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中消失的女畫家,她們都去哪了?

2021-01-12 網易

2021-01-05 07:08:20 來源: 爆點小科技

舉報

  

  大家好,我是九和

  這是 | 九和の藝術物語 | 專欄的第9篇推送

  被觀察的角色

  翻開沉甸甸的藝術史,

  我總會有個疑問:

  女畫家們都去哪了?

  在繪畫中女性永遠是模特,

  永遠處在被觀察的角色中,

  從未主動創造過。

  翻開歷史可以了解到,

  女性想成為畫家真的比登天還難,

  女性被禁止臨摹人體,無法進行骨骼研究,

  缺少成為畫家的必要條件,

  甚至連工作都要被人瞧不起,

  可以說社會直接掐斷了女性通往畫家的道路。

  即使在這麼艱難的條件下,

  藝術史上總有那麼幾個骨骼清奇的女藝術家蹦出來,

  她們蔑視世俗規則,保持獨立,

  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

  雖然她們才華橫溢,成就非凡,

  但是一直到20世紀才慢慢地被人了解到。

  因為

  19世紀之前,男性美術評論家佔總數的100%,

  也就是說寫藝術史的基本是男性,

  即便是有才華的女性畫家,也沒有資格進入藝術史。

  直到1920年有一本書橫空出世,

  名字叫做《加德納藝術通史》,

  它被稱之為三大藝術史巨作之一,

  這本書的作者叫做海倫·加德納,是一位女性作者,

  她以平等客觀的角度去書寫藝術史,

  收錄了很多女性畫家。

  加德納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困難,

  在男性主導的社會,她沒有被授予職位,

  並且受到了很多歧視,

  但並不妨礙她投身藝術的研究中,

  最終寫出了這本書。

  通過這些人的努力,

  歷史上的女性畫家漸漸被人看到,

  人們也開始承認女性畫家的歷史價值,

  加德納去世後,這本書多次再版,經久不衰。

  

  這是最新版的《加德納藝術通史》,

  書皮的封面就是一位女性畫家的自畫像,

  這位畫家的名字叫做:

  伊莉莎白·維傑·勒布倫

  

  自畫像

  她手拿畫筆,溫柔又堅定地看向觀眾。

  新的編輯團隊選擇女性畫家作書的封面,

  應該是認可作者加德納的努力,

  代表女性力量的崛起。

  但這麼多女性畫家為什麼偏偏選勒布倫呢?

  大概是因為勒布倫作為畫家實在是太成功了,

  真的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美貌與商業頭腦並存

  勒布倫和大部分女性畫家一樣都有位畫家父親,

  父親將她送到當時很有名的畫家那裡去學習,

  雖然父親是一位平庸的畫家,

  但是這不妨礙勒布倫成為一位成功的畫家。

  她在十幾歲就接到了肖像畫的訂單,

  19歲就加入了巴黎的聖路加工會,

  成為一名獨立的畫家。

  勒布倫非常會自我包裝,

  堪稱現代成功網紅的範本,

  勒布倫第一步就是塑造人設,

  首先她畫了數量驚人的自畫像,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行自我宣傳,

  畫像中的女子有著清新的美貌和不俗的穿衣品味,

  配合著勒布倫細膩靈動的筆觸

  將服裝質感刻畫得非常高級,

  用色彩營造出高雅的氛圍,畫中人物的姿態優雅又自然。

  

  自畫像

  接下來,第二步變現。

  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照片,

  如果想向外界展示宣傳自己,

  那就只能通過肖像畫,

  所以貴族對於肖像畫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觀看者看到勒布倫的自畫像,

  也會希望自己被畫得這麼完美。

  最重要的是她的畫非常有辨識度,

  勒布倫的肖像畫沒有18世紀盛裝肖像畫的誇飾,

  她的作品細膩,委婉,優雅並且富有感情,

  勒布倫可以說是時尚的風向標,

  擱今天就是女孩們拍照追隨的對象,

  所以勒布倫有了大量的訂單,

  勒布倫還因為訂單量太多而被當局查封。

  不斷進擊的勒布倫

  後來她嫁給了一位畫商,生了一個女兒,

  結婚後勒布倫也沒有放棄繪畫,

  與畫商結婚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古典繪畫,

  所以勒布倫的畫技日漸精進。

  同時勒布倫有著非常強大的社交手腕,

  她的言談舉止都不遜於買主,

  她將買主放在第一位,即使是非常醜陋的人,

  勒布倫也會通過巧妙的安排轉化為美麗,

  勒布倫成為買主的最完美選擇。

  她畫了很多貴族,貴族們在宮廷裡對她讚不絕口,

  但是她卻進不了皇家美術學院,

  因為當時有一個明確的規定,

  與畫商結婚的藝術家不能進入皇家美術學院,

  皇家美術學院對於每個有野心的畫家

  都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因為這意味著進入上層階級,成為上流社會的人,

  這怎麼能難得倒我們的勒布倫呢?

  因為她的口碑在宮廷裡很好,

  被稱為洛可可玫瑰的皇后安託瓦內特聽說了她,

  並委託特布倫為她畫像,

  正巧的是她們是同齡,都是23歲。

  勒布倫成功的抓住了皇后的魅力,

  完美的描繪出了皇后的瓜子臉

  雪白的肌膚,仙氣飄飄完美得不像這個世界的人。

  

  皇后安託瓦內特

  皇后很滿意這幅作品,

  後來委託勒布倫畫了多幅肖像畫,

  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如同閨蜜一般,

  於是勒布倫成為了皇后的御用畫家,

  並且成功加入了皇家美術學院,

  勒布倫直接從野生畫家變為了宮廷畫家,

  成功躋身上流社會,

  在編制內一幹就是11年。

  

  

  皇后安託瓦內特

  直到法國爆發了革命,

  皇后安託瓦內特被處死刑,

  勒布倫帶著心愛的女兒開始了逃亡之路,

  把丈夫留在了巴黎,雖說是逃亡,

  但是勒布倫到每一個國家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訂單不斷,根本不愁生計問題。

  勒布倫活到了87歲,丈夫和女兒都早於自己逝世,

  看起來好像是很孤獨的晚年,

  但是這位劈荊斬棘的女藝術家,

  直到晚年都沒有放下畫筆,

  只要有人請她畫像她都欣然接受,

  繪畫陪伴了她的一生,也幫助她功成名就。

  在逃亡中她對故鄉充滿了眷戀,

  晚年時勒布倫選擇回到家鄉的小鎮定居,

  她以87歲高齡去世,結束了輝煌的藝術人生。

  墓志銘上只留下了簡單的字句:

  「在這裡,我終於得到了安息。」

  文:九和(策展人\媒體人\藝術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那些臺灣偶像劇中消失的女主,都去哪了?你還記得她們嗎?
    有遠見的演員有些來到大陸發展得還不錯,然而有些演員真的就這樣消失在時代更迭的長河裡了。前段時間,「豆瓣菌」發現有一位許久未見的曾擔任臺灣偶像劇女主的消息突然出現在微博熱搜裡,讓大家感覺非常意外。突然想起來,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臺灣偶像劇中後來消失的女演員她們都去哪了,大家是否依然還記得她們嗎?
  • 臺灣偶像劇「過氣」之後,消失的女主們哪去了?她們現狀如何了?
    臺灣偶像劇「過氣」之後,消失的女主們哪去了?她們現狀如何了?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臺灣的偶像劇很火,至少很合大眾的胃口,因此也誕生了很多的男女演員,當時非常火爆,但是近些年很多人都看出來了,臺灣的偶像劇好像並沒有隨著大眾口味的改變做出相應的調整,一直以來平淡無奇,當時非常火爆的演員都去哪了呢?有些人另尋出路有些人就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了,我們看一看那些當年很紅的女演員她們都去哪了呢?
  • 當畫家遇見兒童:藝術史中那些著名的小朋友
    兒童形象在西方藝術史中很常見。暫不說聖經主題中的聖嬰和天使,文藝復興以來,許多以現實中的兒童為主角的油畫肖像,給藝術史增添了一股清流。委拉斯凱茲 宮娥(Las Meninas ) 布面油畫 320.5 x 281.5釐米,1656年 普拉多博物館,馬德裡在西班牙皇室御用畫家委拉斯凱茲的「精心策劃」下,剛五歲的瑪格麗塔「一不小心」就成為藝術史中的明星。《宮娥》記錄了他作畫時的場景,卻引起後世大量的解釋。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天才畫家 杉山寧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杉山寧(1909-1993年)日本學院派天才畫家。被譽為日展"三山"(東山魁夷、高山辰雄)之一。《韻》《孔雀》《響》一個年輕女子在溪流中沐浴後,裸躺在溪流間的巖石上,肆意地仰著頭,挺胸伸腿,盡情地享受著日光浴。女子完全陶醉在大自然恩賜的美景中,年輕健康富有彈性的肉體,在堅硬粗獷的巖石和湍急轟鳴的流水前,更對比得柔美而親切。
  • 《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新奇有趣藝術故事串起一部西方極簡藝術史
    ,哈哈哈,這可是連廣告語都用上了。看得出來,為了給這些故事起個亮眼的名字,意公子著實下了功夫:通過對三個維納斯雕像《米洛斯的維納斯》《威倫道夫的維納斯》《烏爾比諾的維納斯》的解讀,意公子告訴我們,古希臘人對美的追求的演變,就是從女漢子到女神的過程。故事名叫「女神與女漢子?」是不是有點畫龍點睛的味道。
  • 西方藝術史:日本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 鈴木春信
    畫中女孩的姿態都透露著一股青春氣息,性格活潑俏皮似少女。春信筆下的男女都長著一模一樣的古典鵝蛋臉,並沒有太多的情緒表現。他的背景多用自然風景或建築物,無論是室內或室外,都沉浸在一種抒情風味及詩的美麗意境中。通過自然景物烘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俏麗動人的梅花櫻花暗示少女懷春的嬌羞,夏日水岸邊的鳶尾寓意戀情,秋天的梧桐和晚楓則有寂寥傷感的意味。
  • 西方藝術史:東西合璧的日本近代畫家 竹內棲鳳的繪畫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獅子》竹內棲鳳(Takeuchi Seihō,1864-1942年)日本畫家並且還研究西方油畫、水彩和攝影技術,把西方繪畫光、空氣的表現手法融入到繪畫中,畫風精妙洗鍊。《宿鴨宿鴉》代表作有《獅子》、《古都之秋》、《雨霽》、《驟雨》、《河口》、《鯖魚》、《宿鴨宿鴉》、《潮來小暑》、《青蛙和蜻蜒》等《雪中噪雀圖
  • 西方藝術史:日本近代美女人物畫家 鏑木清方「108」
    同時,在浮世繪和近代日本畫的影響下,東京的一批美人畫家鏑木清方、伊東深水、竹久夢二等人表現了日本婦女嫵媚、嬌豔、愁怨等性格之美。鏑木清方(かぶらききょかた,Kaburaki-kiyokata,1878-1972年)日本近代畫家,擅長美女畫、人物畫、社會風情畫,與上村松園、伊東深水等人齊名。並致力於對庶民風俗的考證,寫有許多隨筆。
  • 西方藝術史:日本江戶時期寫實畫家 伊藤若衝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伊藤若衝(Ito, Jakuchu. 1716-1800年)日本江戶時期的畫家,號鬥米庵。他學習狩野派和中國畫家工整寫實的畫風,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寫實風格、並從尾形光琳的作品中學習裝飾技巧。代表作是他為京都相國寺所做的一套30幅《動植彩繪》、隔扇畫《群雞圖》和藏於大阪北部西福寺內障子上的《雄雞和仙人掌》等。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流派橋社畫家 埃米爾·諾爾德的狂熱色彩油畫
    《運河》1906年諾爾德應施密特的邀請加入橋社,成為這個團體中最有才華的畫家。1908年,諾爾德成為柏林分離派的成員。1911年,他加入了康定斯基的青騎士社。造型都有些誇張變形,表情像戴了面具。基督紅色的衣服及頭髮,像一盞明燈映照在周圍人的臉上,他們的臉都是紅綠色調,火熱躁動與低沉壓抑形成對比。諾爾德以精神象徵的表現手法,把災難降至的不安感表現出來。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狩野派」畫家 狩野常信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江戶前期著名畫家狩野常信( Kano Tsunenobu,1636-1713),幼名三位,號養樸、古川叟、耕寬齋、青白齋、紫薇翁、寒雲子等,世稱中務卯法印。《鷹》《竹鶴圖》《水墨松鶴圖 》《白鷺圖》《柳鳩圖》《牡丹圖》亞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
  • 西方藝術史:日本新古典主義的歷史人物畫家 安田靫彥「110」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安田靫彥(やすだ ゆきひこ,1884 - 1978年)本名安田新三郎,是大正至昭和時期的日本畫家,與前田青邨齊名的歷史畫泰鬥。>《持箕宮人》1965年《洛陽花》《唐人宮樂圖》《楊貴妃》1969年《淡妝》《生成》1931年《楠公》1940年《青柳が都良
  • 西方藝術史:美國電影導演新表現主義畫家 朱利安·施納貝爾「130」
    他本人對此創意深表得意和自信,他聲明道「我將是你在這一生中所看見的最接近畢卡索的人。」畫面由眾多破碎的瓷片構成,被粘貼在木板之上,粗礪奔放。施納貝爾在這些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塗抹油彩,描繪出厚重、濃烈而粗野的畫面。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先鋒派俄羅斯女性油畫家 馮·韋雷夫金作品
    表現主義和新表現主義的藝術《韋勒金自畫像》瑪麗安·馮·韋雷夫金(韋勒金 Marianne·von·Werefkin,1860-1938年)俄羅斯表現主義先鋒派女畫家,青騎士社主要成員之一,青騎士畫家阿歷克塞·馮·亞夫倫斯基的終身伴侶。
  • 西方藝術史: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畫家之一「廢墟中的詩人」基弗...
    《佔領》攝影基弗的作品都引起了人們對納粹歷史的注意,然而,人們無法判斷他對納粹的真實態度是批評還是同情。他畫了大量被劫掠地區現已成為廢墟的紀念性建築,它們都在戰後清除納粹的活動中被炸毀或燒毀。這些土地是德國的土地,是產生過浪漫主義文化傳統的土地,焚燒過的土地也會讓人聯想起播種之前的燒荒——對新的生長的期待。
  • 西方藝術史:英年早逝天才的義大利畫家莫蒂裡安尼的「無眼美女」
    《讓娜的肖像》《雙手放在膝蓋上的年輕義大利女人》《圍紅圍巾的珍妮》在莫迪利亞尼的人體藝術中,他將雕塑造型的元素轉移到平面的繪畫中,把簡練明快、纖細流暢的線條與近乎平塗的色面結合起來。作品中的肖像畫多以四肢修長、鼻子和脖子細長,手臂和軀幹延長,杏眼和小嘴巴,單調的背景環境為特徵,像極了非洲的面具。人物造型和表情得到了強調,表情大方自然、泰然自若,人物氣質纖細瘦削、嬌弱、高雅,具有表現主義抒發感情因素的特徵。他的大部分肖像作品都不畫眼珠,眼睛做簡化平塗處理,顯得空洞而無神。莫迪利亞尼曾說:「當我了解你的靈魂時,我會畫你的眼睛。」
  • Arthur談藝術|三位偉大的女畫家
    縱觀世界藝術史,大師輩出,燦若星河。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大師都是男性,很少有女生。今天就容許我來為大家分享一下《三位偉大的女畫家》。女畫家第一位:維熱·勒布倫(Elisabeth Louise Vigee-Le Brun)勒布倫生於1755,是路易十六時代法國最傑出的女畫家,一生共創作了八百多幅作品,其中大多是肖像畫,是一位非常勤奮而多產的畫家。
  • 西方藝術史:18世紀英國美術 肖像畫家喬舒亞·雷諾茲
    18歲到倫敦學畫,後出訪義大利,深受古典主義影響,1752年他回到英國後即成為英國最負盛名的肖像畫家。雷諾茲是典型的上流社會畫家,英國傳統的貴族氣派和新興資產階級的紳士風度被他用義大利的古典主義風格融為一體,引起整個歐洲的注目。他的作品具有巴洛克的氣質,形象真實生動,富貴堂皇,注重心理刻畫。雷諾茲是英國皇家美術院的創建者之一,並任第一任院長。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畫家橋社創始人 埃裡希·赫克爾的悲劇性油畫
    他善於在戲劇性的情節中描繪人物的思索、焦慮和病態的精神面貌。他使用方的或帶尖角的形狀造型,傳達某種強烈的感情,並揭示出人物複雜的心理。粗放的線條、簡化的自然形體、沉悶的色彩則強化了其作品的表現力。《朗讀會》早期油畫採用印象主義技法,色調明亮、鮮豔。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琳派」復興畫家 酒井抱一
    亞洲美術 日本美術 宗達光琳派建立在市民審美文化的基礎上,並吸收傳統美術中的裝飾美,將世俗藝術中色彩明朗的生命力和宮廷藝術的典雅風致相結合,產生出新的審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