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景區導遊詞上篇

2020-12-24 伍阿哥導遊

伍阿哥今天帶你走進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十八洞傳說為古夜郎國休養生息之處,洞內有十八個叉溶洞,故又名「夜郎十八洞」,簡稱「十八洞」。十八洞村位於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脈中段,湘黔渝交界處,素有花垣「南大門」之稱,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排碧鄉。有婺源鄉村建築模式,又有兔耳嶺的自然景觀。全村轄4個自然寨(梨子寨、竹子寨、飛蟲寨、當戎寨),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人,屬純苗聚居區。

湘西十八洞

十八洞村緊臨吉茶高速、209和319國道,距縣城34公裡,距州府38公裡,距矮寨大橋8公裡,高速出口5公裡。地處高寒山區,冬長夏短,屬高山容巖地區,海拔700米左右,生態環境優美。有蓮臺山林場、黃馬巖、烏龍一線天、背兒山、擎天柱等風景點,特別是十八溶洞,洞洞相連,洞內景觀奇特,神態各異,鬼斧神工,被譽為「亞洲第一奇洞」,十八洞村也因此而得名。轄區內瀑布縱橫,枯藤老樹,鳥語花香,高山峽谷遙相呼應,苗家阿妹歌聲在悠谷迴蕩,有遠看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的仙境。

十八洞村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獨特的苗家飲食,苗族風情濃鬱,苗族原生態文化保存完好。每到春節,這裡便有搶獅、接龍、打苗鼓等傳統習俗;每逢趕秋節,這裡便組織西瓜節、舞龍、上刀梯、椎牛、唱苗歌等活動。這裡擁有苗繡、蠟染、花帶、古花蠶絲織布等文化旅遊產品。有十八洞臘肉、酸魚、酸肉、野菜等多種綠色食品;有上刀梯、踩譁口、巴代、定雞等苗族絕技,有「過苗年」、「趕秋節」、「山歌傳情」等民族文化活動。

2013年11月3日,大大考察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f貧」,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f扶貧」的重要指示。經過兩年多時間,十八洞村鋪上了瀝青路,修起了遊道和護欄,村裡的房屋修繕一新,十八洞村開始換上一副新面貌。

現今十八洞的「洞」不似我國東南和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稱謂「洞」或「峒」,而是一個地理實體,源自高名山的「夜郎十八洞」。這個獨特的村落處在雲貴高原最東部,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區,因而村寨周邊山林、峽谷、溶洞密布。

(十八洞來歷)十八洞村一個只有16歲的年輕村名,曾因取名,出現過不少小插曲。「八山二田水,地無三尺平」在這個平均海拔700米的村落裡,村寨隨峽谷水流狹長散布,正因為這樣,2005年合併村寨時,這裡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村名。

我們這裡因為地形地貌原因,房屋不集中,每個苗寨就一二十戶人家,就將飛蟲村和竹子村合併成一個村,方便管理。

村裡人至今還記得16年前,他們所住的梨子寨、飛蟲寨、當戎寨、竹子寨一起合併成一個村時,大家僵持最久的就是到底叫「飛竹村」還是其他名字。

當時梨子寨和竹子寨屬於竹子村,飛蟲寨和當戎寨屬於飛蟲村,它們有很長一段磨合期。

後來大家統一意見,根據村寨周邊的自然特徵,以「夜郎十八洞」來命名,才有了現在的「十八洞」村。

湘西十八洞

(十八洞洞口)這個自然山洞在一處石山下,洞口不大,但進去探過洞的村民介紹:「裡邊有陰河,一直通往山的另一面。它有四個出入口,洞裡很多岔洞相連,大大小小有十八個之多。」

這裡的神秘除卻自然的玄妙外,還有傳說。當地盛傳:古夜郎國先民打敗仗後,翻山越嶺來到這裡的深山老林,發現了一個能容納幾萬人的大溶洞,於是他們便定居下來,休養生息,繁衍後代。不管真假,這一切都隨著時間付諸在地名之中。

除了山洞的神秘,十八洞之美,還美在峽谷、美在山泉、美在苗族風情。這裡的峽谷絕壁高聳、怪石嶙峋、溪水潺潺、雲遮霧繞,宛如仙境。

為了開發水資源,當地人曾在「鬼洞」找水,「鬼洞」前有一天生石橋,高三十餘米,石橋下的石頭彎彎曲曲,層層疊疊,令人叫絕。這在地質學上叫褶皺地層,它們形成時,巖石中各個面一般都是水平的,但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因受力而彎曲。這些褶皺排列有序,呈波浪起伏,又好像老人的皺紋。久久凝視,仿佛看見了地球的滄海桑田,讓人不由地感慨萬千。「鬼洞」之水,清澈、甘甜、冰冷,水量充足,四季長流。

十八洞的風情之美在於美食,如今這裡是景區,人多、農家樂也多。煮一鍋酸魚,喝大碗米酒、唱幾首山歌,沉醉不知歸路。

十八洞村是純苗族村落,保留著原始的苗族生態。山民們崇拜自然,敬畏與之生活的草木。苗族人能歌善舞,優美動人的苗歌把苗寨人的生產勞作、生活習俗、喜怒哀樂描繪得生動傳神。

(金釘子)地球已有約46億年歷史,時間長河在地球地層上留下了烙印。如同記錄年代的單位年、月、日一樣,地球地層也有它自己的年表,依次分為宇、界、系、統、階。其中階是基本單位,可以由「金釘子」來確定其底界。「金釘子」是「全球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的俗稱,是為了在全球範圍內有效探索地球歷史上同步發生的各種地質事件而尋找的一些特別的地層剖面和地質點,以此作為劃分全球各時代地層的統一標準。它的成功獲取標誌著一個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地質學研究成果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成果不亞於奧運會金牌。

作為湘西世界地質公園七大景區之一,十八洞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還是那顆「排碧階」「金釘子」。「金釘子」就在十八洞村對面,209國道旁一個叫四新村的地方。可步行而上大約兩百多米到達。

目前全球共建立了七十一顆「金釘子」,分部在二十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有十一顆,位居首位。湖南的兩顆「金釘子」,一顆在花垣,一顆在古丈,都在湘西。花垣這顆「金釘子」和當地人性格差不多,只要多來往,便可知什麼叫開門見山和一目了然。你來或不來,你往或不往,它都在那裡,不悲不喜,不氣不怨。

湘西十八洞

(梨子寨)您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是我們十八洞村的梨子寨,2013年的11月3號,大大就是從這個停車場下車的。梨子寨以小張家界群山為衣,以夯街峽谷為裙,被群山、峽谷簇擁,環境優美。

梨子寨依山就勢自然生長,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視野開闊,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遠觀、近看意境幽遠,由曲徑通幽的鄉村小道串聯,構成了原生原味的苗鄉人家。

梨子寨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優勢、特色民風民俗、特色苗寨建築和大大到村視察及精準扶貧思想的首次提出,梨子寨開始發展以農家樂、紅色遊為主的旅遊產業,充分挖掘了民俗文化的基底,形成獨特的民俗遊線路。

如果你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定不能錯過這個美麗的村子。

(村委會主任施進蘭)現在鄉村旅遊正成為十八洞村最大的富民產業,遊人如織的十八洞村應該是施進蘭最喜歡看到的樣子吧!

他叫施進蘭,曾經是一個為了謀生,離鄉背井的打工仔。還是他在闊別家鄉8年之後,緊隨大大的腳步回到十八洞村,當選村委會主任,和精f扶貧工作隊一起,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如今卸任村主任的他,又幹起了鄉村旅遊。他驕傲地說:「我見證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f扶貧行動、以及脫貧z帽的整個過程,我是實踐者,也是全程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說起過去貧窮的十八洞村,有一首山歌是這樣唱的:「三溝兩岔山旮旯,紅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頓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施進蘭一直想和這樣的貧苦生活「說再見」。

2005年,他告別年僅9歲的一雙兒女,和妻子一起遠赴浙江打工。然而遠離故土的日子不好過。母親日漸老去、兩個孩子的青春期都在「留守」中度過,怎能不讓他惦記?可是惦記又能怎樣呢?

時間來到2013年11月3日晚,下班回到出租屋的施進蘭和往常一樣打開電視收看《新聞聯播》,沒想到電視畫面中居然出現了闊別8年的家鄉,還有鄉親們的面孔。他激動地大喊:「老婆老婆,你快過來看!大大來到我們十八洞了!」

這一天,大大來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在這裡首次提出「精準f貧」重要思想,從此拉開了中國大地精準f貧的壯闊大幕,億萬貧困人口在精準施策幫扶下,走上小康路。

施進蘭再也坐不住了,「外邊再好,也不如老家。我要回去!」僅僅一個月後,他就辭去收入頗豐的工作,踏上了歸程。

湘西十八洞

2014年年初,中國第一支精準f貧工作隊進入十八洞村。同年5月,村委會換屆選舉,施進蘭當選村委會主任。就職時,他在臺上喊出了「有錢沒錢、拼上三年」的口號,將壓在心底的那股志氣喊了出來。

7年過去了,如今的十八洞村唱出的山歌是:「吃住不用愁,衣著有講究;增收門路廣,票子進衣兜;天天像趕集,往返人如流;單身娶媳婦,日子樂悠悠。」

相關焦點

  •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脫貧樣本
    ▲十八洞村雲霧繚繞 謝昱航/攝汽車在209國道上一路前行,但見群峰隱約,雲騰霧繞,有如幻景。「前面便是十八洞村了。」熟悉地形的司機告訴記者。十八洞村位於湖南省湘西武陵山脈中段的花垣縣境內,地處湘黔渝三省份交界處。12月4日,幾經周折,記者終於接近了此行的目的地。
  • 以湖南十八洞村為原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今日官宣!
    據了解,這部從去年10月開始創作,以十八洞村為原型,將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以湘西之事講湖南、以湖南之事講全國,從多個維度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的歷史進程和偉大實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總時長約2個小時,登臺演職人員300餘人。
  • 《求是》雜誌|十八洞村的幸福讓人心動
    要說對十八洞村的熟悉和了解,他絕不謙虛,「因為我見證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準扶貧行動,以及脫貧摘帽的整個過程,我是實踐者,也是全程參與者,更是受益者。」從施進蘭這裡,我們打開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脫貧之路的精彩畫卷。「以前的十八洞窮得讓人心痛,現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讓人心動。」做出這個生動概括的人叫施進蘭。
  • 「我抒我讀」投稿|《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讀後感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方針,指導全國扶貧攻堅戰。「這裡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一個古老的苗族村寨。青山環抱,綠水流翠。木樓相依,萬瓦如鱗。」著名作家李迪深入農村、油田、警營、看守所等一線,用質樸的語言、生動的細節將我們帶進了十八洞村的世界。十八洞村包括梨子寨、竹子寨、飛蟲寨和當戎寨四個苗族村寨。作者用第一人稱講述了十八洞村近年來在脫貧奔小康的奮鬥中具有代表性的18個家庭精準扶貧、自強不息的故事。如《黃桃金燦燦》的村主任在外打工漂泊多年,小有成就,卻終於在母親返鄉以後,堅定了返鄉創業的決心。
  • 湖南常德石門夾山寺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導遊詞
    夾山文化旅遊公司負責向遊客提供門客、導遊、餐宿、行程安排,諮詢投訴等系列服務。民國初年,章太炎受孫中山派遣作為「湘西勞軍使」經石門皂市,訪得了李自成《梅花百韻》詩五首。1980年石門縣文化部門在夾山寺附近獲得了許多珍貴實物資料,如奉天明玉和尚墓誌、明瓷骨灰罈、《梅花百韻》木刻板等,都說明持奉天明玉即李自成之說者不無根據。今夾山寺一帶還流傳有「闖王殿」、「玉璽井」等故事。玉璽井傳為李自成退出北京城時,將明皇室一顆玉璽帶來夾山,因恐官府搜索而棄於此井。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及主題黨日活動走進十八洞村...
    紅網時刻8月26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黃晗 紅網時刻記者 汪衡 攝影 朱麗萍)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及主題黨日活動走進十八洞村。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書記葉紅專出席有關活動。
  • 遊客投訴湘西苗寨景區!官方處置來了!
    最近,遊客到湘西古丈縣墨戎苗寨遊玩被「苗醫」行騙1萬多元一事備受網友關注,這件事如何處理?(圖片來源:@今日張家界視頻截圖)事件回顧10月28日,有網友投訴稱,自己9月11日前往湘西古丈縣墨戎苗寨遊玩,聽導遊介紹後,前去體驗苗醫,苗醫稱其脾胃不好,其媽媽氣血不足,其老公肝膽不通,讓其一家開了1萬多元的藥,沒有收據,也無處方,「事後覺得不對勁,網上查了查,已經有不止我一個人受騙了」。
  • 反響丨湘西長卷不只刷流量 更刷時代共鳴聲
    風起十八洞 翠翠直播錄——湖南脫貧攻堅紀實之湘西長卷紅網時刻記者 張立 張藝凡 黃剛 成文杰 張潘 張金東 綜合報導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一個美麗的苗族小姑娘刷屏了?11月3日,紅網、時刻新聞年度大型策劃「湖南脫貧攻堅紀實系列長卷」,首期推出的湘西長卷《首倡之地首創之為 風起十八洞翠翠直播錄》迅速被刷屏,但長卷不只刷流量,更刷出這個時代扶貧人的共鳴聲。
  • 2016全國十大旅遊人物發布 湖南人榜上有名!
    新湖南客戶端1月11日訊(記者 田甜)中國旅遊報今日發布了2016年中國旅遊十大新聞人物,花垣縣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龔海華作為旅遊扶貧帶頭人當選。 當選中國旅遊十大新聞人物是:文明旅遊踐行者——上海遊客陳小平、愛心萬裡傳遞者——江蘇導遊楊莉、旅遊文化傳播者——湖北導遊陳珮、旅遊扶貧帶頭人——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龔海華、旅遊產業領軍人——中國旅遊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學武、旅遊警察建設先行者——三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陳曉昆、鄉村旅遊開拓者——安徽淮商集團董事長劉浩、全域旅遊推動者——四川瀘州納溪區委書記徐利、民營旅遊領跑者—
  • 「甜蜜」的十八洞村(脫貧故事繪·自強篇)
    (一)龍先蘭出生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一系列家庭變故,使年輕的龍先蘭一時生活困難。  ——編  者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並在這裡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千年苗寨譜新篇。在廣大幹部群眾努力下,2017年2月,十八洞村136戶53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湘西十八洞村「大姐」石拔三:原先家裡只有電燈泡 現在冰箱、電視...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調研如今,十八洞村日新月異,村民們早在2016年就實現整村脫貧,過上了好日子。當年,習近平總書記曾親自去到十八洞村貧困戶石拔三家中和兩位老人家拉家常,並親切地稱呼石拔三為「大姐」。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了「大姐」家中採訪,描繪她脫貧後的新生活。
  • 「精準扶貧看湘西」全國報業百名社長總編輯湘西行採風活動在吉首...
    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社長、山東省記協副主席徐錦庚,人民日報社中國城市報社社長、總編輯杜英姿,四川省報業協會理事長餘長久,中國新聞社湖南分社社長白祖偕,山東省濟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伊沛揚,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濟南日報社社長馬利,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副總經理程軍,以及來自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的97家媒體近200名社長、總編輯和記者出席啟動儀式。張建星講話。
  • 這位景區導遊是怎樣成為全國勞動模範的?
    他們當中,有景區導遊、酒店廚師等一線服務人員,也有旅遊管理者和旅遊教育工作者。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全國勞動模範」恩施導遊譚桂英的故事。從北京參加完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回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這些天裡,全國勞動模範譚桂英接連參加了州總工會組織的報告會、景區的安全工作會,並接受了一些媒體的採訪,忙得團團轉。
  • 手繪動漫丨十八洞村的脫貧故事
    點擊圖片查看視頻↑  位於湘西的十八洞村,過去是一個因貧窮而出名的小山村,如今卻因脫貧而出名。這裡是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首倡地,也是「因地制宜」實現脫貧的實踐之地。   5年前「十八洞村」還是一個封閉的小苗寨,人多地少。
  • 把重慶講給你聽 導遊詞講解大賽專業組決賽落幕
    新華網重慶12月23日電(劉文靜)重慶市第二屆「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導遊詞講解大賽暨第五屆全國導遊大賽重慶選拔賽專業組決賽近日在江北重慶群眾藝術館舉行,10位來自重慶各景區景點的專業講解員及導遊展開了激烈角逐,為現場的觀眾們獻上了一道旅遊「大餐」。
  • 湖南張家界朝陽地縫景區導遊詞
    張家界朝陽地縫張家界朝陽地縫景區位於張家界市東大門慈利縣朝陽境內零溪鎮金龍村,是張家界東線旅遊發展戰略重要品牌核心景區,是慈利縣創建旅遊精準扶貧和建設美麗鄉村的示範景區。景區交通便利,從張家界國際機場、常德機場到達景區只需一個半小時。朝陽地縫地質地貌特徵整體呈倒「V」字型,平均深度近200米,頂部最窄處只有3米,是中國喀斯特地貌最奇異的「地縫地貌」類型。氣候條件獨特,景區常年恆溫19℃,是當今世界上沒有冬天更沒有夏天的景區。被譽為「空氣維他命」和「長壽素」的負氧離子,在朝陽地縫的空氣中,含量高達每立方釐米20萬個以上。
  • 2020中國旅遊產業影響力風雲榜揭曉 湖南大湘西精品線路獲2項大獎
    2020年中國旅遊產業影響力風雲榜上,湖南大湘西精品線路獲2項大獎。頒獎現場。「送客入村」項目遊客照。2020年湖南旅博會期間,「遊瀟湘·精品線路雲平臺」展區。建設湖南旅遊精品線路 開創脫貧致富新模式「湖南省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助推精準扶貧」是湖南省文化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建設近五年來的成果之一,項目契合了全面小康、區域發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等大戰略,思路清晰、項目實在、舉措聯動,成效明顯。7大舉措各有特色,亮點突出。導客流:旅遊交通標誌村村通。
  • 湖南衡陽南嶽衡山旅遊景區導遊詞
    衡陽南嶽衡山導遊詞衡山南起衡陽市城南回雁峰,北抵長沙市區的嶽麓山,巍然聳立著72座山峰組成,亦被稱作:「青天七十二芙蓉」。衡陽南嶽衡山導遊詞南嶽衡山牌坊我們前面的這座牌坊便是南嶽衡山牌坊。衡陽南嶽衡山導遊詞麻姑仙鏡跟著伍阿哥來到的景點是麻姑仙鏡。
  • 金融支持精準脫貧 | 十八洞村:一場「特殊」的發布會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2020年12月7日,人民銀行「湖南金融支持精準脫貧」新聞發布會走進「精準扶貧」首倡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航拍圖結合湖南實際,在2016年牽頭編制了全省金融精準扶貧五年規劃,包括11個專項行動、9個子方案。全省金融系統將金融精準扶貧作為「一把手」工程,逐項、逐年分解落實扶貧工作任務。創新服務模式。
  • 第三屆湘西自治州州長質量獎建議名單公示
    根據《湘西自治州州長質量獎管理辦法》(州政辦發〔2019〕2號)的要求,依據《湘西自治州州長質量獎(組織)評審準則》及《湘西自治州州長質量獎個人評價準則》,州質量強州領導小組辦公室經過資格審查、受理公示、資料評審、現場評審、綜合評審以及州質量強州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投票等環節,產生了第三屆湘西自治州州長質量獎建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