,而且更安全,是我們最放心的運輸方式。黔常鐵路、張吉懷鐵路等更是給湘西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湘西州所轄七縣一市全部脫貧摘帽,我們向鐵路部門表示真誠感謝。」
如今,張吉懷鐵路和渝懷鐵路增建二線等國家重點扶貧鐵路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普速鐵路、高速鐵路聯袂組成的鐵路網,正在武陵山區快速延伸。
隨著鐵路建設加速推進,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個個產業區橫空出世,武陵山區各具特色的景區更是蕩漾出一個個旅遊圈,向遠方的客人伸出橄欖枝。
張吉懷鐵路途經的芙蓉鎮,是湘西四大古鎮之一,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讓這裡聞名遐邇。7266次「慢火車」就停靠在離芙蓉鎮不遠的猛洞河站,以前左浩去長沙讀書、去上海打工,都是從猛洞河站坐火車。
張吉懷鐵路明年即將通車。左浩開始暢想未來:他想和朋友合夥開個鄉村旅館,再買個旅遊大巴,順便賣點土特產。
「『慢火車』讓我們脫貧致富,高鐵將讓我們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這樣的生活,祖祖輩輩住在山裡的人做夢都想不到。」左浩動情地說。
銀色高鐵飛馳在青山綠水間,綠色慢車穿梭在崇山峻岭間。它們像一根根琴弦,在武陵山區撥動出一首首曼妙動人的樂曲。
7266/7265次列車小檔案7266/7265次公益性「慢火車」運行在焦柳線上,於1995年開行,全程運行381公裡,8節車廂,最高票價23.5元,最低票價1元。列車為沿途村民銷售農副產品提供了極大便利,為懷化、湘西、張家界的多個區縣脫貧摘帽作出了積極貢獻。
列車運行線路:懷化站、黃金坳站、涼亭坳站、大坡站、麻陽站、谷達坡站、大龍村站、新鳳凰站、利略站、周家寨站、吉首站、馬頸坳站、龍鼻嘴站、萬巖站、排口站、古丈站、猛洞河站、施溶溪站、新永順站、回龍站、官壩站、永茂站、後坪站、二家河站、張家界站、張家界北站、渡坦坪站、溪口鎮站、沙刀灣站、白馬溪站、巖泊渡站、青山廟站、慈利站、水汪站、苗市站、七松站、石門縣站、石門縣北站、新安鎮站、澧縣站。
來源:《人民鐵道》報
文字:彭承軍 唐克軍 陳明君
圖片:朱進軍 袁庭軒 李泳鋅
視頻:袁庭軒 李泳鋅
製圖:劉坤弟
原標題:《坐這趟慢火車賣水果,村民家蓋起三層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