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繪動漫丨十八洞村的脫貧故事
點擊圖片查看視頻↑ 位於湘西的十八洞村,過去是一個因貧窮而出名的小山村,如今卻因脫貧而出名。這裡是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首倡地,也是「因地制宜」實現脫貧的實踐之地。十八大以來,在「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在脫貧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十八洞村是如何從偏僻貧窮的小山村蛻變成「山美村富」小康村的呢?這個視頻會給你答案。
-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脫貧樣本
一場堪稱人類史奇蹟的脫貧攻堅戰,在這個年份迎來決勝時刻。11月23日,伴隨著貴州省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中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這意味著,這場消滅貧困的曠世之戰,在這個冬天實現全線告捷。這是中國創造的又一個奇蹟,是人類減貧史最應銘記的偉大壯舉。
-
金融支持精準脫貧 | 十八洞村:一場「特殊」的發布會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2020年12月7日,人民銀行「湖南金融支持精準脫貧」新聞發布會走進「精準扶貧」首倡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第一次提出「精準扶貧」,7年後,人民銀行走進十八洞村,邀請大家一起聆聽金融支持精準脫貧的故事。今天,我們邀請了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副行長侯加林、湘西州副州長何益群、花垣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田琰、花垣縣苗漢子果業董事長石志剛、十八洞村村委會代表龍吉隆、農戶代表龍先蘭為大家現場講述,並回答記者朋友提問。
-
「我抒我讀」投稿|《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讀後感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方針,指導全國扶貧攻堅戰。「這裡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一個古老的苗族村寨。青山環抱,綠水流翠。木樓相依,萬瓦如鱗。」著名作家李迪深入農村、油田、警營、看守所等一線,用質樸的語言、生動的細節將我們帶進了十八洞村的世界。十八洞村包括梨子寨、竹子寨、飛蟲寨和當戎寨四個苗族村寨。作者用第一人稱講述了十八洞村近年來在脫貧奔小康的奮鬥中具有代表性的18個家庭精準扶貧、自強不息的故事。如《黃桃金燦燦》的村主任在外打工漂泊多年,小有成就,卻終於在母親返鄉以後,堅定了返鄉創業的決心。
-
《求是》雜誌|十八洞村的幸福讓人心動
要說對十八洞村的熟悉和了解,他絕不謙虛,「因為我見證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準扶貧行動,以及脫貧摘帽的整個過程,我是實踐者,也是全程參與者,更是受益者。」從施進蘭這裡,我們打開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脫貧之路的精彩畫卷。「以前的十八洞窮得讓人心痛,現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讓人心動。」做出這個生動概括的人叫施進蘭。
-
廣安區舉辦「勵志自強.脫貧奔康」文化扶貧主題巡演活動
.脫貧奔康」文化扶貧主題巡演活動,聽力殘疾人正在表演舞蹈《千手觀音》。四川新聞網消息(廖小兵 張偉 青豔輝)為弘揚時代主旋律,講好扶貧故事,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11月20日四川省殘聯組織四川省殘疾人藝術團到廣安市廣安區舉行「勵志自強.脫貧奔康」文化扶貧主題巡演活動。當天下午,該活動在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演藝大廳舉行。
-
菖蒲塘的甜蜜脫貧故事
依靠「甜蜜」的水果事業,菖蒲塘村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村民們過上了甜滋滋的日子。 新華社記者 丁春雨 攝
-
「天眼時評」感人故事體現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強烈
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身份的轉變展現了脫貧群眾奮鬥的軌跡;從出售農產品的單一收入到土地流轉、合作社紅利、務工等多種收入並存,收入結構的變化體現了脫貧群眾拼搏的歷程……貧困群眾以不等不靠的幹勁、進一步發展的衝勁,書寫下一個又一個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感人故事。
-
【脫貧攻堅(黑龍江篇)】聚力實現殘疾人高質量脫貧 黑土地上繪脫貧...
在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中,由於受身體障礙、勞動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響,貧困殘疾人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群體。近年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把殘疾人脫貧攻堅納入到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大局,統一部署、統一督察、統一考核,將貧困殘疾人作為重點人群予以重點關注,持續加大貧困殘疾人幫扶力度,勇於探索創新殘疾人幫扶方式。
-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文化名家這樣說
編者按: 從圍爐夜話的「罐罐茶」裡探尋日子況味,從地方風情、風俗、風物中透視貧困山區人民的精神世界……近日,中國作家協會「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成果發布暨海外推廣籤約儀式在京舉行,《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等8部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與海外出版社籤訂了翻譯出版合同
-
青春自強 剛健勇毅 | 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齊聚長大!
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推報活動產生了一批在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躬身社會實踐、熱心志願服務、弘揚網上文明等方面具有突出事跡
-
湘西十八洞村「大姐」石拔三:原先家裡只有電燈泡 現在冰箱、電視...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調研如今,十八洞村日新月異,村民們早在2016年就實現整村脫貧,過上了好日子。當年,習近平總書記曾親自去到十八洞村貧困戶石拔三家中和兩位老人家拉家常,並親切地稱呼石拔三為「大姐」。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了「大姐」家中採訪,描繪她脫貧後的新生活。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及主題黨日活動走進十八洞村...
紅網時刻8月26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黃晗 紅網時刻記者 汪衡 攝影 朱麗萍)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及主題黨日活動走進十八洞村。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書記葉紅專出席有關活動。
-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景區導遊詞上篇
伍阿哥今天帶你走進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十八洞傳說為古夜郎國休養生息之處,洞內有十八個叉溶洞,故又名「夜郎十八洞」,簡稱「十八洞」。十八洞村位於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脈中段,湘黔渝交界處,素有花垣「南大門」之稱,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排碧鄉。有婺源鄉村建築模式,又有兔耳嶺的自然景觀。
-
致敬脫貧攻堅奮鬥者!這些「德陽故事」感人至深
第四期《榜樣的力量》大型全媒體直播活動《致敬脫貧攻堅奮鬥者》舉行——榜樣的力量講述扶貧一線奮鬥故事傳遞脫貧攻堅德陽力量本期節目在以德陽最後一戶通過脫貧驗收的貧困戶榮之華為原型的情景短劇《決勝時刻》中拉開序幕,緊接著來自德陽各戰線的5名脫貧攻堅先進典型人物受邀來到現場,分享他們感人至深的榜樣故事,接受人民群眾的致敬。
-
《大地頌歌》讓我們重溫扶貧幹部穿越四季的故事
《大地頌歌》由序曲、6幕劇和尾聲組成,《風起十八洞》是其中的第一幕,它講述了扶貧幹部龍隊長來到十八洞村後,如何凝聚人心、激發鬥志的故事。凝聚人心、激發鬥志,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是許多扶貧幹部剛開始進村入駐時,面對當地村民不理解、甚至嘲弄的情況下,必須要拿出的辦法和魄力。一年有四季,大多喜歡秋的豐收。
-
文化十分丨歌舞劇《大地頌歌》:唱響十八洞村扶貧故事
歌舞劇《大地頌歌》日前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作品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脫貧故事為原型,用歌、舞、音樂等藝術形式展現了廣大扶貧幹部的感人事跡。為了將扶貧故事講述得真實、好看,主創團隊多次深入一線調研,採訪了數百名幹部群眾,積累創作素材。從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到支教老師,《大地頌歌》裡的每一個重要人物和事件都能在十八洞村找到原型。
-
冷菊貞和小南河村(脫貧故事繪·創新篇)
(六)如今,小南河村已經實現了脫貧摘帽,每年村裡都會掛起大紅燈籠。冷菊貞希望幫助小南河村走好鄉村振興路,讓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
文化名家這樣說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到現場與鮮活的生活對接人民網文娛: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的創作難點在哪裡?優秀作品應該具備哪些特質?何向陽:視野和細節。好故事必須要有好的講法與之匹配,好的講法才能夠傳達出好故事的精髓。今年全面脫貧目標完成後,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講好中國故事,分享中國經驗,是這一工程創作要達到的目的。
-
殘疾人脫貧典型事跡:刺繡激發自強自立之情——巴彥忙哈蘇木葛根敖...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殘疾人脫貧典型事跡:刺繡激發自強自立之情——巴彥忙哈蘇木葛根敖日都嘎查劉玉清先進事跡吃水不忘挖井人,劉玉清感恩黨和政府帶給她的好政策,她也想為脫貧工作做一些貢獻。於是2017年4月開始帶動全嘎查的婦女參加刺繡培訓班共62人次,引領更多的貧困婦女依靠刺繡實現脫貧走上勤勞致富的新路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