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萬會員數據,造就日本蔦屋書店基業長青

2020-12-2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日本人口總數為1.27億(2018年),而蔦屋書店的會員人數竟達到了6000萬,佔日本總人口的50%。在實體書店持續衰退的今天,它為何能締造逆勢崛起的神話?

自2011年開始,蔦屋書店的營業額就屢創日本新高,每月盈利上億日元,是日本其他品牌書店總營業額的90%。

有人稱它為「全球最美的書店」,有人談論它以圖書為核心的多元經營,還有人研究它提出的「生活方式提案者」的運營模式。而這一切的基礎,都離不開蔦屋書店6000萬會員的數據體系。

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叫增田宗昭,他在2003年建立起了T-card會員積分體系。

最初的T-card只是蔦屋書店的會員卡,用戶可以通過它來借閱、購買圖書。

隨著蔦屋書店業務規模的擴大,如今T-card積分體系(T-Point)已經囊括了全日本168家公司、64萬家店鋪,包括日本最大的加油站、消費者身邊高頻的宅急送、全家便利店等,成為了一個覆蓋衣食住行的通用貨幣。

基於T-Point龐大的數據體系,蔦屋書店可以把用戶畫像做得很精細。

蔦屋書店的母公司——CCC集團將用戶消費記錄細化為300多個維度,比如家族構成/是否擁有汽車/對流行是否敏感/是否喜歡進口家具等,通過這些屬性製作用戶畫像,最後推導出類似「喜歡某類音樂的人經常會在這樣的地方吃早餐」的消費判斷。

這時候,蔦屋書店開展營銷活動就更有針對性了。它可以向用戶精準推薦,可以個性化定製門店,還可以通過異業聯合擴展更大的用戶圈層。

一、精準選品

在蔦屋書店,你看到的不是按類別規則擺放的書籍,而是「一書一世界,一卷一乾坤」的生活方式。

比如義大利食物菜譜的旁邊,會售賣書籍中介紹的意面、醬料等食材;挪威旅行書籍的旁邊,會擺放挪威的明信片和定製旅行產品,形成蔦屋書店獨有的「書+X」經營模式。

這些生活方式的提案者,是蔦屋書店特有的專業選書團隊。他們通過T-Point數據體系,對目標用戶的偏好進行分析,而後搜集各個領域的精品書。

每一個區域的提案者,都是該領域的KOL。比如,蔦屋音樂雜誌專區的負責人,是第一位在芝加哥(爵士發源地)演唱爵士的亞洲女性;食品書籍賣場的負責人,是一位做了35年餐飲雜誌的專家。

他們對書籍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選出的往往是小眾的精品好書。

以蔦屋書店代官山店為例,這家店的藏書達到15萬冊,包括花重金尋找大量孤本、絕版書、收藏版等,僅有12%的圖書與其他書店相同。

二、定製門店

基於用戶數據的研究,蔦屋書店實現了千店千面。蔦屋書店有1400多家門店,每一家門店的定位、設計和功能都不盡相同:

在一個以老年人為主的社區,它會根據老年用戶的活動需求進行規劃設計,處處體現溫暖貼心的服務;在另外一個孩子較多的地區,它就可能裝修得更加明亮一些,設立兒童活動中心,擺放更多兒童書籍和繪本,讓小朋友獲得愉悅的體驗;如果是年輕人比較多的地方,它會變得更新潮、更有活力,規劃成年輕人喜歡的樣子。無論人們去到哪裡的蔦屋書屋,看到的都是極富特色的「唯一」。

三、特許經營

事實上,蔦屋書店的盈利,20%來自圖書音像製品的銷售,80%都來自於特許經營業務。

蔦屋書店以6000萬用戶數據作為資源,網羅了電信公司Soft Bank、全家便利店、東寶電影院、三越伊勢丹集團等公司,實現了積分的互通。

一般來說,用戶消費100-200日元,就可獲得1積分。小額日常消費如便利店、書店,積分價值鏈約為1%,交通、金融、搬家等則為0.5%。

用戶可以使用累積的積分,抵消實際消費金額,一般為1積分等於1日元。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汽車行業每一輛車需要1000積分;租房、搬家、金融等行業則只能兌換存儲積分,不能使用積分消費。

特許經營還可以降低發行積分的風險。如果消費者可使用積分的場景不夠多,就會有大量積分保留在庫,由於無法預知顧客什麼時候進行兌換,發行積分的公司就必須準備大量備用金。

四、結語

與其說蔦屋是一家書店,倒不如說它是一家大數據運營的策劃公司。有會員在手,有數據在手,蔦屋書店才擁有了與電子商務相抗衡的能力。

當其他傳統書店在電子商務的衝擊之下苦苦掙扎時,蔦屋書店還可以在場景設計、多元經營、運營方式等方面,變著花樣玩創新、玩氣質。

如果只是賣書,那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更高效。

而蔦屋書店所做的,就是亞馬遜做不到的事。

為了獲得更多的消費者數據,增田宗昭將50%的股權轉讓給了孫正義的軟銀、全家以及雅虎日本,足以看出其對於數據的重視。

而無法複製的會員數據體系,成為了蔦屋書店創業30年以來,基業長青的秘密。

本文由 @Vink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蔦屋書店:日本最火書店,全國一半人是會員,年收入3607億日元!
    書店同時,它擁有日本最大的會員積分體系。2003年,創始人增田宗昭推出跨業種通用積分服務「T積分」,將書店的高端用戶作為一種資源,與眾多百貨中心、超市實現連結,構成全日本最大的零售用戶群體,覆蓋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 日本蔦屋書店將入駐成都,中國版會員制App也已悄然上線
    4月9日,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以下簡稱成都軌道集團)與日本株式會社蔦屋書店(以下簡稱蔦屋書店)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後者將入駐由成都軌道集團開發的TOD綜合開發項目。成都軌道集團日前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該消息。
  • 蔦屋書店的母公司是如何孵化自有品牌的?
    文|華麗志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背後的出品方,是一家日本體驗式零售的領軍公司:Culture Convenience Club(以下簡稱「CCC 集團」)。這些數據不僅用於 CCC 集團對外提供的企業諮詢服務,還被用在了自身品牌的孵化上,比如:如何確定目標客戶群、怎麼選產品、如何定價、不同門店採用怎樣的商品組合等。文具品牌 Hedera 的誕生便是如此:在日本,女性佔到了 CCC 集團旗下零售商 Tsutaya 和蔦屋書店用戶的一半。
  • 日本最火書店蔦屋書店設計師領銜設計 重慶將打造城市書店文創新地標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 向菊梅)7月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五洲世紀文化投資集團(下稱五洲世紀)獲悉,重慶市「十三五」文化產業規劃項目五洲書店當天舉行「大師設計」籤約儀式,日本最火書店蔦屋設計團隊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俄羅斯冬奧會場館主創建築師Matthew Priestman
  • 蔦屋來中國,真的能讓「急凍」的單體書店賺錢嗎?
    增田宗昭一意孤行,在日本中產聚居的代官山,開設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蔦屋書店。這家名為代官山T-SITE的店,沒有重蹈「第二家店必敗」的覆轍,用日均客流破萬證明了增田宗昭「書+X」賺錢直覺的靠譜。八年後,疫情突襲。剛過上幾年好日子的實體書店們,瞬間急凍。
  • 蔦屋書店的中國新戰略
    4月10日舉行的上海《本市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若干措施》新聞通氣會上,作為外企代表之一的日本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公布了品牌在華拓展規劃。   資料顯示,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為CCC株式會社,是日本CCC集團旗下以開展書店事業為中心的公司。
  • 蔦屋書店的中國大陸雙城記
    解放後該區域變成了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萬科拿下的項目地塊佔地面積約4.8萬平米。開發方式是將原本封閉的辦公科研園區通過更新改造轉變為面向公眾開放的商業辦公文化街區,除了保護利用歷史建築和原有的工業廠房,也有一些新的開發,整個園區的一期已於2018年5月對外開放。根據「上生·新所」的信息,蔦屋書店進駐的應該是哥倫比亞俱樂部,這棟建築面積約2000平米,已經近百年歷史。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
    這樣的業態配備,未來也具備進一步打造出日本東京澀谷及六本木、湘南項目中的LOUNGE項目的可能性,從天目裡園區的需求看,這個功能應該是有需求的。到訪過日本蔦屋書店的同行們來到天目裡,應該會有這種感受:這就是蔦屋書店,果然如此。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大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相同點是幾乎所有人都去過日本的蔦屋書店。」張熙景告訴記者。「生活提案其實是蔦屋的一種商業模式,因為單靠賣書顯然無法盈利。」曾鋒介紹,作為蔦屋書店最具代表性的商業模式之一,生活提案即通過圖書、商品的組合陳列及售賣來進行場景化展示,再由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士擔綱生活提案顧問,幫助消費者選取最合適的產品帶回家。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因為我曾經去過日本本土的蔦屋書店,也看過臺灣地區的TSUTAYA BOOKSTORE,這是已經建立起來的品牌印象。但對於一些日本的零售品牌,比如優衣庫或無印良品,我們對這些品牌的印象是在中國本土建立的,去到日本時反而沒有強烈要去的概念了,除非某些產品特別便宜、特別值得買(300785,股吧)才會順便看看。
  • 日本蔦屋書店到中國,你真去看書,就輸了
    上海蔦屋書店籌備了1年多,它的進入,無疑是上生·新所再度翻紅的一劑猛藥。目前來看這個效果達到了,我身邊的不少朋友都和我一樣,趕著又來到了這裡。從這裡,似乎還能看到日本岡崎平安神宮蔦屋書店的影子。2011年,蔦屋選中舊時的京都會館,經歷4年整修後,讓老建築煥發新生,成為了文化休閒的新地標。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虎嗅網
    這樣的業態配備,未來也具備進一步打造出日本東京澀谷及六本木、湘南項目中的LOUNGE項目的可能性,從天目裡園區的需求看,這個功能應該是有需求的。到訪過日本蔦屋書店的同行們來到天目裡,應該會有這種感受:這就是蔦屋書店,果然如此。
  • 日本蔦屋書店將在上海開業 在華門店欲達百家
    上海蔦屋書店選址擁有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 張亨偉攝中國網12月23日訊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有著「全球最火書店」之稱的日本蔦屋書店將於12月24日在上海正式開業。該書店將目標瞄準在高科技、設計、建築等領域工作的年輕人等。
  • 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落戶上海將跨界
    文創領域中,書店與咖啡店的合作已成常態,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落戶上海不知將和哪個咖啡品牌合作?而蔦屋臺灣第五家店選擇的是臺灣本土第一咖啡品牌路易莎。在臺灣,路易莎異軍突起,短短十年就展店超過五百家,超越了星巴克在臺灣二十年時間的努力。
  • 「全球最美書店」來了!蔦屋書店籤約落戶西湖區
    籤約的項目包括林德工程亞太區總部、「村村兔」電子商務平臺、蔦屋書店中國首店、紅洋科技微小型智慧機器人、浙江美濃新製造業創新中心等。代官山蔦屋書店(來自官網)蔦屋書店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全球最美書店、森林中的圖書館、北野武最常光顧的書店等。
  • 日本蔦屋書店在滬開首家店 有「全球最火書店」之稱
    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內景 萬科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12月21日電 (李佳佳)有著「全球最火書店」之稱的日本蔦屋書店在上海的首店即將於12月24日正式開業。這家全新的策劃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位於上生·新所內擁有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21日書店舉行內覽會,讓媒體嘉賓有幸探訪一二。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二樓內景 萬科供圖 攝蔦屋書店的母公司CCC從1983年創業至今,到2019年12月底在全球經營約1198家門店,是日本目前最大的連鎖書店。
  • 探店日本代官山蔦屋,書店就該這麼做
    Winshang引言日本代官山蔦屋書店的秘密。號稱全球最美的20個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DAIKANYAMA T-SITE(以下簡稱為:代官山T-SITE),也坐落於此。代官山T-SITE(圖片來源:蔦屋書店官網)它由空間設計師池貝知子、英國設計團隊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與日本平面設計師原研哉三方合作打造而成。在綠意盎然的代官山,為了讓這座建築設計不過於突兀,三位大師以數萬個特製材料的白色「T」字型字母交錯編織成「大T」外牆。
  • 老建築變身文化新地標,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有哪些看點?
    沒錯,就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據了解,這是繼杭州天目裡蔦屋書店之後,日本蔦屋書店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二家門店。其地理位置正坐落於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據悉,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即將於12月24日正式營業。
  • 「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來了!日本蔦屋書店將於今年12月開上海首店
    8 月 12 日的上海書展上,日本蔦屋書店宣布其上海首店將在今年 12 月正式開業,落戶上海延安西路 1262 號上生·新所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這是一家「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書店的內部設計仍在進行中,預計將打造一個 2000 平方米左右的空間。
  • 明明是家書店,但什麼都有!日本網紅「蔦屋書店」在杭州開業,去之前...
    都市快報從去年開始就在說的,日本網紅「蔦屋書店」將要落戶杭州。現在,真的來了!今天10月18日,蔦屋書店杭州店正式對外開放。書店地址就位於西溪溼地東邊、天目山路北側的天目裡城市綜合體。至於蔦屋書店,它是成立於1983年的日本書店品牌。蔦屋書店雖然取名為「書店」,卻不只有書。除了書影音,也賣家電、自行車、咖啡廳、綠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