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1921-1949),傳統的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出了不少文人,譬如我們熟知的魯迅、胡適、林語堂、張愛玲、蕭紅等等,但在同一時期,還有一位樸實的社會主義作家,在現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他就是山藥蛋派的創始人——趙樹理。他的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尤其是平民大眾,因為趙樹理是一位「地攤作家」,他的作品是紮根於中國農村土地上的。他不像其他作者的文章那樣高冷,他出生農村,有著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清楚農民的願望和心聲,也了解農民的閱讀水平和審美情趣。他真正地為農民寫作,熱愛人民、接地氣,貼近農民的日常生活,他寫的文章具有當時很多作家都缺少的接地氣的大眾化風格。
趙樹理,生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的一個貧困村莊裡,從小聰慧過人,三字經,百家姓信手拈來,再大點還學習了吹拉彈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孩子。後來,父親為了讓他學習,向地主借錢讀書,考上了山西省立長治第四師範,在這裡,他開始接觸小說,嘗試著寫作。
畢業後,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他毅然決然的參加革命,期間,他寫了多部作品,譬如《小二黑結婚》、《靈泉洞》、《三裡灣》《李有才板話》等。文章主要描述山西風土人情,如果說路遙、陳忠實的作品代表陝北,那麼趙樹理的作品便是代表山西。其中,《小二黑結婚》讓他一書成名。作品文字通俗,貼近群眾,結局以美好戰勝醜惡、正義戰勝邪惡的大團圓的戲劇性結局,可謂大快人心。小說寫成後,得到了八路軍副總司令的彭德懷的讚賞,並推薦給剛成立的新華書店出版發行,在各解放區引起巨大反響。這篇小說後來還被當作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實踐成果,受到領導文藝工作的周揚的大力讚揚。一時間,趙樹理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的作品更成為文人爭相閱讀的典範。
但是在文革期間,他因成為「周揚樹立的黑標兵」,遭到長期的批鬥,1967年1月8日《光明日報》發表《趙樹理是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路線的「標兵」》,被押著遊街示眾,曾被打斷肋骨,又在批鬥臺上被推下,跌斷髖骨,1970年6月23日被「隔離審查」,9月17日繼續接受批鬥,9月22日病危,1970年9月23日這位樸實的社會主義作家離開人世,終年64歲。
趙樹理在太原和北京均有故居,其中北京舊居已被拆除,太原市舊居目前仍存,在太原市府東街南華門路,從路口走進去不到50米。是目前太原市惟一保持原生態的文化名人故居。整體建築為晚清結構。舊居為四合院建築,坐北向南,佔地面積約308平方米,被列為為省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有心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